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德育實踐銜接性探析

2017-03-18 02:37龔熹麗
新課程研究·教師教育 2016年12期
關鍵詞:德育實踐中小學

龔熹麗

【摘 要】近幾年來,我國一直比較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這在一定意義上促進了學校德育實踐的發展。德育實踐作為現代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內容,應該從娃娃抓起。由于中小學學生尚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在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實踐可以培養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促進學生對德育的認識。文章從中小學德育內容銜接及中小學德育手段銜接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論述,希望中小學德育可以有更好的發展環境。

【關鍵詞】中小學;德育實踐;銜接性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6)36-0129-02

一、中小學德育內容銜接分析

1. 中小學德育的實踐性內容逐漸得到豐富

首先,小學到中學的德育內容應該有效銜接,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長,所以學校要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來進行德育內容總體方向的規劃。對學生進行德育實踐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漸進,所以從小學到中學的德育教學內容一定要漸漸地、有規律性地增加內容深度;其次,要制定符合各個階段學生個性化和特點的教學內容,建立完善的德育教學內容體系,例如,在小學階段,由于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有限,也比較活潑好動,盡量不要進行一些死板的教育,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來制定德育教學內容,在生活中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和認知能力的培養,并且在生活的基礎上漸漸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思想滲透,保持學生對教育內容的興趣;再次,德育的難度應該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及知識層次來逐漸增加,目前我國小學到中學的德育教學內容逐漸向實踐性和探知性的方向發展,學生的思維不僅得到了發散性的拓展,并且漸漸地生活化了;最后,學校要以學生個性化發展為基礎,逐漸使中小學德育內容向基礎性、開放性的方向發展。

2. 中小學德育價值認識得到深化

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主要就是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能力及正確價值觀進行培養。首先,學校要在德育實踐的探索和經驗積累上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因為小學階段學生的教育從家庭走向了學校,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教育和影響,所以學校在進行德育之前要深入了解學生在入學前的思想感情及價值觀,并聯系家長幫助學生形成尊敬父母、尊敬老師、遵守紀律的良好心態和習慣,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了解家庭之外的學校和社會的正確價值觀的判斷標準,在家做個好孩子,在學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上做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其次,從小學到中學的德育的內容銜接上,要注重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長和個性對自己未來人生進行有序規劃,在充分了解真正價值的基礎上可以為個人發展的方向有所認識,將來為社會和國家獻上自己的一份力。

3. 中小學生德育事實滲透需要實現

對于中小學生的德育不應該只講一些理論性的東西,一定要在德育實踐的教育內容中滲透社會上或者生活中的事實案例,這是切實實現學生從學校走入社會,從課本接觸到生活的必要教學階段。所謂的實施教育就是指對學生日常生活禮儀規范及生活習慣的教育,使學生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關注國家時事政治問題,以及引導學生去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選擇的判斷,抵制不良生活習慣的誘惑,使學生可以對現實生活和周圍環境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另外,由于實事教育有一定的實效性和及時性,所以學校在進行此項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根據不同的教育階段來適當調整教學的側重點,例如,在小學階段應該進行愛國主義及集體主義榮譽感的教育,從小培養孩子們關心社會、關注生活的習慣。對于中學德育實踐的教學內容就要更加全面化、多元化,因為中學生具有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拓展知識面可以完善德育知識體系,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

二、中小學德育案例分析

例如,萬某是一名小學六年級學生,其父母常年在外工作,沒有時間教育和照顧他,只好長時間住宿在學校,放假后與親戚居住在一起,于是養成了內向和固執的性格,并且與同學相處不太融洽,常常不完成作業,老師若是不喊他起來回答問題,從不主動回答,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時常做小動作,基礎不扎實。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首先是長時間不熟悉生字,所以自己掌握的生字比較少,其次是學習不夠認真,前面認識正確的字后面卻出現錯誤,并且不會及時改正,父母也沒有耐心去教導。所以教師要重視該方面的問題,利用有效的教育手段來幫助萬某重新跟上學習的進度。

三、中小學德育手段的銜接分析

1. 知識教育和實踐教育的結合

由于中小學德育實踐手段的銜接具有時代性和創新性,所以中小學的德育應該重視知識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一方面,小學德育應該以知識教育為主,因為小學生應該先形成自己的德育思想體系,對德育實踐有深入的了解才可以進行實踐;另一方面,中學德育應該以實踐教學為主。例如,讓中學生在課余時間去附近的養老院或孤兒院體驗生活。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采取德育理論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的手段,能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更多的實際問題,從而對道德實踐進行深入思考,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利用知識教育和實踐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就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好習慣,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效果,并為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和開闊視野創造有利的環境。

2. 多媒體教育和傳統教育的結合

21世紀是網絡時代,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學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中小學德育教學中也應該使用多媒體。多媒體可以把德育教學的內容從抽象的理論生動地表現在學生面前,這就是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小學階段的德育教學比較重視知識教育,更應該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如果學生對相關知識掌握不夠扎實,教師用傳統教育手段進行教學就是有必要的了。因為傳統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刻地掌握德育的基本內容和知識,所以在如今的德育實踐內容上一定要使多媒體教育和傳統教育現結合,這樣才可以更好地、更順利地進行德育實踐的教學。

3. 個性化教學和集體教學的結合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長,所以在進行德育實踐教學的時候也要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和主觀能動性。在中小學生的德育中也要注重集體合作,這樣可以使學生帶著自己的個性化優勢融入集體。因為在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既可以發揮學生的個性化優勢,又可以讓學生體會到集體合作的成就感,這也是學校進行德育內容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目標。

根據本文對德育實踐教學的分析和論述,可以發現中小學階段學生的接受能力比較強,加上受到教育環境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提升了自我的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所以為了滿足素質教育實踐的發展要求,學校在這一階段必須要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注重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教育引導,并合理規劃出有層次、有條理的德育實踐教學方案。小學到中學德育實踐的銜接一定要在注重學生思想情感的變化的同時掌握教育內容的變化,并要掌握、有規律性、科學的教育方法。學校一定要根據歷年來教育實踐的經驗來總結出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并對教育實踐手段和方法進行創新,使小學到中學的德育實踐可以有效銜接,增強中小學德育效果。

參考文獻:

[1] 宋麗萍.培育公共精神:推進德育有效銜接的著力點[J].湖北社會科學,2012,(5).

[2] 胡力.小學分層遞進德育體系構建研究——以湖南大學子弟小學為例[D].長沙:湖南大學,2012,(10).

[3] 文燕.學校德育內容銜接的困境與出路[J].黑龍江史志,2013,(5).

[4] 王曉峰.九年一貫制學校教育管理實踐探究[D.保定:河北大學,2013,(5).

(編輯:易繼斌)

猜你喜歡
德育實踐中小學
探究性德育實踐視域下的少年兒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
學校紅色文化道德教育價值及其實踐研究初探
論多媒體技術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略談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微視頻的應用
新課標下書法高效課堂教學探究
用心溝通 用情呵護
“互聯網+”時代下的高職院校德育實踐科學路徑研究
系統論視閾下德育實踐載體的選擇與優化
德育實踐的三大形態及其教育意蘊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