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職業院校中藥學類專業特點的方劑學教學模式探究

2017-03-08 12:17裴晶
衛生職業教育 2017年15期
關鍵詞:方劑學中藥學方劑

裴晶

(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廣東 廣州 510430)

基于職業院校中藥學類專業特點的方劑學教學模式探究

裴晶

(廣州市醫藥職業學校,廣東 廣州 510430)

針對中藥學類專業特點、人才培養目標、能力需求等,通過明確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大綱,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先“藥”后“方”,引入病案分析教學,融入中成藥知識等方法,開展方劑學教學方法研究及實踐,提高教學效果。

中藥學類專業;方劑學;職業院校

方劑學是以中醫學基本理論為指導,以中藥學為基礎,研究和闡明方劑學基本理論、方劑藥物配伍規律及其臨床應用的一門中醫基礎應用學科,是中藥學類專業必修科目。

中藥學類專業是全國各醫藥院校學科設置中的核心專業,其分支專業包括中藥學、中藥制劑、中藥營銷、中藥分析、制藥工程等[1]。中藥學類專業培養的人才應具備中藥生產、檢驗、鑒定、分析、流通、制藥及合理用藥等方面知識和技能。通過學習方劑學課程,掌握的基本知識、形成的解析方劑配伍規律的基本能力,是學生今后從事中藥科研與開發、生產及指導合理用藥等工作不可或缺的知識和技能。

1 方劑學教學現狀

中藥學類專業中方劑學教學基本沿用中醫學專業教學思路和方法,即以培養學生處方能力為主。然而,中藥學類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主要為藥品研發、藥品生產、藥品推介等,因此,在方劑學教學中,教學目標和內容應與崗位需求一致,而不是著重培養學生臨床處方能力。目前,在中藥學類專業課程設置中,多將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合并為中醫學基礎,從而導致該專業學生對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知識的學習不夠深入。筆者通過幾年的方劑學教學,發現學生在方劑學學習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學習目標不明確,大多數學生仍以死記硬背為主,缺乏思維拓展與實踐能力;(2)由于學生前期中醫中藥知識掌握不牢固,因此對方劑學學習產生畏難情緒,學習質量不高;(3)部分教師思維固化,知識結構單一,從而影響學生學習效果;(4)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崗位需求不一致,導致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學習動力不足。

2 方劑學教學策略

2.1 課堂教學先“藥”后“方”

大多數中藥學類專業學生對中醫學基礎、中醫診斷學等知識理解困難,而對中藥學理論知識掌握牢固,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以組成方劑的“藥物”為中心,逐步引入方劑的理、法、方,并結合多種方法進行教學。方劑學教學仍采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根據中藥學類專業特點設置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為主,根據學生對藥物性味、功效、臨床應用較熟悉的特點,在方劑學的具體講解中,從復習藥物性味、功效及運用,過渡到具體方劑的學習。在具體藥物選擇中,以組成方劑的主藥或具有特殊配伍意義的藥物為主。如講解白虎湯時,先列出方劑的組成藥物石膏、知母、粳米、甘草,讓學生看書并思考“該方中用量最大的是何藥”。在此方中,用量最大的是石膏,讓學生知道石膏在方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引導學生回顧中藥學中石膏的性味、功效及臨床運用,根據石膏清熱瀉火,可治療汗出、口渴、高熱、脈洪大等氣分實熱證的臨床運用,告訴學生石膏是該方的主藥,此時讓學生思考并回答“主藥”的定義,進一步引入方劑的治療主證和功效。通過連續設問,既能讓學生融會貫通,又可以對前期的中藥學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對所學方劑的理解。

2.2 根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大綱

方劑學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大綱的制定應順應社會發展,與各類專業的特點相一致,符合人才培養的不同層次、不同類別,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為主。中藥學類專業學生應明確方劑學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在于能夠辨別方劑中藥物的配伍規律、君臣佐使以及功效應用,并且逐步形成方劑解析能力,從而較好地將方劑學知識運用于中藥制劑、中藥營銷等科目的學習中,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礎。在教學大綱中,將與常用中成藥相似度高、配伍特點突出的方劑作為重點掌握方劑。

