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DCA循環在急危重癥患者轉運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成效

2017-03-20 00:40普春麗沙麗王梅麗
醫學信息 2016年37期
關鍵詞:轉運PDCA循環成效

普春麗+沙麗+王梅麗

摘要:目的 應用PDCA循環進行急危重癥患者轉運質量管理,以保障轉運安全、及時,提高轉運質量。方法 選擇PDCA循環實施前轉運180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第1次PDCA循環實施后1800例患者作為實驗1組,第2次PDCA循環實施后1800例患者作為實驗2組。通過2次PDCA循環,對影響急危重癥患者轉運質量的護理處置準確率、急救藥(物)品完好率、轉運工具完好率、交接準確率及綠色通道停留時間達標率5方面要因基于現狀調查,分析存在問題,持續改進,不斷提高轉運質量。結果PDCA循環實施2次后,急救藥(物)品完好率、轉運工具完好率、交接準確率均達到100%;護理處置準確率由56.70%至99.6%,提高42.9%;綠色通道停留時間達標率由67.90%至93.20%,提高25.3%。結論 應用PDCA循環進行急危重癥患者轉運質量管理,根據各個循環周期中存在的關鍵問題,抓住重點的少數,解決關鍵環節流程問題,持續改進督導落實,才能保障轉運安全、及時,提高轉運質量。

關鍵詞:PDCA循環;急危重癥患者;轉運;質量管理;成效

PDCA循環又稱"戴明循環",是周而復始地運行,通過不斷解決問題,改善品質來實現階梯式上升的過程,最終達到管理水平的提升[1]。急診科是醫院急癥診療的首診場所,急危重癥患者大多需要轉運做各種檢查或轉入??谱≡褐委熁蜣D上級醫院,但因其生命體征不平穩,隨時都會出現病情惡化或生命健康危險[2]。因此,提高急危重癥患者轉運安全性與及時性是非常必要與重要的,而且刻不容緩。我院急診科于2015年1月將PDCA循環應用于急危重癥患者轉運質量管理,經過2次PDCA循環的持續改進和不斷完善,急危重癥患者轉運安全性與及時性顯著提高,取得較好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市級急救中心掛靠在我院,開放床位2300張,急診科每天轉運急危重癥患者50余人次。選擇2015年1月~9月急診科轉運急危重癥患者5400例,改善前(2015年1月~3月)180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第1次PDCA循環改善后(2015年4月~6月)1800例患者作為實驗1組;第2次PDCA循環改善后(2015年7月~9月)1800例患者作為實驗2組。三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疾病診斷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方法

1.2.1計劃(Plan) ①成立實施小組;②制定轉運質量管理相關規定;③制定轉運質量管理考核指標;④質量管理相關表格。

1.2.2實施(Do) ①強化人員培訓;②轉運前溝通告知;③優化急診綠色通道流程;④規范轉運箱管理;⑤規范平車管理;⑥規范轉運患者管理;⑦規范交接管理。

1.2.3檢查(Check) 建立護士長-分管值班護士長-帶班組長-責任護士四級質控模式,每次轉運后由責任護士按照轉運質量管理要求如實填寫《急危重癥患者轉運質量登記本》,由帶班組長對轉運過程進行抽查質控;分管值班護士長每周檢查;護士長每月匯總分析,持續整改落實。

1.2.4評價(Action) 護士長每月對轉運過程中護理處置準確率 、搶救藥(物)品完好率、轉運工具完好率、交接準確率、綠色通道停留時間達標率進行統計分析,針對關鍵環節流程問題,在護士例會通報并作出整改要求,應用于下一次轉運重新啟動PDCA管理,督導整改措施落實到位。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x±s)表示,計量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2次PDCA循環,實驗2組轉運安全各項指標及綠色通道停留時間達標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將PDCA循環運用到急危重癥患者轉運過程中,轉運前正確評估病情、制定精密計劃、開通綠色通道、備齊急救藥(物)品與轉運工具;轉運途中準確執行各項護理措施,認真做好患者交接工作;轉運后認真總結、分析、評價;找出各個循環周期中存在的關鍵問題,抓住重點的少數,解決關鍵環節流程問題,再將整改措施應用到下一次轉運過程中,大環套小環,周而復始地不斷循環,可以明顯提高患者轉運全程各項質量安全指標,縮短患者綠色通道停留時間,為患者盡早到達目的科室積極診治贏取時間,確保轉運工作安全、有序、高效進行。

參考文獻:

[1]張幸國,王臨潤,等.醫院品管圈輔導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8-9.

[2]曹軍暉,李天雅.急診科危重患者院內轉運的護理[J].中國護理管理,2007,6(7):66-67.

[3]丁義濤,馬方,馬欣,等.三級醫院評審標準條款評價要素與方法說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37.

編輯/金昊天

猜你喜歡
轉運PDCA循環成效
院前急救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分析
PDCA循環應用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