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管圈活動提高人工氣道氣囊管理正確率的臨床實踐

2017-03-20 23:25王梅
醫學信息 2016年37期
關鍵詞:品管圈活動

王梅

摘要:目的 探討品管圈在增強人工氣道氣囊護理管理正確率的臨床實踐。方法 選擇本院在病房建立人工氣道的172例患者作為對象,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氣道氣囊管理,觀察組則引入品管圈管理。比較兩組人工氣道氣囊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率。 結果 觀察組在實施品管圈活動后,人工氣道氣囊引起的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率較對照組明顯下降,同時患者及家屬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提高。結論 品管圈工作模式有利于人工氣道氣囊護理質量管理的改進,且能明顯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適合在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品管圈活動;人工氣道;氣囊管理

品管圈即質量的控制圈,是一種改善質量的組織形式。該模式為全員參與,以數據為主要依據,運用相關工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達到質量管理的改進[1]。隨著危重癥醫學的迅速發展,人工氣道氣囊在臨床上的應用日益重要。傳統氣囊管理為在充入適當氣體后要定時放氣,雖這種傳統的氣囊管理方法仍在使用,但如果放氣時吸痰不徹底就會并發VAP,加重感染,降低撤機成功率。而如何提高氣道氣囊壓力的正確率,已成為病房人工氣道氣囊管理的重點和難點[2]。我院就"如何提高人工氣道氣囊壓力正確率"開展了品管圈的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在病房建立人工氣道的172例患者作為對象,其中男性96例,女性76例,年齡36~62歲,平均年齡(46.7±4.2)歲,同時觀察對象皆取自于ICU病房,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急診、意外引起的重大身體損傷等?;陔S機法將其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86例。兩組就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上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可行客觀對比。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氣道氣囊管理,觀察組則引入品管圈管理,具體如下。

1.2.1團隊組成 品管圈團隊的組成本院品管圈于2016年成立的,以自愿原則報名加入,本圈由14名圈員組成,其中包括3名主管護師、5名護師及5名護士組成。

1.2.2主題選定及擬定活動計劃 集思廣益,并根據上級指示、重要性、圈能力打分,確定主題為"品管圈活動提高人工氣道患者氣囊壓力正確率"。按照時間順序繪制詳細活動計劃書,明確了各個階段的時間及活動負責人。

1.2.3現況把握 參照機械通氣臨床應用指南(2006)采用氣囊正確壓力為25~30 cmH2O為標準,此研究中皆用第二代增強型(ⅠⅠ)氣管導管,并對人工氣道氣囊管理現狀制定查檢表,內容包括患者姓名、診斷、氣囊壓力值、時間班次等。使用氣囊壓力檢測表監測氣囊壓力對2015年5月使用人工氣道囊的患者進行查檢,共查檢人工氣道86例,其中不正確為41例,其中壓力小于 25 cmH2O為23例,壓力大30 cmH2O為17例,其中發生在中班為8例,夜班為25例。氣囊壓力正確率為53%。

1.2.4原因分析及目標設定 全體圈員集思廣益就人、事、物三個方面進行分析討論,分析出主要原因如下:①經驗管理;②督察不足;③知識缺乏;④護士責任心不足;⑤無工作流程,職責不明確。根據分析原因并制定整改措施。

1.2.5對策擬定與實施

1.2.5.1建立氣道氣囊護士護理的培訓與考核機制。每月1次組織科室護士及輪轉人員針對人工氣道氣囊的護理進行規范化培訓,采用實際操作和指導的形式,月底進行實踐訓練和知識綜合考核。

1.2.5.2嚴格規范吸痰方法,從而提高吸痰質量。掌握吸痰時機、指征、方法,避免出現盲目頻繁吸痰,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風險。

1.2.5.3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強化醫護人員無菌觀念并落實到衛生管理,吸痰過程中要始終保持無菌操作,這是預防相關性肺炎的重要手段。

1.2.5.4建全人工氣道質量評估監督機制。設計了病房人工氣道每日護理質量檢查單,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每周四由圈長總結上周人工氣道護理情況,針對存在的問題,組織全體圈員討論分析原因,制定改進方法并實施。

1.3評價指標 統計兩組患者人工氣道氣囊的氣道損傷、堵管、非計劃拔管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入病房時間、并發癥(皮下氣腫、氣腫及膈肌氣腫、出血、拔管困難、氣管食管瘺)的發生率并與以臨床并發癥平均發生率42%為目標值作對比;患者轉出病房時由患者及家屬填寫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