中藥學類專業學生,通過學習方劑學獲得的知識首先要利于提升與中藥行業相關的實際能力而不是培養處方能力[2]。因此,學生應掌握以下方劑學課程的知識和技能:(1)對于目前臨床常用中成藥的處方,這些方劑的君臣佐使關系、配伍禁忌、用藥禁忌、藥后調護要重點掌握。(2)熟悉常用方劑的劑型選擇,方劑的煎煮、服用方法、用藥禁忌等方面的常識。(3)了解常用方劑的功效應用和相應的中成藥處方。根據教學目標對教學大綱進行調整,使教學內容更加符合教學實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3 引入病案分析法

方劑學教學目的不僅要求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方劑,而且要求學生通過對基礎方、代表方的學習,掌握方劑的藥物組成、功能主治、配伍規律[3]。教學中應注重開發學生思維,這是調動學習主動性的有益方式,也可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和分析思考的能力[4]。方劑學病案分析法是指在教學中引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案,讓學生通過對病案思考、分析、討論,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病案討論課一般安排4~6次,選擇的方劑學案例應通俗易懂,保證所描述病例或醫療事件的真實性,學生通過思考分析病案,綜合運用所學的方劑學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達到融會貫通的目的。方劑學病案分析教學法由病案準備、病案引入、病案討論、病案總結4個基本環節組成。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控制好課堂討論節奏,協助學生厘清思路,使得討論觀點有理可依。病案分析教學法將病案直接呈現給學生,使教學更加形象直觀。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增加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果,鍛煉了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

2.4 融入中成藥知識

由于中成藥療效好、不良反應少、便于貯藏、攜帶方便等優點,其應用日益廣泛。近年來,隨著中成藥品種的不斷增加,制備技術不斷創新,中成藥的命名、分類、配伍、保管貯藏等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在方劑學教學中,應重視中成藥知識的傳授,強調中成藥在方劑教學中的作用。中成藥基本知識包括中成藥命名、分類、配伍、不良反應、服用、保管及常用中成藥等。針對中藥學類專業特點,學生通過對中成藥基本知識的學習,可對中成藥的特點以及臨床應用達到一定認識。在教學計劃中,應安排一定課時講解中成藥。在教學目標上,應把中成藥的應用作為學生掌握的內容。學生通過學習中成藥基本知識、選用規律、引申應用,了解中成藥選用的基本原則、藥物組成、配伍規律,培養運用中成藥的能力,滿足以后中藥制藥、中藥推介等崗位工作需求。

3 結語

針對中藥學類專業而言,學習方劑學可以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如指導患者正確選用中成藥以及合理用藥,在方劑學理論指導下研制、開發新藥。方劑學教學應符合中藥學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辨證思維和處方分析能力,在方劑與中成藥的運用上體現合理用藥、辨證用藥。

[1]侯少貞,高潔.針對中藥學類專業特點的方劑學教學體會[J].中醫雜志,2012,53(9):807-808.

[2]王璞,王亞旭,王嘉倫,等.中藥學專業方劑學教學改革問卷調查和分析[J].中醫教育,2015,34(2):18-20.

[3]鄭攀.《方劑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體會[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19(2):135-136.

[4]邢煜君,劉征雁.藥學院校中藥專業《方劑學》教學方法探討[J].時代教育,2011(2):69-70.

G420

A

1671-1246(2017)15-0061-02

猜你喜歡
方劑學中藥學方劑
《中藥學》與《方劑學》教材課程體系比較
中醫醫案方劑多維相似度算法設計與探索
臨床中藥學學科簡介
臨床中藥學學科簡介
《金匱要略》黃芪類方劑探析
柴胡湯類方劑用于肝惡性腫瘤治療進展
論方劑的配伍環境
基于QFD理論的方劑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及反饋
如何提高學生方劑學的學習興趣
《中藥學》教學引入拓展性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