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惕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背離

2017-03-07 08:20鄧線平
教書育人·校長參考 2017年2期
關鍵詞:渠縣背離家庭

鄧線平

前些天,一篇題為“渠縣一孩子留下遺書輕生,這多么讓人痛心”的網帖在多個社交論壇瘋傳。據報道,死者是四川達州市渠縣中學剛參加完高考的小斯(化名),自殺前,他在個人QQ空間寫下2800余字的長文,“控訴”父親對自己不好,說感覺不到家人的愛。對于兒子在QQ空間的“控訴”,父親馬先生掩面哭泣道:“他寫的那些都是他小時候的事,他是我的兒子,我怎么舍得打他,罵他?!彼f,自己對兒子管教確實比較嚴,“那都是為了他好”。小斯母親解釋,兒子在QQ空間說“因吃飯夾菜遭到父親毆打”的事她也記得。兒子當時才四五歲,因為不好好吃飯,丈夫確實用手背拍過兒子的臉,“沒想到他這么記仇,他怎么就不想想我們的好?”

孩子剛參加完高考,就選擇了自殺,理由是父親對自己不好,感受不到家庭的愛。反過來,父母卻覺得,每一次對孩子的管教,都傾注了他們的愛。這是令人悲哀的事件。孩子去世,以結束生命應對父母的“愛”。父母失去孩子,他們的“愛”遭受最沉痛的打擊。不止一個家庭如此,很多家庭都類似。有些家庭付出的代價可能沒這么大,有些家庭自始至終在磕磕絆絆中維持著代際關系。由于沒有受到好的教育,孩子終其一生都會受到不好的影響,事業難有成就,家庭氛圍不好,社會關系難以處理。父母從小時候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到后來的失落,哀嘆,不落得大的家庭悲劇結局已算不錯。

有人從功利教育反思整個事件,認為學校的功利教育,逼迫家長不斷對孩子施壓,致使孩子承受不起壓力。我們可能低估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在有適當支持的情況下,孩子的承受能力是很強的。所以,我們經??吹?,有些孩子在極端困苦的情況下,能取得很好的成績,未來事業有很大的進展。很多名人傳記,都記述了小時候遭受了種種挫折,他們如何從挫折中奮起,取得事業的成就。這里不是為功利教育辯護,功利教育肯定是不好的。即使有好的環境影響,功利教育也會將孩子導向不健康的人格境地。只是針對這件事,需要反思的不是功利教育。

有人從具體的教育方式上反思,認為父母怎么樣都不應該打罵孩子,致使孩子留下永遠的身心創傷。打罵孩子是不對的,整個社會環境發生了大的改變,社會越來越重視人權,重視孩子的身心健康,在家里打罵孩子,與整個大環境不符。我想說的是,打罵孩子不至于使孩子走向自殺,有很多人從小遭受過父母的打罵,自殺的孩子極少。有些人長大了,把小時候遭受打罵當成成長中的光榮事件炫耀。中國古代一直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人會說,渠縣這個孩子就屬極少那一類,避免類似事件發生,就不能打罵孩子。其實,從孩子留下的“長文”看,打罵本身不是孩子自殺的根本原因,從父母的回應看,他們也不是無休止地打罵孩子。

孩子之所以由此產生極端心理,與長期的家庭打罵教育與學校教育的沖突有關,致使孩子無所適從,最終自殺。盡管從報道所提供的材料,很難分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背離的具體細節,但通過分析這種背離,可以看出嚴重后果,提供一種教育思考方向。教育一般分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對于中學生而言,社會教育相對少一些。在此姑且只對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背離進行分析,并不妨礙最終的結果。

學校教學生的基本知識的同時,還教學生認識這個世界,或者通過知識去認識世界。教育有外在干預與內在激發的區別?!巴庠诟深A說”認為,世界是確定的,教育屬外在干預,外面教育什么,學生接受什么。教育好的,他成為一個好學生,教育不好的東西,他成為一個不好學生??傮w來說,內心可以接受盡可能多的知識,除非受身體等其他條件影響。在學生接受范圍內的干預,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譬如,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高強度的知識灌輸,可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高考工廠”正是如此。學習本身并不會讓學生承受不起,只有其他原因才會讓學生承受不起。渠縣學生自殺與教育本身無關,是外界其他原因造成的。

內在激發理論,將教育視為內在激發的結果。固然學生要接受好的教育,通過教育成長,但學生的成長,關鍵是通過外在的教育,激發內在的動力,使他不斷自主適應環境,自主理解知識。譬如,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反之,強制灌輸、大強度的知識訓練,不但學生學不到更多知識,還讓學生厭惡學習,起到反效果。在這種理論看來,渠縣學生悲劇,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互背離的結果。

