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合并三叉神經痛的療效評價

2017-03-20 23:41郭東才
醫學信息 2016年37期
關鍵詞:三叉神經痛療效

郭東才

摘要:目的 觀察面肌痙攣合并三叉神經痛應用微血管減壓術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5 年6月收治的36例面肌痙攣合并三叉神經痛患者,按入院時間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18例。治療組患者給予微血管減壓術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面神經切斷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治療有效率為94.4%,對照組66.7%,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1.1%,12個月隨訪未見復發;對照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44.4%,復發率為22.2%,數據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合并三叉神經痛安全性高,并發癥發病率低,不易復發,預后良好,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微血管減壓術;療效

面肌痙攣合并三叉神經痛臨床較為少見,若不及時有效地進行治療,其發病頻率、持續時間等會持續加大,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據資料,微血管減壓術(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MVD)對面肌痙攣合并三叉神經痛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1-2]。本研究旨在通過MVD治療面肌痙攣合并三叉神經痛,以觀察其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 年1 月~2015 年6月收治的36例面肌痙攣合并三叉神經痛患者為研究對象,按就診時間隨機均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男7例,女11例,年齡33~62歲,平均年齡(45.2±6.6)歲,患病部位:左側11例,右側7例;對照組男6例,女12例,年齡29~65歲,平均年齡(46.3±7.1)歲,患病部位:左側10例,右側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組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知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治療組患者給予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颊呷「┡P位,調節床頭高度至適宜位置,局部麻醉后于耳后橫竇和乳突之間入路,暴露乳突及橫竇,剪開硬膜并加以固定,緩慢釋放使腦脊液,釋放適度后由下至上打開并充分松解蛛網膜,逐步向腦干側進行解剖至橋延溝暴露。找出壓迫面神經的血管加以處理,使其遠離面神經,完成后繼續解剖至暴露三叉神經顱內段全長,作減壓處理。對照組患者給予傳統面神經切斷術治療。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有效率:治療有效率=(治愈+有效)/總例數×%。治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面肌功能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痙攣頻率、次數、持續時間以及疼痛度等較治療前明顯減輕; 無效:患者痙攣頻率、次數、持續時間以及疼痛度等減輕不明顯、無變化或較治療前加重。②并發癥及復發情況:治療后隨訪12個月,觀察記錄患者并發癥及復發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軟件包分析,率表示治療有效率、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情復發率并采用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P<α則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治療效果 治療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4.4%,明顯高于對照組66.7%,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術后并發癥及復發情況 治療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1.1%,未見復發,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44.4%,復發率2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及復發率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面肌痙攣(hemifacial spasm,HFS)以臉部陣發性不自主抽搐為主要表現,也稱為面部抽搐,是由于面部神經被血管壓迫而引起,多發于中年女性[3]。HFS初期表現一般為眼瞼跳動,然后逐步發展至臉部、嘴角,嚴重時可連帶頸部,抽搐呈陣發性、無規律性,不受控制,可在緊張、疲勞或作面部動作時發生,也可在靜止狀態下出現。三叉神經痛(Idiopathic TrigeminalNeuralgia,ITN)是指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反復陣發性劇烈疼痛,臨床特征為驟發驟停、疼痛劇烈,多發于中老年人群,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4]。

目前,微血管減壓術是目前治療被廣泛應用于面肌痙攣合并三叉神經痛的臨床治療,是一種公認的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相關研究指出[5-6],面肌痙攣及三叉神經痛主要病因都源于血管壓迫神經所致,利用微血管減壓術進行分離解剖,可有效解除血管對神經的壓迫,進而達到治療效果。微血管解壓術治療面肌痙攣合并三叉神經痛要注意患者體位及骨窗位置,患者頭部應向患側偏轉一定角度,利于腦脊液排除,使小腦自然塌陷形成手術通,避免牽拉造成損傷;骨窗位置選擇應盡量靠外側,保證面聽神經、后組顱神經及三叉神經充分暴露,利于手術操作,提高手術成功率。被壓迫面神經要充分減壓,須向下遷移椎基底動脈,查找責任血管;要遷移椎基底動脈,則需松解蛛網膜,暴露橋延溝;椎基底動脈推開后,可緩解椎動脈對三叉神經產生的壓力。由于后組顱神經周圍較易出血的巖靜脈極少,由下至上的解剖方式利于降低手術難度,獲得良好的手術視野,提高手術安全性[7]。

本研究結果發現,微血管減壓術治療有效率94.4%,明顯高于對照組66.7%,數據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1.1%,12個月隨訪未見復發,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44.4%,復發率22.2%,數據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顯示,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合并三叉神經痛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治療后不易復發,具有較高安全性,臨床療效顯著,明顯優于常規治療療效。

參考文獻:

[1]趙家鵬,馬世江,祖向陽,等.微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合并三叉神經痛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4,(19):141-144.

[2]豐青,俞黎,鄒立瑜,等.三叉神經痛患者微血管減壓術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J].上海護理,2014,14(5):53-56.

[3]朱廣廷,張建友,付莛凱,等.MVD治療2例三叉神經痛合并面肌痙攣及外展神經麻痹[J].中華神經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3,12(3):268-269.

[4]劉國平,曾群,楊治權,等.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的技術差別(附37例報告)[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4,41(6):522-525.

[5]胡文瀚,王新生.內鏡在顯微血管減壓術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統回顧[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5,(2):81-84.

[6]向興剛,昝向陽,張永輝,等.神經內鏡在微血管減壓術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志,2015,20(10):456-457.

[7]趙???,王學廉,楊磊,等.微血管壓迫性顱神經疾病手術減壓治療探討[J].陜西醫學雜志,2014,(1):38-40.

編輯/翟辰萬

猜你喜歡
三叉神經痛療效
難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難忍 家庭自灸速緩解
針灸治療三叉神經痛的研究進展
止眩湯改良方治療痰瘀阻竅型眩暈的臨床療效觀察
冷噴聯合濕敷甘芩液治療日曬瘡的短期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的療效觀察
臍灸治療腦卒中后便秘的療效
“能幫醫師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機器人”在京面世
破裂腹主動脈瘤的腔內修復術與開放手術療效比較
針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療落枕的療效報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