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光治療瘢痕的現狀與展望

2017-03-23 03:28
中國美容醫學 2017年2期
關鍵詞:激光治療瘢痕創面

譚 軍

激光/光療瘢痕治療專欄

激光治療瘢痕的現狀與展望

譚 軍

(湖南師范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整形&激光美容科 湖南 長沙 410005)

編者按:由于瘢痕病因及發病機制復雜,至今為止沒有確切的根治方法,因而對于瘢痕的治療不僅方法多樣,而且是美容、整形、燒傷外科及皮膚科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隨著激光及光療技術的發展,因其創傷相對小且具有功能改善和美容修復的雙重意義,從而成為相關科室用以治療瘢痕的重要手段。但各方面對其療效的報道莫衷一是,為此,我們特邀湖南師范大學教授、湖南省醫療整形美容協會會長、湖南省醫學會醫學美學與美容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常委兼瘢痕醫學分會候任會長及激光美容分會副會長譚軍教授為主編,組稿《激光/光療瘢痕治療專欄》,對此進行深入探討。

本組稿件著者來自國內在瘢痕治療方面比較領先的學術機構,包括第四軍醫大學西京皮膚醫院、解放軍空軍總醫院皮膚科、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美容整形外科、廣東省皮膚病醫院等,內容涵蓋整形與皮膚科對瘢痕治療的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的方方面面,闡釋了激光/光療技術治療瘢痕的發病機制,介紹了適合于激光治療的新的瘢痕分類方法,評價了各種激光治療瘢痕的臨床效果,觀察與總結了臨床實際應用療效,并對技術改進和研究方向予以探索與展望等。相信本專欄的刊出,不僅讓廣大讀者較為全面地了解了激光/光療技術在瘢痕治療方面的應用情況,而且為本領域的學者提供了開闊的研究思路,明晰了發展方向。歡迎大家就此話題繼續來稿交流。

本刊編輯部

主 編:譚 軍

專欄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王 競,劉 瑋,李麗香,

楊 斌,陳勇軍,周 翔,

欒 琪,蔡 宏,黎 凍

主編簡介:譚軍,男,主任醫師,湖南師范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整形&激光美容科主任,湖南師范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詳細介紹見本期封三)。

激光;瘢痕;治療技術;組織間反應;瘢痕分類;創面修復;改進;研究方向

激光治療瘢痕是目前美容外科、整形外科、燒傷外科以及皮膚科的熱點,這得益于激光技術的進步和臨床經驗的積累。很多種激光在臨床上用于增生性瘢痕的治療與臨床研究,如二氧化碳激光(CO2laser)、鉺激光(Er:YAG)和脈沖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L)等[1-6],但臨床療效報道不一,怎樣合理地預期激光治療瘢痕的臨床療效成為很多臨床醫生十分困惑的問題。

“選擇性光熱分解原理”[7]和“點陣光熱分解原理”[8]成為廠商開發新激光和指導臨床選擇激光的基本出發點,但激光治療參數的設定、治療間隔和激光創面的處理等這些與臨床療效息息相關的問題卻沒有一個臨床共識,無疑地,這樣的狀況不利于激光技術的進步,也不利于患者的合理治療。因此,形成對激光治療瘢痕幾個關鍵問題的基本認識并由此展開基礎研究和多中心臨床研究將有益于激光治療瘢痕技術的推廣應用。

1 激光-瘢痕組織間反應

點陣CO2激光產生成千上萬個分布于瘢痕“真皮”的微小熱損傷,其本質就是非選擇性的熱損傷,熱損傷的目的是通過激光產生熱效應,讓治療區發生組織學變化,而熱損傷的程度決定了是正效應還是負效應,即是發揮治療作用還是刺激瘢痕加重。這也是臨床醫生、接受治療的患者所擔心的。盡管點陣CO2激光被稱為“金標準”但面對不同類型、不同時期的瘢痕,臨床醫生仍缺乏治療的標準,因此,制訂臨床治療的標準成為當務之急。既然點陣CO2激光是熱效應,就應該從組織熱損傷的角度去探討啟動瘢痕組織修復的最小熱損傷(閾值)是多少?怎樣可以避免過度治療導致的并發癥?另一個問題是:激光熱損傷創面的處理。目前各個醫療機構對瘢痕激光創面的處理千差萬別,大部分醫生并沒有把激光創面當成熱損傷對待,導致治療后長時間紅斑、色素異常甚至潰瘍、瘢痕加重,而很多的文獻把研究的重點放置于激光參數的制訂,間接誤導了臨床醫生。