家庭里父母會教孩子如何做,如何認識社會。孩子從學校里學到社會是什么樣的,如何在社會上做一個合格的人。除教育內容,還有教育方式問題。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有打罵的,像事件中的家庭一樣,當然,也有做得很好的,父母與孩子成為類似無話不說的“朋友”。學校教育也有打罵的,有的老師體罰學生,現階段打罵的也不在少數。體罰學生受到越來越多的批評,體罰更多的是一種教育無能的表現。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互促進是最好的。所謂相互促進,是指學校教育做不到的,家庭教育可以彌補,學校教育做到的,家庭教育可以促進。同樣,家庭教育做不到的,學校教育彌補,典型的是知識教育,家庭不可能像學校一樣傳授知識,有些家庭可以做到,但不能完全代替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做到的,學校教育可以促進,如對學生道德品質的教育。通過這種關系,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容易做到身心統一,所學與所做的統一,認知與社會遭遇的一致。這種教育中,學生不但能從教育中學到知識,還能從教育中學到知識的用處,如何在實踐中處理知識。學校偏重于學和記住,家庭偏重于教和實踐。有人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視為互補,其實,現實并不如此,越來越多的家庭教育學校的所學的知識,學校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現實操作能力。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截然分開是做不到的。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還有一種反向彌補的關系。學校教育不到的內容,家庭教育可以彌補,家庭教育不到的內容,學校教育可以彌補,這是正向彌補關系。學校教育不好的東西,家庭教育可以撫平,代之以好的教育,反過來,家庭教育不好的東西,學校教育可以撫平,代之以好的教育,這是反向彌補關系。這種關系盡管不如前一種關系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但對學生成長來說,至少始終有正向的教育起引領作用,讓學生始終保持身心的統一,不致使學生因為不好的教育而走向歧途。不可否認,當前,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有些是可以彌補的,有些得不到彌補。不管這樣,兩者能合力將學生帶到一個較好的地方。當前,大多數學生接受的是這樣的教育。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還存在一種單向主導的關系,指學生受到家庭教育或學校教育某一方的主導,另一方面起輔助作用。單向主導關系的前提是,某一方教育的缺失,或者教育主體的原因,或者教育對象的原因?,F在很多農村留守孩子所受的是單向主導教育,主要以學校教育為主。還有一些家庭,認為現在的學校教育存在誤導,他們會強調家庭教育為主,學校教育為輔,學校教育只單純保證學生在體制內順利升級。單向主導教育,也能保持學生的身心統一,他自始至終受到的是一種教育,所接受的行為也是與這種教育相關的人和事。單向教育并不能保證學生將來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需要各方向的合力,需要教育與社會環境和發展趨勢相契合。也不能保證他成為一個好人。但至少,單向教育會使學生保持身心的統一,即使他將來做一個壞人,或者做一個普遍的人。如果他做一個壞人,需要反思教育內容。

最糟糕的是,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背離,兩者完全朝相反的方向前進。學校教育所學的,在家里完全用不上,不但用不上,還會遭到嘲笑。家庭教育所教的,與學校所學的相背離。面對這類教育,學生無所適從,不知如何是好。通過教育,學生不但要學到東西,而且要學會如何處理各種關系,包括對人對物的關系。一個人成長,可以通過自身的探索進行。例如,有些流浪兒童,只能通過自身的摸索,找到社會生存的法則。在沒有教育的情況下,他們也能成長,盡管會走許多彎路,有些走上歧途,但他們不會走到身心分裂的境地。在外的一份遭遇,換取內在的一份活力。對現在的大多數孩子來說,他們都是在教育中成長的。對于他們的成長,教育始終是外在的干預,教育需要激發內在的活力,才能使他們不斷成長,否則,他只是一個盛教育的“容器”。當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背離時,教育對學生內在的激發作用難以達到。面對相互背離的教育,學生不知如何去激發內在的活力。

不得不說,渠縣悲劇家庭之所以悲劇,很大可能是兩種教育相互背離的結果。表面上,孩子覺得父母沒有給他愛,實質則是家庭教育給了他愛,只是愛的方式不同,他不能接受,他不能接受的另一面,是他在學校受的教育是另一種樣子。他認為,其他家庭不是這樣愛孩子的,學校教育也不是這樣愛孩子的。面對這種背離,孩子不但在生活和學習中容易遭受挫折,因為沒有激發內在的能動性,他不知如何與人互動,不能如何主動學習。面對這種背離,孩子的心理容易走向極端,內心充滿矛盾,又不知如何是好,外界的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在他內心引起巨大的波瀾,而不能自已?,F代社會,不讓孩子接受教育是不可能的,避免類似悲劇發生,需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統一,做不到完全的統一,至少不能發生完全的背離。

(作者單位:廣東省社會科學院)

猜你喜歡
渠縣背離家庭
渠縣水稻輕簡化高產技術分析
家庭“煮”夫
渠縣:督辦卡讓信訪處置“零積壓”
勞動合同法中若干價值背離現象淺析
戀練有詞
現代水墨人物畫的發展對傳統審美理論的背離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最美家庭
尋找背離代價很高
“快女”營銷渠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