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述德語中的中文外來詞及其發展趨勢

2017-03-15 22:00譚越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德語發展趨勢

譚越

摘要:隨著語言的發展,不同的語言之間也會相互影響,相互借鑒,德語中也出現了不少中文外來詞,本文將對德語中的中文外來詞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研究。

關鍵詞:德語;中文外來詞;發展趨勢

1.德語中文外來詞的含義

在中文里,外來詞就是本族語言體系中不存在的,而是借助其他語言中的詞匯來表達一定的含義的詞匯,并且隨著使用頻率和次數的增加,發展成為了本族語言中的一個部分。外來詞在語言整體中只占很小的比重,但是它的范圍非常廣泛,隨著外來詞越來越多的被人們使用,它在人們的溝通和交流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文化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外來詞匯不斷涌入,為本族語言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隨著中文的發展,中文在世界上的影響不斷加強,中國和德國在經濟、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溝通也不斷擴大,因此德語中也出現了許多中文外來詞。據統計,德語中的中文外來詞大概有將近兩百個,包括音譯詞如chan/tschan (禪)、chang(長);意譯詞如fruhlingsrolle(春卷)、papiertiger(紙老虎);混合詞如以China(中國)而組成的中文外來詞,有Chinakracher(鞭炮)、Chinakarpfen(中國鯉魚)、Chinakohl(大白菜)、Chinaware(中國貨:特指瓷器)等等,覆蓋了很多領域,并且不斷擴展。

2.德語中文外來詞的特點

2.1德語中文外來詞的漸進性

在大約兩個世紀之前,德語中幾乎沒有中文的外來詞,在那時,德語中的外來詞主要源自法語、英語和拉丁語。近代以來,隨著日本和德國的聯系加強,德語里開始出現日語外來詞,如Judo(柔道)、Sushi(壽司)等。自現代以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不斷加強與世界各國的聯系,并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發展自身的經濟和科技,在這種背景下,中國與德國在各個方面的聯系也不斷發展并加強,因此德語也開始出現了中文外來詞,并且不斷的擴展。德語中的中文外來詞是漸進性的進行發展的,語言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緊密結合的,與時俱進,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進行交流的不同需求而不斷更新、補充和替換。

2.2德語中文外來詞的全面性

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高,中國與德國在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方面都展開廣泛的合作和交流,因此德語中的中文外來詞所涉及的領域和范圍都是十分廣泛和全面的。 既有關于特色飲食的中文外來詞匯,如chopsuey/ chopsuey(雜碎:一種菜名)、fruhlingsrolle(春卷)、kaoliang(高粱)、ketschup/ ketchup (茄汁)、Chow- Mein(炒面)、Loquat(蘆橘)、Longan(龍眼)、tofu(豆腐)、pekingente(北京烤鴨)等等;也有許多關于中傳統文化和技藝的中文外來詞,如中國的禪學chan/tschan、中國的太極Tai- Chi/ Taiji、氣功Qigong、儒家 Konfuzianismus、孔子的Konfuzianisch(形容詞)、孟子Menzius、道教Taoismus、功夫kung- fu、扣頭kotau、毛澤東主義Maoismus等等。這些詞匯涵蓋了非常廣泛的領域,方便了中國與德國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拉近了兩國的距離,促進了雙方在更廣闊的領域進行交流和合作。

2.3德語中文外來詞的地方性

德語中的中文外來詞大多數是音譯詞,即根據中文的發音而產生的德語中的中文外來詞,然而,中國的國土面積比較大,不同的地方存在著不同的發音,還存在著方言。經研究,德語中的中文外來詞大多數是根據中國南方的語言體系而來的,如粵語、閩南語等。如Chow- Mein(炒面)、Litschi或Litchi(荔枝)、Loquat(蘆橘)、Petong(白銅)、Taifun(臺風、大風)、Kantonese(廣東人)、Longan(龍眼)等詞就是來自中國的粵語。又如Pekoe(白毫:茶的一種)、tee(茶)、tein/ thein(茶素)等,則是來自中國方言的閩南語。

3.德語中的中文外來詞的發展趨勢

隨著中國和德國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聯系日益密切以及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斷加強,在這種背景下,德語中的中文外來詞也在不斷向前發展。首先,在數量上德語中的中文外來詞不斷增加,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語言,隨著中國的迅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地都有中國人生活、工作,他們也擴大了中文的使用范圍,無形中擴大了中文的影響力。這種情形就使得中文對德語在內的世界各國的語言產出更多的影響,而且,隨著中國與德國之間在教育文化和經濟貿易等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不斷擴大,例如德國每年都有大量的學生到中國進行學習,在交流與合作中兩種語言之間也會互相影響、融合,因此在這一點上德語中的中文外來詞的數量是會不斷增加的。

再者就是德語中的中文外來詞在引入方面對拼音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由于不同語言之間存在著許多的差異,直接采用意譯或音譯都難以避免使得源語中的信息失真,因此德語在引入中文外來詞時有直接采用拼音的發展趨勢,來保證中文引入語的原汁原味。對拼音的重視,有助于德語使用者了解拼音詞匯背后的深層含義,使人們更多的了解中國的文化。最后,德語中的中文外來詞將會表現出豐富的國際互動,在國際互動中,語言將更加豐富多彩的發展,產生更多的詞匯,不斷豐富語言的內容。

結語:隨著中國的發展及中國和德國在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加強,中文和德語也不斷影響、融合,德語中的中文外來詞將不斷的增加和發展,豐富著人類的語言,便利人們的交流與溝通。

參考文獻

[1]?華旭.德語中的漢語借詞[J].德語學習,2013

[2]?陳可樂.來自中國文化的德語詞匯初探[J].德國研究,2012

[3]?馮志偉.用計量方法研究語言[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

猜你喜歡
德語發展趨勢
德語學習中英語的干擾性問題及其在德語基礎教學中的意義
德國1/5小學生不會德語
合作學習在大學德語閱讀課中的應用
哲學“專業德語”教學研究初探
丹麥小店流行取“難聽的”德語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