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公害人參生產關鍵技術

2017-03-06 11:40張飛飛任躍英王天媛李嘉豐
現代農業科技 2017年1期
關鍵詞:關鍵技術生產

張飛飛++任躍英++王天媛++李嘉豐++許嘉++駱長林

摘要 人參的質量問題一直是我國人參出口的阻礙,從源頭解決是關鍵。無公害人參應用而生,本文詳細介紹了無公害人參生產關鍵技術,包括基地選址,合理的種植模式、種子種苗的選育及農田地的改良,以農業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的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外源性有害物質的檢測等。為我國無公害人參的生產和產業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關鍵詞 無公害人參;生產;關鍵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7.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1-0070-04

Key Technology of Production of Pollution-free Ginseng

ZHANG Fei-fei 1 REN Yue-ying 1 * WANG Tian-yuan 1 LI Jia-feng 1 XU Jia 1 LUO Chang-lin 2

(1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118; 2 Baiquan Ginseng Group Company Limited in Tonghua City)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ginseng hampered China′s ginseng exports,from the source to solve is the key.This paper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production of pollution-free ginseng key technologies,including the base location,reasonable cropping patterns,breeding seeds,seedlings,farmland improving and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control-based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techniques,exogenous harmful substances detection,in order to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f pollution-free ginseng.

Key words pollution-free ginseng;production;key technologies

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er)為五加科(Araliaceae)人參屬(Panax)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是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渡褶r本草經》最早有人參的記載:“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棒,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自古以來,人參就作為絕佳補品深受人們的青睞,如今社會更是如此,有關人參的產品層出不窮。人們如此鐘愛各類人參產品就是看中人參對身體的各種益處,但由于需求量的猛增,出現了只注重產量而不求質量的局面,大量使用各種農藥、化肥,不但使人參的藥用功能大打折扣,而且農藥殘留量嚴重超標,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人參的安全和質量一直是我國人參打開國際市場的瓶頸,傳統的栽培方式已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亟需建立順應國際市場的無公害人參生產技術體系。從基地選址、種植技術、田間管理、質量控制等環節實現無公害人參規范化、標準化管理,解決農田栽參病蟲害嚴重,農藥殘留、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等問題,以確保生產高品質、安全的人參,中國不僅是人參生產大國,亦可成為人參出口大國。因此,人參的質量和安全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無公害人參應運而生。發展無公害人參生產,建立標準化、規范化技術體系,已成為人參產業健康發展的必然方向和迫切需求。

1 無公害人參基地選址

選擇無公害人參生產基地必須遵循地域性原則,根據人參的生物學特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人參作為東北地區的道地藥材,雖然在全國范圍內均有栽培,但道地產區的人參產量仍占到90%以上。董梁 [1] 應用“中藥材產地適應性地理分析信息系統”(TCMGIS)的強大功能和分析方法,建立了人參產地生態適宜性區劃。分析顯示,與人參道地產區生態相似度95%~100%的區域主要集中在長白山和部分小興安嶺地區,人參的引種栽培適宜在這一地區進行。徐萬玲 [2] 對長白山地區典型人參地生態安全評價研究,得出該地區生態安全良好,適宜人參種植,且符合綠色無公害人參的生產要求。

2 種植模式

當前人參種植模式基本分為3種,即伐林栽參、農田栽參和野生撫育。伐林栽參雖是中國傳統的栽參模式,但破壞了森林土地資源,造成大面積水土流失,極大地破壞了生態環境。野生撫育也稱林下栽參,是仿照野生人參生長環境,在自然生態環境下生長的人參,具有野山參的特征。林下參雖具有較高的品質,但林下資源有限且種植周期長,產量低,難以滿足市場對人參產量的需求。與伐林栽參和野生撫育相比較,農田栽參可利用的土地資源較多,而且不破壞生態環境,可以進行參糧輪作,達到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3]。

3 品種選擇

為了實現人參無公害種植的目標,選育高產、優質、抗病的人參良種是關鍵。針對目前最具發展前景的人參種植模式——農田栽參和野生撫育,首先是選育適合各自栽培類型的人參品種。農田地經過改良,有機質含量高,適合普通參的培育,普通參中大馬牙類型參根產量高,二馬牙較大馬牙參根產量略低,但因其體形優美,其商品價值高。林下參種子或種苗最好選用野山參苗或圓膀圓蘆、長脖類型參苗,都具有主根長、體型優、生長緩慢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商品價值[4-5]。經過幾代甚至幾十代科研工作者的努力,現已培育出多個人參良種,包括吉參1號、吉林黃果人參、康美一號、新開河1號、福星01、寶泉山人參等人參新品種,其中,康美一號為首個非林地人參種植新品種[6-7]。為選育出的新品種建立規范化的良種繁育技術體系和繁殖基地,并實現無公害種植,是現在及將來最具研究意義的課題。

