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渝中區城市剩余空間利用研究

2017-03-23 23:34蘇品任林孝松
綠色科技 2017年2期
關鍵詞:渝中區改造利用

蘇品任+林孝松

摘要:指出了城市剩余空間是指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或者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的城市空間,這些城市剩余空間利用率低下,嚴重影響土地的集約利用程度。以渝中區為研究對象,對城市剩余空間的概念及特性進行了分析,將渝中區城市剩余空間劃分為平面型、立體型和使用不足型剩余空間,并且綜合國內外的城市剩余空間利用案例,針對不同類型的城市剩余空間,提出了微綠地、空間改造和綜合體等利用方式和相應對策。

關鍵詞:城市剩余空間;渝中區;改造;利用

中圖分類號:TU9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0115-03

1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商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逐步向城市集聚,各個城市中心城區的發展規模和發展等級都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中心城區快速拓展的同時,由于城市交通、大體量建筑等的切割使城市地區出現大量零碎地塊,這些地塊往往容易被人們所忽視,但是它們所產生的影響卻不容小覷。如何整合這些零散地塊,實現土地集約,是目前城市設計和改造的重點和難點。

受地形條件和江河分割的影響,渝中區的城市空間資源緊張,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還是不可避免地產生了空間的浪費。因此找到改造利用這些空間的方法,對渝中區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從全球范圍來看,國內外有一些比較成功的剩余空間改造案例。比如中國澳門對微綠地的開發利用[1]、中國上海對高架橋下空間的改造利用[2]、中國香港對交通換乘沿線剩余空間的改造以及日本東京的城市空間利用綜合體等[3]。

綜合以上案例,針對不同的城市剩余空間,可以通過微綠地、空間改造和綜合體等方式進行改造,這樣即可以減少空間浪費,提高城市空間利用率,又將剩余空間變成連接城市的一條紐帶,增加了城市各區域之間的聯系。

2 城市剩余空間概念及特性分析

2.1 城市剩余空間概念

“城市剩余空間”通常是指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或者不能發揮其作用的,且具有消極性的城市空間,是一種空間上的浪費[4]。

2.2 城市剩余空間特性分析

(1)消極性。城市剩余空間大部分是不整潔、不美觀的,會對整個城市的形象造成破壞,并且它們的分布十分零散,甚至會將緊密相連的城市空間割裂開來,大大降低城市的整體性,使城市的整體空間結構遭到破壞。

(2)必然性。由于城市的發展不可能一直處于政府或者某個機構的完美掌控之中。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會得到充分的利用,在開發建設的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土地的浪費。

(3)動態性。城市剩余空間的產生是和城市的空間結構、經濟發展、開發規劃、人文社會等因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而這些都是動態因素,那么作為這些因素綜合影響下而產生的城市剩余空間也必然是動態的。

(4)可利用性。城市剩余空間大部分位于區位條件較好的地段,具有較高的利用價值,這也是我們改造利用城市剩余空間的主要原因。

3 渝中區城市剩余空間主要類型

3.1 平面型剩余空間

一個發展良好的城市,它的建筑和周圍空間的拓撲關系應該是合理的,它的城市結構也是有機的。而對一些城市來說,它的建筑分布很不合理,有些地塊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而且這些建筑周圍的空間也沒有得到利用,這就是平面型的城市剩余空間,主要分為以下3種空間。

(1)建筑物間狹窄不規則空間。渝中區在發展建設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能被合理的開發與利用,在樓宇之間、不同的社區之間、同一地塊不同用途的建筑間都會存在一些剩余空間。

(2)受地形限制空間。受地形起伏和江河分割的影響,渝中區存在著一些受地形限制而不能受到充分利用的城市剩余空間。

(3)高架橋下城市剩余空間。在渝中區范圍內存在著一些高架橋和立交橋,比如:牛角沱立交橋、袁家崗立交橋等。在一些高架橋下面存在著大量的未能充分利用的空間,需要我們去重視。

3.2 立體型剩余空間

空間是立體的,平面上空間的充分利用并不意味著沒有立體空間的浪費。一個地塊的區位或價值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城市的發展變化而變化。所以,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前屬于充分利用的空間,在經濟、交通、社會等因素的綜合影響下,地塊的整體價值發生了較大的提升,那么舊有的建筑容積率就可能滿足不了現在的要求,這就會產生立體型的城市剩余空間。

