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扶貧是實現精準脫貧之主策

2017-03-15 19:59唐守祥韓智偉
理論觀察 2017年1期
關鍵詞:扶貧模式精準脫貧產業扶貧

唐守祥+韓智偉

摘 要:“五個一批”是精準脫貧五大方面的措施,其中,發展生產脫貧一批,也就是大力實施產業扶貧,是實現精準脫貧的重中之重,也就是首策。產業是支撐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徑。以發展產業為杠桿的扶貧開發,能夠有效對接精準扶貧,帶動地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因為發展生產、實現產業扶貧是“根”和“本”,是“授人以漁”。產業扶貧模式較多,如項目扶貧、龍頭企業帶動扶貧、合作社及種糧大戶帶動等。因此,產業扶貧開發是解決貧困地區生存和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廣大貧困群體脫貧致富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保障。

關鍵詞:產業扶貧;精準脫貧;扶貧模式;產業鏈;農企利益聯結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7)01 — 0018 — 06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實現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以及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起總攻的第一年。齊齊哈爾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特別是依照習總書記“四個切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等重要指示,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積極探尋精準扶貧最佳方案,舉全力實現“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的目標。比如,在精準識貧和建檔立卡的基礎上,針對多種致貧因素,探索相應脫貧路徑,通過精準施策、精準發力,取得明顯效果,為全面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打下良好基礎。2017年,是我國實現精準脫貧乃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全面脫貧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要條件,不可或缺;打贏這場攻堅戰意義極其重大,不容輕視。貧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我們要用盡“洪荒之力”實現精準脫貧,補齊短板。打贏這場攻堅戰,實現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

一、精準脫貧良好實踐開端

2016年是脫貧攻堅的第一年,貧困地區相應的精準扶貧良策已經落地生根,取得了一定成效,可謂首戰告捷。最嚴“軍令狀”踐行精準脫貧承諾。未來3年多時間是脫貧攻堅發起最后沖刺階段。各省向黨中央立下精準脫貧“軍令狀”,市(地)也要向全省立下“軍令狀”?!把员匦?,行必果?!毙纬闪肃l鎮向縣承諾,縣向市承諾,責任層層壓實,形成了“五級書記抓扶貧的局面”。特別明確一點,貧困縣不脫貧,縣黨政一把手不調整、不調離、不升遷,把扶貧成績作為干部選拔使用的重要依據。干部嚴格的任用考核導向,倒逼了“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的精準脫貧進程,“你致富,我進步”的任用干部機制,完全符合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之從嚴治黨的要求,符合選人用人標準。實踐證明,各貧困縣(市)區,已經形成了齊抓共管、扶貧責任體系更加牢靠的良好局面,扶貧政策體系更加完善。同時,紀委出重拳保證扶貧成效,讓扶貧政策“放水到田”。

對于脫貧摘帽的貧困縣,以及貧困村、貧困人口,方法模式固然重要,但明確“怎么扶”“扶持誰”“誰來扶”“扶什么”“怎么脫貧”更重要,要做到“起點精準”。運行中,各貧困縣(市)區基本做到幫扶全部量化指標,落實到人,上墻展示,掛圖作戰。力保農村貧困發生率在2%以下,如期完成貧困縣脫貧摘帽目標。未來2年時間,齊齊哈爾市將通過強化扶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對特殊貧困者的扶持力度,加大對特殊貧困群體的幫扶力度,解決貧困村基層組織弱化、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滯后等突出問題。

切實把持精準扶貧再升級。將貧困村派駐的工作隊、派出駐村干部要真正擔負其職責。駐村干部要動真腦筋,不辱使命,發“洪荒之力”帶領群眾脫貧,扶貧扶到點上。為使扶貧政策落實精準,依托《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出臺配套文件,完善“1+N”扶貧政策舉措。為做到扶貧對象精準,要確立建檔立卡“回頭看”策略,剔除識別不準人口,補錄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人口,確保建檔立卡指標體系逐漸完善。為了做到項目安排精準、審批嚴格、落實精準、保持客觀公正,堅決杜絕人為因素,嚴禁暗箱操作,做到“三公開”。為了完善資金使用精準,做到在核實精準方面多努力,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改革扶貧資金的分配方式,好鋼用在“刀刃上”,審批權限下放到縣一級??傮w看,建檔立卡和干部駐村幫扶,為全市精準扶貧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打下了建檔立卡的基礎,再用一年時間,即2017年要“回頭看”,嚴格規范運行。另外,扶貧辦等職能部門要做好“數據比對和信息共享”,拓展服務功能。干部駐村幫扶,重點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實現規范管理,切實發揮駐村工作隊和駐村第一書記精準扶貧“生力軍、催化劑”的作用。

