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斯銀幣
——古絲綢之路的物證

2017-03-16 06:38寧夏彭陽縣文管所文博館員756500
大眾文藝 2017年3期
關鍵詞:彭陽縣路斯固原

鄭 祎 (寧夏彭陽縣文管所 文博館員 756500)

波斯銀幣
——古絲綢之路的物證

鄭 祎 (寧夏彭陽縣文管所 文博館員 756500)

通過對本地出土的兩枚波斯銀幣的詳盡介紹,簡單論述了彭陽故地系絲綢之路必經地及與周邊絲路的關系。

波斯銀幣;絲綢之路;中西文化交流

2010年7月,寧夏考古研究所、彭陽縣文物管理所的專業人員,在彭陽縣新集鄉姚河村海子塬調查文物時,發現一毀壞墓地,經搶救性發掘,共清理出各個時期墓葬25座,其中最重要的收獲是,在一北魏墓出土薩珊俾路斯銀幣2枚(見圖片)。

銀幣A,扁圓形,壓模制得。稍殘,右上側邊緣似一裂紋,右下側有幾處小豁口。陽面因制作時正面受力,圖案大部分壓扁。外側有一圈菱形紋,中間為波斯薩珊王面頭像。國王頭戴王冠,王冠越出周邊菱形紋。王冠下有一圈珠寶紋鑲嵌,冠正前有一月牙,冠頂有一凸起翅狀物,緊接翅狀物之部又一月承球紋飾,越過菱形紋。像前半周銘文,專家推測,此文是“一種草寫的古波斯帕勒維文”。字跡難辨。陰面圖案與陽面的圖案成“十”字錯位,即與陽面圖案呈90度角。外側亦有一輪菱形紋,中部為拜火教祭祀塔,祭祀塔上為三角塔形火焰紋,其左側為一星,右側為一月。祭祀塔兩側立兩名象形祭祀者,相對拱手祭拜。祭祀者的頭部和面部不清晰,雙腿和身軀由環狀紋疊層構成。其右下一行可能是“帕勒維文”,應該是鑄幣地點的縮寫字母。此幣直徑2.5厘米,重3.6克。

銀幣A

銀幣B,扁圓形,殘損嚴重,左下側邊緣斷裂,右下側殘損。圖案大體與銀幣相似。陽面頭像模糊不清,外側影綽一圈斜菱形紋。中部亦為國王頭像,極為模糊,頭部面部特征和王冠圖形等很難識辨。陰面的圖案和陽面圖案方向為“斜十字”措置,即陰面圖案與陽面超過90度角。外側亦為一圈菱形紋,且制作時打壓成扁平。中部為拜火教的祭祀塔相對模糊,僅三角塔形的火焰紋較清晰。祭祀的外側有帕勒維文,經仔細辨識,字母與銀幣A祭祀外側的字母稍有區別。直徑2.5厘米,重3.6克。

銀幣B

出土的這兩枚薩珊俾路斯(波斯)銀幣彌足珍貴,珍貴之處在于它與絲綢之路有關。本文試圖探討論這一問題。

1、先討論的是薩珊俾路斯銀幣的制作。出土的2枚銀幣,其1枚(A)陰面圖像與陽面圖像呈“十”字措置,“即陽面正向,而反面圖像呈順時針傾斜呈90度角”;另一枚(B)“背面圖像與正面圖像亦呈順時針傾斜,傾斜度大于直角”1。聯系本區域固原“隋史勿射墓出土的薩珊俾路斯銀幣有兩穿孔,陽面與陰面均正放,而穿孔呈順時針90度傾斜”2;而該地固原“漆棺畫墓出土的薩珊俾路斯銀幣正背面均呈正像”3;但固原“南塬唐墓出土的1枚銀幣正背面錯位4。這就可推斷出“薩珊俾路斯銀幣的模壓系單模壓制,即先壓一面,然后壓另一面;在壓另一面時,完全沒有注意圖像的正向與否的問題,帶有一定的隨意性”。從彭陽這次及之前固原發現的這幾枚薩珊俾路斯銀幣觀察,其共同特征是,銀幣的一面清晰,另一面較模糊,這是“在壓另一面時沒有很好地保護先壓的一面圖像所致”5。

