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渝中區城市空間精細利用綜合體系構建研究

2017-03-23 23:27徐知宇林孝松劉青賴勇牟鳳云
綠色科技 2017年4期
關鍵詞:渝中區城市空間

徐知宇+林孝松+劉青+賴勇+牟鳳云

摘要:為加強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以渝中區為研究對象,在分析渝中區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綜合體系構建思路并遵循時代性、綜合性、目標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則基礎上,提出了構建由目標體系為先導、內容體系為核心、管理體系為調控和條件體系為前提的“四維一體”渝中區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綜合體系,以提高渝中區城市空間的集約利用和精細化管理水平。為未來渝中區可持續發展和城市空間結構調整,保障高水平現代都市區建設的順利推進以及民生導向的宜居城市建設提供決策依據。

關鍵詞:城市空間;精細利用;綜合體系;渝中區

1 引言

隨著城市化水平的顯著提高,城市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特別是城市空間擴張無序和集約利用效率低下等問題日漸突出。如何在有限的城市空間資源下實現高效利用每一寸土地成為現在社會面臨的一大難題。

城市精細化利用的理念和部分方法已經被我國一些城市的城市管理部門所重視和應用。城市規劃部門以及研究城市規劃的學者們,基于城市精細化利用的不同側重點提出了很多理論和實踐方法。龍瀛等研究了大數據時代的精細化城市模擬 [1];陸小成提出了城市綠化管理精細化模式[2];齊曉對城市公共空間各項內容進行精細化研究設計[3];喬宏研究了城市軌道交通對城市空間利用的導向效應的精細化利用[4];楊天姣等提出了精細化地下空間設計理念[5]。

以重慶市渝中區為研究對象,在遵循時代性、綜合性、目標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則基礎上,提出構建由目標體系為先導、內容體系為核心、管理體系為調控和條件體系為前提的“四維一體”的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綜合體系,作為渝中區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綜合服務平臺,實現城市空間的精細化管理與利用。

2 綜合體系構建原則與框架

渝中區作為重慶的“母城”,長期以來都是重慶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區,隨重慶工業不斷發展,城鎮化進程迅速,大規模的開發活動和相應基礎設施建設給渝中區城市空間帶來了越來越大的壓力,受地形條件和江河分割的影響,在空間資源的約束下,渝中區不能實施外延式城市擴張的模式,目前最有效的解決方式就是不斷提高城市空間利用效率,變粗放利用為精細化利用,促進城市空間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

構建渝中區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綜合體系需要注意以下5個原則。

2.1 時代性原則

綜合體系的構建不僅要滿足城市空間現狀利用評價分析的要求,而且要有新的理念和創造性,要與時俱進,對未來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也要有一定的指導性和預見性。

2.2 綜合性原則

城市空間利用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因此要從多個方面、不同角度綜合分析研究,建立一個綜合多分支的有機整體,構成綜合體系的總體功能。

2.3 目標性原則

構建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目標體系,要緊緊圍繞城市空間的精細化和節約集約利用為目標,掌握城市零散地塊空間分布,高效集約利用城市每一塊空地。

2.4 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也稱整體性,各分體系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目標體系是先導,在整個綜合體系中其驅動作用;內容體系最核心的部分,是目標體系的具體體現;管理體系是綜合體系中目標體系和內容體系實現的保障;條件體系是綜合體系的基礎,在整個體系中起支撐作用。

2.5 可操作性原則

體系構建要考慮指標選取的合理性,數據收集的難易程度,操作的可行性,使體系能夠順利實施進行。如果片面追求體系的完美,會缺乏真實性和實用性。

渝中區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綜合體系總體框架如圖1所示。

3 渝中區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綜合體系構建

3.1 目標體系

構建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的目的是為了精確細化

地利用和管理城市空間,以達到集約利用城市空間的效果,是整個體系的先導,綜合選取容積率、地下空間開發率、人口密度、綠地覆蓋率、單位建筑面積產業增加值等5個指標進行衡量。

3.1.1 容積率

容積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城市永續發展問題,是城市規劃管理中一項重要指標。容積率的制定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包括規劃因素,區位因素,經濟因素,環境因素,政策因素等。不同地區設定容積率各不相同,受當地經濟、社會、環境各方面因素影響,參考重慶規劃局下發規劃容積率與現狀容積率進行對比,初步分析渝中區容積率的高值區和低值區,對于有待提升的地區加以改進。