4 農田土壤的改良與培肥

農田土壤由于常年耕種各種糧食作物,施用大量的化肥和農藥,造成土壤中可溶性鹽增多,有機質含量低,土壤肥力差,孔隙度小,pH值降低,殘留農藥、重金屬超標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人參的生長發育。因此,選用栽參的農田土壤要進行1~2年的休閑整地,目的是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理化性質,降解殘留的有害化學物質,消滅雜草和病蟲害,創造適合人參生長發育的土壤條件[8]。栽參前通過種植蘇子、大豆、玉米等綠肥作物,施入腐熟的秸稈肥、動物糞肥等腐殖質,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和肥力,改善理化性質[9]。任一猛等[10]利用發酵玉米秸稈粉、EM菌劑及硅藻土對農田栽參土壤進行改良后,土壤中有機質和N、P、K含量顯著提高,放線菌數量增加明顯,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和微生態環境;對人參生長發育的改善效果十分明顯,根粗、根重、根長均有顯著提高,總皂苷含量明顯增加,且參根的整體形狀較好,抗病能力較強。鐘均超[11]研究表明,農田經休閑和翻壓綠肥管理后,土壤有機質提高到4%~5%,容重為1.20 g/cm3,總孔隙度為49%,而未經上述管理的農田有機質、容重、總孔隙度分別為3%、1.29 g/cm3和46%,效果明顯。增施有機肥人參出苗率提高13.5%,保苗率提高17.0%,施肥區人參產量增加63%,效果顯著。

栽參地土壤中殘留農藥、重金屬超標是導致人參重金屬和農藥殘留的主要原因。依據《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12]中所列的2級標準,做好栽參前的土壤修復工作至關重要。針對無公害人參的種植,土壤修復技術主要采用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動物修復、微生物-植物聯合修復以及生物質炭修復[13-14]。孫 海等[15]研究表明,土壤中施用微生物制劑后,土壤中有機氯降解明顯,尤其以微生物制劑激活后施入方式最佳。多功能微生物制劑是適宜農田栽參土壤改良的有效生物制劑。李寧[16]從長期施用五氯硝基苯的土壤中篩選出4株五氯硝基苯的高效降解菌株,在土壤中降解率均在63.6%以上。Spokas等[17]研究表明,施加生物質炭的土壤與對照相比對乙草胺吸附量增加1.5倍,對莠去津的吸附也有所增加。

5 種子種苗的選育

種子種苗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人參的質量與產量。選擇飽滿完整、粒大、健康不帶病菌蟲害的品種,有利于種子的發芽、生長;選擇主根長、須蘆完整、芽孢肥大、無病蟲害、長度在12 cm以上的參苗,可有效地控制、降低人參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的發生率及農藥的使用[18-19]。中藥第一個ISO國際標準“人參種子種苗國際標準”于2014年4月22日正式頒布,人參相關國際標準制定工作進入新階段。人參種子種苗的選育及檢測將更加規范化、系統化,為我國人參產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6 施肥管理

由于人參市場價格昂貴,參農們為了提高產量,過度施用化肥,致使人參品質降低,安全問題突出?,F在人們大力追求產品的無公害、高品質,有機肥料被廣泛生產利用。有機肥料種類大體分為4種,即有機肥料、生物有機物、微生物肥料、有機無機復混肥[20]。不同有機肥料對人參根際土壤微生態環境的影響不同,對人參的生長發育也表現出不同的結果。通過探索優化有機物料的組合或配比,實現人參種植的高產、優質、抗病。趙 英等[21]研究了秸稈堆肥對人參根系生長及產量的影響,用量為15 kg/m2時,根長、根粗增加最為顯著,參根疫病、菌核病和銹腐病的發生率顯著降低,皂苷含量也有一定增加??状河闧22]通過雞糞生物肥在人參等藥材上的應用試驗表明,雞糞生物肥對人參的生長勢、產量及總苷的含量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黑斑病有較好的預防效果,施用方法以水浸泡后再施用效果為佳,施用量以900 kg/hm2為宜。孫 海等[23]在人參栽培地施用多功能微生物制劑和生物有機肥料,以作基肥施用150 g/cm2效果最好,增產幅度最大,比對照增加了46.63%,保苗率達到了92.86%。除了傳統的有機肥料,市面上還售有很多新型復合有機肥,例如千代田有機肥[24]、潤堡生物有機肥[25]、墾易生物有機肥、“綠寶一號”生物菌肥[26]等,均對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增產、增強人參抗病能力、降低發病率等有顯著效果。