而且立體型的城市剩余空間不像平面型的城市剩余空間那么容易辨識,需要經過認真的分析和調查才可以發現。在渝中區就存在著很多這種類型的空間,比如在渝中區中心周圍存在的一些低矮的居民樓、簡陋的店鋪等。

3.3 使用不足型剩余空間

使用不足型剩余空間是指某個地塊的建筑密度和容積率都達到了要求,但是由于某些原因,它并沒有得到充分地利用。

這種類型的剩余空間十分隱蔽,必須經過實地調查才能發現,在渝中區也存在這類剩余空間,比如渝中區的一些空置樓宇等。

4 渝中區城市剩余空間利用方式研究

4.1 平面型剩余空間利用

對于建筑物之間狹窄不規則空間和受地形限制空間可以利用微綠地對其進行改造。微綠地的概念源于2011年住房與建設部副部長在 “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上提出的。這里的微綠地并不僅僅指袖珍公園等小型公共綠地類型,還包括其他形態的綠色空間,如立體交通綠地,屋頂綠化等[5~7]。

在綠地方面,渝中區11個街道間的綠地面積差異明顯,從東、中、西三大片區來看,綠地面積、斑塊數量和平均面積均呈現由西到東依次遞減的明顯變化趨勢,一些地區綠地比較充足,而另一些地區(如解放碑街道)的綠地面積卻偏少,不能滿足人們對質量型休憩空間日益增長的需求。

然而這些地區往往存在著一定的剩余空間,它們可以被改造為微綠地。這樣就在增加場地使用率的同時,又提升了環境生態效益,還可以將城市不同建筑和不同景觀連貫起來,打通隔閡,增加城市的協同感[8,9]。在實際情況中,根據地塊的大小和性質,可以對其進行不同方式的改造。如果地塊比較大,可以將其改造成為一片綠地。如果地塊比較小,可以在那里設立休息座位、餐飲店、報亭、信息廊、雨棚、廣告等設施,使該地塊得到充分的利用。

高架橋下的城市剩余空間一般面積都比較大,微綠地在這里不太適用??梢愿鶕唧w情況,在橋下建一個公園,給人們提供一個休憩的場所,或者在橋下面建立一個停車場,用來緩解停車壓力。另外,大部分高架橋會將兩邊的空間割裂開來,通過對其進行改造,可以打通兩邊的隔閡,提升城市的連通性。

4.2 立體型剩余空間利用

立體型的城市剩余空間并沒有平面型剩余空間那么直觀,但是它在實際情況中是確實存在的。渝中區也存在著一些立體型的城市剩余空間。比如渝中區的CBD周圍存在一些低矮房屋(圖1),這些房屋的區位和其容積率十分不匹配,在立體空間上產生了極大的浪費。

圖1 渝中區CBD周圍的立體型剩余空間

此類城市剩余空間一般存在于城市中心,互相之間關系復雜,而且改造和搬遷難度比較大,這就要求我們考慮多方面的問題,在此前提下,提出針對此類城市剩余空間的改造和利用方案。

首先,要由政府出面主導,對那些地塊進行改造和搬遷,實行市場化的房地產開發。由于此類城市剩余空間的區位都較好,可以將其轉為商業居住用地,進行統一開發。其次,在原有舊房屋逐步拆遷補償的基礎上,建設高容積率的建筑,開發建設完成后,將該建筑的物業全部對外銷售,以回收投資成本。再次,得到的資金一部分用于支付拆遷費用,一部分用于建設新的安置房,剩余部分就是投資人的利潤。這樣就在保障各方的利益的同時,又改造了城市景觀和環境,提高了城市空間的利用率。

4.3 城市空間綜合利用

在渝中區中還有一種城市剩余空間值得我們去重視,就是“使用不足型”城市剩余空間。這種地塊雖然已經被建筑所占有,容積率也不低,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它們沒有被充分的利用。

據統計,渝中區的房屋空置量大,資源利用不充分。2012年6月末,300棟重點樓宇空置房屋總面積達108.94萬m2,空置率為8.4%。從空置房屋的區域分布來看,東、中部片區空置房屋面積大,空置率高,西部片區空置房屋面積和空置率相對較少。改造該類剩余空間,可以借鑒日本的相關經驗,利用綜合體來提高城市空間的利用率。

