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西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淺析

2017-03-10 09:09方敏潔
智富時代 2017年1期
關鍵詞:產業轉移協調發展

方敏潔

【摘 要】近年來,我國東西部地區經濟差距不斷擴大,產業的區域轉移則是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經濟差距的良好途徑。本文首先介紹了東西部地區的經濟現狀,其次分析了產業轉移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加快推進東西部地區產業轉移的對策。

【關鍵詞】產業轉移;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

產業轉移、經濟協調發展都是當前經濟熱點問題。我國東部地區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步入高加工化階段,需要尋求新的資源和市場支撐,客觀上要求東部地區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向中西部轉移;而中西部經過多年建設,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已得到很大改善,投資環境逐步好轉,正處于大規模開發的初級階段,也迫切要求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在這種形勢下,研究產業轉移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問題對于促進生產要素在各區域間自由流動、優化區域產業結構、協調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

一、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現狀

2014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為138102.79億元,占全國的21.7%,其人均GDP為465582元;而同年東部地區生產總值為319300.87億元,占全國的50.2%,其人均GDP為789401元。這里東部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遼寧、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廣東和海南11個?。ㄊ校?;西部地區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廣西、內蒙古12個?。ㄊ?、自治區)。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落后,處于較低的梯度。

2014年西部地區第一產業生產總值為16432.75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11.9%;第二產業生產總值為65440.52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47.4%;第三產業生產總值為56226.51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40.7%。東部地區第一產業生產總值為22417.37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5.9%;第二產業生產總值為173470.6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45.8%;第三產業生產總值為182839.48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8.3%。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第一產業所占比重仍然過高,產業結構層次較低。隨著經濟結構的高級化,勞動力在第一產業中的比重越來越小,而在第三產業的比重越來越大。綜合上述數據,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還遠遠落后東部地區。

二、東西部地區產業轉移存在的問題

首先,西部地區的軟環境限制了區際產業轉移的速度。西部地區由于市場發育不完善和相應的配套市場秩序、行政效率、政策體制不健全使其所能提供的投資軟環境相對較差。西部地區由于長期以來在人均教育投入水平、區位條件、城市形象、工資待遇水平等方面遠遠落后于東部沿海地區,導致其對人才的吸引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都難以和東部沿海地區相比。東部沿海地區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促進了制造業的成長與發展,特別是對技術創新有著較高要求的制造業企業,往往在區位選擇過程中優先選擇在東部沿海地區,而較少考慮進行區際產業轉移至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客觀上也構成了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制造業企業進行產業轉移的障礙性因素。

其次,國內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延緩了東部地區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轉移步伐。大量的農民工向制造業相對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流動,大規模的勞動力從西部地區向東部沿海地區轉移,滿足了東部沿海地區實現低成本、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減輕了東部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因為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而進行區際產業轉移的壓力。大規模的勞動力跨區域自由流動使東部沿海地區制造業的勞動成本增長緩慢,勞動力跨區域自由流動使得東部沿海地區制造業能夠獲得充足的勞動力供給來源,使得東部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區際產業轉移滯后。

第三,東部發達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延緩了向西部地區的區際產業轉移。我國處于工業化推進階段,同一區域內部的工業化程度不同,即使在一個省域內同樣也存在經濟發展的巨大差距。因此,即使發達地區積極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而使一些企業選擇進行區際產業轉移,由于發達地區擁有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市場,他們更多的是優先選擇近距離進行產業轉移。在產業轉移的順序方面呈現出省內轉移、區域內轉移和區際轉移的模式。

第四,東部沿海地區的區位優勢和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使很多企業不愿意輕易進行區際產業轉移。近年來外向型企業在我國制造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很多企業的產品主銷地或者原材料供應地在國外。為了節約產品運輸費用和為企業節約大量的產品運輸和原材料進口成本,東部沿海地區許多制造業企業傾向于選擇留在本地經營,甚至一些西部地區的企業發生逆梯度產業轉移,遷移到東部沿海地區。

三、加快推進東西部地區產業轉移的對策

推動東西部地區產業轉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多個方面采取相應的戰略措施。

首先,推動東西部地區產業轉移需要政府產業政策支持。推動產業轉移要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加強政府政策的作用。一是要結合東部發達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西部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的要求,科學規劃并通過產業政策鼓勵東部發達地區的相關產業向西部轉移;二是要加強區域之間的經濟聯系和協調互動,鼓勵東部發達地區的勞動密集型和初級加工型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三是要結合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和加工制造業發展起點較低、規模較小的劣勢,適當放寬中西部地區資源加工型產業的進入門檻,吸引東部發達地區企業前來投資;四是要優化吸引產業轉移的政策環境,包括制定促進產業轉移的稅收優惠政策,適當放寬鼓勵類產業的范圍,完善資源稅的征收管理,制定相應的產業轉移政策和監管措施。

其次,西部地區作為產業轉移的承接地,要積極完善和優化承接產業轉移的軟環境和硬環境。在優化承接產業轉移的軟環境方面,要制定科學的規劃,完善和落實承接區際產業轉移的優惠政策和相關法規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建設一批承接產業轉移的示范基地,構建新型區域協同發展與合作機制,增進與東部發達地區政府之間的互動合作關系。在優化產業承接地硬環境方面,西部地區要結合本地資源稟賦積極發展產業集群,完善相關公共基礎設施,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加強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范道路交通費用成本,積極發展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降低物流成本。

第三,東部發達地區要積極采取措施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東部發達地區應積極培育發展適合本地經濟發展階段的科技含量高、效益高、能耗低的新興產業,尤其要積極發展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從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重點發展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產業:一是現代化的生產性服務業;二是高技術含量的制造業,通過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提升制造業的水平;三是高新技術產業,加大高新技術改傳統產業的力度,培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第四,促進西部地區的城鎮化建設,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茖W規劃、合理布局推動城鎮化建設,在此基礎上依托其資源或區位優勢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實現產業集聚和人口集聚,促進城鎮健康發展。西部地區在承接區際產業轉移過程中要根據地方產業發展要求,積極建設和加快完善電子通訊、網絡等現代信息基礎設施;積極進行公共交通設施建設,構建完善而合理的鐵路、公路、航空和港口等現代化交通運輸網絡體系,為承接區際產業轉移和推動產業發展提供基本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楊俊生.產業轉移、能力結構與東西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經濟問題探索.2010.5

[2] 趙峰.產業轉移的誘因分析與趨勢預測-以長三角為例. 學術研究.2011.10

[3] 劉琳.京津冀產業梯度轉移滯緩問題研究-基于梯度轉移理論約束條件. 經濟與管理.2015.4

猜你喜歡
產業轉移協調發展
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及關鍵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