除此之外,對人參生長發育發育起促進作用的還有植物生長調節劑、稀土及微量元素等[26]。李景宏等[27]在人參生產上應用“豐收素”植物生長調節劑,發現對人參地上部分的生長,地下根重的增加以及皂苷含量的提高均具有顯著效果。人參葉面噴施Ge元素溶液可促進人參的生長發育,減輕根腐病的發生,并且Ge溶液的濃度與對人參的生長發育促進作用呈正相關[28]。

7 病蟲害綜合防治

人參生長周期長,病蟲害種類多,危害重,我國現已發現的人參病蟲害至少25種,總結為3類,即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和蟲害[29]。每年6—8月是病蟲害的盛發期,以根部土傳病害為主,應明確常見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和危害特點,提前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降低病蟲害盛發期發病率。對已經侵染病害的植株或地塊,應及時阻斷侵染源、保護侵染點、減少接種體,建立以生物防治為主的無公害防治技術體系[30]。

7.1 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是通過調整栽培技術等措施減少或防治病蟲害的方法。主要措施有選用健康、抗病種子種苗,選擇適合人參生長的地塊,適時清除雜草、枯枝及病株,合理施肥,合理輪作等。白容霖等[31]研究發現,參地施用有機糞肥作基肥,對人參銹腐病的控制效果為51%~61%。楊靖春等[32]發現,在不同年限參地輪作紫穗槐,人參根際微生物數量明顯增加。隨輪作年限增加,土壤中細菌、放線菌數量增加明顯,從而降低人參病害的發病率。

7.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謝產物控制生物種群的發生、繁殖或減輕其危害的方法。應用于生物防治的主要有植物源農藥、微生物制劑、拮抗菌。植物源農藥是從某些植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具有易分解、對環境無污染及對非靶標生物安全等特點。逄世峰等[33]研究發現,細辛揮發油對4種病原菌的菌絲生長和孢子萌發表現出較強的抑制作用,與濃度呈正相關,在濃度為1 μL/mL時,細辛揮發油對人參立枯病、黑斑病、銹腐病防治效果明顯。姜瑞平[34]從大黃、蓖麻、獨角蓮、博落回4種中藥中,篩選出大黃、蓖麻2種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對人參疫病、立枯病、黑斑病、銹腐病4種病原菌菌絲生長抑制率達10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率明顯高于水提取物。

用于生物防治的微生物包括真菌、細菌、放線菌和微生物混合制劑。強 薇等[35]篩選出對人參疫病、菌核病、灰霉病、黑斑病、銹腐病、立枯病、根腐病均有高拮抗活性的菌株 5株,包括1株木霉菌、4株放線菌。李 勇等[36]用平板培養法從人參根中分離篩選出對人參菌核菌、人參銹腐菌和人參黑斑菌均有明顯抑制作用的內生細菌ge15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和ge25 Bacillus sp.。張愛華等[37]將木霉菌和放線菌復配施用,對西洋參立枯病和銹腐病的防治效果大幅提高,且對西洋參生長有促進作用。

8 采收加工及貯運

人參的采收年限和采收時間對人參的產量和質量有較大的影響。不同產地、不同加工方法人參的最佳采收期亦不同。研究表明,長白縣所產人參四年生即可收獲[38]。長白地區人參的最佳收獲期為紅果末期,枯萎前期(即在9月上旬),人參加工成紅參的最佳采收期為9月10日左右。紅參加工的最佳工藝為負壓液濃度5%,負壓處理2 h,蒸制時間為150 min;生曬參加工的最佳工藝為負壓液濃度5%,負壓處理2 h,后去須,不浸泡[39]。人參成品后按照規格和等級,相應進行分級包裝,做好無公害人參產品標注。包裝材料符合食品級材料標準要求,貯存環境和運輸工具保持清潔衛生,嚴格參照國家有關標準,防止二次污染。

