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東川區農業發展規劃

2017-03-22 12:56蔡潔李建賓李迪楊文興
農業與技術 2017年3期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規劃發展

蔡潔++李建賓+李迪+楊文興

摘 要:本文調查研究了東川區農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和面臨的主要機遇,分析當地影響農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發展規劃。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17

1 東川區農業基本情況

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政府堅持“一產做特,整體做優”的產業轉型思路,圍繞東川熱區開發這一主線,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深化農村改革,堅持“四化”同步,堅持城鄉統籌,不斷健全支持服務體系,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農業的特色化、產業化、集約化水平,促進東川特色農業發展取得就成就。力爭全區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特色農業和新興農業加快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業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快速提升,農業綜合效益明顯增強,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業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2 面臨的主要機遇

2.1 從區域條件看,東川地形特點獨特、農業開發潛力巨大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1 地形復雜,立體氣候明顯

東川地處云貴高原北部邊緣、小江深大斷裂帶,境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最高海拔4334.1m,最低海拔695m,高差懸殊3649.1m。地質構造復雜,長期受金沙江和小江及其支流的侵蝕切割,形成縱深切割高山峽谷地貌,境內有較大的泥石流沖溝100多條。受氣流、降雨、土壤、植被等方面的立體差異影響,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獨特立體氣候。

2.1.2 地處要沖,區位優勢突出

東川與川滇兩省四地五縣相毗鄰,是滇川兩省經濟文化交匯地、金沙江下游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云南北經成渝經濟區通往中部崛起地區的必經之地,也是滇中經濟區、成渝經濟區與泛珠三角地區交匯的重要節點,具有重要的經濟地理優勢。隨著滇川渝快速通道、渝昆快速鐵路和金沙江航道等重大區域性通道建成,東川必將由區域開放的末梢變為開放的前沿,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2.1.3 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東川因礦設市,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參與東川建設,形成了東川豐富的多元文化。文化多元不僅是開放社會的特點,也是開放社會不斷改善、進化的活力源泉,在客觀上起到了傳播文化、擴展文明的作用。開放的東川更多了一份包容和理解,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來農業企業和投資人的入駐東川,也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為東川農業的發展注入了積極的活力。

2.2 從社會發展來看

10a的高速發展已為東川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新一輪的更大優惠政策正在爭取之中;國家對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省市對東川發展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支持;東川人民謀發展、思發展的信心和動力不減。

2.3 從全國總體來看

農業農村發展持續向好、穩中有進,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縮小,農村改革向縱深推進,農村民生有新的改善,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3 影響農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東川區農村基礎設施依然薄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強,“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農業發展的資源約束日益顯現,農村生產要素配置不合理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農業生產結構不優,農產品供給不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現實沒有根本改變;城鄉二元分割矛盾突出,農業資源要素流失加速,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的要求更為緊迫;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日益緊迫。

4 農業發展規劃

4.1 堅持6個基本原則

4.1.1 堅持糧食生產穩定

嚴格落實耕地保護政策,優化糧食生產布局與品種結構。

4.1.2 堅持產業結構優化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調整產業結構,構建高原特色農業發展新模式。堅持“農業產業化、產業特色化、特色莊園化、莊園品牌化、品牌市場化”的基本工作思路,圍繞“園區”來做農業項目,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和都市型現代農業。

4.1.3 堅持“四化”同步發展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工業化和城鎮化良性互動、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協調并同步發展。

4.1.4 堅持宏觀調控

加強宏觀調控是實現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物價穩定的重要保障。

4.1.5 堅持農業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努力提高土地資源、農業投入品及農業廢棄物的利用率,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農業資源,實現農業資源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4.1.6 堅持農村體制改革

理順農業發展機制體制,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切實尊重農民意愿,確保農民利益,有序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加快農村金融改革,形成全方位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和活躍的農村金融機制。

4.2 完善發展空間布局

4.2.1 河谷熱區(海拔1500m以下)

以小江河谷熱區發展冬春早菜、瓜、果等經濟作物為主。

4.2.2 二半山區(海拔1500~2500m)

以發展加工型馬鈴薯、優質高產玉米、優質水稻等糧食作物種植和對現有傳統優勢果樹品種進行改良提質為主。

4.2.3 高寒山區(海拔2500m以上)