二、產業扶貧開發的實踐效果

產業扶貧是依托貧困地區的自然條件、要素稟賦以及經濟水平等現實條件,以發展產業為扶貧開發的主要途徑。通過發揮產業支撐的保障作用,形成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的深度融合,不斷地壯大地域內部的主導產業。使其能夠有效地解決因貧困所帶來的生存和發展等問題,幫扶廣大貧困群體努力發展生產,增強自我造血的功能,進而早日實現廣大貧困群體脫貧致富的目標。

產業扶貧開發是針對解決貧困地區因生存與發展等現實問題而采取的主要手段,是以依靠地域內部的產業為基礎,對部分貧困地區進行扶貧與開發,實現“輸血型”向“造血型”功能的轉變。解決傳統扶貧方式所帶來的弊端,從根本上強化對扶貧對象的對接程度,遏制地域內部存在的兩極分化的現狀,消除真正需要扶貧的對象在產業扶貧開發過程中的被邊緣化,從而實現地域之間、城鄉之間平等普惠的待遇。同時,在產業扶貧開發的過程中,合理利用扶貧專項資金,采取“滴灌”的扶貧模式,突出對扶貧對象的精準定位,實現貧困群體參與產業的發展,從而努力提高產業扶貧開發的力度,促進廣大貧困群體的增產增收。

從大量的實證來看,貧困地區以產業扶貧開發作為著力點在不斷地推進,產業規模和產業效益日益突出,推動了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提高了貧困地區的經濟效益。因此,產業扶貧開發的效果十分顯著,儼然成為當前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對貧困群體扶貧的精準度,實現了普惠力度的公平性。同時,也進一步發展了地域內部的產業經濟,解決了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制約因素,強化了優勢產業的發展動力,使其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手段,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是脫貧的主要依托。以齊齊哈爾為例,2016年全市通過引進和實施產業扶持開發、低收入貧困戶產業扶持、產業化扶持等,帶動眾多無產業途徑的貧困戶實現脫貧,落實每個貧困村都有1—2個主導產業,增收途徑、收入量明顯增加。有針對性的導入公司、合作社引領帶動機制,建設養殖園、種植園、農副產品加工園區,按照“公司(企業)+農戶(重點是貧困戶)”、“合作社+農戶(重點是貧困戶)”等模式,通過務工實現就業、托管、入股等方式方法,廣泛吸納貧困戶、貧困人口參與生產經營和管理,以此獲得大收益,實現貧困人口快速脫貧。例如,克山縣在強勢發展馬鈴薯產業基礎上,2016年又重點研究馬鈴薯主食產業化發展大格局,擬在全縣上馬大項目,帶動全縣經濟社會大發展,并以此完成全縣脫貧重任。其他縣(市)區也都積極選項引資,全力為脫貧謀劃發展。另外,從比較利益看,齊齊哈爾市貧困人口務工收入一般為90元/日左右,用工高峰期達到150元/日,收入較為可觀。

產業扶貧中,旅游產業扶貧是一個亮點。為使產業扶貧更加精準,齊齊哈爾市8縣1區積極探索“公司+村集體+貧困戶”等模式發展鄉村旅游,可采用土地入股、信貸入股等方式,由公司帶動,資金投入方面公司出大頭,村集體適量,貧困戶抵押、信貸等入股,實現貧困戶增收,直至脫貧。調查顯示,在全市一個不足200戶的貧困村,貧困戶為73戶,年旅游收入超過210萬元,戶均1萬有余,其中有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年均增收達到3萬元左右,遠遠超過貧困線標準。