目前來看,正確認識點陣CO2激光-瘢痕組織間反應是開展點陣CO2激光研究和臨床治療的第一步。

對紅色增生性瘢痕的激光治療多選擇毫秒級的脈沖染料激光和類似的設備(如強脈沖光IPL)對瘢痕內擴張的微血管產生選擇性光熱分解;而對合并有色素沉著的瘢痕可聯合Q開關Nd:YAG激光(納秒級)對色素細胞產生光熱分解;非剝脫性激光對瘢痕亦有一定的改善[9]。

筆者認為,不管選擇單一的設備或聯合多種設備治療瘢痕,都是針對瘢痕內特定的靶組織產生光熱效應而達到治療作用,因此,避免過度治療是保證治療安全性的前提,當不明確治療的強度時,寧可制訂保守的治療參數,也要保證治療的安全。

2 適合于激光治療的新的瘢痕分類方法

目前臨床上瘢痕的分類方法有:①生理性瘢痕和病理性瘢痕;②成熟瘢痕和未成熟瘢痕;③按表面形態不同分類,分為凹陷性、扁平、增生性(肥厚性、增殖性或隆起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碟狀、線狀、蹼狀、橋狀、贅狀、園形、橢園形、不規則瘢痕等;④按對機體功能狀態的影響分類,分為攣縮性和非攣縮性瘢痕;⑤按組織學及臨床特點不同分類,可分為扁平(表淺性)瘢痕、增生性瘢痕、萎縮性瘢痕、瘢痕疙瘩、瘢痕癌;⑥按瘢痕組織是否牢固分類,分為穩定性瘢痕和不穩定性瘢痕;⑦接瘢痕有無疼痛癥狀分類;⑧按瘢痕面積大小不同分類;⑨病因不同分類如外傷后瘢痕,手術后瘢痕等;⑩按部位不同分類如面部瘢痕,頸部瘢痕等。種類繁多的瘢痕分類方法間接提示了瘢痕治療的難度,但隨著激光治療瘢痕這一新的醫療技術的開展,適合于激光治療的新的瘢痕分類方法呼之若出,筆者采用結合瘢痕色澤和瘢痕厚度的“四色四度”分類方法,即根據瘢痕的色澤分為紅色、色素沉著、色素減退和色素脫失,根據瘢痕的厚度分為增生性、扁平、凹陷性和萎縮性瘢痕[10]。JAMA瘢痕激光治療共識認為:應根據瘢痕皮膚色澤(紅斑、色素沉著、色素減少)和瘢痕類型(增生性、扁平、萎縮性),部位(面部、頸部、四肢)和患者的特征(皮膚分型和共存的疾病)選擇合適的激光進行治療,并著重提出激光的選擇應基于色澤和瘢痕厚度或萎縮程度,因為這些特征是燒傷/外傷瘢痕最顯著的外觀特征[11]。

總之,適合于激光治療的瘢痕分類法應考慮瘢痕的組織學特征(靶基質)以指導臨床選擇激光和制訂治療參數。

3 激光創面修復

不管是醫生還是瘢痕患者,對激光治療瘢痕最擔心的是激光治療后瘢痕加重,因此,除了解激光的原理和各種激光的參數外,充分理解激光創面的特點對避免激光術后并發癥,保證治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至關重要。

目前最緊迫的問題是對激光創面愈合的基礎研究缺乏,臨床上仍在套用從皮膚受損到皮膚纖維愈合(瘢痕形成)的創傷愈合模式,但瘢痕的組織學結構有別于正常皮膚,即便是同樣的“三步曲”如炎癥期、增生期和重塑期,在瘢痕激光創面愈合過程中,各期的表現應有差異,至少在臨床上我們觀察到:①不同類型的瘢痕激光創面表現不同,如增生性瘢痕激光治療后炎癥反應較重,持續時間較長(5~12d),而表淺性瘢痕激光治療后炎癥反應較輕,持續時間短(2~4d);②相同的激光,能量設定不同則激光創面的組織學反應亦有明顯差異?,F階段,基于“選擇性光熱分解原理”和“點陣光熱分解原理”開展的激光瘢痕治療,我們認識到激光“熱”可引起瘢痕組織的重建或重塑,推定瘢痕激光創面應按照熱損傷創面處理,即可按燒傷創面處理,但激光創面有別于燒傷創面,臨床表現為剝脫性激光創面干,滲出少,非剝脫性激光創面甚至沒有傷口、沒有滲出,瘢痕激光創面的處理重點是:①減輕殘余熱損傷;②預防創面感染;③促進創面愈合,非剝脫性激光創面主要以保濕和防曬為主,而剝脫性激光創面主要以抗感果和濕性治療促進創面愈合為主,1962年Winter首先提出“傷口濕性學說”認為:濕潤環境順應人體生命規律,減少治療中的繼發損傷,調動人體再生本能,在生理上適合細胞遷移和基質再生,并能促進自溶性清創,與干燥創面相比,濕潤的環境能提高創面愈合速率;④預防色素沉著[12]。因此,激光創面的愈合需要更多的基礎研究去闡明。這些問題提醒我們,激光醫學是一門年青的學科還需要更多的基礎研究去闡明治療機制,而不是“高、大、上”的不能轉化的研究。

