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石濤美學思想的形成過程

2017-03-09 05:22□汪
美術文獻 2017年11期
關鍵詞:奇峰石濤黃山

□汪 靜

石濤(公元1641~1707年,明靖江王贊儀十世孫,朱亨嘉之子,明亡后為避難剃發為僧,法號石濤,又名大滌子、原濟、苦瓜和尚。從明朝遺民到清朝僧人,他經歷了新朝舊代,國破家亡,流離失所,一身苦楚無處泄,逐寄情于書畫,聊以自娛,因此造就了他后來在藝術上的成就。石濤一生的創作,基本是在大自然里遨游,著重看其關注的題材,形成了他“搜盡奇峰打草稿”的思想核心,除此之外,其“一畫論”“我自用我法”等也是《石濤畫語錄》中重要的美學思想,影響近現代畫壇。

石濤自畫像

一、早期流亡—生平負遙商,涉念遺塵埃

石濤幼年藏身于靖江王府不遠處的一坐寺廟中,具體地址不詳,但石濤自稱全州人,因此可知應為今廣西省全州市。石濤在此生長至十或十一歲便由其“保護者”喝濤攜往游歷,兩人渡瀟湘過洞庭,最后至武昌。喝濤號鹿翁,工詩畫,早期將石濤從靖江王府的殺戮中解救出來,后兩人相依為命,一道入僧。石濤從小得喝濤庇佑,亦受其書畫影響,石濤14歲所作《蘭竹圖》,可見應有喝濤的影子。

早期的經歷和繪畫,是石濤搜盡奇峰的第一步。

在武昌的二年,石濤前往杭州拜臣僧“善果施庵本月”為師,施庵乃木陳徒,順治年間兩人身受順治帝器重,成為當時名噪一時的得道高僧,后施庵退隱松江,年輕的石濤便在此時來此拜了師。施庵不僅佛學知識淵博,且詩書畫無所不會,石濤在施庵門下虔心修行佛法,閑暇之時向施庵學詩文書畫,可以說,如果喝濤是石濤藝術上的啟蒙之師,那么施庵則是他藝術與思想上的推動者,此時期石濤在思想上發生了很大的改進,他開始受禪學思想的熏陶,后又結合道家與儒家的范疇.終受善果施庵本月禪師的啟示,萌發了“一畫論”的美學觀點,

二、夢游徽州—黃山是我師,我是黃山友

施庵對其門徒要求極高,石濤在《生平行》中表示:三戰神機上法堂,幾遭毒手歸鞭驟??勺C,于是在施庵的嚴厲要求下,石濤與喝濤開始了進一步的游歷,兩人下一步的行程便落在了安徽,安徽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濃郁的文化氛圍供養了這兩位當時潛心學藝的修佛之人,兩人才至安徽,便將宣城作為落腳點,并在宣城結識了志同道合的文人社群,除了宣城外,石濤最常去的便是歙縣,歙縣有兩個原因深深吸引著石濤,一便是安徽境內大部分的繪畫與藝術都收藏于此,也是徽商最活躍的區域,經濟文化可謂達到了當時頂峰,并且石濤在此收到了當地太守曹丁望的禮遇;其二便是黃山離此近,石濤對黃山仰慕已久,今終到山腳,豈有不去之理,于是,在石濤逗留徽州十余年時間里,他三上黃山,并與當地畫家梅清相識,兩人惺惺相惜,同游黃山,石濤為黃山的奇峰怪石等景色傾倒,對黃山的煙云變化體驗頗深,多次作《黃山》圖冊,贈與曹鼎望,并自寫《種松圖小像》。

可以說,此次在徽州的游歷使得石濤的技法與思想發生了更大層次的突破,尤其是他多上黃山,黃山的奇景為他的藝術提供了極好的素材,才讓石濤觀自然,師法自然,以自然為師,開啟了他搜盡奇峰打草稿的第二步。

石濤最大的收獲便是與當地文人梅清的相識,梅清在畫學理論方面有極深的造詣,且風格亦是灑脫不羈,我行我素,石濤十分賞識,其“我自用我法”的個性思想便是受梅清啟發而來。

三、緣會金陵—因緣會遇良非偶,始信枝棲未易棲

南京自古便是文人薈萃,人杰地靈之地,六朝古都的文化底蘊,讓這座古城散發著迷人的光澤。1680年春,石濤在此住得十分舒心。是時,石濤已聲名所顯,有不少南京本地文人騷客前去拜訪,其一便是戴本孝,戴本孝字務旃,安徽休寧人,時年以一幅《華山圖冊》名噪一時,石濤與本孝以詩畫會友,屢次寫詩相贈,受本孝的影響石濤的藝術在四王死氣沉沉的摩古畫風中爆發。

