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市級農業科研狀況及發展建議

2017-03-06 13:37蔡金華王建華溫小林
現代農業科技 2017年1期
關鍵詞:農業科研科研單位科技成果

蔡金華++王建華++溫小林

摘要 創新是我國這樣資源相對短缺的農業大國農業科學研究的重要抉擇。本文闡述了我國農業處于新的歷史階段,創新推動著現代化,創新加速農業科技進步,討論了目前形勢下如何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水平。

關鍵詞 地市級農業科研單位;創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1-0259-02

人類社會通過農業生產勞動和發展農業,獲得溫飽的生活條件。我國是古老的農業大國,農村社會是我國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三農”問題早已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等號召指引下,我國各行各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工業化、信息化等技術的廣泛應用給我國的農業發展提供了發展外延空間。

據有關數據表明,1978—1996年近20年間,全國人口增長了27.08%,而人均糧食從319 kg增至409 kg。但是我國農業生產存在著諸多限制因素,自然資源嚴重匱乏,人均耕地面積940 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2 500 m3,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據2007年土地評查,我國耕地面積1.218億hm2,僅占土地總面積的12.5%。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因缺水而受旱的面積增加了近70%。自然資源的短缺,對我國的農業發展提出了重要的課題和研究方向。

農業的突破性發展需要克服限制因素,需要依靠很好的發展政策和先進的科學技術。農業科技體制改革出臺了多項促進農業科學研究的政策措施,強化農業科研能力,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力度,加強技術創新和轉化模式研究,要求使我國農業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達50%以上。

1 地市級農業科研狀況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農業科研在曲折中前進,至今已形成國家、省和地市三級農業科研體系。地市級農業科研單位位處國家農業科研體系的基層,著重應用技術研究和科技成果轉化。雖然分子學水平研究和農業基礎理論研究不被強調,但是地市級農業科研單位處于農業生產第一線,承擔著不同區域內農業生產技術研究、農業情報收集、選題立題等工作。要求掌握區域內農業生產特點、農業生產實際情況及農產品供需方向來把握農業科研。要求各項田間試驗及大面積調查,對農業資源、技術裝備、勞動力狀況等定量上分析、定性上評估,作為區域農業科研的基礎與依據。地市級農業科研單位面對區域農業生產實際,是農業科技轉化的先導,及時了解和反饋情況,研究確立課題,解決農業生產上的技術問題。這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努力做到信息準確,技術具有易操作性和及時性。

據有關資料表明,現我國農業科研機構有1 100多所,其中,地市級農業科研機構600多所,占總數的55%。2005年,地市級農業科研單位從業人員3.26萬人,是全國農業科研人員總數的34.1%,當年地市級農業科研經費總投入23.01億元,占農業科研總投入的25%。解放后,地市級農業科研單位選育出各類農作物新品種4 000多個,近總數的70%。新品種的推廣應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區域內農作物的生產產量。

目前,地市級農業科研單位著力于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加強農業新技術的研究、開發、示范和推廣工作力度,已成為區域內農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2 鎮江市農業科學院發展現狀

鎮江市農業科學院,2012年由原鎮江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更名而來,保留江蘇丘陵地區鎮江農業科學研究所單位名稱?,F有職工90多人,中高級職稱研究人員占1/2以上。在農業部頒布“十一五”全國農業科研機構綜合能力評估結果中,我院被評為“全國百強”,在江蘇省位列第五。近些年來,以發展江蘇丘陵地區現代農業為研究方向,建立區域特色鮮明的農業產業為研究目標,形成了學科設置準確、專業優勢突出的研究格局。本院研究側重于江蘇丘陵農業資源深度開發利用、優質高產糧油新品種選育、蔬菜花卉新品種選育等研究領域,建立了省級生態工程技術中心等一批科研平臺。擁有220 hm2以上標準科研試驗示范基地,中心實驗室1座,國際先進科研儀器設備300余臺套,固定資產總值超億元。建所以來,先后完成國家、省市級科研項目僅千項,發表科技論文1 000余篇。經國家、省市級審定的新品種100多個,科技成果獎項160多項,其中國家級獎6項,省級70余項。

該院作為基層農業科研單位,在上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緊抓發展重點,積極鼓勵科技創新,服務創新和機制創新,以創新的科研成果提高科研水平,以完善的科研體制強化運作效率,以創新的服務方式提升區域農業科研機構的戰略地位。目前,正以發展區域高效農業、生態農業作為主攻方向,致力于農區農業生產與發展。在科學研究上,加大環保節約型技術研究;在科技成果轉化上,以園區為窗口,加強服務創新,強化農業區域內農業科研與農業生產的有效銜接[1-2]。

3 地市級農業科技創新要求與努力方向

當前,我國農業的生產管理部門依靠科技創新,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與技術研究單位協調發展。在農業科學研究中農業科技創新和服務創新成為當務之急。地市級農業科研單位身處農業科研基層,躋身農業生產第一線,創新要求尤為迫切。

