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老師”學生團隊合作探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2017-03-07 18:44沐永華
新校園·中旬刊 2016年10期
關鍵詞:小老師師生探究

摘 要:“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素質教育所提倡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需要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關鍵在于讓學生從傳統教學的“被動聽”向“主動學”轉變。其中,鼓勵學生換位思考,站在“小老師”的角度進行數學教學的合作探究,事半功倍,大有裨益。本文結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圍繞高中數學教學中“小老師”學生團隊合作探究的作用進行簡單探討,希望能夠為高中數學的教學實踐拋磚引玉。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學生團隊;合作探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數學教學更多的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是一個單項交流過程,對于學生的熟悉情況、掌握程度、反思過程等無從實時把握,對學生個體的接受程度無法動態了解,往往只能通過考試、測驗等形式側面了解。事實上,高中時期的數學能力已經進入一個分水嶺階段,教師對學生需要更多的了解,無論是基本概念的理解,公式定理的強化,還是邏輯思維的培養,都需要教師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地開展教學。充分發揮“小老師”學生團隊合作探究,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實現教學相長。

一、鼓勵“小老師”參與教學,提高學生思維的獨創性

數學是一門實踐的科學,需要親身實踐,反復練習。只有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親身去體驗,去思考,才能明白其中的前因后果,從而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為了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當一回“小老師”不失為一個不錯的辦法。通過換位思考,讓“小老師”在備課過程中理解如何教,在上課的過程中掌握如何學,在課外的過程中學會舉一反三。借助小老師這個載體,可以鼓勵引導更多的學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學習。

二、鼓勵“小老師”教學相長,引導學生反思教學內容

教是學的基礎,學是教的目的,教學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實際上,教學實踐是師生之間共度的生命旅程,是師生之間的交流過程。為了進一步加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教師對于學生的一些奇思怪想、奇言怪語應該更加寬容,切不可墨守成規,按部就班。借鑒辯論的形式讓“小老師”大膽設想,相互辯論,從正反兩個方面不斷思考,不斷探索,著重在引導、啟發、歸納方面上下功夫。

三、鼓勵“小老師”加強互助,帶領其他學生共同提高

自古以來,教師教、學生學成為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其實,任何實踐都需要親身去體驗、去感知、去思考才能印象深刻,記得牢,記得住。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隨著素質教育提倡多年,教育部門也進行了諸多探索,但不可否認,“一考定終身”仍然是客觀存在的教育現象,應試教育的種種頑疾仍然是現行教育制度的通病。教育制度問題是導致高中數學教學目的產生偏頗的主要原因。教育的目的是既讓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又讓他們在生活實踐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但現有的教育模式往往偏重于知識傳教,學生往往是被動學習。因此,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和教師參與教育活動的主觀能動性。高中數學也不例外,單純的教師教、學生聽往往事倍功半。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科目,反復練習,反復思考是必需的?!靶±蠋煛蓖ㄟ^換位思考,可以有效解決被動學習這一問題。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筆者努力營造民主、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相互競爭,鼓勵學生輪流當一天“小老師”,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去理解、去領悟,鼓勵“小老師”發揮更大的作用,分享自己在數學學習中的好的經驗和好的心得,以點帶面,幫助其他學生共同提高,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四、鼓勵“小老師”建言獻策,探索個性化的教學模式

高中數學無論是函數還是幾何,都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區別于傳統教育,素質教育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換而言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覺自愿地學,主動地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指導、師生互動的學科,是以科學發展學生的自覺性、能動性、創造性為目的的實踐活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筆者有意識地將數學學習和團隊討論相結合,鼓勵“小老師”建言獻策,從便于學生學習的角度探索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比如,在“圓錐曲線”一課的教學中,筆者先帶領學生復習了橢圓、拋物線、雙曲線等基礎知識,然后要求“小老師”以團隊的形式分組討論,探討如何利用已有的圖形知識來解決圓錐曲線面積的問題。讓大家帶著問題去思考和學習,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讓“小老師”參與高中數學教學絕對不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的改革,關鍵在于教學理念的革新,讓更多“小老師”學會換位思考,從教中理解學,從學中學會教,挖掘學生在高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的無限潛力。唯此,高中數學教學實踐才能擺脫應試教育的傳統教學模式,實現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唐紹友.論數學課堂教學中研究性學習內容的設計[J].數學通報,2003(6).

[2]安振平,梁麗平.一個數學問題的研究性學習[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3(6).

[3]傅祝秀.探究性教學需要教師創設情境[J].教育,2010(33).

作者簡介:沐永華(1981— ),江蘇泰州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

猜你喜歡
小老師師生探究
設問引導探究
首屆“接班人”杯廣西中小學師生書法作品展示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首屆“接班人”杯廣西中小學師生書法
談也讓學生做老師
麻辣師生
江西教育B(2015年1期)2015-03-24
曹雋平師生書法展作品選
相似圖形中的探究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