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培武:氣象清和而寧謐

2017-03-04 01:59陳科龍整理受訪者提供
今日重慶 2017年2期
關鍵詞:筆墨山水畫山水

◇ 文|陳科龍(整理) 圖|受訪者提供

張培武:氣象清和而寧謐

Zhang Peiwu: Atmosphere Is Quiet and Peaceful

◇ 文|陳科龍(整理) 圖|受訪者提供

張培武

1949年出生于重慶忠縣拔山鎮火爐村,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鳳凰嶺美術館名譽館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高研班導師、中國書畫院安徽畫院院長、重慶市巴渝畫派中國書畫研究院院長。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從油畫轉為中國畫創作近四十多年,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大型美術展覽并獲獎,以及被國家權威報刊、雜志發表和評論。作品先后被人民大會堂、中南海、毛主席紀念堂、國家商務部、美國波士頓、日本商務社、新加坡藝術館以及臺灣、香港、澳門等的重大場館和個人收藏。

從山里娃到國畫名家

張培武出生在普通農民家庭,因為機緣巧合,從小便對畫畫產生了濃厚興趣。他的七叔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木工、漆工,平日里做活路時經常在家具上描繪花紋、圖案。受七叔的影響,張培武從小就愛依樣畫葫蘆,用石塊、木炭在家中地上、墻上和門板上涂鴉。小學畢業后,張培武就輟學務農,后來又隨大人外出打工謀生。不管走到哪兒,他的口袋里總是裝著一支筆和幾張紙,一有時間就拿出來涂抹一番。

1966年,17 歲的張培武遠赴云貴高原,進入鐵路工程隊做活兒。在修鐵路之余,他依然舍不得放下手中畫筆,總愛“不務正業”地畫點什么。一個偶然的機會,名聲在外的“小畫家”張培武得以進入鐵路宣傳隊,成為一名專職美工。1968年,張培武的一幅油畫在云南鐵路局職工書畫比賽中奪得桂冠。接下來的十多年,他幾乎每年都有作品在類似比賽中獲獎。

從重慶偏遠農村走出,只有小學文化但從小癡迷繪畫的張培武,憑借驚人的毅力摸索多年,終漸入佳境,成為一名對中國畫精髓有著較深領悟的知名畫家。

從宋元全景山水畫入手

張培武的山水畫是從宋元全景山水入手的。眾所周知,北宋奠定了中國山水畫的基本器局,也基本確立了中國山水美學的精神氣質。以大觀小,遠勢近質,是北宋山水美學的觀物觀;四面峻厚,主山堂堂,是北宋山水美學的取象觀;既心存魏闕之上,又身在江湖之遠,既思憂君國,又養素丘園,是北宋山水美學的距離觀。

觀物觀確立了中國全景山水曠世未有之鳥瞰視野,把山水畫家從地面升騰到云霄,人類繪畫的視域獲得大解放。取象觀使山水形體的塑造和相互之間的關系有了一個同儒家禮治文化同構的審美標準,畫家和觀眾都會在潛意識里用自己與生俱來就熟稔的社會禮治秩序來同構對應一幅山水畫,在獲得審美享受的深層情感里,是對穩定厚重深廣的社會禮治秩序的贊嘆。而距離觀,則恰當地處理了一個文人的兩難,在“君親之心兩隆”的矛盾焦慮和糾葛中尋找到一個可以自我安慰的平衡點,這是一個心理平衡點,比起南朝宗炳和王微確立的“澄懷觀道”和“暢神而已”的山水畫創作動機,顯然多了一份社稷江山的責任,這也是北宋山水的廟堂氣象及所謂寫實性和生活化特征的由來。

而元代山水畫家則無需自作多情地表達自己“君親之心兩隆”的尷尬,更無需在山水中投射社會禮法的秩序,畫家也不必像宋朝士大夫那樣進亦憂,退亦憂。這樣,畫家同山水的關系倒變得純粹了。每個畫家依其真實的社會處境和個性來畫他胸中的丘壑,觀物取象更自由了,更自我了,語言上升到更重要的地位,筆墨的本體性價值被認識,并在實踐和評價中被落實。

“元四家”各以自家丘壑和自家筆墨而卓立,至此,丘壑和筆墨就成為中國山水畫表里相依的表現對象,畫家不僅要表現營造丘壑的能力,還要表現筆墨能力。筆墨不僅僅為營造丘壑服務,還可以表現畫家主體的修養、氣質、性情,這些也是欣賞者關注的信息,所以筆墨的獨立觀照從元畫開始就成為審美評價的重要方面,我們可以不要求每一幅畫的丘壑都營造得多么好,因為畫家的丘壑總是有限的,并不是每一幅山水畫都能做到丘壑縱橫,奇妙殊勝,但每一幅畫的語言水準都是要達到一個境界的,筆墨沒上位,一切就不足觀了。

搜盡奇峰打草稿

明白了宋元山水畫的美學標準,再來看張培武的畫,就有了可資評價的依據。張培武喜畫全景山水,其畫面丘壑縱橫,層巒疊嶂,氣象萬千,足見其胸中所貯之富。石濤所謂“搜盡奇峰打草稿”者是也。張培武作畫,基本不打底稿,白紙向青天,略有布置,便一筆開天,由一石而一峰,由一峰而一嶺,由一嶺而一壑,如此趕山驅嶺,一張素紙就漸漸地水窮云起,峽氣蕭森,真是大壑隨筆轉,群山入墨深。

他的山水畫,峰體峻厚,堂奧深邃,古木幽森,溪徑清遠,觀之可入,入之可游,游之思居,氣象清和而寧謐,大有靜氣。他筆下的山水意境,既非枯索蕭瑟不近人意,又非車馬喧闐俗氛擾心,而是保持在一個恰當的文化心理距離。這不是刻意追求得來的,是他的真實處境和心理的自然流露:不遠不近,不離不入。

張培武的山水畫筆墨濃重,點劃扎實,不飄不疾,不浮不躁,可以想見其性格之沉穩,也可以說明他作畫時精神之專注,氣息之平和。以氣論畫,氣息清和醇厚與氣息混濁浮薄就足以判高卑優劣而遑論其他了。他的山水畫“尚黑”,墨色層層皴點,局部甚至密不透風,應當是受黃賓虹晚年“黑密厚重”風格的影響。他從黃山來,久居黃山下,又在黃賓虹的忠實追隨者龍瑞旗下深造,這種影響是很自然的。

在山水創作之余,張培武偶爾涉足花鳥。山水畫好比文學中的大賦或小說,需全局觀照,邏輯謹密。而花鳥畫好比文學中的短詩或小品文,在結構和語言上,看似率性隨意,實則刪繁就簡,去膚存骨,舍理得趣,藝術純粹性更高。因為山水畫容易質實而不容易空靈,容易為景所累而不容易役景隨我,容易刻劃而不容易寫意,這些,通過大寫意花鳥畫的實踐,應該能有所改變。

猜你喜歡
筆墨山水畫山水
《山水間》
筆墨童年
山水之間
山水朋友
雒紅強山水畫作品
程燦山水畫作品
張自啟中國畫——山水畫
張和平山水畫欣賞
為練筆墨才寫荷
山水聚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