綜合體是指:下面是地下車庫、超級市場、商場、餐飲、休閑娛樂等商業設施;上面是高層的辦公樓或者住宅樓,并且這樣一個建筑會將地下的鐵路、地面的交通、空中的高架和軌道交通甚至屋頂的直升飛機停機坪集中在了一起[10~12]。

綜合體的利用使原來分散的、具有不同功能的設施良好地結合在了一起,通過綜合利用的方式提高了樓宇的空間利用率,是一種非常值得借鑒的剩余空間改造方式。

5 結語

我國正處于城市化的高速發展階段,城市的發展和建設不可能完全處于掌控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空間上的浪費,生成剩余空間[13,14]。

城市剩余空間通常是指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或者是沒有發揮其作用的城市空間。它一般具有消極性、必然性、動態性、可利用性等性質,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分為平面型剩余空間、立體型剩余空間以及使用不足型剩余空間。

通過借鑒日本、香港、澳門和上海等地對城市剩余空間利用的案例,再結合渝中區空間利用現狀,可以總結出渝中區的城市剩余空間利用方式。

平面型剩余空間可以利用微綠地、停車場等方式對其進行改造,這樣既可以提升場地的使用率,還可以改善生態環境;關于立體型剩余空間,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提出了一套可行的改造利用的方案;使用不足型剩余空間,可以通過“綜合體”這種方式對一些樓宇進行改造和利用,減少該種城市剩余空間的產生,實現城市剩余空間的高效利用。

參考文獻:

[1]佘美萱,夜昌東,李 敏.澳門城市“城市剩余空間”開發利用途徑[J].山西建筑,2015,41(20):197.

[2]郭 磊.城市中心區高架下城市剩余空間利用研究——以上海市為例[D].上海:同濟大學,2008:27~28.

[3]王堅鋒.上海市城市剩余空間問題初探[D].上海:同濟大學,2005:47~49.

[4]孔雅靜.論城市城市剩余空間的優化利用[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6:1~3.

[5]楊俊宴,譚 瑛.城市中心零散地塊的空間整合[J].建筑與設計,2016,15(3):1.

[6]張 丹,趙 貞.城市中心城市剩余空間開發研究——一高線公園為例[J].江西建材,2016,197(20):27.

[7]路妍楨,王浩源,王 鵬. 城市高架橋下剩余空間的優化利用[J]. 安徽農業科學,2016(8):182~185.

[8]周春山,葉昌東. 中國城市空間結構研究評述[J]. 地理科學進展,2013(7):1030~1038.

[9]黃 睿. 基于城市觸媒理論的老城鎮剩余空間復興策略探索[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3.

[10]張思穎. 城市立交橋橋下空間的利用與設計策略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3.

[11]王 波. 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問題的探索與實踐[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

[12]陳建華. 蔓延與極化:中國國際化城市空間發展趨向批判[J]. 學術月刊,2009(4):11~18.

[13]金 玲. 城市空間結構視角下的城市競爭力研究[D].杭州:浙江師范大學,2007.

[14]汪海鷗. 屋頂開放空間設計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7

Study on the Use of Urban Residual Space in Yuzhong District of Chongqing

Su Pinren,Lin Xiaosong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74,China)

Abstract: Urban residual space is a negative urban space which is not fully utilized, or can not play its role, and the remaining spac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se space is low,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degree of intensive use of land.This paper took Yuzhong District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ity residual space.The Urban residual space of Yuzhong District was divided into planar, three-dimensional and inadequate use of residual space.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city residual space use case,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ypes of city space, we put forward the methods to use urban residual space including themicro green space, space transformation and complex utilization.

Key words: urban residual space; Yuzhong District; reform; utilization

猜你喜歡
渝中區改造利用
畫與理
重慶渝中區政府與區塊鏈企業合作打造食藥品追溯平臺
重慶市渝中區傳統風貌片區發展思路淺議
重慶渝中區城市空間精細利用綜合體系構建研究
300MW機組頂軸油系統改造
論電梯單開門改雙開門的改造方式
利用“隱性”圓,巧解一類題
開學第一課
廢物巧利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