三、產業扶貧脫貧開發制約因素

產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是中國特色扶貧開發模式的重要特征?,F今,我國已進入扶貧開發的重要時期,要想打贏脫貧攻堅戰,必須進一步加大對產業扶貧開發的力度,確保如期完成脫貧的目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在實踐工作中,產業扶貧開發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由于工作思路和方式手段的局限性,仍存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部分貧困地區尚未形成與之匹配的產業鏈

產業發展的最終形態是以產業鏈的形式出現的,它是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通過聯系各個產業的部分,形成環環相扣的一種運營形態?,F今,大部分貧困地區的產業雛形已經基本形成,但由于一些貧困地區受到經濟技術發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約,致使產業發展的總體水平程度不高,加之決策者的科學設計無法適應現實的要求,缺乏對資源分配的統籌機制,資源優勢尚未有效轉化成為產業優勢,大部分產業仍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無法衍生出相關的產業鏈,存在著本地企業對貧困群體幫扶力度不強,經營主體帶動產業發展的示范作用較弱,產業化基地的建設推進水平不高,無法形成規模效益等困境。此外,有些貧困地區缺乏科學的規劃與考量,盲目地進行投產與上項目,沒有預判產業項目與市場之間的銜接問題,致使自身缺少特色的產業、精準的產業,使其無法形成高端的市場競爭力,造成貧困地區得產業趨同性情況比較嚴重,呈現出惡性競爭的現象。同時,生產出來的產品更多的是以初級產品為主,沒有進行精深加工,對產品進行深加工的后續鏈條,包括對產品的包裝、服務、以及銷售等各個部分,致使更多貧困地區的產業鏈呈現出短板的問題,使其仍舊處于產業發展的最低端,產品的附加值較低,組織的程度化較弱,甚至廣大貧困群體面對市場的風險性也很大,嚴重制約著廣大貧困群體的增產增收。

(二)缺乏配套的人才支撐服務體系

由于貧困地區的經濟匱乏,相關的優惠政策與待遇措施跟不上,造成貧困地區缺乏相應的人才成長環境。雖然貧困地區的人力資源較為豐富,但其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只能過多的從事一些體力勞動,很少有能從事高端產業的研發與管理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缺少與之匹配的專業技術型與管理型的人才。同時,由于尚未形成與之相關的技術研發機構,以及配套相應的人才支撐服務體系,致使地區內部的產業發展存在著一定的滯后性。

此外,在產業的發展上,由于缺少相關的專業技術型與管理型人才,在生產上很難附加產品的技術含量,并對產業發展的科學研判缺少相應規劃與設計,以及對相關企業的職業化管理程度不高,人才的斷層嚴重阻礙了產業的發展,產業結構的整體狀況呈現出層次較低的形態,產品大多數都以初級產品為主,結構化單一,因而很難準確把握市場的預見性,規避貧困群體對市場的抗風險性,甚至是提高廣大貧困群體參與產業發展的經濟性,嚴重抑制了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三)農企利益聯結機制不對稱

產業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通過產業扶貧開發,能夠有效地促進農民的增產增收,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在現階段,農業產業化在利益聯結的機制上,仍然呈現出一種松散的利益聯結機制,尤其是在雙方履行責任上,仍然存在著有關原料價格、技術投入以及風險負擔等一些利益糾紛的現象,無法從根本上實現農企雙方的合作共贏。此外,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由于無法確保貧困群體與企業之間實現緊密地利益聯結,致使貧困農戶無法實現自身的經濟利益,尤其是在維權的過程中難以充分有效地維護自身的利益,同時也無法對所進行的產業扶貧開發實行全方位的監控,實現在公開合作的項目上,有效地掌握企業扶貧的經營與收益的運營情況,從而使其能夠有效地實現雙方利益共贏的局面。

四、產業扶貧是精準脫貧重中之重

產業扶貧是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的核心。設計好產業扶貧發展模式,走出一條產業扶貧的“新路徑”極其重要。有的地方提出“121”產業扶貧模式,即1個龍頭企業扶持一或兩個貧困村;組建2個社,即金融互助社、專業合作社;發展1個主導產業,如特色種植、特色養殖、農產品加工等。在此基礎上,有的地方又豐富了“121”模式內涵,把專業合作社細化為縣級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鄉鎮供銷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

