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麥病蟲防控技術示范及增產效果研究

2017-03-06 11:57紀紹蘭馬永利杜建菊李青
現代農業科技 2017年1期

紀紹蘭++馬永利++杜建菊++李青++鄧世民

摘要 從小麥播種至收獲整個生育期選用新型藥劑,整合植保新技術在小麥各生育階段的應用,將小麥病蟲害的發生程度控制在防治指標以內,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經濟閾值之內。結果表明:小麥全生育期應用植保新技術的示范田比常規用藥田及空白對照田的苗情、長勢更好,病蟲害明顯減輕,增產效果顯著,示范田比常規用藥田增產658.05 kg/hm2,較空白對照增產2 742.9 kg/hm2。

關鍵詞 小麥病蟲害;植保新技術;增產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12;S48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1-0098-01

郯城縣位于山東省南部,地處蘇魯交界,被譽為“魯南糧倉”,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常年種植小麥4.9萬hm2。近年來,隨著小麥種植結構的調整,秸稈還田面積加大,受暖冬氣候的影響,全縣小麥田病蟲害越冬基數較高,中后期麥田群體普遍過大,郁蔽度增加,病蟲呈逐年加重趨勢,嚴重制約小麥豐產豐收。尤其2015年1月28日,農業部審議通過《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力爭2020年農作物農藥使用總量實現零增長,在農藥方面,要淘汰劇毒高毒農藥,大力推進統防統治、專業化服務,研究綠色生產模型[1-2]。為此,郯城縣植保站于2014年秋季進行了小麥病蟲防控的植保技術示范,研究整套技術的控害與增產效果。

1 材料與方法

1.1 示范地概況

試驗示范安排在郯城縣廟山鎮豐和農場小麥高產創建田,試驗示范處理A區6.7 hm2,常規用藥B區6.7 hm2,空白對照C區0.7 hm2。小麥播種時間10月16日,采用寬幅播種技術。三者種植的小麥品種、土壤肥力、種植管理模式等相同。土壤類型為砂姜黑土,有機質0.9%,pH值6.7,前茬玉米秸稈全部還田,用腐熟劑30 kg/hm2,施配方肥(18-12-18)750 kg/hm2,返青期追施尿素75 kg/hm2。

1.2 試驗材料

供試小麥品種為郯城主栽品種濟麥22,中抗至中感條銹病,中抗白粉病,感葉銹病、赤霉病和紋枯病。

1.3 技術措施

1.3.1 種子包衣。示范處理A區:施用27%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375 mL/hm2包衣小麥種187.5 kg/hm2。常規用藥B區及空白對照C區:播種225 kg/hm2,未進行藥劑拌種。比較種子包衣對種子發芽勢和出苗的影響。

1.3.2 拔節期防治紋枯病、白粉病、蚜蟲等病蟲害。示范處理A區:施用30%苯甲·丙環唑乳油300 mL/hm2+22%噻蟲·高氯氟懸浮劑300 mL/hm2。常規用藥B區:施用25%氰戊·氧樂果乳油1 500 mL/hm2+20%三唑酮乳油750 mL/hm2+4%井岡霉素水劑5 250 g/hm2??瞻讓φ誄區:只噴清水,三者均兌水450 kg/hm2,莖葉噴霧。

1.3.3 抽穗開花至灌漿期防治。示范處理A區:施用22%噻蟲·高氯氟懸浮劑300 mL/hm2+18.7%丙環·嘧菌酯懸浮劑1 050 mL/hm2。常規用藥B區:施用25%氰戊·氧樂果乳油1 500 mL/hm2+3%啶蟲脒微乳劑750 mL/hm2+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50 g/hm2+5%己唑醇懸浮劑600 g/hm2??瞻讓φ誄區:只噴清水,三者均兌水450 kg/hm2,莖葉噴霧。

試驗使用3WBD-16C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臺州市凱鋒塑鋼有限公司)。

1.4 天氣情況

試驗觀察期共231 d,期間最低氣溫為-9 ℃,最高氣溫為31 ℃,雨日42 d,4月27—28日和5月1—2日2次降雨過程對小麥赤霉病發生流行有利,5月雨日8 d,導致赤霉病偏重發生。

