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于利用水循環,巧妙解釋大世界

2017-03-15 21:49鄒月恒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鹽堿化事象水循環

鄒月恒

人教版必修一《自然界的水循環》一節中,水循環的過程是本節重難點,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要求是:運用示意圖,說出水循環的主要過程和主要環節,說明水循環的地理意義。即要求學生理解并掌握水循環的過程,會運用該原理解釋一些地理現象。關于水循環原理的題目層出不窮,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就要整體把握水循環過程,學會發散思維,從多角度、不同方式去理解、應用。

關于本節知識,課本介紹了海陸間水循環、陸地內循環、海上內循環三種方式,參與其中的環節主要有植物蒸騰,蒸發、水氣輸送、降水、徑流(地表、地下徑流)、下滲,其中最易受人類干擾的有徑流、降水、下滲等。很多地理現象例如我國東北沼澤、洪澇、華北缺水、土壤鹽漬化、季節性河流斷流等,和本節水循環過程有著密切的聯系,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都可以巧妙借助水循環原理去解釋,并探討解決問題的途徑,更好的指導人類生活,即“生活即地理,處處皆地理”。

我們用左圖(地形剖面圖)代表下墊面(指與大氣下層直接接觸的地球表面),圖中序號代表水循環環節:①降水,②徑流注入,③蒸發,④徑流流出,⑤下滲。

地理事象1:我國東北三江平原沼澤成因

沼澤的形成原因,一般可以從地形地勢、氣候、水文、土壤等方面進行分析,即:

(1)緯度高,氣溫低,蒸發微弱;(2)河網密集,地下水位高; (3) 夏雨集中,且多暴雨;(4) 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5)土質黏重,地表水不易下滲;(6)冰土廣布;(7)凌汛

結合水循環的過程來看,地形地勢→排水不暢→④較弱;蒸發、緯度→③較弱;氣候→降水①較多且集中;土壤→存在凍土層→⑤較弱

地理事象2:洪澇

以我國為例,洪澇多發的自然原因:①季風區降水集中、多暴雨;②中下游承接了上游眾多支流來水,水量大;③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排水不暢;

結合水循環原理,就是降水集中、多暴雨→①較多;上游支流來水量大→②較多;地勢低平、排水不暢→④較少

地理事象3:華北缺水

我們分析華北地區缺水,尤其春旱嚴重的原因,可歸納為:

自然原因:①我國降水空間分布不均,華北地區降水少;②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降水的季節和年際變率大,降水不穩定;③春季降水少,氣溫回升快,多大風,蒸發大;且春季冬小麥生長需水量大;④河流湖泊少,蓄積水量少,河流徑流量小。

人為原因:①人口稠密且增長快,城市眾多,工農業發達,用水量大;

②水污染、水浪費嚴重,綜合利用度低

如果用水循環原理來解釋,可以結合上圖,總結如下:春季①較少,且集中;河流湖泊②少;春季③旺盛;工農業用水量大,即④較多。

地理事象4:土壤鹽漬化

我們常說的土壤鹽漬化是指地下水的鹽分隨水位上升到地表,水分蒸發后,使鹽分積累在表層土壤中的過程,也稱鹽堿化。鹽堿化的形成主要與地下水位上升和蒸發旺盛兩個因素有關系,華北地區是我國土地鹽堿化最嚴重的地區,就和當地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合理灌溉導致地下水位上升,以及春季蒸發旺盛有直接關系。

結合水循環原理,用上面簡圖來解釋鹽堿化,即春季①較少,洗鹽作用弱;不合理灌溉②較多;地勢低洼④較少,地下水位上升;春季③旺盛,致使鹽分在土壤表層積累。

地理事象5:季節性河流斷流

季節性河流也稱時令河,指河流在枯水季節,河水斷流、河床裸露,流量變小甚至干涸。此類河流通常流經高溫干旱的區域,而且年平均流量較小?,F今時令河的形成往往和人類過度的引水有著密切的關系。

結合水循環原理,時令河的形成即圖中①較少,②較少,而③較大,沿途沙漠⑤較大。人為原因主要和④過多有關系

結合上述幾個例子,生活之中有水存在,都可以借助水循環原理去理解和解讀。生活中處處皆是地理,讓我們學好地理,熱愛我們的生活吧!

猜你喜歡
鹽堿化事象水循環
甘肅省鹽堿化區域地下水合理埋深分析與確定
硫酸法鈦白粉水洗及水循環膜處理工藝
翠鳥博士的科學指南:水循環
禁戲下行與“以神為戲”之民間事象——以清代城隍演劇為例
詩學事象研究綜論
地理事象運動與分布的教學把握
水循環高效礦井乏風熱泵系統分析與應用
太陽能水循環空調
梅山信仰民俗事象:“游船”——收瘟攝毒及其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