(一)創新模式,構建“抱團式”產業發展格局

堅持體制機制創新,積極對接市場主體,大力發展主導產業。一是市場主體“帶動”。要強力鼓勵和吸引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社、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市場主體帶動貧困村,建立產業基地,與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建立形成利益聯結或聯盟。這里需要出臺優惠政策,強化招商引資力作支撐。二是主導產業“聯動”。依照“短、中、長”產業發展模式,堅持因地制宜原則,實施“一村一個致富產業”行動,建成每個貧困村均有持續穩定增收的主導產業基地。三是擔保體系“撬動”。在創新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恢復重建鄉鎮供銷合作社等基礎上,賦予其新的職能,在村級組建金融互助社,打造精密細致的“縣、鄉、村”三級金融擔保服務體系。

(二)產業融合,踐行“鏈條式”延長扶貧策略

推進實施“互聯網+”“鄉村特色旅游+”“技能培訓+”等扶貧攻堅行動,發揮地域優勢,發掘長板補短板,構建一、二、三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鏈條式”產業發展格局。一是“互聯網+”推動網貨下鄉和農貨進城。充分發揮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作用,完成“一園一館兩中心”規劃與建設,即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及創業孵化園、特色農產品線下體驗館;兩中心是縣級電商運營中心、電商網貨配送中心。建設縣鄉村三級電子商務平臺,形成“縣有平臺、鄉有網店、村有網貨”的電商扶貧新格局。二是“鄉村特色旅游+”推動“青山綠水”和“冰天雪地”皆變成“金山銀山”理念。大力發展鄉村生態特色旅游,著力打造一批旅游扶貧示范點、示范帶、示范區??梢哉雇?,一批批鄉村旅游扶貧示范亮點會不斷凸顯,并煥發出活力。三是“技能培訓+”打造貧困人口素質提高平臺。扶貧先扶“志”,更要扶“智”。技能培訓便可實現這一目標,即可提高技術能力和水平,又可提高智慧,解決“授人以漁”問題。另外,還可以用“光伏+”推動清潔能源變成扶貧資源。

(三)聯結利益,實施“紅利式”精準扶貧模式

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堅持雙贏原則,建立“市場主體+貧困村村集體+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市場主體、貧困村村集體、貧困戶、貧困人口公共受益的“紅利式”發展格局。一是資源資產入股分紅。全面清理各個貧困村資產和資源,以此入股村級產業合作社,組建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貧困人口以勞動力、土地經營權等入股村級產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經濟實體則以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入股村級產業合作社;由專業合作社建立產業基地,形成利益聯結。貧困人口、龍頭企業、貧困村集體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分紅,以貧困戶拿大頭,帶動貧困戶實現增收。二是土地流轉入股分紅。貧困戶將土地流轉給村集體,村集體再將土地流轉給市場經濟主體,流轉資金作為股份入股。通過土地二次流轉,建立貧困戶、村集體、市場主體三方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利益比例分紅,以實現貧困戶增收。三是政府建立基金入股分紅。比如,建立政府獎補入股分紅,即對帶動貧困村、貧困戶發展產業基地的市場主體實行“以獎代補”入股,或實行差異化獎補,實現“企業盈利、村集體增收、貧困戶脫貧”的三贏局面。

(四)激活要素,實施“開放式”扶貧攻堅方案

積極構建政府、市場、社會等多方面協同發展的“開放式”扶貧格局。發揮政策資金的杠桿作用,撬動金融、市場主體、社會資本共同參與。一是用活生產資料扶貧支持。充分利用財政產業發展生產資料等物質支撐,有效緩解企業發展難題。搶抓農業部“結對幫扶”政策機遇,借力幫扶資源助力精準扶貧。二是撬動要素基石。生產要素是多方面的,如勞動力、生產資料、土地、技術、資本等。三是發揮商會的作用。政府及相關單位引導搭建異地商會平臺,創新開展商會扶貧工作,積極為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咨詢、法律維權、助學圓夢等活動。

