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作物科學有效的施肥原則及技術要點

2017-03-22 12:50汲長濤林偉
農業與技術 2017年3期
關鍵詞:施肥技術農作物要點

汲長濤+林偉

摘 要:農作物施肥不僅技術性相對較強,同時這一技術的合理運用,也有效的提高了農作物吸收肥料的效率,從根本上促進了農作物產量的有效提升。本文主要是對農作物科學施肥的原則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術要點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農作物;施肥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S-3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12

引言

科學施肥是保證農作物高產穩產的關鍵因素。農作物種類的不同,其施肥的方法和階段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科學合理的進行農作物的施肥,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1 農作物正確施肥的原則

1.1 無機肥和有機肥配合

應用這一措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實現土壤的可持續利用。將有機肥與無機肥兩者緊密的融合在一起,不僅實現了兩者之間的優勢互補,同時也提升了土壤的養分,為農作物的高產穩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像常見的磷肥與石灰、草木灰等堿性物質是不能混合使用的,如果將其混合使用的話,不僅會影響到肥料肥效的發揮,同時也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產量。因此,肥料在混合使用之前,必須對其自身的性質進行確定。一般情況下,酸性肥料不能與堿性肥料混合使用;如果將其混合的話,會造成肥料有效成分的不穩定,而影響到農作物的產量。

1.2 氮、磷、鉀配合

農作物生長過程中最關鍵的元素就是氮、磷、鉀,這幾種要素在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發揮的生理作用是無法相互替代的。農作物種類的不同這3要素所需要的比例也不同。如果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缺少其在任何一種要素的話,都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長,即便是其他2種肥料使用的再多,也不能彌補這一要素缺少對農作物生長造成的影響??茖W合理的配比這3種要素,不僅可以確保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同時也有效的提升了肥料的利用率,降低了農作物種植的成本。嚴格的按照相應的比例使用肥料,也避免了生理病害對農作物生長造成的影響。如果在農作物施肥的過程中單獨使用氮肥的話,就會導致農作物組織柔軟、抗性較低;過度的使用氮肥不僅會造成嚴重的浪費,同時對土壤和農作物的生長造成嚴重的影響。比如在進行玉米施肥的過程中,如果氮磷鉀3種元素配合不當的話,就會因為土壤中磷肥、鉀肥的不足而影響到玉米的吐絲,對玉米的產量造成不利的影響。再就是如果棉花使用的氮肥量過大的話,就會因為營養過剩而導致棉株出現松散、葉片肥大等現象,而影響到棉花的產量。

1.3 基肥、種肥、追肥配合

在農作物播種前或者移植前所使用的肥料就是人們所說的基肥,基肥一般都是通過土壤深耕的方式使用。其主要的作用是為農作物的生長周期提供所需要的養分。所謂的追肥就是在農作物生長的過程中所追加使用的肥料,這一階段大多以速效肥為主。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對基肥進行的有效補充。在農作物播種過程中與其攪拌混合使用的肥料就是人們所說的種肥。使用種肥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幼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由于肥料散布在種子的附近,所以幼苗很容易就可以吸收到生長所需要的養分。農業生產過程中一般都是基肥、種肥、追肥相結合科學合理的使用,通常以基肥為主、種肥與追肥為輔。經過實踐證明,科學合理的將基肥、種肥、追肥配合使用,不僅可以有效地滿足農作物生長周期的養分需求,為農作物的高產穩產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順利的完成了土壤的改良。

1.4 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配合

無量元素是促進農作物高產穩產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但是微量元素微肥在使用之后能否取得預期的效果,則要卻絕育其使用的合理性。如果大量元素營養供應不足的話,即便已經使用了充值的微量元素肥,業務費獲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在農作物生長的過程中必須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配合使用予以充分的重視,才能從根本上促進農作物的高產穩產。