以發展中藥材、油用牡丹、萬壽菊等名特優產品為主。

4.3 做好農業發展的主要工作

4.3.1 特色農業

4.3.1.1 干熱河谷特色農業綜合開發

充分發揮東川干熱河谷沿小江河流域海拔1500m以下區域水利資源好、土壤肥力高、熱量豐富、光照充足及農業生產綜合條件較好的優勢,大力發展干熱河谷特色農業。力爭到2020年熱河谷特色農業總產值達100000萬元。具體包含:做大時令蔬菜標準化基地;打造中國“甜杏之鄉”;打造昆明“早桃之鄉”;做強紅提葡萄標準化基地;打造昆明辣木種子繁育供應標準化基地;著力發展東川金絲蜜棗標準化果園;新建四季芒果標準化果園;全力發展紅心火龍果標準化果園;做大優質蘆筍新品種與周年高產栽培基地建設;繼續發展太空蔬菜基地;做特色水產養殖等。

4.3.1.2 特色水果品種改良

東川海拔1500m以上二半山區,利用高接換種等先進技術,對現有傳統優勢果樹品種進行改良提質133hm2。

4.3.1.3 高寒山區特色藥材種植

在銅都、湯丹、因民、阿旺等海拔2500m以上的高寒山區,發展雪上一枝蒿、黃精、重樓、當歸、黨參,油用牡丹、萬壽菊等名貴中藥村、花卉種植1333hm2以上。其中,在海拔3000m以上的區域規范發展瑪卡種植667hm2以上??偖a值達25000萬元。

4.3.2 糧食作物

4.3.2.1 優質高產水稻區

分布在銅都、阿旺、烏龍、湯丹、拖布卡、因民等鄉鎮的稻作區,積極開展優質高產創建工程,加大水稻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和推廣力度,大力推廣優質稻品種,保護和提高水稻生產能力。到2020年,推廣面積達到1667hm2,平均產量提高50kg/667m2以上。

4.3.2.2 優質高產玉米生產區

分布在銅都、阿旺、烏龍、湯丹、拖布卡、因民等鄉(鎮)的適宜區,海拔在1500~2200m,充分發揮土地資源優勢,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結合農業部玉米高產創建活動,全面實施高產創建模式普及推廣,挖掘生產潛力,積極開展玉米高產創建示范推廣2000hm2,到2020年,高產創建模式普及推廣覆蓋率達90%以上,實現平均增產100kg/667m2的目標。

4.3.2.3 優質薯類生產區

分布在銅都、阿旺、烏龍、湯丹、拖布卡、因民等鄉(鎮)的適宜區(春種以海拔2300m以上的地區為主,冬種以河谷低海拔地區為主),到2020年全區優質薯類種植面積達到3333hm2,產量7.5萬t以上。

4.3.2.4 優質麥類、雜糧、食用豆類種植區

以銅都、阿旺、烏龍、湯丹、拖布卡、因民等鄉(鎮)山區、半山區及壩區水田為主,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優勢,結合冬季農業開發和晚秋生產,積極開展優質雜糧品種更新、優質食用豆類推廣種植1333hm2,到2020年實現平均0.06hm2產提高50kg,滿足市場需求,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4.3.3 中低產田(地)改造

東川區2016—2020年計劃改造中低產田(地)2862.14hm2,每年分別改造666hm2、655hm2、581hm2、618hm2、343hm2。預計總投資8729.58萬元(其中2016年投資2029.96萬元、2017年投資1996.35萬元、2018年投資1773.4萬元、2019年投資1883.99萬元、2020年投資1045.85萬元),單位面積投資3.05萬元/hm2。

4.3.4 大力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全力推進優勢比較明顯、條件較為成熟的2個都市農莊建設。著力培育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彝族民俗文化活動、現代農業科技教育活動、生態農業觀光旅游、農事體驗、特色農業種植、兒童歡樂谷等為一體的現代都市型農業莊園經濟。

4.3.5 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

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依托,發展智能農業,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著力實施好種植在線、加工在線、物流在線、在線營銷、在線管理、在線服務等農業信息化6大行動。整合區鎮兩級農業綜合信息資源和服務平臺,逐步形成全區統一的農業綜合信息服務系統,加快涉農信息資源庫建設。

