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課堂教學中情感激勵的有效性

2017-03-04 08:16郭惠英
教學研究與管理 2017年1期
關鍵詞:情感激勵朗讀想象

郭惠英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笨梢?,注入豐富的情感因素會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本文認為,在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從創設情境、感知文本、感情朗讀、拓展閱讀這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情感激勵,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關鍵詞】情感激勵;有效性;情感;朗讀;想象

一節有生命的語文課堂,必須注入情感因素。豐富的情感激勵,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情操和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墩Z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眲③脑浾f過:“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币嬲寣W生學懂、學好一篇文章,就必須牢牢抓住文中的情感因素,通過對字詞句的品讀,與作者、文本中的各種人物進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靈對話,引發學生的內在體驗,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愉悅性情、陶冶情操、培養健康的心靈和完美的個性。

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地實施情感激勵,教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養,優化自己的情感修養。其次,教師還必須在備課上狠下功夫,努力吃透課文,仔細挖掘每篇課文中豐富的情感因素。更重要的是,上課要靈活機動,積極探索運用不同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輕松、自然、活躍的教學過程中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和智能的發展,并從中得到成功的體驗。

一、情境創設,體驗情感 “情生于境,境能移情?!眲撛O合適、有效的課堂閱讀情境,能帶動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走進文本,促進學生體驗與理解文本。小學語文課本為兒童展現了豐富的情感世界,教學時,只有讓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去體驗作品的情感歷程,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才能使他們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內在的精神力量。

在教學《丑小鴨》一課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雪花飛舞,湖面結了厚厚的冰的視頻情境,配上悲傷的音樂,在視覺與聽覺共同作用下,不僅很好地渲染了課堂氣氛,而且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中,喚起了學生對丑小鴨的同情,在悲傷的情感激勵下,體會丑小鴨的悲慘生活,激發了學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又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捕捉最能觸動學生情感的文字信息,比如,“小女孩只好赤著腳走,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手里還拿著一把?!睂⑦@一組連續的動人情境配上相應的音樂,以聲傳情,讓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同時關注小女孩的命運,喚起學生內心深處的憐惜、同情。結合“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的凄慘情境描寫,播放音調低沉的音樂,在低沉哀婉的樂聲中,學生的情緒也融入人物悲慘命運中,為小女孩的遭遇鳴不平。音樂的渲染為課堂創設了特定的情境,學生的情感也因之跌宕起伏,學生愿意走進文本,貼近人物,用心去體味、解讀課文,并能生成不可預設的教學效果,使語文教學達到理想境界。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實物、圖畫、影視、幻燈片、音樂、表演等手段,將學生帶入文章特定的情境之中?!芭娜肭椤?,親身體驗其中的情感,并讓學生在一定情境中通過事物的聲、形、色產生具有共鳴效應的情感波瀾,更好地獲取知識,掌握技能,陶冶情操,使課堂教學充滿實效性。

二、感知文本,體會情感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認知語文教材的過程,也是與作者進行思想交流的過程,情感也受到熏染。學生由于受知識經驗、閱歷深淺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獨立、及時而正確地領悟作者的感情。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通過各種方法啟迪學生的情感,引導學生走向“文路”,讓學生興趣濃厚地、反復地、百讀不厭地潛心體會作者的情感。

從文本入手,感知字詞句,善于抓住重點字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品讀、體味,在教學過程中應以不同層次的讀來展開,幫助學生構建新的語感體系,使學生讀出韻味,悟出其傳達的神韻和情韻,更好地提升教學層次。

著名畫家馮驥才說:“我想到的東西都會不由自主地變成畫面。如果不出現畫面,沒有可視性,我仿佛就抓不住它們?!苯處熢谡n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想象的功能,指導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想象出豐富多彩的畫面,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之達到“文中有我,我與文融”的境界,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積極情感的教育。

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春夏秋冬,風花雪月,展現的是姿態各異的大千世界?!渡街性L友》是一篇極為優美的散文,文中描寫了許多美麗的景物——橋、瀑布、小溪、鳥兒等等,繪出了一幅動人的圖畫。讓學生感受其中的美,是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在教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重在引導學生想象,引導他們進入情境中去感受。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春》的錄音。由于錄音配上了優美動聽的音樂,所以聽本身已能較直觀地感受那醉人的旋律,更容易感受山林中美麗的氣息。第一次的時候,先讓學生自己感受。第二次時,教師適當地引導學生要把文字變成圖畫,然后把各種形態一一勾勒出來,隨之染上色彩,在樂韻悠揚的情境中,盡量把自己融入其中,在這過程中要求學生把圖畫盡量地想細致、想具體、想逼真,能讓畫面動起來。在這樣的引導中,學生都有了一次較深刻的美的享受??傊?,學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培養,他們享受到了語文帶給他們美,學習的興趣便容易激發了。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達到“人文結合”,使學生的情感得以體會,使課堂在情感的激勵下充滿生命。

三、感情朗讀,激發情感

在情感教學中,有感情地朗讀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它既是感知課文內容的必要手段,也是激發學生情感,更好地體悟領會文本內蘊的有效措施。任何一篇文章的語言文字背后都包含著豐富的意義。而這種意義又聯系著文章的神氣——含蓄的感情,唯有讀者用心去讀,才能深切感受到。尤其是文情并茂的散文和詩歌,情感朗讀可以引領學生走入文本所構建的情感天地、精神世界,觸摸到作者的思想靈魂,從而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觀念。

語文的感情朗讀是一個讀進去,悟出來的過程。也就是說,體會、感受、感悟實實在在地存在于學生讀的過程中,要使其凸現出來,學生的心靈就要有與作者筆下人或物經歷的同樣的過程?!白x進去”就是要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閱讀,經歷一次與作者同樣的際遇,雖身不在此情境中,但心已如影相隨。只要有了“讀進去”的心,就會“悟出”體會和感受。所以,在語文學習中,教師不應該急著要學生來說體會和感受,應該帶學生好好讀讀課文,讀通讀懂了再說體會和感受。如學習《軍神》、《豐碑》等課文時,教師就應該幫助學生讀進課文中,在語言文字描寫中與劉伯承將軍一起經歷沒有麻藥做手術的疼痛,與沃克醫生一起經歷目睹強大毅力的震驚;與軍長一起經歷看到自己戰士活活凍死的悲痛和憤怒,以及知道軍需處長無私犧牲的震撼與驕傲。在經歷的基礎上,學生會體會、感受與感悟到語言的動情感人。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強調體會、感受、感悟,學生就會清楚要獲得并形成體會、感受和感悟,這就要讀好文章。在真正讀好文章的前提下,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激發學生情感,達到課堂的有效開展,高效實施。

四、拓展閱讀,升華情感

語文教材有著豐富的情感因素,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把握和體驗文本中傳達的特殊情感,更應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開掘文本的情感內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豐富性,使學生被激發出來的情感向高層次升華,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完善學生的心靈世界,讓高尚情操和理想追求與生命同行。

猜你喜歡
情感激勵朗讀想象
快樂的想象
細觀察 多想象 善表達
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為擁抱付費
那時我們如何想象未來
構建校園英語文化,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以“讀”為橋 走進文言文的天地
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步伐
談談朗讀在文本解讀中的作用
對小學英語聽說教學的探索
論情感激勵方法在輔導員工作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