(五)金融支持,落實“產業式”資金支撐扶貧

資金短缺是貧困村實施產業扶貧的最大制約瓶頸。金融支持產業扶貧,不是簡單的發放貸款和扶持某一產業,而是改變過去政府“一頭熱”的扶貧模式,變“輸血”為“造血”,調動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積極性,更要激發內生動力,變“包辦”為“服務”,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實現思想觀念的大轉變。引導貧困群眾樹立“借雞生蛋,生蛋還雞”的創業理念和意識,推動群眾依靠政策性貸款資金自主創業、自我發展,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

金融支持產業扶貧方面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金融供給總量不足,資金來源仍然較為單一,貧困戶貸款覆蓋率低;二是金融深化支持貧困戶程度不夠,到戶貸款貼息覆蓋率不足;三是金融服務水平相對較低,風險防控機制有待加強。比如,貧困農戶貸款“門檻”降低了,但“風險”也同時提高了。為此要做到:一是加強和領導,政策保駕。貧困縣(市)區、鄉鎮要籌建“金融支持產業扶貧試點領導小組”,在扶貧辦設立“互助資金監管辦公室”,鄉鎮設扶貧工作站,貧困村設立扶貧互助協會,配備專職干部,出臺各類貸款管理細則,金融支持產業扶貧實施規劃、方案等。二是嚴格選村,精準到戶。選定縣(市)區、鄉鎮抓試點村,實現鄉鎮試點工作全覆蓋。三是多措并舉,降低風險。緊跟貸款資金后續管理工作,實行駐村嚴管資金使用方向和財務管理,實行跟蹤問效。持續開展技術培訓到戶,使貧困戶掌握致富產業技術技能,確保貸款戶在生產中利用培訓過的技能科學經營,從而取得實效。實踐證明,建立“一體系、四保障”金融支持產業扶貧機制,采取“五戶信譽聯?!?、“雙聯”干部擔保、“141”技術到戶實保等,風險防控措施大大增強。貸款條件優惠、農戶使用便捷,充分發揮了政府組織優勢,全程公開透明的公示制度,可復制性強,易推廣。

五、解決產業扶貧開發困境的主要路徑

產業扶貧開發的設計思路是以發展產業來帶動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實現精準定位、重點幫扶,從根本上有效地增強廣大貧困群體增產增收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開展產業扶貧開發的工作,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一)做大企業規模,延長產業鏈條

產業扶貧開發的著力點在于精準,運用產業發展來推動扶貧開發的力度,因此,產業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應當下大力氣去做大做強,延長產業鏈條,增強配套設施與服務體系。對于貧困地區的發展,在建立初加工的基礎上,更應發展精深加工以及后續的銷售與服務的鏈條,進一步的延長產業鏈條,做大產業的規模。在保障產業鏈的發展上,通過吸引更多的資本,盤活資金的利用率,打造標準化的生產基地,充分保障原料的優質,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使其從根本上全面打造產業鏈的發展格局,構建貧困地區的支柱產業體系,強化保障廣大貧困群體參與發展的積極性與經濟性。利用企業的優勢力量,充分將對口扶貧與產業扶貧結合起來,整合地域內部的優勢資源,科學合理地制定發展規劃,擴大產業規模的效應,并引導農戶集中優勢力量發展比較優勢突出的產業,打造品牌效益,進一步地加快產業扶貧工作的發展力度,延長優勢產業鏈,保障產業鏈不會出現斷裂的現象,使其從源頭上進一步地提高產業扶貧的實踐效益,為加快推動貧困群體脫貧致富而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貧困地區的技術專業人才的力量

人才是實現精準扶貧戰略的重要保障,加強貧困地區的專業技術人才力量,是順利推進產業扶貧開發的重要所在,只有不斷地提高精準扶貧的人才支撐力度,才能更好地開展產業扶貧開發的各項工作,使其從根本上減少貧困、消除貧困,實現廣大貧困群體脫貧致富的目標。因此,應當進一步地加強貧困地區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建設,通過引進人才與培育本地人才雙管齊下的手段來實現人才的儲備,實現精準扶貧在人才方面上對口扶持的力度,使其充分發揮人才的智力優勢作用,有效解決制約產業扶貧開發工作在人才方面上存在的瓶頸問題,增強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動力,確保精準扶貧工作能夠取得實效性的進展。

