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問題研究

2017-03-08 22:52四川省達州成都嘉祥外國語學校陳凌雪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17年19期
關鍵詞:習慣英語教學教材

四川省達州成都嘉祥外國語學校 陳凌雪

小學六年級到初中一年級是中小學基礎教育的過渡階段,這個時期也正處于學生身心變化的重要時期,能否得到平穩過渡將直接影響學生下一步學習的順利展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不當會造成小學、初中兩階段學生英語學習出現巨大差距。所以如何在這一過渡階段階段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轉換和銜接工作,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減小英語學習兩極分化概率,就成了擺在英語老師面前迫在眉睫的課題。

一、英語教學銜接定義和內涵

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是在英語教學的不同學習階段,特別是從小學六年級到初中一年級上學期這一特定時期,以課程教學標準為基礎,在教學目標、教材、教學內容、教學實施過程、教學評價、教法學法、師生觀念習慣、師生情感等方面的有效過度。這種有效過度不僅要保證學生在學習成績上的穩定,更要根據語言學習規律,符合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循序漸進地實現小學英語教學與初中英語教學接軌。

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要符合語言習得規律,遵循先聽說,培養語音語感,后讀寫,逐步提高理解能力的培養方式。同時要符合學生心理特點,關注到中小學學生之間的因年齡、性格等因素造成的心理差異。

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是一個動態的教學過程。從縱向來看,它既是教學方面的承前啟后。包括教學內容、方法、評價等過程的銜接;也是學生自身在學習環境、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的銜接。從橫向來看,它是教育參與者在過渡時期的有效承接和互動。包括老師、學生、以及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以及學生情感上的平穩過度和良性互動。這一過渡過程要尊重個人智能的獨特性,充分認識到非智力因素對語言學習的影響。不能將問題局限于小小的課堂或是書本之上,要將關注點擴展并延伸至課外和社會,為銜接順利平穩的進行提供全方位的支撐。

二、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偏差的原因

(一)教學方面的不銜接

1.教學方法轉變缺乏過渡

在小學的英語教學中,大多采用直觀法,以學生感官的參與和保持學習英語的興趣為重點,通過在各種有趣的活動中潛移默化地習得語言知識。到了初中,對學生理性思維的要求增強,趣味性相對降低,加之中學與小學的英語課堂教學方式的巨大反差引起學生的不適宜,導致學生在初中階段英語成績差距逐漸增大,進而產生畏難與反感等負面情緒。

2.中小學教材銜接不緊密

在教學實務中,會出現一個區域甚至一個學校的不同年級使用不一樣的課本,教材的不規范為教學增加了難度。使得初中老師很難深入了解小學英語教學的具體內容和教學程度,對于些類問題,教育部門尚未編制出可以有效銜接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教科書,甚至很難做到小學英語教科書的統一版本。

3.教學評價方式的不銜接

小學英語教師較多釆用綜合方法進行教學評價,即采取平時課堂觀察,口試和筆試相結合的方法。并且小學英語測試中筆試部分內容相對比較簡單,以選擇、連線、簡單會話填空為主。而中學題型難度增加,聽力、閱讀理解和書面表達等題型比重增大。英語評價方式向單一的筆試側重。因此剛升入中學的學生極為不適應。

4.學生學習習慣的不銜接

有些小學英語教學過分強調學生在課堂的表現,忽視了指引訓練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對課后學習沒有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習慣指導不到位,對學生錯誤的學習方法未及時加以修正和規范。這些導致了初一新生在初中英語學習上的劣勢,這種學習習慣上的劣勢主要表現為:學習依賴性、不能自主學習,自信心不夠,獨力思考能力與創新精神不夠。

(二)學生的心理差異

初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青春期的到來,變得更加的敏感,甚至一部分學生出現消極、悲觀、恐懼、自卑等不良傾向。若得不到良好的引導,這種心理必定會給英語學習帶來一定的消極作用。

三、解決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偏差問題的對策

(一)統一小學教材,實現中小學教材接軌,加強中小學教師交流

教育管理部門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提升教學方式的正規化,因地制宜的統一小學英語教材。此外,為順利實現中小學英語教學的良好銜接,加強中小學英語教學的交流與溝通就顯得尤為重要,有必要建立起中小學英語交流的常規機制,定期開展教研交流活動,為中學英語教學作好鋪墊。

(二)設置一貫制的外語課程,注重教學評價方式

要使英語教學在中小學階段有效銜接,教師就必須具備一個整體的課程規劃,對于不同階段學生的英語能力有一個能廣泛應用的標準,從根本上改變中小學英語教學相互獨立、各自為營的尷尬局面。我國正在推行的九年一貫制在英語教學的銜接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有調查結果顯示九年一貫制學校,其初中英語教師對小學英語者教材的熟悉程度明顯優于其他中學的熟悉程度。此外,我們還可以學習國外的經驗,設置對于語言教學的評價方式也不再僅靠傳統的語言測試,以英國為例,除了傳統語言能力的測試,還結合了檔案夾評估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語言學習評價。

(三)重視學生學習方式及學習策略的培養

一方面,教師要因材施教,充分認識到學生英語能力的不同,在外語教學中嘗試改變過去按年齡分班的傳統,按照學生語言能力分班,讓學生有效的對自己的語言學習進行評價和反思,不斷總結學習經驗,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一方面,在過渡期,小學老師要盡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前進行適當的預習工作,找出有問題的部分,對于老師的問題進行積極的思考,在課堂上獨立思考問題等。我們在對學生教學時要多進行啟發式引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例如可以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多讓學生猜測單詞的意思,鼓勵學生根據上下文理解語句意思,在得到整體的意義之后再來詳細理解。

在改善教學方式的同時,教師也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銜接,加強中小學教師之間的交流溝通,讓家長充分參與到英語的教學過程中來,充分利用網絡等課外資源,順利實現中小學英語教學對接。

猜你喜歡
習慣英語教學教材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上課好習慣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語教學為例
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滲透
如何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當你不喜歡,你就不習慣
你總要習慣一個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