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弧形三角枕和J形足托對長期臥床患者的臨床療效

2017-03-20 23:36奚敏盧雅萍夏燕
醫學信息 2016年37期
關鍵詞:療效

奚敏+盧雅萍+夏燕

摘要:目的 探討觀察使用弧形三角枕和J形足托在提高患者舒適度,節省護理人員操作時間方面的療效。方法 將使用弧形三角枕和J形足托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對照組(50例)兩組,觀察組使用弧形三角枕和J形足托,對照組使用普通軟枕的方法,觀察兩組患者的舒適度及護理人員操作時間。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舒適度明顯優于對照組,護理人員操作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使用弧形三角枕和J形足托能提高長期臥床患者的舒適度并減少護理人員的操作時間。

關鍵詞:三角枕;足托;長期臥床;療效

長期臥床患者體質衰弱、翻身不便、肢體感覺遲鈍,極易發生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是臨床常見的護理并發癥之一[1]。傳統護理方法是:變換體位后,后背、足下放一軟枕,以擴大面積,增進舒適和安全[2]。但該用物存在一些不足,如受力不均造成患者不適感,使用枕頭多達6~7個,軟枕易變形,翻身用物多,護理操作繁瑣等。作者在2014年8月~2015年8月之間于我科收治的長期臥床患者使用弧形三角枕和J形足托,并與使用普通軟枕進行比較。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自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于我科的100例長期臥床患者,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齡75~95歲,平均年齡84.6歲。所有病例均為臥床患者。其中肺部感染40例,慢性心衰18例,慢支感染16例,呼吸衰竭14例,上消化道出血12例。合并癥情況:合并高血壓41例,冠心病11例,糖尿病22例,肝功能不全14例,腎功能不全9例,尿路感染14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7例,高中和中專21例,大專及以上12例。

1.2方法

1.2.1制作方法

1.2.1.1側臥位弧形三角枕的制作:①直角三角結構墊體,內置記憶棉,其斜面呈內凹弧面,外層全棉布套,套口設有45cm長的拉鏈,利于清潔、消毒、更換。②直角三角處底邊為24 cm,短邊為17~20 cm,斜面為30~35 cm,斜邊內凹弧面半徑為68~75 cm,三角枕長50 cm。③三角枕三個角分別為30°、60°、90°。④側臥時使用斜面30°,30°側臥的優點是:枕頭

擴大了支撐面,將髖部壓力分散到背部,且接觸床面的一側手臂不再是承重的主要部位,肩部所承受的壓力也明顯減少,不易受壓發紅且安全舒適[3]。

1.2.1.2 J型足托的制作:①J型結構墊體,內置記憶棉,一側尾部向上彎曲。②足托全長67 cm(其中20 cm向上彎曲),寬40 cm,厚1.5 cm。③患者平臥時將足托豎放,彎曲一頭至于膝下,另一頭對著踝部,這樣使膝和髖部適當屈曲,避免患者膝部因長久伸直而產生不適感,使受壓均勻足跟抬高。側臥時,將足托橫放,彎曲一頭包住下面小腿,另一頭置于兩腿之間,使受力均勻,足跟抬高。④長期臥床患者下肢抬高10°~20°,可促進血液回流,改善神經營養,預防深靜脈血栓[4]。

1.2.2觀察方法 比較兩組不同墊枕協助翻身操作時間。發放調查表,調查研究50組例患者應用弧形三角枕和J形足托的感受;同時通過48名護士、醫生、護工、家屬模擬患者使用弧形三角枕、J形足托與常規方法進行比較,發放問卷調查了解其感受,評價指標包括:柔軟舒適度,受力均勻度、穩定性、平整性、方便性等。

1.3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被動臥位患者100例次翻身操作時間比較 研究組平均單次操作時間為(45.0±2.5)s,對照組平均單次操作時間為(85.0±5.6)s,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可明顯縮短翻身操作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1),見表1。

2.2問卷調查 對48名護士、醫生、護工使用對照組和實驗組感受問卷調查見表2。

2.3兩組被動臥位患者在舒適度、受力均勻、固定不變形、平整、貼身等幾個方面進行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3。

3 討論

3.1壓瘡即為壓力性潰瘍(pressure sore),是指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營養缺乏,致使皮膚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組織破損和壞死[5]。老年長期臥床患者中,壓瘡的發生率不斷上升,年齡大于65歲的老年臥床患者發生率高達10%~25%,死亡率增加6倍[6]。正確的翻身方法可以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預防壓瘡的形成[7]。舒適護理模式作為一種全新護理模式應用于各醫院的臨床護理,其具有顯著的創造性和整體性特征。在內科老年患者人群中,采用舒適護理模式進行護理,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生理和心理的舒適度,避免和控制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的壓力和負擔,促進患者的康復,提高生活質量[8]。

3.2根據文獻報告長期臥床的老年患者極易發生壓瘡,在日常生活護理中需要醫護人員定時翻身更換體位,以減少局部長時間受壓,避免壓瘡的發生。如表1顯示研究組護理人員協助翻身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大大節省護理人員的操作時間。長期不適的臥位易造成患者出現廢用綜合征和誤用綜合征。如表2、表3顯示研究組明顯舒適于對照組。

通過本次觀察結果認為,作為一種方法和手段,使用弧形三角枕和J形足托不僅規范了患者的臥位擺放且安全舒適;翻身后能保持軀體良好體位,且體位固定不易移動;有效促進下肢血液回流,改善神經營養,預防深靜脈血栓;枕頭擴大了支撐面,將髖部壓力分散到背部,且接觸床面的一側手臂不再是承重的主要部位,肩部所承受的壓力也明顯減少,不易受壓發紅;且節省護士的操作時間,操作簡便,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暴青竹,張秀花,付婷.壓瘡的護理及治療[J].職業與健康,2006,22(11):876.

[2]張靖,張延敏,汪連強.在壓瘡發生中的力學因素及對策[J].現代康復2010,4(1):64-65.

[3]王志燕,朱曉群,楊晶,等.不同翻身角度對老年臥床患者皮膚受壓及生命體征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9,4(7):582.

[4]馮艷青,曾秀儀,盧燕屏,等.手術體位對患者術中生理心理影響的觀察[J].南方護理學報,2001,8(1):7-8.

[5]龐偉.預防足部壓瘡的有效工具-棉式足托[J].護士進修雜志,2014,1:240.

[6]吳紅,孫麗,段美麗.老年臥床患者壓瘡的預防進展[J].中國臨床護理,2011,3 (3):268-270.

[7]姜安麗. 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78.

[8]陳靜.舒適護理在內科老年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效果研究[J].護理研究,2013,6(3):126-127.

編輯/周蕓霏

猜你喜歡
療效
止眩湯改良方治療痰瘀阻竅型眩暈的臨床療效觀察
冷噴聯合濕敷甘芩液治療日曬瘡的短期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
回藥失荅剌知丸治療中風后癡呆的療效觀察
蒙醫藥治療無癥狀型心肌缺血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乳癰的療效觀察
臍灸治療腦卒中后便秘的療效
旋轉DSA指導下介入治療腦動脈瘤的療效觀察
破裂腹主動脈瘤的腔內修復術與開放手術療效比較
止嗽散聯合阿斯美治療感染后咳嗽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