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師專業二次發展的激發與培養

2017-03-07 08:14張良成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17年2期
關鍵詞:學校發展教師

張良成

一、問題點擊

近年來,隨著教師隊伍的漸趨穩定,學校里的中年教師成為了教師隊伍的主體。隨之,教師專業二次發展的問題也成為教師成長中面臨的主要問題。當前,多數中年教師都遇到了發展瓶頸,具體表現為:專業發展停滯,再努力,也沒有明顯的提高,不過一般情況下也壞不到哪里去。教師發現,自己從同伴那里不能再學到更多的經驗,覺得同伴懂的自己也基本都懂;工作熱情明顯下降,一部分教師經常感到疲憊。也關心教學理論,但沒有哪一種理論能完全說服自己,覺得這些理論都與自己的切身感受不太一樣。

二、原因分析

教師遇到發展瓶頸,既有年齡上的原因,也有生活方面原因。生活的壓力越來越大,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責任漸趨重大;入職之初的一些發展優勢逐漸消失,沒有新的發展動力注入,教師感到疲憊;同事之間的教學水平相當,教師沒有緊迫感。更主要的是經過近十余年的研究和實踐,每所學校談起青年教師培養都頭頭是道,而教師的專業二次成長卻很少受到關注。因此,我們需要針對學校中年教師群體中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找到正確的應對措施。同時,歷經多年的發展,中年教師也是最容易出成果、出成績的群體。措施不當,教師可能會就此平庸下去,而措施有力,中年教師會比青年教師的產出更大。

考慮到年齡特征,一些諸如壓擔子、給位子之類的措施已經不適用于這一教師群體,更多的應從年齡層次、教育志向、尊重與理解、釋放與激活等角度來思考教師的發展。

三、策略評析

1.變管制為尊重

事例:學校人事調整,一批中層干部被調出,支援兄弟學校??紤]到Z老師教學業務精,教學水平高,也有長期擔任學校干部的經驗,學校準備讓她升任語文教學副主任,但她沒有接受,理由是想多一些自主學習的空間,研究自己喜歡的語文教學。起初,學校領導感覺Z老師有些不配合學校工作,但出于對教師個人意愿的尊重,就同意了她的要求。

過了一段時間后,再看Z老師的工作,發現她對教學更加投入了,教學研究也更加深入,同時她非常重視與學生的交流,注重學生的個性培養,教學成績非常突出。

實踐證明,Z老師是一位能找準自己位置,發揮自身潛能的人。

評析:教師是學校最重要的人力資源。教師由于個性、氣質、受教育經歷的不同,在進入教育行業時,每個人的優勢也不同。但問題是,很多教師承擔的教學工作與他們所學的專業并不相符,由于領導也只是從學校實際情況出發來安排工作,很多時候并沒有完全考慮到教師的特長。

Z老師的特長是語文教學,而且也有參與語文教學工作的愿望,最終也的確在語文教學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其實,每個教師都是“材”,為什么有的成長了,有的卻在原地踏步?一個很明顯的原因,就是沒有把他們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要想讓一名教師完全發揮出他的優勢,需要一個平臺,或是一個最合適的位置。年輕教師可能還沒有這樣的自省能力,有了一些教學經驗之后才能對自己有一個客觀、公允的認識,此時的二次選擇可能也是這位教師準確自我定位后,展露真正才華的二次發展。

這點可以從竇桂梅老師的成長歷程中看出來。竇老師具備成為一名語文特級教師的全部素養??僧敵跛墙虜祵W的,如果竇老師一直教數學,那她可能就很難取得今天的成績。

有首古詩里寫道:“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逼鋵?,用人也是一樣。不能只憑自己的意愿來給教師安排工作,要考慮教師個人的特長。

有人說:“學校給教師一個機會,教師很可能還學校一個奇跡!給猴子一棵樹,給老虎一座山,給巨龍一條江?!边@才是教師發展的要旨。

2.變強制為養成

事例:中國式教育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以一個模式來培養各類人才,最終天才全變成了庸才。原因就在于給予他們的發展空間太少了。曾經有一段時間,學校要求教師利用暑期完成若干字的讀書筆記,多少篇的學習心得,結果大批教師有空就抄筆記,可抄的是什么沒人關心,抄的效果如何也沒人知道。教師則一邊埋怨一邊抄。當然也有認真學習、思考之后再認真記錄反思的,但此類教師即使你不作要求,他也會自我施壓,要求進步。