2、出土的2枚薩珊俾路斯銀幣肯定是當時中西文化交流的產物,當與“絲綢之路”相關。絲綢之路開通與漢代,至北魏時已相當發達。本區域已發現不少北魏墓葬和遺址,從出土的遺物看,彭陽故地正好處在古絲綢之路主線上。關于“絲綢之路”的線路走向,考古界普遍的提法是,以中國境內陸地絲綢之路(與宋以后的海上絲路相區別)劃分為三段:長安—涼州為東段;涼州—墩煌、玉門關、陽關為中斷;玉門關、陽關—蔥嶺為西段。按照地理走向與地域文化特點,通常又將玉門關、陽關以東的東中兩段稱為河隴道,即長安至敦煌這一段,長約1900公里。寧夏的地理位置,正處在絲綢之路東段;而東段又分為南、中、北三道。彭陽的位置,正處在東段北道的交通要道上。

東段北道的走向是:從長安臨皋(今西安市西北)經咸陽出發西北行,經醴泉(今禮泉縣)、奉天(今乾縣東),到新平縣(今彬縣),沿涇水河谷北進,過長武、涇川、平涼,入固原南彈箏峽(三關口),過瓦亭,北上原州(固原),沿清水河谷,再向北經石門關(須彌山溝谷)折向西北經海原,抵黃河東岸的靖遠,渡黃河即烏蘭關,由景泰直抵河西涼州(武威)。這是絲綢之路東段南、中、北三道中,由長安抵河西涼州(武威)最便捷的絲路干道。有人統計,北道較南道捷徑近200里地。從地域上講,這實質上經過的是蕭關古道。

彭陽的海子塬墓地北距蕭關古道(瓦亭)40里,南距平涼50里,正處于于絲路東段北道,2枚薩珊俾路斯銀幣的出土,將有力佐證:彭陽故地在北魏時期就參與“絲綢之路”的中西經濟大貿易文化大交流。

不僅僅如此,考古工作者近年來還有另一種推論。

北魏時期,從高平(今固原)至平城(今大同)有一條交通線,亦即“絲綢之路”。對此,根據固原出土的北魏至隋唐時期的文物遺存和歷史文獻,羅豐先生已有相當清晰的研究。他指出,“這條線路是從高平鎮至平涼縣,再到安定(今涇川),然后經統萬城、代來城、五原,東向至平城”6。這次海子塬出土的2枚波斯薩珊俾路斯銀幣,及本區域已發現的文物遺存,又對“絲路”高平經平涼至安定段線路提供了實物證據。

2枚銀幣的出土,絲綢之路無論是長安至涼州,還是高平至大同,兩條固定線路都足以證明,今姚河村海子塬古地處絲綢之路上。

注釋:

1.寧夏考古研究所,彭陽縣文物管理所.《彭陽縣海子塬墓地發掘報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23頁.

2.羅豐.《胡漢之間》,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164頁圖八(3).

3.羅豐:《胡漢之間》,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163頁圖八(1).

4.寧夏考古研究所:《固原南塬漢唐墓地》,文物出版社,2009,第58頁一八圖B(1);彩版一九(2).

5.薛正昌:《寧夏歷史文化地理》,寧夏人民出版社,第307頁.

6.羅豐:《胡漢之間》,文物出版社2004年,第164頁圖八(3).

猜你喜歡
彭陽縣路斯固原
彭陽縣農業綜合開發新集鄉海子塬節水灌溉示范園區管理的實踐與探索
缺水的城市該怎么發展?
彭陽縣玉米集水補灌試驗總結
聽須彌松濤、看文化古跡、觀六盤云海、聞山花飄香
寧夏固原出土一枚漢代五銖壓勝錢
寧夏“六盤山旅游杯”全國詩文大賽獲獎名單
彭陽縣退耕還林(草)工程管護的現狀及對策
彭陽縣城市園林綠化建設發展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