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DVI在祿勸縣植被變化特征分析中的應用

2017-03-15 19:11劉珊珊牛超杰王建雄尹曉媛
山東農業科學 2017年2期
關鍵詞:變化特征

劉珊珊++牛超杰+王建雄++尹曉媛++盧瑤

摘要:選取云南省祿勸縣為研究區域,利用2001-2015年MODIS中國植被指數合成產品Tiff遙感圖像,利用ArcGIS對云南省植被指數進行分區統計,得到研究區域各年每月的NDVI值。在此基礎上進行統計分析,描述研究區域植被指數的年際、季節及月變化特點,并結合當地的種植制度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祿勸縣2001-2015年的年平均NDVI值有增加趨勢,趨勢線斜率為0.003,在2013年達到最高值,2014年次之。夏季和秋季的植被覆蓋度高于其他兩個季節;秋冬兩季的NDVI值呈增加趨勢,且冬季的增速大于秋季。祿勸縣一年當中NDVI最高值出現在8月,最小值出現在4月,這與祿勸縣植被生長期和枯萎期相對應。

關鍵詞:祿勸縣;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植被覆蓋;變化特征

中圖分類號:S718.54+1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7)02-0117-04

植被是聯結土壤、大氣和水分等要素的自然“紐帶”,具有明顯的年際和季節變化特點,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土地覆蓋的變化[1,2]。植被指數是將遙感地物光譜資料經數學方法處理后所得、用以反映植被狀況的特征量[3]。在眾多植被指數中最為常用的是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它能夠精確地反映植被綠度、光合作用強度、植被代謝強度及其季節和年際變化,因此,在大尺度的植被動態監測、作物長勢監測、自然災害監測和作物產量預測等方面廣泛應用[4-7]。近年來,我國學者已經對很多地區的植被指數時空變化特征進行了深入研究,但是不同地域、不同研究尺度、不同時間尺度、不同數據源的植被指數時空變化特征會有所差異[1]。前人研究表明,中國西北地區20世紀80年代初期至1994年前后植被呈增加趨勢,而1994-2000年植被有退化趨勢[8];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區的NDVI有降低趨勢[9];秦嶺地區植被覆蓋度在1982-2007年呈降低趨勢[10];貴州省植被覆蓋在1982-2003年有增加趨勢[11]。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是云南省昆明市的郊區縣,地處滇中北部,位于東經102°14′~102°56′、北緯25°25′~26°22′之間。祿勸縣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并呈明顯的立體氣候特征。無霜期234天,多年平均降水量966.4 mm。金沙江和普渡河河谷地區氣候濕熱,分布有28個村,是祿勸熱帶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的主產區。祿勸縣境內地形復雜多樣,地貌千姿百態,綿亙聳立的群山與縱橫交錯的江河溪澗相間,地表被江河切割,南部相對完整,北部和中部較為破碎。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自東北向西南呈階梯狀緩降。全縣國土面積為4 234.78 km2,山地占總面積的98.4%,壩區僅占1.6%,耕地少、林地多、復雜多樣的氣候條件及地形地貌使得祿勸縣植被類型多樣。本研究利用MODIS/NDVI數據集,研究了2001-2015年祿勸縣植被的年際、季節以及月變化情況,進一步探討研究區域植被覆蓋月變化與作物生長季的關系,這對揭示區域環境狀況的演化具有現實意義。

1數據來源與處理方法

1.1數據來源

NDVI數據集是由地理空間數據云提供的MODIS中國植被指數合成產品,它是由MODND1D計算得到,計算方法為取月內每天最大值。坐標系為EPSG∶4326(WGS84),空間分辨率為500 m,時間分辨率為月。這里使用2001-2015年的NDVI數據集。

NDVI=(NIR-R)/(NIR+R)。 (1)

式中NIR為近紅外波段的反射值;R為紅光波段的反射值。

1.2處理方法

1.2.1基于GIS的Tiff圖像處理由于最初獲取的是全國范圍的NDVI Tiff圖像,需要進一步利用ArcGIS軟件,添加云南省縣界進行分區統計,從而得到云南省各縣每年每月的NDVI數值,從中整合研究區域研究時段內的NDVI數據,以便后期進行統計分析。NDVI的數值區間為[-1,1],負值表示地面覆蓋為云、水、雪等,對可見光高反射;0表示有巖石或裸土等,NIR與R近似相等;正值表示有植被覆蓋,且NDVI值隨覆蓋度增大而增大。