于是學校改變措施,變管為養。學校只作了一項規定:每位教師每周必須到學校閱覽室看書兩小時。至于看什么書不作要求,只要不妨礙其他人就行了,此舉一出,立即得到了教師們的擁護,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教師愛上了閱讀,主動閱讀教育教學書籍的教師越來越多。

評析: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動物園管理員們發現袋鼠從籠子里跑出來了,于是開會討論,一致認為是籠子的高度不夠。因此他們決定將籠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米加高到二十米。結果第二天他們發現袋鼠還是跑了出來,他們又將籠子加高到三十米,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在外面,于是管理員們決定一不做二不休,將籠子加高到一百米。一天長頸鹿和幾只袋鼠閑聊,說:“你們看,這些人會不會再繼續加高你們的籠子?”“很難說?!贝笳f:“如果他們再繼續忘記關門的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人都是這樣,只知道有問題,卻不能抓住問題的本質。

強制教師寫多少字的讀書筆記,讀什么書,全然不考慮教師的閱讀興趣,可能對年輕教師來說,是有效果的。但到中年教師那里,效果并不明顯。而在自然狀態下,自然競爭的法則就發揮了作用,留存于每位教師心中的向上精神、個人學習需求就能夠得到了正常的釋放。如今,學校閱覽室里從早到晚都坐滿了來學習的教師,大家安靜地坐座位上,默默閱讀,安靜思考,還有很多人會拿著筆記本記錄、抄寫。沒有雜聲,只有不時響起的翻書聲,聽到這些,真如同天籟,大家都思緒沉靜,潛心于自己的學習與研究中。

讀書的好處人所共知,可讀什么書,怎么讀,卻大有講究。讀書有三種方式:以消磨時間為目的的叫休閑式讀書;以認識事物為目的的叫學者式讀書;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叫問題式讀書。學校提倡教師開展問題式讀書:首先,在身邊找問題,帶著問題來讀書;其次,在書中尋找某種觀點、立場與方法,用這種觀點、立場與方法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最后,在反思中行動。幫助教師養成通過讀書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抓住了問題的關鍵,解決問題就變得容易了。

3.變要求為觸動

事例:沒有一位教師會甘愿平庸,也沒有一位教師會自甘墮落。于永正老師,四十歲才寫出自己的第一篇教學論文,這并不妨礙他的著作問世;齊白石老人,衰年變法,這并不妨礙他在晚年取得一番成就。以特級教師夏青峰為例,教海探航頒獎儀式后,原本沒有獲獎的他卻也被拍進鏡頭。這成為激勵他成長的一根導火索,此后的他一發不可收拾,從省市級賽課一等獎直到全國一等獎。我們很難說當時的他是一種什么狀態,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次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成就了夏青峰。一定有一個誘因促使他發生某種質變,這個誘因一定是某種榮譽、某種尊重、某種自我價值的肯定。更多的我覺得還應該是“鲇魚效應”所帶來的危機感。

我們要為教師提供足夠多的發展機會,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總有一些東西能打動教師,使其怦然心動,愛上教育事業。

評析:人們常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面對太熟悉的事物,人們會失去警覺性。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也頗為常見,如,彼此為同學,在學校里知根知底,畢業多年后,事業、工作就有了差距,有些同學認為事業發展好的同學并不優秀,并舉了學校里的事為例,可是他忘記了,歷史不等于現在,人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熟悉使他失去了對這位同學優勢的觀察和學習能力。

教師也是如此,長期相處,往往就會對同事身上的優點視而不見。在中年教師身上,就是因為新鮮感的缺失,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在這種情況下,打造一個供教師交流的平臺就顯得格外重要。外出學習、交流,讓教師發現其他同行的長處,進而受到啟發;校本基本功、博文評比、說課比賽、讀書交流、演講比賽等單項交流能使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這就給其他教師帶來了更多潛移默化的觸動,引起了更多教師競爭心理的復蘇,學習要求的釋放。

學校要求教師每次外出都要盡可能多地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以文字、圖片、隨筆、感悟等形式向其他教師傳達學習內容,以促進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在教學之余要勤反思。學校于2006年購買了瑞博軟件,軟件中的博客平臺就成為了這樣一個舞臺。學校為每位教師注冊了博客。每天更新的博文、其他教師的評價、被推薦的優秀博文都能在首頁中看到。學校還定期舉辦博文評比活動,評選優秀博文和十佳博客,極大地滿足了教師需要得到他人認可的心理。2012年4月,某老師擷取自己在博客中的教學思考、案例、隨筆共計23萬余字結集出版,與之具有相同儲備的還有很多教師。一句話,學校的博客火了,教師的思想活了。