3.1.2 地下空間開發率

城市地下空間作為城市的第二空間,擁有巨大的潛力,科學合理地利用第二空間資源,既能滿足對地面地上空間的需求的拓展,又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促進城市發展。

渝中區作為重慶最繁榮的主城區之一,急需擴大對地下空間資源的利用,并且部分地區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地下空間格局。同時,渝中區良好的地形地質條件和強大的經濟能力也保障了地下空間資源的開發。預測不同區域地下通車系統和地下商業區開發的需求量,進一步求地下空間開發率,為城市規劃者提供理論指導。

3.1.3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是單位面積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數,是衡量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標。城市人口密度對社會、政治、經濟、環境等方面研究起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城市人口估算模型包括城市面積估算法、土地利用類型估算法、居住單元數量估算法和影像像元估算法[6]。因為人口數據與土地利用類型之間的關系最為密切,該研究在建立渝中區土地利用分類系統的基礎上,采用土地利用類型估算法計算渝中區各空間單元的規劃人口密度。

3.1.4 綠地覆蓋率

綠地覆蓋率是城市建成區內各綠化用地總面積占城市建成區總面積的比率,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等。重慶政府十分注重生態文明建設,數據顯示,2015年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9.9%,森林覆蓋率達45%,是全國中綠地覆蓋較高的城市之一。綠地覆蓋率的大小,直接影響城市人居生活的質量水平。為了獲取更精確的城市內部綠地覆蓋率指標,通過遙感軟件對渝中區高分辨率影像城市綠地數據,基于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對數據進行疊加分析處理,計算渝中區各地綠地覆蓋率。

3.1.5 單位建筑面積產業增加值

單位建筑面積產業增加值是在一定時期內建筑面積上所有產業單位產值的增加值。渝中區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服務經濟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發展迅速,呈現多元化、分散發展的趨勢,目前已建成以朝天門-解放碑片區、兩路口-上清寺片區和大坪-化龍橋片區為核心的“東、中、西”三大商圈,是渝中區產業增加值的主要貢獻區,計算渝中區三大商業功能區未來單位建筑面積的產業增加值,可反映渝中區商業功能區的空間利用經濟效益。

3.2 內容體系

內容體系是整個體系的核心,包括城市居住空間、商業空間和綠地空間數據精細獲取。

3.2.1 城市居住空間數據精細獲取

三類居住用地在高分辨率影像中的解譯特征如下:一類居住用地,該用地內綠化率較高,房屋多為低層建筑,坐落有序,呈灰色;二類居住用地,該居住用地內的樓層高度多為中等高度,房屋排列有序,樓層大多高度相同,顏色呈灰白色;三類居住用地,居住區內樓層較矮,居民樓分布都較為密集,房屋坐落無序,顏色呈灰色。

3.2.2 城市商業空間數據精細獲取

商業用地內建筑物多為高層,建筑密度較高,分布在主要道路周邊、主要道路的交匯處和交通便利處,集中分布;商業用地內多有面積較大的廣場,顏色呈灰白色。在城市商業空間提取時應注意有些居住樓房的底層雖為商用,但是其主要作用為居住用地,而不是商業用地。

3.2.3 城市綠地空間數據精細獲取

根據《城市綠地分類標準》,城市綠地分為公園綠地、生產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和其他綠地五大類。五類綠地在高分辨率影像中的解譯特征如下[7]:公園綠地,云朵狀闊葉林和面狀花草地面積較大,顏色為墨綠色,建筑物較少;生產綠地,形狀規則,植被排列整齊,顏色為綠色,陰影少;防護綠地,以云朵狀的闊葉林為主,主要分布在城市道路兩側,顏色為深綠色,伴隨陰影;有時道路的中間還有帶狀分布的低矮灌木或花草植被;附屬綠地,顏色通常表現為墨綠的林地、淺綠的規則草地、深綠的現狀或環狀灌木,通常分布于建筑物周圍;其他綠地,一般是大片的自然植被綠地,顏色通常為深綠。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是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城市綠化隔離帶。