2 農作物科學施肥技術要點分析

2.1 不同農作物采用不同的施肥策略

農作物不同,其生長特點就會有所不同,因此在施肥中采用的肥料也就有所不同,在對農作物施肥的策略中也就會有所差別。例如,對于玉米來說,在生長期需要氮磷鉀,銅鐵錳等多種元素,并且在不同的生長期,需要的營養比例也會不同。對于棉花來說,其產量就和肥力有較大的關系,棉花種植施肥遵循的原則為“基肥足、苗肥輕、蕾肥穩、花鈴肥重和蓋頂肥補”。棉花生長期較長,保證棉花在生長期能良好發展,就要施足基肥?;ㄉ禽^為常見的油料作物,含油量較多,生長發育需要氮、磷、鉀、鎂、硫、鋅、銅、鈣、鐵、錳等多種元素,其中氮肥的需求量最大,花生吸肥能力也較強,不但根系具有較強的吸肥能力,果、葉子等也能吸收大量的養分?;ㄉ缙?,需要養分較少,開花期之后需求量激增,在結莢期是養分需求最大的時期,需要保證多種養分的充足。

2.2 不同的土壤采用不同的施肥策略

土壤不同,施肥狀況不同,例如常見的冬小麥,要根據土壤的肥力等級以及養分多少和施肥效果,確定產量的目標,從而計算出適宜的施肥量,確定元素的配比。氮肥在補充后,一般都會在當前消耗掉,氮肥需要經常補充。磷肥肥效較為緩慢,一般利用率較低,可以在土壤中常年積累,因此,貧瘠時,可以大量施用磷肥,之后就可適當減少,土壤較為肥沃的情況下,可以不用持續的施用磷肥,鉀肥在缺鉀的土壤中施用或者是施用氮肥或者磷肥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才能施用。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需要補充水分的情況下,施用化學肥料的效果高于干旱條件,因此,水地化肥施用量可以大于旱地。粗制沙性土壤,一般養分缺失較為嚴重,保肥能力也較低,因此,在施肥中可以采用較多的施肥量并且要多次施肥,這樣避免一次施肥造成肥力流失。

3 施肥不當對農作物以及對土地的消極作用

3.1 出現拮抗作用

拮抗作用就是在施肥過程匯總,由于施肥比例失衡,出現了某種元素的過量,從而不能有效的吸收某種肥力,拮抗作用不但對肥料產生嚴重的浪費,而且嚴重的影響農作物的產量,由于這種情況產生的危害很多農民往往找不到根源,會再次追加肥料。造成更大的浪費。例如,在酸性土壤里,施用氮肥不應當過多,否則銨離子濃度過高時,作物吸收鈣離子就會不利,在缺鉀的沙性土壤上,氮肥和鉀肥應當結合施用,鉀肥施用不應當過多,因為鉀離子對鈣元素和鎂元素也會產生拮抗作用。鉀肥施用過多,會引起植物缺鈣、缺鎂。此外,硝酸根離子和磷酸根也容易產生拮抗作用,因此,在施用氮肥時,應當進行磷肥的加施。

3.2 容易產生生理干旱

農戶在施肥過程中,肥料的濃度把控不佳,會造成不利影響,施肥濃度過度,會由于反滲透現象,造成農作物的生理干旱現象,施肥過多,會造成土壤板結或者通氣性較低,導致氧氣吸收不利,從而影響植物根系的吸收,導致植物體內的可溶性糖分降低,導致吸水量較低,提升土壤的溶液濃度,造成作為的生理性干旱現象嚴重。

3.3 客觀上增加成本,造成浪費現象

一般情況下,冬小麥每667m2產量都在400~500kg之間,使用的氮肥一般都在10kg,有機肥在2500kg,這樣的施用量是滿足小麥正常發育的需要。在此基礎上,加大化肥的使用量,不但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而且造成資源的浪費,導致成本上升。

4 結束語

農作物施肥要根據不同的地區實際的需要,遵循作物的生長規律,按照天氣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施肥,最終達到穩產增產的目的。施肥得當,可以有效的提升作物的產出效率,施用不當,對于農作物以及生長環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科學合理高效的施肥,有助于農作物健康的成長,達到高產的效果。

參考文獻

[1]2015春季主要作物科學施肥技術指導意見[J].甘肅農業,2015(05):24-26.

[2]朱發連.無公害茶園施肥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5(20):

47.

[3]鮑振波.玉米施肥技術[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36):276.

猜你喜歡
施肥技術農作物要點
“三根”學習要點
高溫干旱持續 農作物亟須“防護傘”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健康烹調的要點
厲害了!農作物“喝”上環保酵素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淺析煙草栽培的技術要點
吐魯番設施早春番茄綠色生產施肥技術要點
2015年報道要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