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集群與區域創新能力互動發展實證研究

2017-03-20 10:46程玲玲
商場現代化 2017年3期
關鍵詞:區位熵相關分析產業集群

摘 要:以浙江省為例,構建產業集群和區域創新能力的測度指標,選取2006年-2013年時間序列數據。利用區位熵方法對浙江省工業企業進行研究,最終遴選出16個產業集群行業。利用spss20.0對產業集群和區域創新能力進行了主成分分析和相關分析,最終發現兩者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最后對浙江省的產業集群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產業集群;區域創新;區位熵;主成分分析;相關分析

一、引言

2014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指導意見中重點提出要促進區域產業的轉型升級。浙江省地處長江經濟帶的下游地區,是中國產業集群發展比較典型的區域。早在2009年初,浙江省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速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確定余杭家紡、寧波服裝、樂清電器等21個塊狀經濟作為試點,探索產業的轉型升級。

就全國而言,浙江省的產業集群程度是最高的,目前已形成成百上千個專業村或專業鎮,其空間分布由最初的“一鄉一品、一縣一業”為主的縣域型轉向跨縣域型和市域覆蓋性等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形態,產業間相互滲透的趨勢更為明顯。產業集群已經成為推動浙江省區域創新能力發展的一大支柱。

浙江省存在產業集群的行業主要是制造業領域,而且大多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科技含量和工業附加值較低,那么,針對浙江省產業集群的特點,它是否和區域創新能力存在相關關系?即使存在,相關關系是否明顯?本文將在實證分析部分進行定量研究。

二、文獻綜述

隨著區域創新能力的提升,產業的轉型升級,近年來,對產業集群的研究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劉新艷和趙順龍以江蘇省產業集群為例,探究了區域環境對產業集群創新績效的影響。李治國和鄧雅文以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為例,構建了產業轉型升級視角下的區域創新平臺,并利用灰色關聯法進行了實證研究。邵云飛、周敏和王思夢從實踐的角度,以我國德陽裝備制造業集群創新網絡為實證對象,具體研討了我國西部裝備制造業的結構特征及其對集群創新能力的影響。劉軍、李廉水和王忠以1999-2007省級面板數據研究了產業集聚對中國區域創新能力的影響。黃亦鵬、魏國平和尹怡然對區域創新、產業集群發展進行了戰略研究。王曉光和方婭基于產業集群對哈大齊工業走廊區域創新能力進行了評價。王巾對浙江省臺州市產業集群和區域創新體系進行了耦合研究。孫霞和楊國輝[8]提出可以通過加強集群內企業的創新能力,來推動地區創新競爭力的提升。

綜合來看,學者們對產業集群和區域創新能力的單項研究文獻較多,但是對產業集群和區域創新能力互動關系的研究文獻較少,而且很多的文獻研究都偏向于定性研究,由于有關產業集群的測度指標在實際的實證分析中的運用存在一定局限性,譬如:數據的可獲取性、指標含義清晰度等,從而導致對產業集群的定量研究的文獻相對較少,結合區域創新能力研究的文獻就更加少。本文利用區位熵以及主成分分析對浙江省產業集群進行了定量研究,同時探究了產業集群與區域創新能力的互動關系,所運用的方法雖沒有創新性,但在定量的基礎上對浙江省產業集群的發展提出了一些指導性的建議。

三、指標體系設計與數據來源

1.區域創新能力評估指標

區域創新能力是一個綜合性較強的指標,在遵循科學性,可操作性,可行性、可比性以及數據的可獲取性等的基礎上,本文選取了4個一級指標,分別是知識創新能力、投入產出創新能力、技術創新環境以及技術創新的經濟效益。在每個一級指標下又下設了幾個二級指標,最終設置了33個具體的三級指標。指標體系如下表所示。

表1 區域創新能力評估指標體系

2.產業集群測度指標

本文利用區位熵的測度方法對產業集群進行初步研究。區位熵也稱為生產的地區集中度指標或專門化率,是比率的比率,由哈蓋特(P·Hagget)首次提出并用于區位分析中,通常用來衡量某一生產要素的空間分布情況,判斷一個產業在一個區域中的專業化程度,即一個產業是否屬于產業集群范疇。區位熵的計算公式如下:

3.產業集群指標評估

以下以浙江省工業企業為例,基于數據的科學性和可獲取性,選取了2006年-2013年按行業劃分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指標進行產業集群的研究,即LQ值表示浙江省某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與浙江省總的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值與全國某行業主營業務收入與全國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的比值的比值。數據均來自浙江省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通過對數據進行計算整理,最終遴選出浙江省的紡織業、家具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等16個行業的LQ值大于1,也就說明這16個行業存在產業集群現象。同時還可以發現,浙江省產業集群的行業主要集中在制造業等傳統的工業行業,這與表一存在某種程度的契合,2006年-2013年區位熵值的數據大體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也就說明浙江省產業集群有更深層次的發展。區位熵值將作為原始數據在實證部分進一步進行分析。

