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無創機械通氣的護理

2017-03-20 08:25何貝
醫學信息 2016年37期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何貝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無創機械通氣的護理體會。方法 回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采用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臨床資料,總結其臨床護理體會。結果 54例患者中51例患者病情控制,3例患者無顯著改善后,轉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氣管插管率為5.56%;治療后患者呼吸頻率、收縮壓、動脈氧分壓(PaO2)、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均明顯改善,與治療前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同時臨床給予正確有效地護理干預,可以確保通氣治療的效果,減少氣管插管率,有利于提高無創機械通氣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呼吸衰竭;無創機械通氣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臨床常見的疾病,在臨床上通常表現為氣流受限、呼吸不暢,并且治療進展緩慢,發病率患者眾多,病死率較高,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1]。同時在臨床上還會伴隨呼吸系統感染和呼吸肌疲勞等癥狀,常合并呼吸衰竭。臨床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通常采用無創機械通氣方法,但是治療過程中容易產生多種問題,影響治療效果。

本文作者結合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采用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臨床資料,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無創機械通氣的護理措施,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采用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45~68歲,平均年齡(50.18±6.22)歲。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臨床使用無創呼吸機,全面罩接輸氧管,呼吸機使用時間3~4 h,依據患者臉型選擇合適的鼻罩與呼吸連接,并穩妥固定。采用自主呼吸時,設定S/T模式。在通氣過程中依據患者耐受程度調節呼吸參數。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意識、呼吸情況,必要時給予氣管插管治療[2]。

1.2.2護理方法

1.2.2.1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和家屬對無創機械通氣治療認識不清,容易產生緊張、擔心、焦慮等不良心理情緒,加之面罩壓迫使患者不能正常進食,患者不積極配合治療,增加了非計劃性拔管的幾率。同時耐心做好家屬工作,說明病情及無創治療的重要性,告知其治療注意事項,通過良好的溝通,建立互相信任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3]。

1.2.2.2 呼吸機的監測 護理人員應密切監測呼吸機,特別是吸氣壓力水平、潮氣量等重要指標,觀察患者自主呼吸頻率、節律與呼吸機運行是否同步,若不同步應及時處理。同時依據患者動脈血氣情況及時調整吸入氧濃度、通氣量,并詳細記錄參數變化情況。

1.2.2.3氣道濕化 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先采用滅菌注射用水加熱濕化器,通過氣體濕化后在進入氣道,可以有效稀釋痰液,利于痰液的排出,可以有效預防氣道痙攣的發生。

1.2.2.4排痰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容易造成痰液粘稠,為了防止導管堵塞,應定期進行吸痰處理。痰液粘稠與患者的通氣需求、沒有充分濕化有密切的關系。因此,護理人員應該鼓勵患者多喝水,使其身體保持足夠的液體量。同時臨床應加強主動濕化,并間歇性的指導患者進行主動咳嗽,確保痰液引流的通暢。此外,每次吸痰后指導患者深吸氣后咳嗽,訓練患者將痰咯出導管口外或者附近,這樣利于拔管后患者自行進行有效咳嗽[4]。

1.2.2.5面罩選取 臨床應該依據患者的臉型選擇合適的面罩,不僅可以有效避免漏氣的發生,而且可以減輕面罩對局部的壓迫。尤其是面部消瘦的患者,應該在面罩、鼻之間墊棉球或紗布。

1.2.2.6營養支持 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患者機體處于高分解狀態,容易營養不良累及呼吸肌,降低呼吸肌的收縮力和耐力,影響通氣驅動能力。同時營養不良還會使患者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增加感染的危險。因此,護理人員還要給予合理的營養支持,為撤機的順利進行提供保證,并注意維持水電解質的平衡。

1.2.2.7撤機前的護理 在患者接受機械通氣治療后,患者可在呼吸機輔助下生活,但是容易對呼吸機產生依賴。因此,在撤機前應告知患者撤機的目的和過程,防止患者擔心撤機后出現呼吸困難等癥狀,造成精神緊張。通過撤機前的護理,使其做好心理準備,幫助患者消除恐懼感,以取得患者的配合[5]。

1.3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使用SPSS 19.0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相對數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臨床治療結果 54例患者中51例患者病情控制,3例患者無顯著改善后,轉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氣管插管率為5.56%。

2.2治療前后患者呼吸頻率、收縮壓、PaO2、PaCO2水平 治療后患者呼吸頻率、收縮壓、PaO2、PaCO2均明顯改善,與治療前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無創機械通氣治療,不僅操作簡單,而且對患者的創傷小,被臨床廣泛應用。但在治療過程中存在多種影響因素,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無創機械通氣過程中,臨床應該給予有效地護理措施,積極預防并發癥的發生,以提高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效果。在無創通氣治療過程中,臨應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并給予相應的指導,使患者適應無創通氣治療。

總而言之,無創通氣治療已經廣泛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療,臨床通過有效的護理,促進了無創通氣治療,進一步規范了操作流程,并指導患者進行有效咳嗽,避免了不良反應的發生,使得患者病情緩解,最大化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蘇溫蘭.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42例患者的護理[J].重慶醫學,2010,39(11):1468-1469.

[2]李衛紅.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22):32-33.

[3]陳葉萍,鐘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無創機械通氣的護理進展[J].全科護理,2010:8(3):647-649.

[4]莊艷,萬云平.無創通氣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失敗護理原因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0,5(12):206.

[5]李衛紅.無創呼吸機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22):32-33.

編輯/金昊天

猜你喜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無創正壓通氣聯合參麥注射液治療COPD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
無創機械通氣聯合鹽酸氨溴索霧化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
授權理論在使用無創呼吸機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