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學地理教育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

2017-03-15 20:57王嵐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中學文明青少年

王嵐

摘要:地理學是一門以人類與環境相互作用及環境與發展等為主題,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及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的學科。其教學過程中處處滲透著生態教育的理念,它與生態文明建設關系密切,青少年作為新時代的領軍人物,重視其地理教育及培養青少年生態教育理念對生態文明建設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地理教育;生態文明;青少年

生態文明建設是當今社會乃至將來都要深入討論的熱點問題,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肯定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地位。加強中學地理教育,深化生態教育理念,必將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腳步。

一、生態文明及其重要性

生態文明是人與所生存的環境和諧共處、全面、持續發展的倫理狀態。無論是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還是社會建設的過程中,生態文明都在彰顯著它獨有的身姿,它不僅僅是一種文明形態,同時,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

古往今來,我們應該能夠在種種的自然災害中體會到,人與環境都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人與環境缺一不可。我們不能單純的再說“人定勝天”,人類是依環境而生存,我們只能夠改善它,以取得更大的效益,而不是無所不用其極。人類與所處的環境相互依存、和諧共處、共同促進。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當代人與后代人協調發展才是整個人類的發展,不能追之一而舍其余。人類的發展不能以當代人的利益為中心,為了當代人的利益而去犧牲后代人所應享有的利益。因此,必須講究生態文明,追求和諧發展、良性發展,牢固樹立起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文明觀。

在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更具劃時代的意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雖然高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然而,在追求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所付出的資源、環境的代價卻也令人震驚,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日漸突出,城鄉差距、地區差異、收益分配不均的現象蔓延,生態退化、環境污染加重,民生問題凸顯以及道德文化領域里的消極現象等,嚴重制約了“中國夢”這一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建設生態文明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內在需要,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

二、加強中學地理教育,對生態文明建設有重要意義。

(一)、中學地理教育滲透生態教育理念。地理學本就是以人類與環境相互作用及環境與發展等為主題的學科,生態文明知識的灌輸貫穿在整個中學地理教育中。生態文明的建設離不開生態教育,學校中的地理課承擔了生態文明教育的主要內容,它是學生理解可持續發展觀含義、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基礎課。學習中學地理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人口觀和正確的人生理想。地理課程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讓學生僅僅記住一些地理知識,死記硬背自然規律,地理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更加了解我們所生存的環境,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地球的意識,進而更好的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地理課程教育的最終理念與生態文明建設殊途同歸。

(二)、地理課程是培養學生生態明文理念的最有效學科之一。地理科學是專業設置中唯一以人類賴以身存的地理環境為主要研究對象,以人類與地理環境關系為其主要研究內容的學科。從宇宙探索到地球運動,從資源的開發利用到環境的保護整治,從地球表層的空間分布、時間變化到相互關系等等,幾乎每一個地理內容都包含著豐富的生態知識、生態理念。通過對中學地理課程的學習,可以更為直觀方便的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三)、加強中學地理教育,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人才保障??沙掷m發展是當前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合理正確的解決日漸嚴重的人口問題、資源環境問題等全球性重大問題,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青少年更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因此,每個人都應該從青少年起就懂得人類應如何認識、利用和保護環境,并以尊重自然規律的正確行為方式來追求生活、謀求發展。青少年作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有生力量,必須要具備正確的發展理念,豐富的理論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能。要想實現這一目標,青少年理論知識與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四)、加強中學地理教育,有助于提高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地理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正確的認識地理環境及經濟發展、人類進步所帶來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同時又能與學校和家庭所在地區的生活實際相聯系,學生良好的行為和生活習慣、學生科學的觀點和良好的文化素質,必將對家庭和社會產生深遠影響。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生態文明意識的培養,也能夠把這種意識傳播開來,帶到每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能否正確對待環境與資源,已成為衡量一個人文明程度與素質高低的標志,地理教育在這方面發揮了自己應有的作用。環境問題僅靠政策、法規、技術等手段是不能徹底解決的,環境教育、環境倫理道德、社會公德、社會公民對環境的持續發展的責任心才是解決環境問題實現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

結語: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既是我國基本國情的需要,也是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環境惡化、資源緊張,已經成為制約當今社會發展最重要的因素,改善環境,創建節約型社會是時代的需要,是人類發展的需要。中學地理課程不僅是青少年走向更高學府的奠基石,也是我國當今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必將需要一大批優秀人才。通過加強中學地理教育,可以使青少年更加適應當前社會形式,牢固可持續發展理念,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因此,中學地理課程教學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穩固、快速實現的關鍵之一,對生態文明建設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胡錦濤.黨的第十七次代表大會政治報告[R].2007—10—15.

[2]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3]石立巖.在自然地理學教學中加強生態文明教育的思考[J].科技資訊,2009 :189-191.

[4]程志鴻,吳平,李玉花.淺談中學地理在環境教育中的作用[J].山東環境,1998年04期.

猜你喜歡
中學文明青少年
青少年發明家
請文明演繹
漫說文明
在多解中學創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對不文明說“不”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他為青少年開展普法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