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及建議

2017-03-15 20:28孫雁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資源環境承載力

孫雁

摘要:本文系統梳理了當前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對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內涵要素構成和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進行了重點概括,并提出了改善資源環境綜合承載力的途徑。

關鍵詞:資源環境;承載力;資源環境承載力

改革開放以來,粗放的發展模式一方面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另一方面也付出了沉重的資源環境代價。面對當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的建設,是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迫切要求。

一、資源環境問題

(一)糧食安全問題日益突出。人多地少是中國發展面臨的基本國情。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口的不斷增加和產業結構調整,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現象愈演愈烈,耕地開墾后備資源有限,導致耕地數量不斷減少,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二)自然生態問題日益突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持續增長,自然生態破壞及其次生災害問題日益突出。我國已成為世界水土流失嚴重的國家之一,治理的速度趕不上破壞的速度。同時,長期以來對自然生態脆弱地區采取粗放經營的方式,導致荒漠化地區持續增大,耕地萎縮。我國森林資源也正遭受嚴重的危機,森林質量逐步下降,森林資源和生態效益正面臨嚴峻的挑戰。

(三)環境惡化問題日益突出。我國過去采取的是原始型經濟發展模式,即投入大、消耗多,進而造成污染物排放量大,經過長期影響的積累,導致了嚴重的水體、大氣、土壤污染,生態環境惡化日趨嚴重。如霧霾天氣日益增多和加劇、呼吸道疾病增多等,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經濟活動。

(四)能源消耗問題日益突出。在城鎮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國家經濟社會建設取得重要成就的同時,能源消耗也不斷增長,主要原材料消耗也大幅度超過 GDP增長率,資源短缺對經濟增長的剛性約束十分凸顯,由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所帶來氣候和環境問題也更為嚴重。

二、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內涵和要素構成

目前國內學者普遍認為資源環境承載力是包含資源承載力和環境承載力兩種系統的復合承載力,具體是指在某一時期、某種環境狀態、某一技術水平下,區域資源環境所能承受的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能力的極限值。 通過對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研究,能夠反映在特定時空條件下資源、環境和人類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衡量環境質量狀況和環境容量受人類生產生活活動干擾能力的重要指標,衡量人地關系協調發展的重要判據、衡量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

資源環境承載力是一個包含了資源、環境要素的綜合承載力概念。其中,承載體、承載對象和承載率是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的三個基本要素。資源環境綜合承載力可由一系列相互制約又相互對應的發展變量和制約變量構成。①自然資源變量: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的種類、數量和開發量;②社會條件變量:工業產值、能源、人口、交通、通訊等;③環境資源變量:水、氣、土壤的自凈能力。目前,關于資源承載力要素系統的研究有:土地資源承載力、礦產資源承載力、水資源承載力等;關于環境承載力要素系統的研究有:大氣環境承載力、水環境承載力、旅游環境承載力等。

三、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方法

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分析,實質上就是尋求在特定時空條件下,對區域資源環境進行深入研究,以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來表征區域資源環境系統對社會經濟的承受能力。評價資源與環境綜合承載力時可采用專家咨詢法針對5個要素:大氣、水質、生物、水資源、土地資源分別選取了發展變量和制約變量組成發展變量集和制約變量集,然后將發展變量集的單要素與相對應的制約變量集中的單要素相比較,得到單要素環境承載力,再將各要素進行加權平均,即得到資源與環境綜合承載力值。環境承載力定量化評價主要是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環境承載力評價指標的具體數值,采用統計學方法、系統動力學方法等對環境承載力進行綜合分析.概括起來,目前主要有指數評價法、承載率評價法、系統動力學方法和多目標模型最優化方法。

四、改善資源環境綜合承載力的途徑

(一)加強自然生態環境保育。自然環境作為綜合資源環境承載力的基礎要素,自然環境的優劣直接或間接影響著土地資源、水資源、水環境、大氣環境的承載能力。在現狀條件下,修復已經遭到破壞的自然環境生態、保護好在生態系統中具有重要功能的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地,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環境、提升水資源保有量、增強水系自凈能力、提升空氣凈化和擴散能力,進而改善資源環境綜合承載力。

(二)合理確定各類用地布局。合理確定各類用地布局不僅是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的根本途徑,還能減少人類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干擾,通過改善微環境、提升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能力、提高土地綜合產出效率,從本質上改善綜合資源環境承載力。 建設用地布局如能最大限度的避開保護優質農田、重要的生態功能用地、減少對地表植被的破壞。

(三)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從資源環境供給能力發展歷程來看,污染物的排放量、處理能力直接影響著大氣、水環境承載能力,間接帶來土壤污染、水資源污染、自然生態環境的破壞,進而對資源環境綜合承載力造成影響??刂莆廴疚锱欧帕磕軌驈募夹g上提高資源環境綜合承載力。提高污染物收集水平與處理技術,控制污染物排放規模,降低污染物對資源環境的直接或間接破壞。

(四)強化生態文明建設意識。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大力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系統,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生態補償機制,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以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保護生態環境,注重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曉麗等.城市群資源環境承載力研究進展及展望[J],地理科學進展,2008年5期.

[2].陳丹等.我國資源環境承載力態勢評估與政策建議[J],生態經濟,2015年12期.

[3].劉凱等.中國城鎮化的資源環境承載力響應演變與驅動因素[J],城市發展研究,2016年1期.

[4].葉文等.資源環境承載力定量分析—以秦巴山水源涵養區為例[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5年8期.

猜你喜歡
資源環境承載力
再生混凝土抗剪鍵接縫受剪性能及承載力計算
淺談綠色金融在我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創新對策
CFRP-PCP板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彎承載力研究
淺析資源環境是海南可持續發展強大優勢
基于大學生視角的資源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行動
經濟可持續發展理論概述
PVA-ECC抗剪加固帶懸臂RC梁承載力計算研究
基于SAP2000的光伏固定支架結構承載力分析
潛艇極限承載力計算與分析
對受壓加勁板極限承載力計算方法的評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