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院??鐚I農業碩士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2017-03-04 21:34譚顯勝金晨鐘孟桂元陳勇李巍巍
教育教學論壇 2017年6期
關鍵詞:植物保護跨學科碩士

譚顯勝 金晨鐘 孟桂元 陳勇 李巍巍

摘要:對近5年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農業碩士植物保護領域生源結構進行了分析,發現跨專業考生為主要生源;而補修部分課程是解決跨專業考生在學習上存在問題的較好方式。本文分析了目前我校補修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并討論了解決的思路,最后針對補修課程的設置提出了建議及思考。

關鍵詞:跨專業生源;補修課;植物保護;地方院校;農業碩士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6-0141-03

2011年,湖南人文科技學院(以下簡稱“我?!保┏蔀閲鴦赵簩W位委員會批準的首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工作單位,獲得了農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培養與學位授予資格。目前,學校在農業碩士類別下設置了植物保護、作物、農村與區域發展、農業信息化4個領域的培養方向。對于該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學校在轉變教育理念、主動服務需求、創新培養模式、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等方面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思考與探索,創造性地提出了適合農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三雙、四模塊、七學段”人才培養新模式。試點工作以“服務需求、突出特色、創新模式、嚴格標準”為指導思想,引導高等學校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合理定位、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推動科研和教學與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緊密結合。依托現有農業碩士平臺,本文從科學合理的農業碩士培養定位入手,探討現階段植物保護領域專業補修課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為植物保護領域提出一套與專業相符合的系列補修課程,從而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具備一定專業實踐經驗的應用型植物保護人才,滿足湖南省乃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一、我校研究生生源現狀

自從我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科目改革后,跨專業報考研究生的考生人數逐年增加,同時錄取的比例也在同步增加,主要原因有:(1)入學考試科目改革后,考試的科目除了英語和政治外,學校只考兩門專業基礎課,減少了跨專業考生備考難度;(2)經過本科階段的學習,學生對各類專業有進一步了解后,對喜歡的專業定位更明確,此時想通過考研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3)有些學生追求熱門專業,如近年來農學學生就業率開始居于各專業之首,因此選擇跨專業考入農學相關專業的研究生;(4)大多在職的及少數應屆考生僅僅為了獲得學位而考研,部分應屆考生為了推遲就業,因此選擇較容易上線的專業[1];(5)目前我國農業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習年限大多為2年,少數為2.5年,故因工作或考博需要而跨專業選擇學習時間短的農業碩士?;谝陨显?,近年來跨專業考生及錄取的比例一直呈上升的趨勢,跨專業研究生也成為研究生中的一個重要群體。

按照本??茖I與研究生專業跨度的大小,可以把跨專業研究生分為以下三大類:(1)一級學科內各二級學科之間的跨專業考生,如從植物病理學、昆蟲學專業跨入農藥學專業。(2)相同學科門類下各一級學科之間的跨專業考生,如從園藝學、作物學等專業跨入植物保護學專業。(3)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的跨專業考生,如從英語、中文等專業跨入植物保護學專業[1]。據統計,近年來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報考人數中有將近50%的考生是屬于跨專業的。也有學者曾對華東師范大學的研究生做過調查問卷,調查發現,跨學科的考生占57.3%[2]。通過對近4年我校植物保護專業考生生源分析發現,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的跨學科考生的比例就達60%以上,加上跨一級學科及二級學科的考生,跨專業考生超過80%。我??鐚I考生第一學位的專業有漢語言文學、英語、物理學、生物技術、食品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與自動化、運動訓練、公共事業管理、農林經濟管理等。在不同專業之間日益交叉融合、跨專業研究迅速發展和社會問題日趨復雜化的背景下,跨專業研究生培養已成為當今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跨專業學生學習上存在的問題

我校農業碩士屬于新申報的碩士點,對校外生源的宣傳力度和吸引力均有限,主要以本校的應屆各專業畢業生及在職教職工為主,造成生源質量參差不齊。這種跨專業考生學位培養存在以下問題。

1.跨專業學生學習碩士專業課程很吃力。非植物保護特別是非農學專業的本科生缺乏對植物保護專業的知識基礎,在第一個學習階段突然面對大量的專業課程學習,顯然無法接受、理解和及時消化所學知識。