1.2.2NDVI數據處理(1)年平均值:對每年12個月份的NDVI值求平均,所得平均值作為該年的NDVI年均值,計算公式如下:

NDVIy=Average(∑12i=1NDVIi)。(2)

式中,NDVIy為第y年的NDVI年均值,NDVIi為該年i月份的NDVI值。

(2)季節平均值:針對每年12期數據,按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月-翌年2月為冬季,采用平均值法計算季節NDVI值。以春季為例:

NDVIy春=Average(∑5i=3NDVIi)。 (3)

式中,NDVIy春為第y年的春季NDVI均值,NDVIi為該年第i月份的NDVI值。以此類推,分別計算夏、秋、冬三個季節的NDVI均值。

(3)月平均值:取2001-2015年相同月份的NDVI均值作為月平均值,其計算公式如下:

NDVIm=Average(∑2015j=2001NDVIjm)。 (4)

式中,NDVIm為第m月的月NDVI均值,NDVIjm為第j年第m月份的NDVI值。

2結果與分析

2.1祿勸縣NDVI年際變化

從圖1可以看出,2001-2007年祿勸縣的NDVI值處于波動階段,2008-2014年趨于穩定;2001-2015年的年均NDVI值介于0.66~0.73之間,整體呈增加趨勢,趨勢線斜率為0.003,表明2001-2015年間祿勸縣植被覆蓋略有增加。2013年NDVI值最高,為0.720452,其次是2014年和2009年,NDVI值分別為0.720424和0.717079。

3結論

通過使用歸一化植被指數,利用趨勢分析法分析2001-2015年祿勸縣NDVI的年際、季節及月變化特征,得到如下結論:

(1)在2001-2015年間,祿勸縣NDVI總體呈增加趨勢,表明其植被覆蓋度呈緩慢增加趨勢。

(2)夏季和秋季的植被覆蓋度總體高于其他兩個季節。春、夏兩季的NDVI值沒有明顯的變化規律,而秋、冬兩季的NDVI值整體呈增加趨勢,且冬季的增幅大于秋季,說明祿勸縣2001-2015年秋、冬兩季的植被覆蓋度有所增加。

(3)祿勸縣植被月變化較為明顯,與當地生長季密切相關。5-9月為祿勸縣大春生長季,NDVI顯著增加;10月進入小春生長季,NDVI略有增加;之后至12月以及次年1-4月NDVI呈下滑趨勢。

整體來看,除發生干旱的年份之外,近15年祿勸縣植被覆蓋度不斷增加,主要體現在秋、冬兩季,且植被覆蓋的月變化主要受作物生長季影響。祿勸縣山地多壩區少,導致其林地多,耕地少,具備復雜多樣的氣候條件、地形地(下轉第131頁)山 東 農 業 科 學2017,49(2):120~126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山 東 農 業 科 學第49卷第2期房鋒,等:山東棉田雜草組成及其群落特征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17.02.026

收稿日期:2016-06-07

基金項目: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2013FY113200);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2012BAD19B02)

作者簡介:房鋒,男,博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雜草生物生態學。E-mail:weedfang@163.com

通訊作者:李美,女,碩士,研究員,研究方向:雜草學和除草劑實用技術。E-mail:limei9909@163.com

猜你喜歡
變化特征
包頭市降水量變化特征分析
長春市近兩年電力負荷變化特征統計分析
牙克石地區近50年暖季淺層地溫變化淺析
博克圖地區50年初終霜日及無霜期變化淺析
務川縣氣候變化特征
伊寧市旅游客流時空變化特征研究及旅游發展對策
氣象因素對太原夏季近地面臭氧濃度的影響
桉樹人工林胸徑變化特征與環境因子的關系研究
60年來湘江干流徑流泥沙過程變化及驅動力分析
夏季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獎牌點變化特征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