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情緒調節能力的研究綜述

2017-03-15 22:19劉思雯
青春歲月 2017年2期
關鍵詞:消極情緒調節情緒

【摘要】本文對兒童的情緒調節能力進行了研究綜述。首先明確其概念,之后分析了近十年來的主要研究內容,最后對該領域的研究做出了評價及未來展望。

【關鍵詞】兒童;情緒調節

一、引言

兒童的情緒能力對兒童的成長和社會化有著重要的影響,這種影響甚至可以延續到成年期,因此兒童情緒能力逐漸受到學者的關注。在兒童早期社會化過程中,兒童會使用不同的情緒調節策略去解決問題,以更好的適應環境。兒童早期的情緒調節能力可以對未來的同伴關系以及人格發展水平起一定的預測作用,因此,情緒調節的發展被認為是在兒童早期情緒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十年來,發展心理學越來越重視對情緒調節的研究,研究者也對兒童情緒調節發展的特點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因此本文擬對近十年來有關兒童情緒調節的研究進行梳理和歸納,以利于今后繼續深入對兒童情緒調節的研究。

二、情緒調節

情緒調節實際上是個體通過一定的策略管理改變自己或他人情緒的過程,情緒調節過程是在一些策略和機制作用下,情緒被管理和調整的過程。它既包含意識的、控制的調節,也包括無意識、自動的調節,可以將其理解為一個從意識到無意識的連續體。情緒調節并不只是一個簡單心理機制,它對人的社會化具有重要作用,社會交往能力往往會受到情緒調節能力的影響。情緒調節能力強的兒童,其社會交往能力往往也強。

1、情緒調節的策略

學者發現,幼兒會運用多種策略應對同伴間的沖突情境,使用最多的情緒調節策略是建構性策略,其次是回避和情緒釋放策略,最后是破壞策略。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所采用的情緒調節策略依次是:3歲組幼兒更傾向于使用情緒釋放策略,4歲組幼兒較多的使用建構性策略,5歲組幼兒更喜歡使用回避策略。具體來說,4—11歲的兒童在沮喪時多數都會提到游戲的策略,或者是做些有趣的事使自己感覺好過些。其他學者的研究也得到一致結果,即學齡期兒童已知道不少直接或間接的調節消極情緒的辦法??偟膩碚f,兒童情緒調節策略的使用隨年齡增長而有所不同,建構性策略使用較多,破壞性策略使用較少。

2、情緒調節的影響因素

(1)年齡與氣質因素

在年齡上,學者發現兒童的情緒調節隨年齡增長的趨勢不明顯。

在氣質上,國外學者研究了神經質人格和外傾性人格與情緒調節的關系,發現高神經質個體比低神經質個體體驗到更多的消極情緒,且他們更少去降低消極情緒;高外傾性個體比低外傾性個體體驗到更多的積極情緒,且他們更易保持積極情緒。研究者進一步發現,在不同氣質的反應性上,兒童對消極情緒反應性越高,越易引起較高的憤怒、挫折感、害怕等消極情緒,而傾向于體驗消極情緒的兒童在調節其憤怒情緒時不能成功地運用情緒調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國外研究結果。即對消極情緒反應性越高,就越不能成功調節情緒,就越容易保持消極情緒。

(2)家庭因素

親子關系對兒童情緒調節能力的發展有重要影響。研究發現,嬰幼兒在與依戀對象交互作用中學會情緒調節,依戀安全性是導致情緒調節策略個體差異的重要因素。母親如果能對孩子的憤怒反應提供適當的應對指導,孩子便可有效地調節其憤怒情緒,并減少外顯的問題行為。之后的學者在這方面的研究都得到一致結果:父母對兒童的消極情緒(生氣或悲傷)給予適當引導,則其孩子較少表現抑郁癥狀;母親的情緒教導理念有助于其不良情緒的控制和更加靈活多樣的情緒調節策略,而對自身不良情緒的有效控制和使用更靈活的情緒應對策略,將有助于促進其孩子的情緒穩定性和調節能力的發展;培養母親實現情緒教導的技能可促進兒童情緒調節能力的發展;父母對兒童情緒的懲罰性、負性的反應會引起兒童高度的情緒喚醒,并會使兒童更多地采取回避行為,不能理解并合理地表達負性情緒。這些研究結果告訴我們,父母對兒童情緒的反應和評價對兒童情緒調節能力的發展所造成的影響不容小覷,因此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對兒童的情緒表現做出合適、靈活的反應,這樣方能促進兒童情緒調節能力的良好發展。

三、評價與展望

兒童情緒的調節對兒童情緒及社會性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受到心理學界的關注,在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還有一些方面需要進一步改進。

首先,從研究對象上看,已有研究主要以幼兒和學齡兒童為研究對象,盡管國內部分研究者對特殊兒童的情緒調節進行了探討,但其關注面仍需進一步擴展。而且,對于我國的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其在情緒調節方面也存在自己的特點,可以針對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的情況進行研究,使研究更具有本國特色。即情緒調節的研究對象還需進一步拓展。

其次,從研究內容來看,以往研究主要局限于兒童情緒調節能力的發展特點和影響因素,且停留在對現象的描述階段,而對深入探討情緒調節的內在過程、情緒調節的發展對兒童其他心理特質影響的深入研究較少。同時,情緒的調節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不應僅局限于理論的研究,應該加強實用價值,應該更多的關注如何讓兒童進行合理的情緒調節,以達到健康的心理及良好的社會交往能力。今后的研究應該更加注重實用價值,提高研究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Bowie, B. H., Carrère, S., Cooke, C., Valdivia, G., McAllister, B., & Doohan, E. A. The role of culture in parents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s emotional development[J]. Western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2013(35).

[2] Ellis, B. H., Alisic, E., Reiss, A., Dishion, T., & Fisher, P. A.Emotion Regulation among preschoolers on a continuum of risk: The role of maternal emotion coaching[J].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 2014(23).

[3] 段 雯. 學前兒童情緒理解與調節的發展及相關因素[D]. 北京: 首都師范大學, 2012.

[4] 雷 靜. 兒童情緒調節研究綜述[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中旬, 2012(28).

[5] 譚和平. 兒童情緒性及情緒控制與社會適應能力的關系研究[J]. 心理科學, 2009(6).

[6] 楊麗珠, 董光恒. 依戀對嬰幼兒情緒調節能力發展的影響及其教育啟示[J]. 學前教育研究, 2006(4).

【作者簡介】

劉思雯(1992—),女,江西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單位:江西師范大學,主要研究方向:社會心理學。

猜你喜歡
消極情緒調節情緒
靜心
一種用于自控調節行程的螺桿調節結構設計
一種用于自控調節行程的螺桿調節結構設計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例談小學體育教學對學生消極情緒的調節策略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研究
情緒認同
孩子的消極情緒需要用心疏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