創新研究是我國這樣資源相對短缺農業大國的農業科學研究的重要抉擇。世界各國發展農業,各有自身的道路,但都經歷了一個由粗放經營到集約經營的發展過程,并且農業發展的快慢決定著整個社會經濟運作狀態的優劣。我國是農業大國,有著幾千年的農業發展歷史,經歷過“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在社會渡過蒙昧時期后,開始了較為漫長的傳統農業階段,人們依靠積累的直感經驗,發展了水利灌溉,使用鐵木工具,農業有了進步。到了當代,隨著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生產力大為提高,小農經濟為特征的農業經營方式向現代農業轉變?,F代農業建立在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之上。遺傳學理論的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動植物生產性能;化學、生物生理學推進了肥料飼料工業技術的發展;動力和機械工程科學技術的推廣,使農業生產效率大為提高?,F代農業依靠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要求創新,創新推動著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是農業生產商品化、社會化、科學化、集約化,特征是規?;洜I,區域化、產業化生產,科學化管理,社會化配給與銷售[3-4]。

近些年來,地市級農業科研單位激勵創新,以專業重組、資源整合為主要內容的學科建設為先端,提倡科學技術研究及成果轉化方面的創新,把握區域農業特色鮮明的發展方向,突出區域農業科技支撐在農業生產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地市級科研單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是農業發展進程的重要指標,目前,西德、英國、法國約為50%~60%,美國可達80%~85%,而我國僅為30%~40%。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諸多制約因素,加速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涉及到社會、自然、經濟等多方面,如農業生產存在著生長周期長、綜合性與相關性程度高、不穩定性大的自身特點,而農業科技成果的取得到應用要經歷中間試驗、示范應用,才能由點到面實現轉化??萍己蜕a的銜接工作顯得非常重要,農戶對科技的認知和接受能力,以及對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視程度,復合型人才的豐缺,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農業科技轉化率的提高。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服務對象已經是農戶及農業生產企業,途徑和方式也相應地作了轉變。對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性要求有足夠的認識,政府行政上給予支持,管理部門加大力度,這是重要的前提。加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投入,研究多渠道轉化途徑,加強科技服務模式研究,充分應用聯合創新型、技術轉讓型、科技示范型、技術承包型和專家培訓型等模式是提高農業科技轉化率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相關體制機制是開展農業科技轉化工作的重要保障。在選題立項成果評定中,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科學評價制度;在選人用人上,要制定人才評價制度,以激勵機制、創新機制激發相關人員的創新干勁。開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農業科研單位要派專人負責,行政部門加強領導,不斷總結工作經驗,提高該項工作的水平。

5 發展建議

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我國發展農業生產、繁榮農村經濟是當前社會的主要任務。如果要提高農業科技轉化率,一是要靠政策,二是要靠科學,該項工作應從以下方面作努力。

5.1 政府重視,加強政策支持

農業生產大致可分為三大部分:農業生產、農業科研及農業教育。三者相輔相成,互為促進。而農業生產管理部門是各級政府職能部門,領導著區域內農業生產和發展。政府縱貫全局,認識到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工作的重要性。重視該項工作能很好地推進科技入戶及成果轉化,這對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和發展,依靠技術驅動的形勢也很必要。

5.2 科技創新,加強技術研究

我國農業正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階段轉變,對科學技術創新的要求日益強烈。農業科學技術如按技術效應來看,一般劃分為生物技術和工程機械技術。在現實的農業科學研究中,特別是基層農業科研單位側重于動植物品種選育、化學肥料、植物保護等一系列生物技術研究,而省工、省本、省時的農業機械的研究仍很欠缺,甚至是空白。有必要針對區域農業生產特點適當開展提高工效的農業機械化研究,解決目前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問題。在生物技術研究上向“高、精、尖”方向發展,融入現代電子、化學分析等行業外先進技術。在研究范圍上,仍存在側重技術研究、輕經濟研究的現象,易導致“亂了步子、喊錯調子”,甚至造成“亂說亂動”的局面,這是今后需要努力改善的方向。

5.3 模式創新,加強成果轉化

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是農村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后,農戶分散經營產生了農業生產與農業科研相脫節的現象,這就提出了農業科技入戶的要求。該項工作以前沒有基礎,是擺脫“閉門造車”后農業科研的新方向。農業科技轉化過程已經產生了園區示范型、技術轉讓型、農民專家培訓型等多種轉化模式。從多年的實踐來看,當前主要應著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該工作涉及到自然、社會、經濟等多方面學科,這就要求專業狹窄的畢業生開拓性地工作,跨學科跨專業地開展研究工作。

科技接受能力的提高不容忽視,創新的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只是一種潛在生產力,它是“源”,只有當它依附于生產力各要素之中并和農業生產的主客觀條件相結合,才能轉化為直接的現實的生產力。要求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很流暢地進入農業生產第一線。農戶對新科技的接納能力是瓶頸,要求新技術易操作,要求提高農村人口文化水平,重視農業技術培訓。因此,要大力培訓農民“土專家”,這已成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有力舉措。

6 參考文獻

[1] 農業部.全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規劃(2003-2010)[N].農民日報,2003-07-02.

[2] 白選杰.論農業科技成果進入產業方式[J].農業技術研究,1999(2):25-28.

[3] 徐紅玳.提高農業科研單位成果轉化能力的思考[J].農業科技通訊,2008(8):21-22.

[4] 李強.中國農業科研的投入與回報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12(5):149-156.

猜你喜歡
農業科研科研單位科技成果
著力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線上平臺解決“轉化難”
利用知識管理提高科研單位檔案管理水平的實踐研究
福建?。撼雠_新規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國家食藥監總局:促進監管科技成果轉化
農業科研單位檔案管理現狀及改進方法初探
科研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相關問題探討
計算機技術在農業科研中的應用
淺析農業科研院所后勤工作的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