1.5 調查內容與計算方法

1.5.1 苗情調查。播種后8 d調查出苗情況,21 d調查基本苗,三者均采用對角線取樣法,每個處理區調查5個點,每點量1 m雙行進行調查[3]。

1.5.2 冬前基本性狀調查。小麥越冬前調查單位面積莖數、單株分蘗、三葉大蘗、次生根、葉片數量。

1.5.3 防病效果。分別在拔節期、灌漿初期調查紋枯病、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等病害[4]。紋枯病調查:每個處理采取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20株,調查病莖數及其嚴重度,計算病情指數;黃熟期調查紋枯病白穗率。白粉病調查:每處理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固定100株,調查上部3片葉病情指數。銹病調查:每處理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固定100株,調查病情指數。赤霉病調查:每處理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固定100穗,調查病情指數。

1.5.4 防蟲效果。分別在拔節期、灌漿期調查示范區與對照區的活蟲數,計算相對防效。5點取樣,每點20株[5]。

1.5.5 測產。每個處理區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取1 m2,調查單位面積穗數,每個點取28穗調查穗粒數,并帶回實驗室測千粒重計算單位面積產量[6]。公式如下:

理論產量(kg/hm2)=穗數(穗/hm2)×穗粒數(粒/穗)×千粒重(g)×0.85/1 000

2 結果與分析

2.1 種子包衣對苗情的影響

小麥播后8 d調查,示范處理A區種子包衣的小麥出苗率93.5%,常規用藥B區、空白對照C區對照區小麥出苗率90.8%,示范處理A區出苗率優于空白對照C區,且較常規用藥B區、空白對照C區提前1 d出苗,出苗整齊。調查結果表明,種子包衣對小麥出苗無不良影響,并能促進小麥種子提早發芽,提前出苗。

2.2 種子包衣對小麥長勢的影響

2015年1月5日冬前基本性狀調查,示范處理A區小麥的平均莖數、單株分蘗、三葉大蘗、單株次生根、葉片數量分別為1 142.1萬莖/hm2、3.1個、1.8個、2.8根、4.2片葉,常規用藥B區、空白對照C區對應參數分別為1 122.9萬莖/hm2、2.8個、1.7個、2.6個、4.1片葉。由此表明,示范處理A區雖然用種量減少了16.7%,但有效分蘗、總莖蘗數、單位面積穗數均相當,說明種子包衣對小麥長勢有較好的促進作用。

2.3 防治效果

在拔節期、灌漿初期及黃熟期調查,示范處理A區藥劑處理對紋枯病、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的平均防效分別為80.47%、86.20%、87.74%、63.16%,常規用藥B區對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的平均防效分別為74.05%、67.42%、79.10%。黃熟期調查紋枯病白穗率防效為82.37%。說明示范藥劑對小麥白粉病、銹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在拔節期、灌漿初期調查示范處理A區藥劑處理對蚜蟲的平均防效為90.41%,常規用藥B區對蚜蟲的平均防效為81.23%,說明示范藥劑對小麥蚜蟲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2.4 產量調查

6月1日對試驗示范進行測產驗收。示范處理A區單位面積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分別為702.6萬穗/hm2、33.09粒、45.70 g,折合產量為9 013.5 kg/hm2,常規用藥B區單位面積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分別為703.8萬穗/hm2、32.48粒、43.03 g,折合產量為8 355.45 kg/hm2,空白對照C區單位面積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分別為678萬穗/hm2、29.14粒、37.34 g,折合產量為6 270.6 kg/hm2。經測產,示范處理A區較常規用藥B區增產6 583.05 kg/hm2,較空白對照C區增產2 742.9 kg/hm2,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非常顯著。

3 結論與討論

該試驗示范表明,選擇新型藥劑在小麥不同生育期針對性地用藥,集成植保新技術進行種子處理與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收到了良好的控害效果,并提高了小麥產量。此項小麥全生育期控害技術示范能為小麥高產提供參考。若小麥抽穗揚花期遇到陰雨天氣,小麥赤霉病發生流行時,建議適當增加氰烯菌酯懸浮劑防治小麥赤霉病。

4 參考文獻

[1] 劉剛.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實施小麥高產創建植保新技術試驗示范項目[J].農藥市場信息,2013(26):47.

[2] 謝天丁.小麥高產創建植保新技術試驗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14(9):99-103.

[3] 應林.氰烯菌酯:防治小麥赤霉病顯高效[J].農藥市場信息,2011(12):36.

[4] 顧旭東.“麥”動中國 豐收農民:小麥高產創建植保新技術示范暨先正達小麥綜合解決方案觀摩會觀感[J].農藥市場信息,2014(15):8-9.

[5] 韓明娟,宋培培,胡星寶,等.酷拉斯種衣劑在小麥上的應用效果[J].科技致富向導,2015(6):186.

[6] 關立松.愛苗與阿立卡防治小麥病蟲害效果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3(7):13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