4.3.6 食品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納入東川區農業“十三五”發展規劃,規劃重點提出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制、進行網格化管理、成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建立6個農產品批發市場、大型超市農藥殘留快速檢測點、建立13個其它快速檢測點,發展無公害、綠色農產品示范基地面積10000hm2。

4.3.7 植保工作

大力提升病蟲草鼠害監測、預警、防控能力及覆蓋面。對重大病蟲預報繼續堅持蟲情集體會商制度。認真開展農殘檢測工作。依法開展植物檢疫工作,做好檢疫性有害生物的防控。

4.3.8 土肥工作

建立1個區級耕地質量監測預警區域站、22個配套監測點,建設100個標準監測點;建設石漠化改良和重金屬污染治理示范區6個,面積達1333hm2;建設水肥一體化節水農業示范基地6個,面積達到13333hm2;每年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20000hm2,覆蓋率100%,項目區化肥利用率提高5%。

4.3.9 農村能源建設

完成節能改灶5000眼,太陽能熱水器(真空管)推廣10000臺,完成50m3沼氣池20座,病舊沼氣池改造2000口,農戶技術培訓(期)10期。引進太陽能光伏發電站建設項目,計劃用地2000hm2,總裝機720兆W(72萬kW),總投資108億。2016—2019年,每年投資18億元,用地333hm2,建設120兆W(裝機12萬kW)的光伏發電站;2020年,投資36億元,用地667hm2,建設240兆W(裝機24萬kW)的光伏發電站。

4.3.10 種子管理

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切實提高執法能力。建立和完善種子管理體系,進一步加強種子質量監督管理。加強新品種試驗示范工作,建立新品種適應性種植鑒定,引進試驗示范新品種。

4.3.11 農機推廣及監理工作

完成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50萬元,推廣享受補貼的農業機械1500臺(套),農業生產耕、種、收機械化綜合水平上升到50%以上。爭取補助培訓費和鑒定費60萬元(人均600元),培訓各類農機人員1000人次,爭取國家職業技能鑒定1000人。擴大安全監理覆蓋面,農業機械安全監理上牌率、檢驗率、持證率水平力爭達到87%以上。降低事故死亡率,保持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萬臺死亡率持續下降,農機安全生產形勢平穩。

4.4 保障措施

4.4.1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東川“十三五”農業發展規劃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規劃的編制、實施,加強對農業現代化的領導,定期研究農業現代化發展,統籌整合各方力量,投身農業現代化建設。動員農業系統各有關單位顧全大局,切實加強對農業農村工作的支持服務,做到思想真重視、領導真加強、工作真落實,把重視“三農”體現在政策扶持、財力投放、工作投入上。各級領導干部要勤于學習研究,善于思考總結,準確掌握農村改革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創新發展觀念、發展思路和發展舉措。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切實幫助基層解決實際問題,促進農業增產增效、農民增收致富,推進農村各項事業快速健康發展。

4.4.2 加大投入力度

有關部門要積極爭取上級支持,加大農業各部門涉農資金的整合力度。以項目建設為紐帶,統籌規劃,精心組織,按照“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變,各司其職,形成合力,各計其功”的原則,積極探索建立農民、政府、基地、其他社會投入的多渠道籌措資金的長效投入機制,用于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做好區財政安排的農業產業發展扶持資金,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投融資機制。

4.4.3 完善政策支持

認真落實中央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和農資綜合直補。規范管理,嚴格程序,落實好農業設施用地政策,按照國土資源部、農業部下發的《關于完善設施農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文件規定,采取業主申報、農業部門審核并做好備案、國土部門再次復審后報區政府批復實施的程序,落實3%~7%的農業設施用地政策,打破用地制約,支持現代農業發展,增強業主投資信心,確保農民和業主的共同利益;探索現代農業園區設施用地與農村建設用地掛鉤,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用地保障。

4.4.4 強化目標考核

按照“實事求是、指標從實、考核從嚴”的原則,進一步修訂和完善農業農村考核指標體系,合理核定年度目標任務,準確界定責任主體,把推進發展與保持穩定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工作效率與群眾滿意度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工作任務完成情況與各單位績效考核有機地結合起來,以目標責任考核推進各項工作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猜你喜歡
農業產業化規劃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規劃引領把握未來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南昌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制約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區農業產業化問題研究
關于我國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現狀及完善途徑
邛崍市農業產業化的問題與對策初探
多管齊下落實規劃
迎接“十三五”規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