4 各種激光治療瘢痕的臨床評價

盡管用于瘢痕治療的激光多達十幾種,但點陣CO2激光是當前激光醫學界公認的瘢痕非手術、微創治療技術的金標準。JAMA瘢痕激光治療共識認為:①單次點陣激光治療對瘢痕的改善優于PDL或Q開關Nd:YAG激光;②單次剝脫性點陣激光的療效優于非剝脫點陣激光,特別是對增生性瘢痕和攣縮性瘢痕的改善;大多數患者在每次治療后反映在數天和數周后疼痛、瘙癢和軀體活動度顯著改善;一般地,色素沉著非??焖俚母纳?,然后是質地的逐漸改善和活動幅度可能的改善;③PDL和點陣激光在瘢痕治療中有明顯的和可能的協同作用,即便是幾年的炎癥性紅色瘢痕用PDL治療也常常見效;④非剝脫類激光對萎縮性或扁平的、成熟的瘢痕、色素異常瘢痕的有效性大約和剝脫性點陣激光激光相等(如:色減、色沉或色脫);剝脫性點陣激光治療質地異常的瘢痕,似乎顯效更快;⑤剝脫性點陣激光結合或者不結合瘢痕內或表皮的用藥(如:皮質類固醇或抗代謝藥物)一般均對增生性和攣縮性瘢痕有最顯著的改善[11]。

即便是了解“點陣光熱分解原理”和各類激光的適應癥,在臨床上,很多醫生仍然覺得困惑,手術前評估和激光治療前評估的標準有差異,很少有論文涉及激光瘢痕治療前的瘢痕評估問題,因此,統一瘢痕的術前評估標準對確切地評價瘢痕激光治療的療效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5 臨床技術的改進和探索

瘢痕早期紅斑階段采用PDL治療可明顯改善瘢痕的外觀和質地,點陣CO2激光治療瘢痕的客觀有效性正得到越來越多的臨床醫生的認可,但對較厚或伴有輕中度攣縮的增生性瘢痕的激光治療則因受到激光穿透深度的限制而困難重重;采用廠商提供的治療手具,瘢痕的深部得不到有效治療,僅限于治療輕、中度增生性瘢痕(≤6mm),譚軍等認為,穿透最深的治療手具Scaar FX組織穿透僅4mm,而臨床上常常遇見超過10mm厚度的瘢痕,因此使用超脈沖CO2模式激光打孔技術又稱人工點陣技術(MFT,Manual Fractional Technique)成為可能的選擇,但能量設定和點-點間距(3~5mm)一定要掌握好,否則會加重瘢痕和愈合延遲,雷穎等報道采用MFT聯合Deep FX/Scaar FX 治療158例面頸部增生性瘢痕患者,治療3次后半年,使用VSS和UNC評估療效,VSS評分由9.35下降到3.12(P值<0.05);UNC評分由8.03下降到1.62(P值<0.05);均較治療前有顯著改變?;颊咧委熀罂倽M意率達92%。治療后沒有長期或其他嚴重并發癥發生[13]。

2013年Waibel[14]報道了點陣CO2激光聯合皮質類固醇藥物傳輸的方法治療15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最后一次治療后6個月使用MQS(Manchester quartile Score)評估瘢痕的顏色變化、增生度、質地以及整體的改善 ,結果顯示同樣治療次數聯合可的松龍藥物傳輸平均整體改善2.73/3.0,顏色改善較少而質地改善明顯。盡管該文沒有對照組并且例數較少,但依然引起了激光醫學界的關注,很多醫生都引用這一治療技術,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文章報道并評價這一改進方法的臨床價值。

