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音樂教學方式探究

2017-03-10 23:15蔣青利
青年時代 2017年5期
關鍵詞:中職教育音樂教學教學方法

蔣青利

摘 要:林語堂說:“鶴足的挺拔之美是逃離危險的結果,熊掌的雄壯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結果”,音樂的藝術之美也許就是陶冶情操的結果了。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氣息濃厚的學科,它可以說是積聚學生的靈感、催發學生內在的情感、激活學生全身藝術想象的學科,在全面發展教育中,它的存在是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享受優美的旋律中,讓學生不單單能感受到音樂的美妙,想象音樂中的詩情畫意,在身臨其境中陶冶情操、提升素養。然而,通過實踐證明,得出一個結論:處于新課改時代下的教育模式,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并不能真正有效地、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由內而外地熱愛音樂的興趣。根據調查,大部分的音樂課堂仍是以教師為中心,把音樂的課堂都是禁錮固定的區域區域,學生的主體地位喪失,處于被動的地位,在這個層面上,學生的創新能力被束縛,內在熱愛音樂的情感受到極大的限制。我國教育提倡新的教學理念,如何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采用怎么樣的教學方式來滿足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表現”的需要?因此,我們首要考慮的是,如何讓音樂課堂真正煥發鮮活的活力呢?

關鍵詞:中職教育;音樂教學;教學方法

一、開放音樂課堂,為音樂知識注入生活氣息

開放的音樂教學是指在音樂教學方面的多元化,它的整體不單單拘于一種老化、固定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學生對音樂的認識與對音樂的實踐。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只是從教材的需要、教學大綱的需要的角度出發,而是應該積極將學生的思想、學生對音樂的感情、學生對音樂的審美和課堂進行有效的聯系,實現對其的教育過程中,學生的音樂能力的提升。這樣的教學是素質教學的體現,是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方式。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舉一首歌曲的例子。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歌詞,感受作詞人的心情,創作歌曲的背景,加強對學生用心和感情創作歌曲的感悟,同時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表達,這是一種奇特的表達方式,這種形式對感情的表達可以讓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歌者的感情,那么怎樣才能在歌曲中最大限度的表達作者的情感呢?這是學生學習的重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提高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讓其不斷的思考,并且去通過自己的方式來實現對其的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應該把握好學生的心理,通過對學生的個性的分析,了解其所喜歡的歌曲,進而通過塑造積極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有一種被理解的感受。

有一次,學校安排我上一節公開課,課前我為了能夠在課堂上營造出積極的課堂氛圍,對學生進行了一次非常詳細的課前調查,然后在教學過程中,我精選了大部分同學喜歡的歌曲,還遵從“讓學生自己去體驗、主動參與”的理念,用“啦啦歌”律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節奏明快、輕松、活潑的音樂聲中感受音樂課堂,學生們的反應各不相同:有的隨著音樂跳著自己喜歡的舞蹈,有的和著音樂拍手跺腳,還有的默默沉思著??吹剿麄兡樕嫌鋹偟男θ?,我知道他們已經深深地愛上了我所設計的音樂課堂,就讓他們盡情享受音樂吧。

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這種藝術形式帶給我們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快樂和寄托。我們可以通過音樂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通過音樂來認識到別人的情感,同樣,音樂可以讓我們領略到不同的人生閱歷后留下的一種感悟,這種感悟我們自身可能并沒有體會到,但是這也是我們未來可能會遇到的一種人生的境界。中職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體會到這種歌詞的內涵和作者其所要表達的含義,然后讓他們思考作者的表達方式,是通過哪一種途徑進行表達的,用哪一種音樂的形式才能最好的表達出這種情感,然后讓學生去嘗試不同的音樂形式表達的歌曲,體驗這種不同。在實際的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這種學習的方式結合其教材的內容,設計教學的環節,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參與到其中來,實現其多媒體教學的順利開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且使其學習的效果取得良好的進展。

音樂教學需要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這是音樂教師必備的一項教學的技術。這種教學的方式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而言,其更加的生動和直觀,可以實現其教學效率的提升。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思想和藝術的融合體,這類學科的教學,教師需要向學生傳授一些樂理性知識的同時,也需要學生有創造力,這是讓學生展開其想象的空間,提高思維發散的能力。這也需要教師向學生提供大量的有效的素材支撐其學習,提高其大腦中的素材,讓其在不同的風光中,感悟、想象,還可以放映教學錄像帶,學生可以把樂隊演奏時的規模陣容、指揮的風格手勢、音樂的情感形象、樂器的音色特點和演員的服裝道具、演唱時的動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聽得清清楚楚,這樣不僅開闊了他們的視野,而且增長了他們的見識。

二、積極創造學生參與的課堂

積極的參與到學生的課堂內容的建設中,需要教師從學生的角度考慮,積極的為學生創造表現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表演的頻率,不會讓學習到的知識閑置。教師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機會。

在一次給學生繪畫作品的展覽過程中,我們讓學生在“看”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學生在感受我們提供的樂曲之后開展繪畫創作,在欣賞歌曲的過程中,他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為下一步創作繪畫提供了豐富的可視圖像。這種教育方式,學生不僅在聽歌的過程中感受了,而且非常容易接受。尤其是同班同學的或者是同齡人的繪畫作品展覽,在某種程度上,學生都愛看,還可以知道別人心里的想法,加深學生的欣賞記憶。

讓學生去評價是為了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性,使得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這樣可以實現中職教學的質量的提升。學生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參與到教學的評價中,實現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師生互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多種評價形式。在中職一年級,我們一般以師生互評為主。在這里,“真好聽、我也喜歡”始終是學生得到的評價。課堂上的評價有很多種形式,教師互評,師生互評等,人們有不同的審美標準和情趣,將不同的人的審美來表現出來,教師對其進行點撥或者是指導,就可以實現學生自身知識的一個增長,在學生的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對自己形成一個有效的評價,找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在這一過程中,如果我們發現了不足或有了新的創意,就可以及時跟小組成員或者全班同學共同分享。

三、音樂的電化教學

電化教學給教育帶來了新的變化,學生不僅向老師和書本學習,還可以向更多的現代化教育媒體學習。比如視頻、音頻、幻燈片等,這些都是當前常用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教師應該積極的采用這些設備在教學中,實現教學不受環境、空間、時間的影響,提高教學的效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其音樂的鑒賞水平,養成學生對音樂的自己的鑒賞風格和特色,促進中學生的身心發展,可以提高其綜合素質。音樂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加強對其的培養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國中學生的精神文明素質,促進我國音樂方面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駱彤.我國民族音樂走向何方[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2]方楠.走進網絡社會的高等音樂教育[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6年.

[3]覃思.趣味性 探索性 創造性——廣西部分地區學齡前兒童音樂教學方法研究[A].全國高等音樂教育課程發展與教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4] 戴德.在樂趣中成長——談談“和聲與曲式分析課”的教學探索[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5] 宋迪.淺論高校傳媒音樂教育中和聲學課程教學現狀與改革探索[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6]錢仁平.源于音樂 回到音樂 感知音樂 創造音樂——關于如何切實提高作曲技術理論共同課教學質量的思考[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7]陳諾.探求高校音樂表演專業《和聲》公共課教學的新模式[A].全國和聲復調教學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猜你喜歡
中職教育音樂教學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對新環境下中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與探索
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探究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職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淺析
我的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