在南京另一位重要友人要數屈大均,屈大均又名翁山,廣東番禺人,是當時被認為與傅山齊名的進步思想家兼詩人,石濤的進步思想,包括他所接受的道,釋,儒家哲學,很大一部分來于這位知識分子,在思想固封的年代,結交一些知識分子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思想家和思想家之間才會進行進步思想的傳播,也正因此,石濤的個性思想才能得到解放,哲學思想得到萌芽,大膽創新。石濤欣賞屈大均的詩,邀屈大均為其《種松圖小像》題詩,屈大均也作《石公種松歌》與之呼應。

事物的存在必有其緣由,從少年的喝濤,到他的師傅施庵本月,木陳,后來的梅清,戴本孝以及屈大均,從武昌到宣城,到南京,期間石濤還來往過杭州,揚州等,這些都是石濤尋求美學之路必不可少的歷程。

這便是石濤搜盡奇峰的第三步,當然,這里的奇峰不再是外觀物象中的奇峰。

石濤畫語錄

四、三年北京—感君洗我心,愧我污君眸

石濤在南京駐留了四年后,發生了一件大事,正是這件大事,改變了石濤的人生方向。

康熙二十三年,康熙帝第一次南巡,為收買前朝遺民,康熙特地在南京祭拜了前朝陵墓,石濤位于接待之列,康熙帝欽點石濤名諱,并大為贊之,石濤心下十分歡心,感恩戴德。無獨有偶,康熙二十八年,皇帝二下江南,親自傳見石濤,石濤欣喜若狂,作《海宴河清圖》歌頌清王朝和康熙帝,并刻“臣僧原濟”印章。石濤意識到,他的政治機遇來了,于是石濤毅然起身北上,欲步師祖木陳以及師傅施庵禪宗大師的后塵。

石濤實在不是一個單純的和尚,他較其他僧侶多了一味世俗,然正是這些“動”的世俗因素才助長了美學思想的革新,無論從哪一個角度,石濤都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研究資源。

石濤之“動”,“動”在他貪欲名利,石濤上京后寓居于慈園寺,京城的路子更廣了,石濤所接觸的已經不僅僅是文人墨客,更有達官貴人。京城顯赫,輔國將軍博爾都便是其中一位,博爾都善畫,喜收藏,極盡風雅,更愿結交像石濤這樣聲名顯赫的畫家,石濤多次主動為博爾都臨摹作品。彼時,石濤大部分的創作,皆是為了取悅帝王和貴族,鋪墊自己上流社會的路子。

然石濤卻走錯了“路”,清廷的“冷落”讓石濤措手不及,最終心灰意冷。而在此時他受邀,為且憨齋主人慎庵作《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此圖畫面老氣橫秋,恣縱揮灑,苔點密布,繁重厚實。由此觀之,我們便可以推算出他的心境,石濤在政治上的失意幾乎都寄托在了這幅畫中,他的不甘,他的郁氣,他的才華無人識,他的苦楚無處訴,訴在了作品中。

五、定居揚州—誰將一石春前酒,漫灑孤山雪后墳

在北京的種種遭遇讓石濤決定南下,康熙三十二年,石濤回了揚州,于小秦淮河東岸筑起了大滌草堂。石濤在晚年終是有了自己的住所,從此,過上了職業畫家的生活。石濤每日應酬,為好友作畫賣畫。據統計,石濤傳世作品有一半出于此時期,并涉獵花卉,人物,魚蟲等多種題材。其后,石濤便編撰了《石濤畫語錄》這一傳世繪畫理論著作,1707年,石濤卒于揚州。

現代學者稱,《畫語錄》已不僅僅是一本美學理論著作,他闡釋了道、釋、儒三家哲學理論的精髓,據考證,石濤晚年有脫下袈裟、追隨道學的經歷。這就解釋了他的《話語錄》為什么占主流的皆是道家思想。其“一畫論”便是受道家啟發而來,最早可追溯道家始祖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搜盡奇峰打草稿”亦是運用辯證法的觀點,遵循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佛家思想就更明顯了,石濤本就是僧侶,加上施庵的佛學教誨,石濤將佛學用語大量運用在《畫語錄》,“夫畫者,從于心者也。山川人物之秀錯,鳥獸草木之性情,池榭樓臺之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盡其態,終未得一畫之洪規也”中,鳥獸之美,亭臺之秀皆是由心靈感受而起,正如佛家提倡相由心生。

《石濤畫語錄》以其深奧的理論和充滿革新的美學思想,讓后人謳歌不已,著名學者俞劍華稱其為一本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偉大杰作。

猜你喜歡
奇峰石濤黃山
張應弛
奇峰出云含美意——天柱山掠影
黃山日落
《登江陰黃山要塞》
《中國畫鑒賞》之搜盡奇峰打草稿
石濤山水畫藝術探微
黃山冬之戀
論石濤之畫法與禪法
《蒼松秋色》
洗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