?

也談如何搞好《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

2017-03-02 10:26李成瑜
儷人·教師版 2016年20期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任務驅動職業能力

李成瑜

【摘要】21世紀是信息飛速發展的時代,計算機科學技術與計算機應用以驚人的速度快速發展。它已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計算機無疑已經成為大家生活、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多媒體 職業能力 任務驅動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適合電腦初學者的基礎課程,它是其他計算機類課程的基礎,初學者在學習這門課中會出現了些問題,教師在講課時也會遇到一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是完善這門課程教學和學習的關鍵。筆者結合多年的中職計算機教學實踐,就當前形勢下如何搞好這么課程的教學,淺談如下思考。

一、當前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狀分析

1.學習效率不高

目前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仍然是傳統的知識傳授方式,通常由科任老師先在課堂講授2節課,再另外安排2節課由學生進行上機實踐,即該課程一半的教學時間由老師唱主角,另一半的時間則交給學生去實踐。采用該教學方式常常出現的問題是:由老師唱主角的課堂時間里學生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也許剛開始的時候他會認真聽課,然而時間一旦超過30分鐘,學生可能就會心不在焉。接下來,應該由學生全力完成上機作業的上機時間,由于他沒有認真聽課也許會不懂題目的要求,從而需要教師再利用寶貴的上機時間去講課,相應的,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的上機時間就減少了。由此可見,每周4節的計算機課,學生真正參與教學活動的時間最多只有70%。那么,怎樣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怎樣才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呢?

2.教學內容滯后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實踐性較強、內容較多的公共基礎課程,早期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包含較多的原理性內容,圖文相對較少,各操作實例缺少聯系性,使學生很難以原有的知識為載體進行知識的綜合、運用及創新。由于其模式的滯后性,嚴重限制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熱情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學工作的當務之急是探索一條合適的教學模式。

二、對策

1.提高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重視程度

目前好多中職生文化基礎薄弱,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學生愛玩電腦,但是不愛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學生上機只是充滿好玩的心理,有的隨心所欲亂做一氣,或看到別人干什么,自己也干什么,結果一節課下來,表面上課堂氣氛很輕松、活躍,其實效果很差。所以,要想提高課堂討論的積極性,就必須提高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重視程度。比如,我們定期向學生開展一些技能競賽,將好的作品進行展覽并給予物質獎勵,以提高他們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討論的積極性。

2.多媒體教學與實際操作演示相結合

隨著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教學在高校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在制作過程中將文字、圖形、圖像、視頻、音頻融為一體,使得課堂講授過程中,板書時間減少,可加大與學生的雙向交流、互動,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菜單、窗口、操作步驟這些無法通過黑板板書出來的元素,多媒體課件充分體現出了其優勢。多媒體課件形象、生動、圖文并茂,將教學內容、重點、難點直觀呈現,動靜結合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若能將多媒體教學與實際操作演示結合起來,將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將桌面、窗口、菜單、圖標、應用軟件的使用,利用多媒體講解后,再輔以真實環境下的實際操作演示,將每一步操作過程進行分析總結,強調應注意的細節,更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加強記憶掌握。

3.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關鍵在于任務設計要符合實際需要,要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解決問題,并且引導學生在任務完成后總結和歸納所涉及的知識點、重點、難點,逐步形成自主學習和獲取知識相互推進的良性循環。在文字處理軟件word一章的學習中,在教學上可以以撰寫畢業論文為任務,將新建文檔、輸入和編輯文檔、排版文檔、表格處理、圖形處理、樣式和模板、宏和域的使用及美化文檔這些知識點隱含在八個小任務中,再根據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將小任務分成更小的任務。例如將排版文檔分成字體、字號、字形、字符修飾、對齊方式、行間距和段間距、邊框和底紋、頁眉和頁腳、頁面設置、打印文檔等小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每一個具體的任務,掌握教學內容,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掌握最多的計算機基礎知識。

4.優化課程,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內容

由于教材的更新大部分都是跟不上新知識的出現,教師應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分析設計,將某些長時間都保持重要性的知識進行提取,對過時的或者已經有新知識對其補充過的知識,在講課時應該提醒學生,讓學生有這方面知識的補充。對于不同專業的學生,要提高知識的實用性,讓學生學有所用,能夠同專業緊密聯系,以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對于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可以適當地加大深度。

5.加大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中職與普通高中的主要區別,在于突出中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應從專業培養目標出發,充分調研,根據市場需求,參照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和理論夠用、適度,不求全面、系統的基本原則按需培養、按崗位培養,權衡公共課和專業課在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強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拓寬學生實習實訓環境,有針對性地構建課程體系。例如我們在講解Excel的時候,模擬一家汽車企業,要求學生制作該企業的工資表,這樣既能讓學生了解企業情況,又能熟悉工資結構,從而加強了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F在很多企業和用人單位,采取了“用人準入制”,也就是持證上崗。學生在校期間,考取漢字錄入員、程序員、裝調師等相關從業證書,這樣,就可以為將來的就業拓寬門路。

總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掌握計算機知識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對于我們計算機學科的教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只有通過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學校在計算機課程教學的各種優勢,才能使我們的教學質量達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才能符合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方針。

【參考文獻】

[1]趙琪.淺析中職學校課程改革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江蘇教育. 2011(33)

[2]趙志剛.運用“任務驅動”模式開展信息技術教學[J].中小學電教. 2005(05)

[3]許興梅.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 2012

猜你喜歡
計算機應用基礎任務驅動職業能力
任務驅動, 啟發學生自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