現代城市建筑物高大,建筑物本體或其陰影會遮擋綠地,導致解譯區域不準確,在解譯過程中應注意仔細觀察,并借助輔助資料對比分析。

3.3 管理體系

管理體系作為整個系統的保障,在整個體系中起控制作用。整個管理體系包括組織管理、制度管理和運行管理三部分。

3.3.1 組織管理

渝中區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與管理應實行區、街道二級管理體制,區級管理部門負責對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進行中、宏觀管理,各街道辦事處在區級管理部門的指導下負責精細化利用的具體實施。

渝中區政府應牽頭發改委、國土、規劃、建設等相關部門成立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領導小組,負責渝中區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計劃組織、管理協調、資源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等工作。此外,在開展舊城改造、產業調整等空間利用相關項目之前,領導小組應召開相關培訓會議,把空間精細化利用理念融入到項目規劃階段,同時對項目實施進行經常性指導和監督,抓好工作調度,加強考核與檢查,確保渝中區城市空間集約利用目標全面達成。

3.3.2 制度管理

建立由區政府牽頭,區國土分局、規劃分局、發改委、建交委等部門參加的渝中區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目標體系落實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就實現目標體系過程中的重大問題進行討論決策。同時還要組建得力的規劃編制隊伍,研究提出空間精細化利用工作方案,落實工作責任,啟動重大課題研究和專項研究工作。

3.3.3 運行管理

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與動態監測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區級管理部門可以先選取典型街道進行先行試點,采取“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城市精細空間單元劃分與編碼、地表和地下城市空間數據精細獲取以及空間基礎單元集約利用實踐,探索綜合體系的運行機制,制定相應的運行保障措施。

3.4 條件體系

條件體系是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綜合體系的基礎,在整個體系中其支撐作用。條件體系包括技術人員、軟硬件設施以及資金與經費三部分。

3.4.1 技術人員

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涉及到管理、規劃、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相關專業技術,一定數量和質量的技術人員是開展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的主體,組建好一支以專職為主、專兼結合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是實施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的保障。因此,需要在區級管理部門層面引進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在街道層面培養和培訓一支技術過硬的輔助人員隊伍,同時可聘請企事業單位或科研院所的專家及技術骨干作為研究顧問,以保障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工作的開展。

3.4.2 軟硬件設施

RS技術和GIS技術是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實現城市空間單元細化、空間對象定位的基礎,也是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綜合體系有效實施的保證。因此,需要合理規劃,裝備一批具有現代化水平的儀器設備,為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證。

3.4.3 資金經費

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最基礎的工作就是精細獲取城市空間信息,這些信息的獲取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圖和高分辨率遙感影像數據,同時還需要大量的通過野外采集相關定位信息,這一系列工作均需要一定的經費支持。此外綜合系統平臺的開發與建設運行、城市空間精細化利用專題項目的立項研究也同樣需要資金資助。由此,財政部門應重視城市空間精細利用基礎數據采集及相關項目的經費需求,并及時撥款到位,以保障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龍 瀛,茅明睿,毛其智,等.大數據時代的精細化城市模擬:方法、數據和案例[J].人文地理,2014(3):7~13.

[2]陸小成.城市綠化管理精細化模式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管理學刊,2012,25(5):91~95.

[3]齊 曉.城市公共空間精細化設計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學院,2012.

[4]喬 宏.軌道交通導向下的城市空間集約利用研究:以重慶市渝中區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13.

[5]楊天姣,呂海虹,蘇云龍.北京中關村豐臺科技園地下空間精細化設計[J].解放軍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5(3):246~251.

[6]馮甜甜.基高分辨率遙感數據的城市精細尺度人口估算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0.

[7]陳仁喜,王成芳.城市高分辨率影像綠地植被識別研究進展[J].遙感信息,2013,28(3):119~125.

猜你喜歡
渝中區城市空間
重慶渝中區政府與區塊鏈企業合作打造食藥品追溯平臺
重慶市渝中區傳統風貌片區發展思路淺議
重慶市渝中區城市剩余空間利用研究
淺談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
中國元素在城市空間中的運用研究
區域特色文化與城市空間的景觀語言生產
馮小剛電影中的城市空間與身份認同
基于“海綿城市”理念下的下沉式綠地設計探討
從土地財政依賴轉向新型公共財政
開學第一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