1.4數據處理 為保證準確度,本次實驗數據均取三次基于SPSS 18.0統計學軟件處理后的平均數值,運用描述性分析(x±s)及推斷性分析。記數數值行(x±s)表示,組間對比行χ2與t檢驗(方差不齊采用秩和檢驗)。結果數值以P差異判據,且以P<0.05表示為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施品管圈活動后,患者人工氣道氣囊的氣道損傷、堵管、非計劃拔管發生率明顯下降;人工氣道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4%,完成目標值的設定,優于活動目標;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入病房時間明顯縮短,患者及家屬對氣道氣囊護理工作滿意度提高。同對照組患者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品管圈活動使全體圈員的護理手法得到提高,工作積極性、責任心、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明顯增強,見表1。

3 討論

人工氣道的護理常會出現氣道損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非計劃拔管等情況,而延長患者通氣時間、入病房時間也會增加并發癥機率,同時也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甚至危及生命。建立人工氣道氣囊機械通氣是救治呼吸衰竭等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 可解決患者的缺氧狀態,從而改善通氣功能,人工氣道氣囊壓力正確是人工氣道管理的重點[3]。參照機械通氣臨床應用指南(2007)推薦高容低壓套氣囊壓 25~30cmH2O標準壓力范圍,當氣囊壓力小于25 cmH2O時,患者容易誤吸,造成吸入性肺炎等狀況;另外當使用機械在通氣時會造成漏氣,使患者通氣不足;還可以增加 VAP 的發生及脫管的機會。當氣囊壓力大于 30 cmH2O時,容易出現氣管黏膜受壓缺血,容易形成潰瘍和炎癥等嚴重后果[4]。

而品管圈活動則可有效降低人工氣道氣囊帶來的不良反應,提高滿意度。本研究顯示實施品管圈活動后,觀察組患者人工氣道的氣道損傷、堵管、非計劃拔管情況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人工氣道并發癥的發生率為14%,完成目標值設定,優于活動目標;觀察組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入病房時間明顯縮短。充分說明了品管圈工作模式應用于人工氣道的護理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可提高護理質量,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保證護理安全。

開展品管圈活動也有利于人工氣道氣囊護理質量管理水平的持續性改進,此項活動就管理中按PDCA程序進行持續性質量的改進,通過組員的集思廣益,讓全體圈員對影響病房人工氣道氣囊護理管理質量的各種原因進行分析,針對存在問題,確定主要原因,探討其進一步的優化措施,改進工作流程,并制定下一步護理工作的重點工作,持續改進護理質量,使得臨床的護理工作及質量管理進一步提高[5]。與此同時,品管圈活動也能夠提高護士的整體綜合素質,活動能促使全體圈員為實現設定目標積極工作,護士也不例外,護士的工作由被動轉向主動,激發了護理人員參與管理意識,充分調動圈員進行質量管理的積極性。護士積極尋找人工氣道護理工作中的問題,運用品管相關工具進行分析,作出準確的判斷并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加以改進,從而護士的業務能力和護理技能得到了提高,也增強了工作的自信心。而通過深化優質的護理服務,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做到對每例患者護理的程序均是由參與護理的所有人員共同制定,將每位護理人員的建議融合其中,會使護理效果更為理想。

參考文獻:

[1]方倩, 俞鷺敏, 陸婷婷,等. 人工氣道氣囊管理研究進展[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11):111-113.

[2]王銀娥,徐云俠,等. 循證護理在經口氣管插管口腔護理中應用[J]. 中華全科醫學,2010,08(11):1470-1472.

[3]張志娟.患者深靜脈置管非計劃性拔管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8(21):15-17.

[4]章飛雪,于燕燕,等.品管圈活動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基礎護理質量管理中作用[J]. 華護理雜志,2014,48 (2):12-30.

[5]周凱云,陳湘玉,等.品管圈活動用于臨床護理人性化服務效果評價[J].中華全科醫學,2012,08(8):1057-1059.

編輯/周蕓霏

猜你喜歡
品管圈活動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住院患者服藥時間準確率中的應用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黃體酮肌內注射部位硬結發生率的效果分析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住院患者痰標本留取率中的應用效果
品管圈在婦科手術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的應用
品管圈活動在壓瘡高?;颊咦o理中的應用效果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家居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發生率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