充分運用技術型人才的力量,使其形成相關的技術研發機構,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進一步地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樹立品牌效應的意識,將地域內部具有特色的、生態的產品進行優勢整合,形成品牌效應,并加以有效地宣傳與推廣。同時,優化產業結構并使其向高層次的發展狀態上發展,強化企業發展的職業化管理模式,準確定位市場的發展形勢,拓寬銷售市場與渠道,為更好地提高廣大貧困群體的增產增收提供充足的保障,使之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三)健全農企利益聯結機制

在產業扶貧開發過程中,進一步實現農企之間的合作共贏機制,改變以往傳統的幫扶機制,采用多措并舉的方式快速實現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模式,有效利用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社以及其他經濟組織的優勢力量,整合貧困群體的優勢資源,如引導貧困農戶以利用土地的流轉、折價入股等形式與其加強合作,使運營模式能夠呈現出常態化的發展軌跡,全面達成利益聯結的共同體,并從根本上克服扶貧對象在產業發展上的短板效應,引導扶貧對象走向市場,切實提高扶貧對象參與當地特色產業發展的組織程度,提高廣大貧困群體增收能力與抗風險能力,使之更好地實現貧困農戶的根本利益。同時,在雙方履行合同的約定上,逐步完善農企之間的利益聯結,嚴格執行農企所簽訂的合同,不僅讓經濟組織實現更多的收益,也更好地讓貧困群體能夠真正的分享產業扶貧所帶來的利益。還應當建立健全貧困群體的維權機制,確保貧困群體與多種經濟組織之間在利益聯結上的正常關系,指導和幫助貧困群體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解決好農企雙方在履行的經濟合同上,以及對所參與經濟活動上所出現的問題努力地加以解決,尊重貧困群體的自主參與,確保廣大貧困群體的根本利益,全面有效地推進精準產業扶貧開發的工作,從根本上保障廣大貧困群體的根本利益,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四)建立健全利益機制

在產業扶貧方面,今后要重點建立貧困戶、貧困人口參與機制和收益、受益機制,強化組織動員和技能培訓,提高貧困人口的素質和各項技能,也就能夠讓貧困群眾想干、敢干、會干、能干。繼續推進旅游扶貧、科技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貧困村致富帶頭人技能培訓等精準扶貧行動。2017年,我們將在產業扶貧、易地搬遷扶貧、勞務輸出、教育扶貧、衛生扶貧、貧困村集體經濟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等諸多方面取得進展,確保全市按計劃減少農村貧困人口數量,全力消除貧困死角,實現精準扶貧全方位、全覆蓋。

六、結語

(一)幾點啟示

一是產業扶貧要特別注意“一、二、三”產業相融合。顧名思義,產業扶貧的主要路徑是堅持扶貧與產業緊密融合。作為松嫩平原地帶的貧困縣(市)區,最大的優勢就是廣袤的黑土地、機械化規模經營、眾多的綠色食品、特色農業生態游等。為此,就要樹立總書記提出的“青山綠水”“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大思維、大理念。在產業結構和產業扶貧方面,堅持一產業圍繞“綠色食品、生態旅游”調結構;二產圍繞“綠色食品、生態旅游”出產品;三產業圍繞“綠色食品、生態旅游”做配套的思路,積極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充分拓寬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增收渠道。

二是產業扶貧要注重“點、線、面”布局相契合。產業扶貧的快捷之道是推動區域聯動發展。齊齊哈爾市在產業布局方面要以“十二大優勢產業”大發展為方向和突破口,并以之為帶動,以“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為基點,以現代農業示范園為示范平臺,以點帶面,著力打造一批產業扶貧示范點、示范線、示范區,通過“點、縣、面”帶動,向全市各縣(市)區輻射,推動全市產業的合理布局。