除點陣CO2激光聯合藥物傳輸外,臨床上還嘗試低溫冷凍、射頻技術、等離子體、長脈寬Nd:YAG激光、放射療法、光動力療法、銅蒸氣激光等方法治療瘢痕[15-18]。這種狀況說明目前激光和光療治療瘢痕仍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篩選適合于不同類型、不同時期的治療激光和治療參數需更多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來明確并取得共識。

6 研究方向

目前,點陣激光治療瘢痕缺乏大量的大樣本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特別是前瞻性、隨機同體雙盲對照研究,但來自一線臨床的反饋信息表明這一技術生命力強勁、安全性高、療效可預期。除臨床研究外,更應該在具轉化能力的基礎研究上下功夫,筆者認為以下幾個方向值得關注:

6.1 瘢痕的原位再生研究:①瘢痕因原發性損傷導致局部的再生能力不足,怎樣在激光治療前能夠檢測評估瘢痕的再生修復能力?即檢測瘢痕生理指數的儀器、試劑的研究;②針對不同的瘢痕如果選擇合適的激光、治療參數來刺激瘢痕內殘存的皮膚附件、真皮干細胞、成體干細胞等潛能修復組織?即優化瘢痕激光治療參數的研究;③如果我們認同因原發性損傷導致瘢痕局部的再生能力不足的基本認識,對再生修復能力不足的瘢痕,我們是否可以通過組織工程學的方法先補充種子細胞再采用激光熱刺激或者別的方法啟動修復程序的辦法?這樣可能達到更理想的瘢痕修復效果。近年來,脂肪干細胞、脂肪血管基質成分凝膠(SVF-Gel)因取材方便,有效成分含量高顯示是有前途的一種生物原生態材料引起了整形外科醫生的極大興趣,魯峰等[19]研究表明脂肪移植除了可以矯正瘢痕凹陷外,還可以改善瘢痕質地,攣縮狀態及色澤,使瘢痕整體顯著改善,病理檢查顯示:脂肪移植后有大量皮脂腺、汗腺的再生。這些組織學變化給我們的瘢痕治療帶來了新的技術可行性方案。如果聯合激光治療,瘢痕是否可以達到更理想的修復水平?

6.2 瘢痕激光創面愈合機制的研究,包括愈合過程、分子機制和干擾因素等。

6.3 瘢痕激光創面的護理技術的研究,特別是適合于激光創面特點的濕性創面護理材料、藥品的開發。

6.4 新的激光技術的開發,目前用于瘢痕治療的激光多為非選擇性熱源(除PDL),根據“選擇性光熱分解原理”,現在使用的激光特別是點陣CO2激光有其與生俱來的缺陷,如果使用只作用于成纖維細胞或者異常沉積的膠原,抑或只熱刺激殘留的再生潛能組織細胞的激光,可能讓我們的瘢痕治療更有靶向性,無疑地,大家擔心的并發癥發生率亦會大大降低。

6.5 激光與其他技術的聯合,從激光治療瘢痕原理上理解,激光通過光熱效應引起瘢痕組織的修復和膠原重塑,但過度的治療必然造成瘢痕加重等并發癥,換言之,光熱效應只要達到刺激組織啟動修復程序的閾值即可,增加激光能量并不能提高療效,只能增加風險。因此有必要聯合促進瘢痕組織生理性愈合、減少色沉、增加膠原降解或殘留皮膚附件再生修復的手段來提高療效。

7 結語

點陣式光熱分解作用及其應用的出現是創傷性瘢痕治療領域的重大進展,激光對瘢痕的治療具有功能改善和美容的雙重意義,特別是早期干預有助于攣縮瘢痕松解,減少二期手術的可能性[20-21],但瘢痕激光治療的術前評估手段、術后療效評估標準、創面的修復方法、最優治療參數方案、輔助治療(其他技術聯合、藥物、新型創面材料)以及與組織工程學技術結合等方面仍有許多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工作需要我們去探索。

[1]Alster TS,Handrick C. Laser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s:keloids,and striac[J].Semin Cutan Med Surg,2000,19(4):287-292.[PubMed:11149609]

[2]Lupton JR,Alster TS.Laser scar revision[J].Dermatol Clin,2002,20(1):55-65.[PubMed:11859594]

[3]Bellew SG,Weiss MA,Weiss RA. Comparison of intense pulsed light to 595-nm long-pulsed dye laser for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urgical scars:a pilot study[J].J Drug Dermatol,2005,4(4):448-452.

