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管圈活動對降低會陰側切率的效果觀察

2017-03-20 08:19黃娟
醫學信息 2016年37期
關鍵詞:產科護理品管圈

黃娟

摘要:目的 探討品質管理活動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對降低會陰側切率及提高產科護理質量的效果。方法 選擇我科所收治產婦進行研究,分為品管圈對照組及觀察組,在品管圈活動前先對產房中存在的護理缺陷進行調查,成立質量控制品管圈,確立降低產婦會陰側切率為活動主題,對會陰側切率較高的原因進行統計分析,設定目標,制訂對策并實施,比較兩組產婦的會陰側切率、會陰裂傷程度、分娩方式、平均住院日及產婦滿意度等指標。結果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會陰側切率降低,滿意度提高,會陰側切率由品管圈活動實施前的56.8%降為實施后的37.1%,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開展QCC不僅能降低會陰側切率,提高了護理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了圈員的團隊精神及護理滿意度,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品管圈;會陰側切;產科護理

品管圈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補之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數人一圈的小圈團體,是從尊重人性出發,通過輕松愉悅的現場管理方式,使員工自動自發地參與管理活動,從而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1]。以提高工作積極性,不斷達到提高質量的目的。傳統觀念認為會陰切開縫合術是陰道分娩常規施行的方式,能有效避免第二產程的延長和嚴重會陰裂傷,在產房工作中應用普遍。有文獻報道會陰側切率高達90%[2]。從2015年3~8月,我科開展以"降低會陰側切率"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取得了較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二級甲等醫院,分娩室共有助產士12名,年齡23~50歲;工作年限:<5年3名,5~10年2名,11~20年4名,>20年3名;學歷:中專2名,大專6名,本科4名;職稱:護士3名,護師5名,主管護師3名,副主任護師1名。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小組 我科于2014年9月成立品管圈小組,設定圈名與圈徽。全科12名助產士均自愿加入,選出圈長1名,由產房組長任輔導員。全體圈員通過可行性、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個方面評價主題,最后達成共識,將"降低會陰側切率"作為本次活動主題。并對品管圈成員進行分工,由圈長負責全面統籌、協調及總體規劃;由輔導員具體負責制定問題的對策,設定目標;由3名主管護師主要負責數據收集、效果檢查;由全體圈員共同參與現場的驗證、數據收集、實施對策和鞏固措施。

1.2.2分析現狀 活動初期,由圈員收集本科室2014年9月~2015年2月分娩的產婦分娩總數為1860例,陰道分娩1116例,會陰側切633例,會陰側切率為56.8%。2015年3月~8月分娩的產婦分娩總數為1980例,陰道分娩1287例,會陰側切478例,會陰側切率為37.1%。

1.2.3設定目標 針對統計分析結果,根據本科室的實際情況確立目標值,期望通過品管圈活動將會陰側切率降低"將會陰側切率下降至20%左右",每個成員都要按制定的措施來落實,每個月1~2次集體討論進行效果評價并提出改進措施。

1.2.4分析原因 圈員對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后,通過對現場人員調查、查閱大量文獻及資料收集,依據各自工作經驗,綜合分析各種原因并針對因果關系制作會陰側切率因果分析魚骨圖。分別從患者自身條件、助產技術、社會環境、胎兒因素及人員配置5個方面進行分析。

1.2.5制訂對策并實施 每位圈員針對原因,通過頭腦風暴法找出對策,然后評價對策的可行性、效益性,并根據評價結果實施對策。

1.2.5.1加強圍產期保健,制定健康手冊,普及產前孕婦營養指導及運動知識,鼓勵產前上孕婦學校,充分講解分娩知識,推行"拉瑪澤呼吸減痛法",實行一對一的個體化指導,對每個孕婦進行系統的營養指導,將胎兒體重控制在合理范圍,防止巨大兒的出生。有研究[3]顯示,日益增高的會陰側切率與產婦對自然分娩和會陰側切等相關知識缺乏必要的了解有關。

1.2.5.2助產人員應對產婦做好全面評估,了解產婦基本情況,對有無妊娠合并癥、并發癥、宮高、腹圍,B超檢查、化驗結果等應有詳細了解,特別是產婦的會陰條件及胎兒大小等。在充分評估的基礎上嚴格掌握會陰側切指征,分娩時不作常規側切,除對有明確適應證的產婦實施會陰側切術外,盡量減少會陰側切術,降低會陰切開率。適時行會陰側切:①改變對初產婦常規行會陰側切的觀念,改變傳統的進行會陰側切可以預防會陰嚴重裂傷及產后盆底肌肉松弛的觀念,提倡盡可能少的人工干預措施,助產士準備側切前等一等。②評估會陰,入院評估會陰有無水腫、紅腫、瘢痕、會陰體的長度、皺褶、松緊度;接生前評估會陰彈性,胎頭與會陰之間的松緊度,胎方位,同時觀察會陰皮膚狀況。③評估胎兒情況,包括胎兒體重、是否缺氧、是否發生肩難產等,根據評估情況,有會陰側切指征的行會陰側切術[4]。

1.2.5.3學習并開展無保護會陰接生,采取合理的減痛措施:選取無痛分娩硬膜外麻醉或導樂分娩。指導產婦采用拉瑪澤呼吸訓練法,減輕分娩疼痛。在人力資源安排上,做到一對一導樂陪伴分娩,避免一位助產士分管多位產婦[5]。

1.2.5.4加強低年資助產士的操作助產技術培訓,實行一對一的幫教制度,對其設定每月接生數量目標并納入績效考核,在每月的會議上總結會陰側切情況,通過QCC提出持續性改進措施,不斷總結縫合經驗,改進縫合技術,最大限度的保護會陰,提高低年資助產士縫合技術。

2 討論

在這次品管圈活動中,充分利用各種科學管理工具,對防止會陰側切的方法進行創新,優化接生流程,加強助產專業學習,而不是單純靠簡單的臨床工作經驗去采取會陰保護措施。同時也增強了與醫護之間的溝通與協作,不斷提高產房的護理工作質量,使會陰側切側切率由原來的56.8%降至現在的37.1%。開展品管圈提高了自然分娩率,不但減少了患者住院時間和治療費用,而且在提高患者滿意度的同時增加住院人數,為科室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因此,品管圈活動是產房護理質量管理活動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丁海燕.品管圈活動對降低會陰切口愈合不良率的效果觀察[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9):657.

[2]楊若雅,汪莎,曾玉珊,等.降低初產婦會陰側切率的臨床探討[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4):487-489.

[3]胡冰. 降低產婦會陰切開率中的護理干預方法及研究進展[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22:200-202.,2015,19(22):200.

[4]任惠瓊,賈金平. 品質管理活動圈對降低會陰側切率的應用效果[J]. 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5,03:53-56.

[5]王華. 降低會陰側切率的質量持續改進[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47:101-102.

編輯/金昊天

猜你喜歡
產科護理品管圈
品管圈在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改善中的作用
產科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及防范對策
產科護理干預對妊娠高血壓疾病的臨床效果觀察
人性化護理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
品管圈在質量文化構建中的應用
品管圈“轉”起來
品管圈的魅力
人性化護理在產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醫療質量也要有“品管圈”
護理品管圈運行常見問題與防范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