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作物栽培的發展方向

2017-03-22 02:10邵錦彩
農業與技術 2017年3期
關鍵詞:發展方向作物栽培

邵錦彩

摘 要: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科學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隨之我國的作物栽培技術也得到了顯著的改變。特別是面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增加,對農作物的需求量不斷擴大,這更迫使著我國的作物栽培技術朝著高產高質的方向發展。介于此,文章就作物栽培的發展方向進行探討,希望對促進我國作物高產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發展方向;栽培;作物

中圖分類號:S5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1974/nyyjs.20170229047

引言

作物栽培技術是農業領域當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與技術性,知識面覆蓋廣等特點。在新時期經濟飛速發展的環境下,增強對先進作物栽培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對于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改善人們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新時期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國家在提倡高產的同時,也強調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作物栽培技術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堅持秉承這一理念,確保作物的高產。所以,只有明確了作物栽培的發展方向,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夠實現環境、社會、經濟的共同發展。

1 作物栽培的歷史與發展

1.1 作物栽培的悠久歷史

因為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作物栽培技術是我一門古老的農業種植技術,傳統的作物栽培是農民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農耕時間,這是一項精耕細作的種植任務,在世界的作物栽培技術發展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其種植特點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與物力,沒有充分利用土地的肥力,沒有注重土地保養,所以產量有限,并且對生態環境的循環發展不利?;谶@些不足,當前的作物栽培技術有了很大的改進與發展。

1.2 當前我國栽培行業的發展

近現代我國的栽培技術大致可以分為4個發展階段:第1階段,是在20世紀50年代,在這一階段主要是對我國之前的作物栽培技術的發展情況以及技術經驗進行總結與探討;第2階段,是在20世紀70年代,這一階段開始對作物高產技術進行初步研究;第3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在這一階段開始利用綜合分析法來根據作物的葉齡情況選擇栽培方法;最后一個階段則是從20世紀80年代末至今,這一階段是作物栽培高新技術蓬勃發展時期,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來獲得高產。實現作物的高質、高產是農作物不斷發展的主要方向與目標,只有不斷改進作物栽培技術,才能夠有效地促進我國農業的發展,從而實現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增強我國經濟的目的[1]。

2 作物栽培的發展方向

2.1 以高產為目標的栽培技術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不斷增長,農業作為支撐人們生存的關鍵要素,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與世界其它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發展形勢應該更加注重高產。由于城市化水平的不斷加快,我國的耕地面臨越來越少,人們對農作物的需求越來越得不到滿足。所以在以后作為栽培的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注重高科技技術的引入,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栽培方式,來實現高產的發展目標,以便滿足人們生產發展的基本需求,為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2.2 作物信息數字化技術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各個學科領域的研發技術也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因為新時期作物的生產會大量的使用信息化技術,這對實現作物栽培規模上的最大化管理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從而促使作物栽培逐步的踏上一條定量化、智能化的道路。在作物的生產過程中信息化技術的使用及其普遍,比如自動化灌溉技術、自動監控系統等。在日后作物栽培技術的發展將會逐步的走向數字化與信息化道路,同時作物管理也將贏得進一步的完善與優化。伴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信息化技術在農作物栽培當中的應用將會得到進一步深入,并逐步的形成一條相對比較獨立的發展道路,隨著各項技術的傳播與應用不斷的得到完善[2]。

2.3 農業機械化技術

我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科學技術不斷進步與完善,農業機械化水平在近幾年也得到了明顯的改進,因此,從目前農業機械化技術飛速發展的角度來看,農業機械化設備對我國作物栽培技術的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就我國國情來看,人口數量不斷提高,老齡化現象加劇,青壯年勞動力不斷減少,老年人占多數,因此要想在保證農作物質量的前提下獲得高產,就一定要提高農業機械化設備的投入。目前已有的農業機械化設備包括水稻工廠化育秧設備、精量播種設備、深松耕翻聯合整地設備等。在我國的未來發展過程中,人口老齡化的現象必定不斷加劇,因此,農業機械化設備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必定成為作物栽培的重要發展方向,最終使得我國的農業生產上升為現代機械化水平。

2.4 精確定量輕簡化技術

這項技術是如今較為先進的一項技術,它主要是從輕簡化與精確定量2個角度來完善作物栽培技術,從而達到作物產量提高的目的。所謂精確定量技術就是將作物栽培技術看作是一項技術工程,其具體內容包括作物生長的每個過程和階段,比如作物每個生長階段的生長原理以及在每個生長階段涉及到的技術內容等,對這項技術進行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作物的產量,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精簡化技術主要就是對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技術進行精簡化處理,也就是通過不斷地推進新技術的使用,以此來實現改善傳統技術的目的,其中主要包含稻子的插拋秧技術、作物免耕技術。由此看來在新經濟時代背景下,不斷地推進精簡化技術的使用、改善精確定量對進一步簡化作物的生產過程一級提高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物栽培技術在日后的發展過程中,應該朝著精簡化以及精確定量的方向發展,涉及到的相關研究部門也要提高對這2項技術的研發力度,從而使得我國的作為生產效率得到進一步的提高[3]。

2.5 優化作物種植結構

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這對我國的糧食儲備提出了挑戰,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糧食需求,在我國各地作物種植過程中應該合理的調整種植結構,避免出現某種農作物供不應求或者是供過于求的情況。就比如在東北大區廣泛種植蘋果、大麥等農作物,而在我國南部在種植西瓜、甘蔗的比較多。這致使各地的資源配置不合理,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如今,我國農業逐步向市場化的方向發展,作物栽培應該積極地迎合農業的發展趨勢。在確保農作物種植具有足夠的種植面積的同時,也要進一步擴大糖料作物以及經濟作物等的種植面積,不斷豐富作物的種植結構,使得各地區的種植結構不斷優化,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并以此為中心向各種植地區推廣,帶動我國各個作物栽培地區的農業發展。

3 結語

在現代化技術飛速發展的背景下,作物栽培技術只有不斷的進行創新、改進生產方式,才能夠實現作物產量得到最大程度提高的目的。但在作物栽培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除了要依靠改進技術實現增產,還需要國家在資金投入以及政策出臺上給予一定的支持,以確保研發的新技術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F代化作物栽培技術的研發與使用,必將對農作物的生產發展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加之在相關人員的帶動下,將會迅速走向走上一個高校、穩定的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張紅,何曉偉,孫浩明,等.國外農業集約經營對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影響[J].湖北社會科學,2011(03):196.

[2]李金榮,劉濤輝,宋志發,等.淺談我國作物栽培技術的進展[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2(01):176-177.

[3]郭鵬.淺談作物栽培科學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6):167-169.

猜你喜歡
發展方向作物栽培
油麥菜栽培要點
作物遭受霜凍該如何補救
四種作物 北方種植有前景
內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潛在應用
自然栽培的味道
無人機遙感在作物監測中的應用與展望
探討企業工商管理現狀及發展方向
分析醫藥市場營銷的策略與發展方向
夏季苦瓜栽培
三七栽培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