4.變迷失為定標

事例:當前教壇上的一些名師,很多都來自農村。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人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發展目標。為了實現目標,他們甘守清貧。而很多條件優越的教師,卻被“發展定型”“沒有潛力”“小高到手,奮斗到頭”等思想泯滅了激情,湮沒了智慧??梢?,人如果想要發展,就要有明確的發展目標。

評析:市教育局曾經組織本市一些骨干教師赴全市各鄉鎮展開暑期教師培訓活動,引起了很大反響,效果顯著。有些教師說:“真沒想到,我們也有這么好的教師?!币ぐl廣大教師學習、研究的熱情,關鍵就是為教師樹立一個榜樣,讓大家有一個比較、參照的標準。因此,要引導教師根據自身情況確定合理的發展目標,鼓勵他們向上一級職稱、上一級榮譽靠攏。同時,要讓每一位教師都能認識到,教育的方方面面都值得研究,都能出成果,教育成才并不只有一條路,可以在班級管理上,可以在敬業愛生上,可以在課堂教學上,可以在教育科研上,“各行各業都能出狀元”。

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評比活動,如,展開多層次、多種類型的優質課競賽,基本功競賽;組織讀書會、朗誦會、音樂會等,用活動來促進,用宣傳來激勵,用展示來強化,用名師來引領,讓教師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和研究中去,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熱情,實現生命質量與教育質量的雙贏。

5.變被動為能動

事例:以學校的教研課為例,以前多是一人一節課,現在變為小組同課異構式,二人或三人確定一個課題,組內成員分別試課。同樣是上課,變換了一下方式,就使得教師的上課動力大增。沒有了學校的嚴格督促,教師自我施壓,教研素材豐富了,研究氣氛濃郁了,教師的研究意識也增強了。

同時,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學校在教研組中開展了“專題研討”活動,圍繞某種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的落實,某種方法在課堂中的運用進行同課異構,同主題異構。形式多樣的教師同課異構、與校長同課異構、與兄弟學校同課異構、與名師同課異構。一系列的實踐、觀察、反思、再設計、再實踐的活動,促使大家在課例研討中變換新視角,悟出新東西,獲得新思路。

此外,如,備課方式的變革:每單元的內容,先集體研討,再分工獨立備課,徹底激活了教研這潭死水,使教師的教研愿望、專業發展動力由原來的“自外而內”逐漸向“內外兼備”的方向發展。

評析:任何一項教研措施的施行都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我,面對這項規定會產生怎樣的精神驅動力。對于中年教師群體,外部的壓力很容易被內心自我保護的殼消融,職業倦怠感越來越嚴重,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能從大環境上激勵教師,在小范圍內增強職業責任意識還是可行的。以“同課異構”為例,這一舉措就較好地使這一教師群體意識到自己必須拿出與自己的教齡和職業水準相稱的課堂表現,進而能夠自加壓力。這種從課堂中獲得尊重和榮譽的愿望使教師激活了發展愿望,使教師的主體意識最大化,進而產生更強烈的發展內驅力。

有時,依靠教師自身的力量難以走出發展的瓶頸。這時,學校適時地介入很有必要。近年來,學校先后邀請專家為校內骨干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專業成長會診,為每位教師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使教師能夠更快地走出發展的瓶頸,進入了自覺學習和研究的快車道。

李海林老師總結了教師二次發展的幾條路徑:(1)讀書是二次成長的必經之路;(2)教學反思是二次成長的關鍵;(3)課例研討是二次成長最有效的途徑;(4)參加研討會是走向成熟的重要契機;(5)論著是教師專業生涯的重要臺階。這也證明,我校的一些助力教師專業成長的措施是符合教師成長規律的,能夠有效地調動中年教師群體的工作積極性。

以上種種,總結起來,還是一個如何激發教師主體發展動力的問題,前提依然是要把一名教師當作一個社會學意義上的人來看待,而不是一味地要求教師奉獻。只有深入細致地研究教師的所思、所求、所困,我們的教育激勵手段才能真正走進教師的心里,幫助教師迎來專業成長的第二個春天。

(作者單位:江蘇句容市實驗小學)

猜你喜歡
學校發展教師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區域發展篇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師
圖說共享發展
學校推介
圖說創新發展
教師發展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