9 無公害人參質量控制

應從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進行無公害人參的質量控制。內在因素包括有效成分的組成及含量,外在因素包括人參的外觀完整性和雜質含量及外源性有害殘留物限量(農殘、重金屬、黃曲霉毒素等)。

9.1 有效成分含量測定

有研究表明,人參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人參皂苷,人參寡糖和人參多糖[40]。常用于測定人參皂苷的有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譜法等,但這只能反映某種成分的含量,不能全面反映人參的質量狀況。中藥指紋圖譜可全面反映中藥的化學特征及多組分、多作用靶點的特點,廣泛應用于中藥材的鑒定和質量評價。蔡 艷等[41]建立了人參藥材的HPLC-ELSD指紋圖譜。黃黎等[42]采用HPLC法建立了紅參的指紋圖譜。周 榮等[43]用紅外光譜圖比較了人參、北沙參、峨參和桔梗的異同。

9.2 外源性有害物質檢測方法及控制標準

農殘和重金屬等有害物質的超標已成為我國人參走向世界的“瓶頸”,做好有害物質的檢測和制定嚴格的限量標準,是當前無公害人參生產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9.2.1 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及限量標準。檢測方法主要為色譜及其聯用技術,包括氣相色譜電子捕獲器檢測法(GC-ECD)、氣相色譜氮磷檢測器檢測法(GC-NPD)、氣相色譜火焰光度檢測器檢測法(GC-FPD)、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法(LC-MS)等。

限量標準:2015年版《中國藥典》[44]規定人參中總六六六和總滴滴涕不得超過0.2 mg/kg;五氯硝基苯、六氯苯和氯丹不得超過0.1 mg/kg;七氯和艾氏劑不得超過0.05 mg/kg。

9.2.2 重金屬殘留檢測方法及限量標準。檢測方法主要為光譜及其聯用技術,包括原子吸收光譜法(AAS)、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IPC-MS)、HPLC-IPC-MS、砷斑比色法、硫氰酸銨比色法、硫化氫比色法。

《藥用植物及制劑進出口綠色行業標準》[45]規定:重金屬總量不得超過20.0 mg/kg,鉛不得超過5.0 mg/kg,鎘不得超過0.3 mg/kg,汞不得超過0.2 mg/kg,銅不得超過20.0 mg/kg,砷不得超過2.0 mg/kg。

10 參考文獻

[1] 董梁.人參、西洋參質量特征與生態因子相關性研究[D].鄭州:河南中醫學院,2011.

[2] 徐萬玲.長白山地區人參地生態安全評價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14.

[3] 沈亮,徐軍,董琳琳,等.人參栽培種植體系及研究策略[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17):3367-3373.

[4] 宿武林,呂學明,宿艷霞.論長白山人參主要品種類型栽種方式及其商品分類[J].人參研究,2008(4):34-39.

[5] 趙亞會,辜旭輝,吳連舉,等.栽培人參種質資源的類別、特點和利用價值研究概況[J].中草藥,2007,38(2):294-296.

[6] 許冬瑾,李學軍,許偉,等.人參新品種“新開河1號”的規范化種質及示范推廣[J].人參研究,2013(2):23-24.

[7] 田義新,趙壽經,王黎明,等.人身新品種“寶泉山人參”選育報告[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7,29(4):406-407.

[8] 滕雪梅.農田栽參的選地培肥與降解農殘[J].人參研究,2005(3):32-33.

[9] 薛振東,魏漢蓮,莊敬華.農田栽參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7(14):42-43.

[10] 任一猛,王秀全,趙英,等.農田栽參土壤的改良與培肥研究[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08,30(2):176-179.

[11] 鐘均超.長白山區西洋參、人參農田土栽培技術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06.

[12] 國家環境保護局,國家技術監督局.土壤環境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95.

[13] LIU Z P,LIU S J.Development of bioremediation in China-a review[J].Chin J Biotech,2015,31(6):901-916.

[14] 張小凱,何麗芝,陸扣萍,等.生物質炭修復重金屬及有機物污染土壤的研究進展[J].土壤,2013,45(6):970-977.

[15] 孫海,張亞玉,孫長偉,等.多功能微生物制劑對農田栽參土壤有機氯降解的影響[J].特產研究,2010(2):30-33.

[16] 李寧.栽參土壤中殘留性五氯硝基苯微生物處理技術的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05.