三是產業扶貧要注重“短、中、長”項目相結合。產業扶貧的核心內容是保障貧困戶持續穩定增收。在產業發展模式上,要以“一個家庭一個就業”為指導,將“短、中、長”產業項目協調布局、漸次開發,并作為保障貧困人口長效穩定增收關鍵來抓,讓他們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就業,發展“長中寓短、長短結合”產業開發模式,確保貧困戶短期收益不減少、中長期收入有增加局面,使“真脫貧、不返貧”有可靠保障。

四是產業扶貧要注重“多元化”投入融合。產業扶貧的力量源泉多元投入機制。在產業扶貧方面,堅持把政府投入作為“杠桿”,積極引導對撬動金融機構、市場主體投入資金發展生產,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政府資源與社會資源相互補充,將財政資金效益最大化,有效破解扶貧投入難題,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二)幾點建議

一是加大金融支持產業扶貧的貸款總量,拓寬貸款資金來源??h級財政建立小額信貸擔?;?,撬動10倍、20倍以上農商行信貸資本投入,政府、銀行、保險可按照2:3:5的比例承擔風險,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5——10萬元的3——5年無擔保、無抵押、全貼息扶貧貸款。通過貧困村產業增收、能力建設、技術到戶、民主管理、參與式扶貧等體制機制創新,樹立典型,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確保扶貧貸款資金有效益,且是“放得出,收得回”,進一步增強加大貸款資金投入的信心和決心。

二是強化金融支持產業扶貧的貸款供給,爭取貼息資金扶持。重點支持貧困農戶發展致富增收產業,改進投資方向,扶貧對象優先貸款,優先培育優勢主導產業。積極推行“村支部+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貸款資金”為主要形式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以貸入股。支持“職業農民的貸款要求”,提高放寬產業大戶的貸款額度,激發其帶動貧困戶發展脫貧產業的熱情。推廣“大戶帶小戶”及“致富一戶,帶動一片”的發展模式,激勵貧困戶利用貸款資金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三是提高扶貧互助協會的服務水平,強化風險防控機制和措施。建立健全扶貧互助協會貸款資金防控體系,逐步實現“電子化、網絡化、信息化”財務管理與手工賬務管理同步運行,逐步實現擔保措施多樣化、合理化,逐步建立信用評價體系,逐步加大保險對農業生產的支持力度,減低貸款資金風險。

總之,消除貧困是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經道路,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勢必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產業扶貧開發作為脫貧致富的關鍵環節,勢必需要更好地整合區域內部的優勢資源,促進廣大貧困群體參與產業的發展,使之形成產業優勢與經濟優勢,穩步推動廣大貧困群體的增產與增收。因此,產業扶貧開發對于當下能否打贏這場脫貧致富的攻堅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能夠有效地帶動貧困地區與貧困群體的積極參與度,使其有效地提高廣大貧困群體的經濟效益,從而更好地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的動力支持。

〔參 考 文 獻〕

〔1〕杜曉山.精準扶貧脫貧走共同富裕之路〔J〕.農村金融研究,2016,(09).

〔2〕周宜強,張曉麗,邱峰.財政精準發力助推扶貧攻堅〔J〕.農村金融研究,2016,(09).

〔3〕謝學芹.精準扶貧支持模式與實現路徑〔J〕.農業發展與金融,2016,(09).

〔4〕徐翔,劉爾思.產業扶貧融資模式創新研究〔J〕.經濟縱橫,2011,(07).

〔5〕陳秋衡.產業“造血”激發脫貧內生動力〔J〕.農經,2016,(10).

〔6〕胡振光,向德平.參與式治理視角下產業扶貧的發展瓶頸及完善路徑〔J〕.學習與實踐,2014,(04).

〔7〕潘帥.新常態下我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責任編輯:侯慶?!?

猜你喜歡
扶貧模式精準脫貧產業扶貧
解決甘肅扶貧問題的對策探析
廣西省產業扶貧探析
光山縣實施土地整治項目助推精準脫貧方法研究
踐行“產業扶貧”農民增收超10倍
電商扶貧的可行性探析
恩施州龍鳳鎮扶貧模式啟示
淺析迪慶州精準扶貧情況
“精準脫貧”要注重“三個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