2.無法在第一、二學段帶著目的去學習。學生在第一、二學段面對大量專業課的學習,依然只能像本科生一樣被動地去接受知識,甚至不知道課后應該要去學習什么內容,因為學生并不知道以后所要從事的職業和所要研究的課題。

3.獲得的實踐知識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學生在每門專業課的校內實踐,學習到的只是病蟲草害發生的典型案例,而那些以為自己全面掌握了相關知識的學生們,到生產實際中去重新了解和認識病蟲害時,才發現兩者相去甚遠。病蟲害的發生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們在每門課的教學實習過程中只是看到了病蟲害發生發展的一個小的部分,對于病蟲害發生發展的實踐知識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3]。

跨專業研究生學習上存在以上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因為缺乏系統的植物保護專業知識的學習,而解決以上問題的常用方式為入學后補修部分相關專業課程。

三、補修課程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研究生教育為我國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是我國培養高級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它對促進科學研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大,特別是研究生教育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如何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已經是研究生教育所面臨的重要任務。而占有較大比例的跨學科研究生,其學習的好壞在較大程度上影響著整體的研究生教育質量。因此,如何提高跨學科研究生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分析我??鐚I考生的來源及存在的問題,對跨學科研究生學習現狀及特點形成了全面認識,并根據跨專業考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補修部分課程,并依此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同時引起教育工作者對跨學科研究生的關注并形成正確的認識,也促進跨學科研究生培養理論的科學化,并為提高其他跨學科研究生的學習質量提供借鑒[4]。

四、現階段補修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經調查發現,學校目前在落實補修課教學工作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導致了補修課的教學質量難以達到預期要求。

1.補修課程組織落實不夠。按照研究生管理部門規定,每門補修課程的學習與本科生同時進行。但調查發現跨專業學生在補修課程中普通存在學習課時數不足的現象,學生的到課率并不高,有的甚至直接參加考試以達到拿分數完成任務的目的。造成以上結果,一方面是因為補修課的授課時間與研究生課程、外出實踐等存在時間上的沖突;另一方面是由于補修課并不計入學分,僅作為畢業的一個附加學習要求而未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

2.學生學習過程中監督不足。相對于研究生學習期間納入畢業學分內的課程而言,補修課的考核比較寬松。學校對學生的考核只要求提交一份補修的考試成績,往往不關注平時作業、教學活動、學習小組活動等傳統的考核項目,造成學生到課率及是否認真聽課全取決于學生的自覺。

3.考試難度低而應付現象多。目前,補修課由本科教師自行組織命題、考試和閱卷,一般多采取開卷形式,考試難度小。學生即使平時不看書、不聽課,臨時應付一下也能過關,因此天生的惰性使學生對補修課不重視,學習的質量難以得到保證。

4.相關文件資料管理不夠。補修課程相關文件資料應該包括教學計劃安排、教學過程記錄、學生學習情況記錄、考試試卷、成績等,由于管理人員和學生普遍忽視補修課程的重要性,造成目前對學生補修課完成與否的檢查往往只有試卷和成績[5],同時對相關文件資料的保存也降低了要求。

五、解決補修課教學中的問題的幾點思路

針對補修課程中存在的問題,需要立足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補修課教學實施辦法,在制度上保證、思想上重視、過程中加強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目前補修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具體方法如下。

1.制度上應保證補修課程有序進行。完善補修課教學實施管理辦法。招生人員在新生入學前匯總跨專業新生補修課信息表,要求根據是否跨專業,填寫所需補修的課程和免補修的課程,管理人員將此表報教務處審核、簽字確認;需要補修課程的學員,按照本科手續報選修課,教務人員組織相關教學,安排補修課考試等一系列考務工作,最后將考核結果反饋回研究生管理部門[6]。

2.思想上應重視補修課程。補修課程的實施,直接關系到絕大多數跨專業學生能否順利修完專業課程。所以管理人員、任課教師和學生都必須改變觀念,不能因為不計入畢業學分就輕視補修課程的學習。同時管理人員應在新生入學時做好宣傳工作,使其從思想上對補修課程加以重視。