四、實證分析

1.主成分分析

由于區域創新能力評估指標較多,數據量大,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進行降維處理。根據以上33個三級評估指標,選取浙江省2006年-2013年的數據,利用spss20.0進行主成分分析,最終計算得到8個年份的綜合主成分得分并進行排序,原始數據均來自浙江省統計年鑒。

根據spss的分析結果得到三個主成分,其累計貢獻率已達到95.088%,也就說明這三個主成分所代表的信息量已經能夠充分解釋和提供原始數據所反應的信息。

將2006年-2013年浙江省16個具有產業集群的產業的區位熵值進行主成分分析,步驟同上,最終得到3個主成分分,各年份主成分得分及排名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2006年-2013年綜合主成分得分及得分排名逐年上升,也就說明浙江省區域創新能力逐年上升。從上表可以看出,2006年-2013年產業集群區位熵值呈波動上升趨勢,也就說明浙江省產業集群的經濟效益大體上呈現上升趨勢。這與浙江省區域創新能力的趨勢存在著某種程度的契合。

2.相關分析

將區域創新能力的綜合主成分得分和產業集群區位熵綜合主成分得分進行對比研究,探究兩者是否存在相關關系。以下是2006年-2013年區域創新能力和產業集群綜合主成分得分的趨勢圖。

從上圖中可以直觀地看出,區域創新能力和產業集群綜合主成分得分趨勢總體上趨于一致,在2010年上半年之前,產業集群的發展速度和區域創新能力的發展速度且呈現出齊頭并進的趨勢,在2010年下半年及以后,產業集群的發展速度相比于區域創新能力的發展有所滯緩。

利用spss20.0對區域創新能力綜合主成分(X1)和產業集群綜合主成分得分(X2)進行相關分析。結果表明相關系數r=0.782,p<0.05。即說明區域創新能力和產業集群的效益存在著正相關關系。

五、結論及建議

本文以浙江省產業集群為例,選取了浙江省2006-2013年時間序列數據,探究了產業集群與區域創新能力的互動關系,得到如下結論和建議。

1.浙江省產業集群分布不均勻且存在類似產業集群。由表1所整理的產業集群在浙江省的分布來看,浙江省產業集群存在著發展不均的現象。比如,寧波、溫州等地的產業集群數量多,而舟山、湖州等產業集群數量分布相對較少。應結合各地區的實際情況,打造具有特色的產業集群,若干相同產業集群應加強溝通與聯系,發揮集群優勢,資源共享,打造更大的產業集群圈。

2.促進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浙江省產業集群主要集中于制造業行業,多是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科技含量低,工業附加值低。政府應做好引導作用,產學研相結合,促進浙江省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促進高科技領域產業集群的形成。

3.加強產業集群與區域創新能力的良性互動。文章的實證結果表明,產業集群和區域創新能力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浙江省要想在全國區域創新能力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就必須借助產業集群這一特色優勢,正確利用其與區域創新能力的良性互動關系,提高浙江省的區域創新能力。

4.發展產業集群統計已經刻不容緩。在進行實證分析的準備工作中,未發現有具體的有關浙江省產業集群的數據,產業集群已經做為浙江省經濟發展的一大支柱,對產業集群的數據統計工作還未落實到位,不利于對其深入研究,更不利于其更好的發展。比如,要想促進產業集群的轉型升級,不可避免要對浙江省高新技術產業的進行系統性的研究,可是這一部分的統計數據缺不健全。

參考文獻:

[1]劉新艷,趙順龍.區域環境對產業集群創新績效的影響--基于集群創新能力中介作用的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06:72-79.

[2]李治國,鄧雅文.產業集群轉型升級視闕下的區域創新平臺構建--以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02:157-164.

[3]邵云飛,周敏,王思夢.集群網絡整體結構特征對集群創新能力的影響--基于德陽裝備制造業集群的實證研究[J].系統工程,2013,05:85-91.

[4]劉軍,李廉水,王忠.產業聚集對區域創新能力的影響及其行業差異[J].科研管理,2010,06:191-198.

[5]黃亦鵬,魏國平,尹怡然.區域創新、產業集群發展與知識產權戰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21:143-146.

[6]王曉光,方婭.基于產業集群的哈大齊工業走廊區域創新能力評價[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10:100-103.

[7]王巾.產業集群和區域創新體系耦合研究--以臺州為例[J].企業經濟,2011,08:105-107.

[8]孫霞,楊國輝.創新與地區競爭優勢--基于產業集群的視角[J].經濟問題探索,2012,12:62-66.

作者簡介:程玲玲(1990- ),女,安徽安慶人,安徽大學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術創新管理

猜你喜歡
區位熵相關分析產業集群
北京金融產業集群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
綿陽市工業產業結構分析
城鄉居民醫療費用的相關性與回歸分析
寶雞市區空氣質量變化分析
基于產業集群導向下中小型企業工業產品創新設計模式再造
基于區位熵分析吉林省農產品加工產業的集聚現狀
新常態下蚌埠市玻璃產業集群發展探究
安徽省產業集群與城鎮化的互動關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飲品產業集群效應分析
基于區位熵的江蘇機電產業集聚度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