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身齊家

2017-03-17 23:42
黨建文匯·上 2016年12期
關鍵詞:治家傳家家規

治國從治家開始?!凹乙帯笔侵渭医套?、修身處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和客戶端推出專題“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帶您走近那些充滿溫情和智慧的傳統家規,汲取精華、去除糟粕,延續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家國”文化;吐故納新、與時俱進,涵養新時代的良好家風,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

無錫華氏尊東晉孝子華寶為“孝祖”。北宋時期,華氏后裔徙居汴京,后由華原泉率領族人回歸無錫,此后家道昌盛,聲望日高,華原泉也由此被尊為無錫華氏始祖。明初,華原泉十世孫華貞固遵照父親華幼武之命,遷居地處偏僻的無錫東南蕩口鎮,從此將家族推向了更加繁榮的階段。華貞固被尊為蕩口華氏的“始遷祖”。

華氏在無錫這塊土地上綿延1700余年,代不乏人,在明清時期共出37名進士,其中僅蕩口華氏就有22名,被譽為明清時期無錫第一望族。

蕩口華氏是無錫華氏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幾百年間,蕩口華氏以勤勉“力田”為本業,對內以“孝悌”維系親情倫理,以詩禮涵養內質;對外則秉持忠厚仁德的處世之道,歷經幾十代而興盛不頹,名人輩出。明嘉靖年間收藏大家、“真賞齋”主人華夏,較早開始應用銅活字印刷的華燧,與徐壽合作造出中國第一艘蒸汽機輪船“黃鵠號”的數學家華蘅芳,華蘅芳的弟弟、同為數學家的華世芳,當代著名漫畫家華君武等都出自蕩口華氏。

秉承始遷祖華貞固所訂立的“忠厚傳家,力行德義”之家訓,蕩口華氏家族代代相繼,施行善舉,借助創設和興辦義倉、義田、義莊、義學、義棧等多種形式,贍濟族人,普惠鄰里。蕩口華氏創辦的華氏義莊是明清時期規模較大、存續時間較長的義莊之一,有“江南第一義莊”之稱。蕩口華氏還熱心辦學,清末華鴻模創辦了果育學堂,其孫華繹之將果育學堂改名為鴻模高等學校,享譽海內外的國學大師錢穆、力學之父錢偉長、兩院院士錢臨照、音樂家王莘等都曾在這里就學。

蕩口古鎮位于江蘇無錫東南鵝湖鎮境內,西鄰鴻山越國貴族墓群和泰伯墓,東與蘇州、常熟接壤。由于長江和太湖在此交匯,河道密集,水路暢通,至明末清初蕩口鎮已逐步發展成為當時錫東地區的一大商埠,有著“小蘇州,銀蕩口”之譽。

華氏家族的家訓主要體現在蕩口華氏“始遷祖”華貞固所著的《慮得集》中?!皯]得”取“千慮一得”之義。

《慮得集》有四卷,分列家勸、祭禮習目、冠婚儀略、治喪紀要四個方面,又輯華貞固詩文雜著二卷,附錄于后,涵蓋了勤業、修身、孝悌、清廉、勸學等豐富內容,作為治家經典,世代相傳,為華氏家族的長足發展奠定了基礎。

華貞固在其《慮得集》中表達了他對傳家興族的見解。一是孝悌忠信,承續孝子之風;二是力農濟物,務以忠厚持家;三是憂患思慮,常欲克勤進??;四是積財積德,皆以道義為利;五是知書識禮,謹守耕讀傳家;六是修譜立祠,是為敦固宗盟。華貞固的治家觀點是:“不憂子孫之乏財,唯憂子孫之不德”“財不足為后世計,德則可致后世綿遠也”。他諄諄告誡子孫:“慈善之心,忠孝之道,吾家歷代循守,傷人之財,害人之事,吾家積祖不為。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是吾徒之所當然者,乃日用常行之道也?!?/p>

《慮得集》傳世已久,其所書慈善之性、純良之德、務本濟物之道,以及訓育子孫拳拳之心、循循善誘之法,歷經時世更替,仍舊熠熠生輝。

(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猜你喜歡
治家傳家家規
千秋家風
中年三守:守禮、守業、守心
家規伴我成長
祖訓家規重傳承
家風家規我來說
父母用心才能做好家規
《袁氏世范》的家庭教化與治家之道
紀錄片《傳家2》將播 新銳導演籌劃四季風流
淺論《曾國藩家書》治家思想的現代啟示
試論《曾國藩家書》治家思想的主體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