3.教學前應加強組織管理。補修課程設置的目的,是解決跨專業學生突然面對大量專業課出現學習難的問題,所以補修課的開設時間必須在專業課之前,一般是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段,管理人員要在這段時間內做好補修課程的教學安排,不能因故推遲,并與碩士專業課程做好協調工作,避免時間沖突[7]。

4.過程中應注重學習效果。補修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補修課的教學效果,直接體現在學生學習后續專業課程的整個過程中。所以,補修課的教學,更應該注重平時的過程管理。任課教師應將學生的到課情況、平時作業完成情況、教學活動參與情況、學習小組活動情況等納入到補修課的考核中,作為學生課程考核成績的一個重要部分。同時教學點要建立監管機制,形成管理人員、任課教師、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以保證整個教學過程的順利實施。補修課程的期末考試,應該更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荚嚸}應該增加實用性、靈活性更強的題目,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對問題做出解答,盡量避免讓學生“抄書”。

5.考核上應改進資料管理。研究生管理人員除保存學生補修課程的教學記錄、考試試卷和考試成績外,還應將學生的補修課程進度詳細記錄在學籍檔案中,包括學生參加補修課程學習的時間、取得的成績情況等,最終作為學生畢業的考核內容[8]。

六、我校植物保護領域跨專業研究生補修課程的設置

我校植物保護領域設置的專業課程有植物有害生物鑒定與監測、植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植物保護技術與應用、農藥管理與營銷、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市場化運作的原理與實踐、農業生物安全、農藥劑型加工與殘留分析、綠色植保與農藥無害化應用、農田雜草、植保機具、農藥活性天然產物及其分離技術等。這些專業課程的設置是以學生掌握了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植物病理學、農業生態學、農業昆蟲學、植物檢疫學、農藥學、植物保護概論等課程為基礎的。而植物保護領域碩士入學考試的課程包括:植物學、遺傳學、植物生理學、農業生態學、植物育種學、土壤學、植物保護概論,復試課程為植物化學保護,除農業植物病理學與農業昆蟲學外,已基本覆蓋所有基礎理論課。

目前我校植物保護領域跨專業碩士的補修課程為農藥學和植物保護概論,其中農藥學的內容與復試課程——植物化學保護相似度很高。植物保護概論為初試課程,而跨專業考生已通過了這兩門課程的考試,所以可不再需要補修該課程。綜上所述,現可考慮對以下課程進行補修。

1.農業植物病理學與農業昆蟲學。農業植物病理學與農業昆蟲學是高等農業院校植物保護專業的兩門重要專業骨干課程,其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能否掌握植保專業知識以及高水平、高質量人才的培養,目前這兩門課程僅為同等學歷考生的加試課程,而跨專業考生同樣需要加強這兩門課程的學習。

2.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植物保護領域學生在實踐及完成畢業論文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實驗工作,而對于跨專業,特別是對于不同學科門類跨專業的考生來說,顯然不具備進行試驗設計及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的能力,因此可考慮將實驗設計與統計分析作為跨專業考生的補修課程。

參考文獻:

[1]孫淑萍.提高跨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思考[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9(5):60-62.

[2]李中亮.跨專業研究生教育:問題與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13,(Z1):104-108.

[3]蔣琳璽.跨專業研究生學習困境及對策研究[J].青年文學家,2013,(2):229-230.

[4]王珍珍.跨學科研究生學習狀況的調查及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3.

[5]王炫.有效分配資源 完善質量保證——關于開放教育基層教學點開展本科補修課教學的思考[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04):25-27.

[6]景姍娜.南京廣播電視大學開放學院補修課程教學管理辦法探討[J].教育觀察(上旬刊),2014,3(19):35-37.

[7]周葉中,夏義堃,宋朝陽.研究生跨學科培養模式創新的探索——武漢大學的改革實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5,(09):25-28.

[8]張良.高??鐚W科研究生培養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4):11-15.

猜你喜歡
植物保護跨學科碩士
植物保護:不珍稀才了不起
昆明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簡介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植物保護中含噠嗪結構化合物的應用
海南大學植物保護學院
如何寫好碩士博士學位論文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植物保護專業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