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形成性評價為主導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實踐研究

2017-03-20 08:36顏丹平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7年3期
關鍵詞:英語評價過程

摘 要:形成性評價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及時、有效的反饋促進語言教學健康發展的評估手段。本文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構建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導的評價機制,開發“1+N”評價模式,將評價貫穿教學的全過程,突出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其學習過程,鼓勵其創新性和個性化發展,提升其學習質量。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 “1+N”模式 學習質量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006-02

1 引言

教學評價是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全面、客觀、科學、準確的評價體系對于實現課程目標至關重要。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對教師教學工作和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是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茖W的評價結果不僅可以為教學提供有益的反饋,幫助教師獲取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更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身學習情況,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教學評價的方法不僅包涵以標準化考試為代表的終結性評價,也包括以學習為目的、注重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

2 形成性評價概述

形成性評價是由美國著名評價學專家斯克里芬(Scriven)在開發課程的過程中提出,后由布盧姆(B.S.Bloom)引入教學領域,并將此轉變為以學生學習過程為中心的評價體系。形成性評價是教學過程中進行的過程型和發展性評價,即根據教學目標,采用多元的評估手段和形式,跟蹤教學過程,反饋教學信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基本含義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作出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關注的是學生知識、技能與態度的 “形成”過程,是基于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持續觀察、記錄、反思而做出的發展性評價。

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動建構者,在知識構建和學習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形成性評價吸取了建構主義理論,教師應樹立“以人為本”信念,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在評價環節中應運用多種模式,為學生提供多種自我表現的形式與機會,使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溝通技能得以更全面的施展,促進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策略。

3 終結性評價的特點與弊端

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評價體系以終結性評價為主,一般在學期末或某學習階段結束后,用標準化的試卷對學生進行評估,目的是對學生階段性學習的質量做出結論性評價,評價最終以學生的成績或者分等級定論。終結性評價是檢驗教學成果的一種重要手段,有著一定的優勢,既檢測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發展程度的重要途徑,也是反映教學效果,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表之一。

但是,終結性評價方式在教學過程結束后進行,考核學生對在持續得教學階段后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強調學生的成績,而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出來的態度、努力或能力無法進行客觀的衡量。另外,終結性評價的測試題大多以選擇題為主的客觀題,主觀題的量偏少,并不能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掌握情況,更是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與激發,更是違背了語言學習規律。再者,在終結性評價體系中,教師是唯一的考評人員,學生無法參與其中,學生無法真正地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終結性評價主體單一、評價內容片面、評價方式單一,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主體性、能動性及創造性,不利用學習者的學習發展。

4 構建基于形成性評價為主導的高職英語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不僅包括標準化考試為代表的終結性評價,也包括以學習為目的、注重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2014年開始,課題主持人在所任的大學英語班級實施該課程的評價機制改革,構建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導的評價機制,確定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比例分別為60%和40%。細化形成性評價內容,安排評價進度、設定評價標準,將過程性評價貫穿整個學年,即兩個學期,力求學生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學習目標、任務和成果,使學生在學習大學英語課程中,目標明確、任務清晰、能力提高,為下一階段的進一步自主學習提供一定的參考和指導。終結性評價則以期末考試筆頭的形式完成。

4.1 形成性評價實施“1+N”的模式

形成性評價是全面滲透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評價方式,是對學生課程學習各階段的學習狀態、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綜合評價。評價內容以教材與等級考試內容為載體,設置了鞏固基礎知識兼語言能力培養的評價內容,兼顧學生課內外的學習過程,尊重個體差異與個性化學習,強調團隊合作與創新,重在用語言進行溝通與交流,推行“1+N”模式。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完成學習檔案的創建,并根據語言學習的特點,將評價內容分為學生以個人形式完成,即“1”模塊和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的學習任務,即“N”模塊,由學生個人自評與他評、小組內與小組間互評,和教師點評一起完成教與學全程性的評價模式。

“1+N”模式評價內容豐富,既重視鞏固學生語言學習基礎知識,包涵詞匯認知與聽寫、語篇朗讀與理解,段落翻譯與寫作,學習資料整理與筆記等,更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培養,如一分鐘演講、小組討論、主題課堂展示?!?+N”模式評價形式多樣化,不同于以標準化試卷為主的終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采用多種形式來評價學習過程,注重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個性化發展。學生自主通過個人活動、同伴合作、小組合作等形式完成口語展示、主題匯報、情景小劇、新聞報道、影片配音等考核任務?!?+N”模式評價的主體多元化,教師不再是唯一的評價者,學生更是學習過程的主體,他們不僅接受教師和同學的評價,更擔任評價他人的重要任務。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的名義參與評價,即通過自評和互評,能更好地監控自己的學習發展,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進步,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在此過程中更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習態度、情感以及學習方法與效果的變化,并給予及時、有效的指導。

學期末,學生本人、班級負責人、教師共同對學生在“1”和“N”個板塊的內容成果進行整理、歸集并總體評分,對于基礎特別弱的同學,在班級同學的幫助下,設定備選的考核項目,供他們進行適當的補充性考核與評價,旨在充分尊重每一位同學的英語基礎與個性差異的基礎上,力求學生本人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4.2 加強英語師資隊伍建設

構建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導的評價機制,教師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跟蹤學生體現出來的情感、動機與態度,有效引導、督促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開發和培養,更要不斷學習,更新課程教學和學習評價的理念,充分認識到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使學生學有所成是教師的職責,成為教學業務能力和責任兼備的教師。

為有效實施“1+N”模式的形成性評價機制,教師應整合與開發教學資源, 結合高職學生英語等級考試的試題題型,創建模塊化教學與評價,即在形成性評價設定英語詞匯、語法、閱讀、寫作、翻譯幾大模塊,使教學內容的綜合、全面,以夯實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教師學習與引入網絡上優質的英語MOOC課程(如清華大學的《生活英語聽說》課程),引導并督促學生實現利用課下時間,線上學習,實現“線上”與“線下”學習結合,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另外,教師應適時地創新和優化教學手段,開展主題課堂,結合高職英語教材,梳理英語主題,在落實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通過主題課堂充分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和“應用型”課堂,鍛煉學生語言運用的實際能力。根據本校英語教學與專業特點,教研室組織開發本校大學英語MOOC資源,為今后學校升格為本科后提前整合、開發有效教學資源,最終促進教學。

5 結語

實施以形成性評價為主導的評價機制,循序漸進地將評價嵌入日常教學,使其有效地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不僅可以監控和監督學習的每一個環節,更能培養學生學習自主能力的發展,為其以后延續性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吳秀蘭.形成性評價在國內高校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外語界,2006(4):91-95.

[2] 蔣宇紅,周紅.大學英語采用形成性評價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證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2): 69-74.

[3] 王華,富長洪.形成性評估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 外語界,2006(4):67-71.

[4] 林怡.高校課程學習過程型評價的實踐研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1):89-92.

[5] 張曉松.大學英語課程評價機制的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等教育與評估),2009(5):86-87.

[6] 沈梅英.形成性評估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評價中作用的實證研究[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3):71-76.

作者簡介:顏丹平(1979-),女,漢族,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學和英語教學。

猜你喜歡
英語評價過程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讀英語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酷酷英語林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多維度巧設聽課評價表 促進聽評課的務實有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