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

2017-03-02 20:48楊宗源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6年46期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大學生

楊宗源

摘 要:本文以在新媒體條件下,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困難為切入點,著力分析了怎樣有效利用新媒體的契機來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實效性。

關鍵詞:新媒體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

引言

新媒體是指囊括PDA、4G網絡、微博等相關在內的傳播載體,具有及時性、網絡性等特點,其在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契機,同時也伴隨著挑戰。本文在新媒體環境下,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遇到的挑戰,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實效舉措。

一、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臨的難題

經過有效調查,發現在目前的大學校園里,近98%學生都具備一部智能手機[1],并且每天在新媒體(網絡)上所費時間均在一小時以上。并且超過60%的學生在傳播信息的同時,最常用的則是新媒體,比如應用手機短信、微博、微信等進行消息傳播。而相反的是,傳統媒體,例如廣播、報紙、雜志等使用頻率越來越低,面對面則更少。由此說明,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新媒體的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其在為廣大學生帶來便捷性及時效性的同時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問題,例如,誘導學生思想認知偏差與人格問題。因新媒體體本質上的虛擬性及匿名性等相關特點必然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影響,當其在為學生提供自由獲取信息的時候,以及優化學生在信息傳播與接收過程中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的時候,極其容易讓學生走入一個錯誤的方向。尤其是對于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心智不夠成熟,對于辨別與辨別是非的能力還比較弱,所以在面對具有虛擬性的新媒體時,容易因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走進誤區。例如,在新媒體條件下,學生喜歡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中,并在虛擬的環境中找到現實中難以獲取的自豪感,長期以下,學生就會逃避現實問題,降低心理承受能力,這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是很不利的。還有一點就是,部分學生善于利用虛擬性的網絡,屢次轉換虛擬人格及現實人格,易讓學生迷失自我,引起心理疾病,讓學生迷失在虛擬與現實中,進而做出違法行為,造成嚴重的后果。對于大學生而言,維持長期優良的人際關系是建立在真實環境中面對面有效基礎之上的,而在新媒體條件下,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次數逐漸降低,在隱藏真實身份的虛擬網絡中與他人交流,長期以往,就會導致出現道德意識薄弱的情況。比如,通過新媒體去傳播謠言或假消息,就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難題。

二、新媒體環境下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舉措探究

1.應用新媒體,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構建

第一,妙用新媒體,優化互動交流。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程中,教師可靈活借用各類新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等[2]。對于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及學生樂于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探討,在激勵學生要站在多角度無看待事件的同時,及時對學生交流中出現的思想偏區開展引導,讓新媒體平臺發展成為樹立學生正確三觀的建設平臺,落實社會主義價值觀轉化為學生思想行為。

第二,借助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結合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在新媒體條件下,大學生思想教育內容要在做到入教材的基礎上還植入到媒體中,實現兩者間的互補,使教育內容可通過多元化形式滲入到大學生生活中。比如,高??墒褂脧V播,在播報時政新聞的同時,增強對主流文化等相關思政教育內容的宣傳力度。與此同時,還可有效運用新媒體,積極建立靠近師生日常生活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專題網站,重視專題網站的知識性與思想性,將其發展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教育平臺及知識庫,展現該網站的輿論引導優點,進一步讓高校思政教育內容采取多方面渠道植入到大學生生活中,讓學生擁有健全的人格。

第三,善于利用新媒體,增強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在新媒體背景下,開展思政教育的同時,可積極運用各種新媒體平臺,開展多元化的思想教育實踐活動,例如專題辯論賽、熱點話題等,通過開展思政教育的實踐活動進而增強校園文化建設,創建一個充滿生機、樂觀向上的校園氣氛,為學生提供健康良好的信息傳播環境,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2.優化互動溝通,提升思政教育針對性

新媒體背景下,要充分展現新媒體的交互性,實行多方面的溝通交流,加強學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體性并積極參與互動中。對此,高校的思政教育相關工作者,要善于積極借用新媒體,全面熟悉并搜集學生的真實想法及關心的熱點,掌控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態,具有針對性的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此同時,還可巧妙運用新媒體的虛擬性,如生活中的困擾,如何維持良好人際關系等,進行情境設計,讓學生分別扮演相關角色,去直觀地反映社會現象,并引起一定的反思,從而去嚴格要求自己,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但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務必要增強自身的媒介素養構建,加大信息的鑒別與篩選力度,設計助力學生思想素質教育的環境,進一步優化引導學生價值觀,達到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目的。

3.優化監督體系構建,提升思政教育

全方位優化新媒體信息環境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有效前提[3]。所以,高校在進行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增強監督體系的構建,嚴謹監管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傳播內容以及方式。事實上,單靠學校的力量是很難達到強化新媒體信息傳播環境的,對此,還要主動增強與社會、家庭等相關合作,積極調動多方面的有力原因,深入對各類新媒體信息傳播的監管,構成強大的新媒體信息傳播監管網絡,從而全方面強化新媒體信息傳播環境。針對高校來說,可以聯合實際生活,主動構建校園網絡發言人體系,構建網絡管理部,營造健康良好的信息環境,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屬于高等教育的重要條件之一,其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在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了新的困境,對此,高校要極力展現新媒體的優點,努力構建優勢互補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全方位發揮新媒體的交互性等特點,增強思政教育針對性,從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張貴仁.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解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4,2:50—51.

[2]徐永鋒.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析[J].辦公室業務,2015,2:24—26.

[3]柏華.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12:65—66.

猜你喜歡
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