[4]Parret BM,Donelan MB.Pulsed dye laser in burn scars:currentconcepts and future direction[J].Burns,2010,36:443-449. [PubMed:20022430]

[5]Chan HH,Wong DS,Ho WS,et al, The use of pulsed-dye laser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s in Chinese person[J]. Dermatol Surg,2004,30(7):987-994.[PubMed:15209788]

[6]Choi,Jae Eun,et al. Ablative fractional laser treatment for hypertrophic scars:comparison between Er:YAG and CO2fractional laser[J]. Dermatol Treat,2014,25(4):299-303.

[7]Anderson RR,Parrish JA,Skover GR,et al. Selective photothermolysis: precise microsurgery by selective absorption of pulsed radiation [J]. Science,1983,220(4596):524-527.

[8]Manstein DD,Herron GS,Sink RK,et al.Fractional photothermolysis:a new concept for cutaneous remodeling using microcopic patterns of thermal injury[J].Lasers Surg Med,2004,34(5):426-438.

[9]Taudorf, Elisabeth H.Danielsen, Non-Ablative Fractional Laser Provides Long-Term Improvement of Mature Burn Scar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With Histological Assessment[J]. Laser Surg Med,2015,47(2):141-147.

[10]Jun Tan.Successful scar treatment[J]. Dermatology Times,2017,38(2):1,45,52.

[11]R. Rox Anderson,MD,Matthias B. Donelan,MD.Laser Treatment of Traumatic Scars With an Emphasis on Ablative Fractional Laser Resurfacing Consensus Report[J]. JAMA Derm,2014,150(2): 187-193.

[12]譚軍,李高峰.激光皮膚再生美容[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14:40-42.

[13]雷穎,李石峰,譚軍.不同超脈沖二氧化碳點陣激光模式聯合治療面頸部增生性瘢痕的臨床效果[J].中華燒傷雜志,2016,32(8):474-478.

[14]Waibel JS, Wulkan AJ,Shumker PR.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s using laser and laser assisted corticosteroid delivery[J]. Lasers Surg Med,2013,45(3):135-140.

[15]Al-Monhamady Ael,Ibrahim SM.Pulsed dye laser versus longpulsed Nd:YAG laser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rophic scars and keloid: A comparative randomized split-scar trial[J]. Cosmet Laser Ther,2016,18(4):208-212.

[16]Sherman R,Rosenfeld H. Experience with the Nd:YAG laser in the treatment of keloid scars[J].Ann Plast Surg,1998,24:231-233.

[17]Sachiko koike,et al. Nd:YAG laser treatment for keloids and hypertrophic scars:an analysisof 102 cases[J].Plast Reconstr Surg Glob Open,2014,2:e272.

[18]Lee SH, Lee YS,et al, Evaluating hypertrophic thyroidectomy scar outcomes after treatment with triamcinolone injections and copper bromide laser therapy[J].Laser Surg Med,2015,47(6):479-484.

[19]Yao Y,Dong Z,Lu F,et al.Adipose extracellular matri/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 gel:a novel adipose tissue-derived injectable for stem cell therapy[J]. Plast Reconstr Surg,2016Dec19.doi:10.1097.

[20]Alster TS. Improvement of erythmatous and hypertrophic scars by 585-nm flashlamp-pumped pulsed dye laser[J].Ann Plast Surg,1994,32:186-190.

[21]Shumaker PR,Kwan JM,Uebelhoer NS. Functional improvements in traumatic scars and scar contratures using an ablative fractional laser protocol[J].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2,73:S116-121.

編輯/張惠娟

R619+.6

A

1008-6455(2017)02-0001-03

2017-01-28

2017-02-10

猜你喜歡
激光治療瘢痕創面
手指瘢痕攣縮治療的再認識
激光治療牙體牙髓牙周病臨床應用價值探析
點陣鉺激光治療痤瘡疤痕臨床療效觀察
探討濃縮生長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潰瘍創面治療中對潰瘍創面愈合的作用
透明質酸基納米纖維促進創面愈合
點陣激光治療皮膚光老化效果和對面容美觀的影響
他克莫司聯合超脈沖CO2點陣激光治療慢性濕疹的療效觀察
手術聯合CO2點陣激光、硅膠瘢痕貼治療增生性瘢痕的療效觀察
負壓創面治療技術應用的研究進展
當子宮瘢痕遇上妊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