[17] SPOKAS K A,KOSKINEN W C,BAKER J M,et al.Impacts of woodchip biochar additions on greenhouse gas production and sorption/degradation of two herbicides in a Minnesota soil[J].Chemosphere,2009,77(4):574-581.

[18] 陳士林,黃林芳,陳君,等.無公害中藥材生產關鍵技術研究[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1,13(3):436-444.

[19] 蔣學杰,孫瑞強.人參種植技術[J].農業知識,2009(6):24-25.

[20] 陳明芳.商品有機肥及其使用[J].福建農業,2013(5):14-15.

[21] 趙英,王秀全,侯玉兵,等.施用秸稈堆肥對人參根系生長及產量的影響[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2010,32(3):307-311.

[22] 孔春雨.雞糞生物肥在人參等中藥材上的應用效果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7.

[23] 孫海,張亞玉,逄世峰,等.多功能微生態制劑對移栽人參產量和土壤容重的影響研究[J].中國林副特產,2010(4):22-23.

[24] 李剛,張艷梅,鄭芝強,等.千代田有機肥在人參上的應用試驗報告[J].人參研究,2010,22(3):47.

[25] 張鵬,劉春明,常際良.潤堡生物有機肥在人參上應用試驗報告[J].人參研究,2010,22(1):43.

[26] 張亞玉,宋曉霞.我國人參施肥研究現狀及發展對策[J].中國林副特產,2008(6):86-89.

[27] 李景宏,曲素蘭,田義新,等.“豐收素”對人參增產效應的研究[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3(增刊1):120-122.

[28] 鄭友蘭,張崇禧,李樹殿,等.鍺(Ge)元素對人參生長發育的影響[J].人參研究,1994(4):7-10.

[29] 胡一晨,孔維軍,魏建和,等.人參藥材中農藥使用及殘留限量標準的現狀和思考[J].中南藥學,2013(9):664-669.

[30] 陳君,張蓉,傅俊范,等.中藥材生產全過程病蟲害防治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J].中國現代中藥,2011,13(8):3-8.

[31] 白容霖,張惠麗,曲力濤.參地施用有機糞肥對人參銹腐病和參根質量的作用[J].特產研究,2000,22(2):34-36.

[32] 楊靖春,張春麗,辛華,等.老參地輪作不同年限的紫穗槐對人參土壤微生物區系的影響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85(2):101-109.

[33] 逄世峰,吳連舉,關一鳴,等.細辛揮發油對人參4種病菌室內抑菌作用[J].特產研究,2008,30(3):37-39.

[34] 姜瑞平.植物源農藥抑制人參病原菌的篩選與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06.

[35] 強薇,郭帥,張愛華,等.人參根際土壤中拮抗人參病害微生物的篩選[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4(5):76-81.

[36] 李勇,趙東岳,丁萬隆,等.人參內生細菌的分離及拮抗菌株的篩選[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11):1532-1535.

[37] 張愛華,雷鋒杰,強薇,等.2株拮抗菌劑復配對西洋參立枯病和銹腐病的防治及促生長作用[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0(6):611-614.

[38] 田義新,尹春梅,盛吉明,等.長白人參最佳采收期的確定[J].中草藥,2005,36(8):1239-1241.

[39] 劉巖.主產區人參采收加工技術及部分產品性狀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08.

[40] 曲帥.人參有效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及含量測定[D].長春:吉林大學,2013.

[41] 蔡艷,賈繼明,劉興國,等.人參藥材HPLC-ELSD指紋圖譜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11,22(3):742-744.

[42] 黃黎,方玲,王如偉.指紋圖譜法鑒別紅參產地[J].醫藥導報,2009, 28(5):659-660.

[43] 周容,周群,孫素琴.人參及其偽品北沙參、桔梗和峨參的紅外“指紋”特征[J].現代儀器,2003,9(4):27-28.

[44]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5.

[45]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藥用植物及制劑外經貿綠色行業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關鍵技術生產
防雷關鍵技術在自動氣象站系統中的應用探究
網絡安全態勢感知關鍵技術研究
基于多源衛星影像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關鍵技術研究
無人機集群作戰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
AI全科教師開發:基礎、模型與關鍵技術
注意注意!吸管來襲
2017年農藥生產企業新增生產地址備案名單
2014年第四批農藥生產資質合并企業名單
TD—LTE關鍵技術與發展展望
食品與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