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辦高校學風現狀的應對策略研究

2017-03-10 18:00黃先偉
智富時代 2017年1期
關鍵詞:學風建設民辦高校

黃先偉

【摘 要】學風建設是民辦高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學校堅持科學發展觀,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逐步形成穩定而有效的機制,來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創新的學習能力等方面的活動。

【關鍵詞】民辦高校;學風建設;合格評估

一、研究的背景和價值

為了深化民辦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完善學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在積極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過程中至關重要。學風建設是確保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順利通過的有力保障,是高等學校內涵發展之路的客觀要求,是實現百年老校遠景目標的必要選擇。

高校學風建設實質是大學生的思想風尚建設,它包含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求知目的以及學習習慣等方面的思想作風,表現在較長期的學習實踐活動下形成的相對穩定性的思維方式、行為特征和學習心理傾向。當前,在學校里,很多學生學習動力不足,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強,部分學生受到社會上一些功利主義思想和現象的影響,對待學習的態度浮躁,還有相當多的同學吧時間用在網絡游戲、談戀愛以及其它一些和學習無關的事情上,導致在課堂上,聽課不認真、睡覺、玩手機登現象時常發生。這種不良的學風,對學校學風建設產生了很壞的影響,因此學校的學風建設必須從大學生個人角度出發,堅持以學生為本,只要在校的每個學生的學風端正,整個學校的學風才能端正。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外文獻綜述發現,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現代認知科學的學習成果被應用到促進學生良好學風的形成和學習效果的提升上來,主要的理論與觀點包括:第一,學習策略的理論與實踐相關研究。通過運用學習策略學習,提高學習效果,進而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第二,學習環境理論的相關研究。該理論認為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助、自主學習,形成有效的學習風氣。國外學者有關學風建的對策研究主要側重有多學科的視角和方法,以自然科學研究為基礎,重視實證研究的方法。

國內從實用角度進行高校學風建設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的比較多,主要觀點有:第一,強調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研究指出,建設良好的學風,應該發揮大學生的首創精神,培養大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第二,注重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第三,通過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來激勵大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第四,堅持綜合治理與長效機制并重的策略;第五,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創建先進的學習理念。

三、民辦高校學風現狀的應對策略研究角度

在對學風建設的文獻研究和學風建設的實際工作思考中,提出兩個觀點:第一,從學生個體角度,學習效能感是學風建設的核心目標。第二,四變量的結構模型圖。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投入”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就”與“學習效能感”;學生的“學習成就”又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能感”。

通過選取適當的問卷,分別對四個變量進行測量,對模型進行路徑分析,檢驗模型的合理性。結合對數據的分析、模型解釋,有針對性的提出學風建設的有效措施。

學習效能感是指學生對自己能否成功地進行學習的主觀判斷,是學生對自己是否有能力為完成學習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研究表明,學風建設的目標是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嚴謹的學習態度和創新的學習能力,這些目標的實現的關鍵在于學生有沒有較高的學習效能感,圍繞學習效能感展開研究,是解決學風建設問題的一種途徑。

從已有文獻研究發現,學習效能感同學習態度、學習投入、學習成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學生的“學習態度”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就”與“學習效能感”;學生的“學習投入”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就”與“學習效能感”;學生的“學習成就”又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能感”。然而“學習態度”、“學習投入”、“學習成就”和“學習效能感”都是不可以直接測量的。這就需要選擇適當的量表從不同角度對這些變量進行測量。學習態度可以從學習動機和學習信心兩個方面進行測量;學習投入可以從學生對在校學習時間多少的感知來測量;學習成就可以從學期的考試成績和參加其它類考試的通過情況及感知來測量;學習效能感可以通過自己對大學學習的自我肯定和是努力程度來測量。

加上觀察變量和誤差變量的潛變量結構方程模型:

通過量表對七個觀察變量的測量,對數據進行整理,統計分析,再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路徑分析,分析實際測量數據和假設模型的擬合度。不管兩者的擬合度如何,都需要對其擬合結果進行分析,給出合理的解釋。在數據和結構方程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對學風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法和策略。

四、研究小結

從上述可見,國內外關于高校學風建設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在一定的差異,國內學者更注重,從現象出發,對現象進行定性分析,得出結論;國外學者更注重,通過實證研究,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結論。這兩種方法各有優劣,兩者在手段和方法論上雖然有很大不同,但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在研究過程中不能把它們孤立起來,更不能把它們對立起來。在高校學風建設的研究中,使用這兩種相互互補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我們從不同角度來研究學風建設問題,從而能得出加全面、精確的研究結論。這也是以后高校學風建設研究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 陳玉棟.試論高校學風建設的概念、主體及特征[J]. 高教探索,2014,(4):92-96

[2] 呂秋芳. 大學學風建設的內涵、本質及誤區[J].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10(4):52

[3] 張德華.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對策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6(30):240-241

[4] 王進欣,王今殊.學校學風建設關鍵因素分析—基于江蘇師范大學學風報告數據[J].江蘇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5(2):15-19

[5] 呂峰.輔導員在高校學風建設中作用發揮的思考[J].社科縱橫,2011,(12):165.

猜你喜歡
學風建設民辦高校
關于民辦獨立院校學風建設的思考
論大學生學風建設的途徑
關于民辦高校人才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研究
民辦高校生存風險管理探析——從民辦高校資金鏈斷裂出現的生存危機說起
淺談民辦高校中的人才培養模式
教育與職業(2014年4期)2014-04-17
民辦高校大學生人際關系與自我概念的研究
加強民辦高校中青年教師隊伍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