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研究型大學區位布局比較

2017-03-23 05:11閆建璋
大學 2017年2期
關鍵詞:研究型大學發展

劉 洋 閆建璋

研究型大學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其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本文通過對中美兩個國家研究型大學發展歷史、區位布局的對比,分析兩個國家在研究型大學發展中的不同特征及原因等,由此為我國研究型大學今后發展尋找契合點。

研究型大學從20世紀末到現在,一直是學界研究的一個熱點。而且隨著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步伐加快,對于什么是研究型大學、我國需要什么樣的研究型大學的研究越來越多。本文試從中美研究型大學區位布局入手,對中美研究型大學發展進行比較,從而提出幾點適合我國研究型大學發展的建議。

一、何為研究型大學

沈紅在《美國研究型大學形成與發展》文中提出,研究型大學以1900年美國大學(美國大學聯合會)協會的誕生,為這一大學群體正式被認可的標志。她同時指出,1994年卡內基教學促進會修訂的《高等教育機構分類》認為被稱作研究型大學的高等教育機構要達到兩個標準:第一,提供從學士直到博士學位的教育,每年至少授予50個博士學位;第二,置研究于優先地位,每年至少得到4,000萬美元(研究型大學Ⅰ類)和1,550萬美元(研究型大學Ⅱ類)的來自聯邦政府的研究經費支持。根據這個文件標準的規定,我們可以得知,研究型大學必須要承擔來自聯邦政府的一定數量的科研項目,而且作為研究型大學必須要培養出一定數量的高層次人才。[1]

《教育大辭典》中關于研究型大學的定義是指能夠提供為獲得學士學位所需的全套課程;進行直至可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生教育;對科學研究工作給予優先考慮;每年至少授予50個博士學位;每年獲得規定數額以上的聯邦政府對研究與開發工作的資助等一系列滿足情況的美國大學。[2]

王戰軍(2003)在《什么是研究型大學》中指出,研究型大學是以知識的傳播、生產和應用為中心,以產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養高層次精英人才為目標,在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科教進步和文化繁榮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大學。[3]

何晉秋(2006)在《研究型大學發展趨勢探討》中指出,研究型大學是以研究工作為重點,以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和培養高等次創新人才為特點,科研和教學緊密結合的大學。[4]

綜合以上學者觀點,我們認為,研究型大學指將研究工作放在首位的大學,致力于高層次的人才培養與科技研發的大學。

二、中美研究型大學形成路徑

(一)美國研究型大學形成路徑

美國高等教育的基礎模式是英國的“學院制”。在19世紀中期,美國開始學習德國新大學的模式并形成了自己的發展模式,即研究生院制。美國研究型大學發展有兩條途徑,出現了兩條研究型大學發展的途徑:第一條是創建以研究生教育為重點、以科學研究與人才訓練相結合為主要功能的新型美國大學,這樣的研究型大學以1876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創立為標志。第二條發展途徑是把當時已有的、仿照英國大學模式建立的大學和學院改造成新型的美國大學,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5]

(二)中國研究型大學形成路徑

我國現代高等教育興起于1898年——京師大學堂的成立標志著我國國立高等教育的開始。在此之后,我國高等教育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898年—1949年;第二階段:1949的年—“文革結束”;第三階段:1978年—現在一流大學建設。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6]在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調整、改革,相關政策法規的出臺頒布,以及同企業的交流合作等,到20世紀末,我國基本形成了具有綜合性的大學、專業性的學院等多樣化的高等教育系統。在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比較多國研究型大學形成與發展的經驗與問題、所具有的特征,我國確定了研究型大學的定義及評價指標體系,即以創新性的知識傳播、生產和應用為中心,以產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養高層次精英人才為目標,在社會發展、經濟建設、科教進步、文化繁榮、國家安全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大學。[7]

三、中美研究型大學區位布局分析

(一)美國研究型大學區位布局分析

1900年,美國公認最早的研究型大學有12所,分別為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密歇根大學、威斯康星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康奈爾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斯坦福大學、芝加哥大學。到1920年,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明尼蘇達大學、伊利諾伊斯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加州理工學院,共為16所。到了1996年,有126所研究型大學。截止到2016年,美國擁有研究型大學200多所。

根據傳統的劃分方式,美國分為新英格蘭地區、中大西洋地區、東南地區、南方地區、中西部地區、上密西西比—五大湖區、落基山區、太平洋沿岸地區、西南地區。在區域地理中,我們一般根據美國工業和人口分布特點將美國區域劃分為東北部、中西部、南部、西部四個區域。除此之外,還有根據美國開發及發展情況將美國分為新英格蘭地區、大西洋沿岸、南部、中西部、西部等五大區域。在本文我們將采用按照美國工業和人口分布特點的四大區域行政區劃分布。

表3-1 美國四大區域行政區劃分布

本文以1900年公認的最早的12所研究型大學為例,對美國研究型大學分布特點進行具體論述。

表3-2 美國12所研究型大學分布

1.美國研究型大學區位分布特點

(1)從自然區域分布來看,美國研究型大學集中在東北部、西部

如表3-1,根據美國區域劃分,相對應的大學在學科發展上也呈現出與此相對應的優勢。從發展歷史上來看,美國東北部是早期歐洲殖民地,發展歷史悠久。其在鋼鐵、機械、汽車、化工等傳統工業方面頗有造詣。除此之外,臨近五大湖地區,交通、城市、經濟等各方面水平發展高,會對研究型大學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美國西部聚集了一大批高新科技、國防和軍事科學研究方面占有優勢的研究型大學——如加利福尼亞大學。中部平原地區在農業、畜牧業方面發展見長。美國南部尤其是墨西哥灣沿岸在石油化工和新興工業方面研究占有優勢,所以在早期的12所研究型大學中沒有體現。

(2)從行政區域分布來看,美國研究型大學分布范圍廣泛

根據表3-2所展現的分布,我們可以看到美國研究型分布范圍很廣泛,基本上每個州都會有一所及以上的研究型大學。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美國的研究型大學很多都是在一些小城市中。

2.區位布局的原因

由表3-2可知,從整體上看,美國東北部和西部研究型大學分布較多。在建立時間上,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東北部研究型大學建立時間較早。中西部研究型大學成立時間相對較晚。分析之后,有如下原因:

(1)殖民時期大學和學院的積淀

16—18世紀,西歐各國進行資本主義的原始積累,美國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最初在美國東北部新英格蘭地區(包括康涅狄格州、緬因州、馬薩諸塞州、新罕布什爾州、羅德島州、佛蒙特州)建立大學和學院,發展城市經濟。雖然當時建立的諸如哈佛大學、威廉和瑪麗學院等保留了西歐大學的特征,但是可以說,殖民時期大學和學院的建立,為美國后來研究型大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2)獨立后的州立大學和學院的建立

1776年《獨立宣言》的通過,宣告了美國的誕生。在此之后,美國憲法中對教育的管理權最終歸屬于各州而不是聯邦政府。這個時候,一些要求建立公立的“國家大學”的思想出現。但是,創立國家大學的思想與各州獨立管轄精神相違背,因此,直到19世紀初期,1818年弗吉尼亞大學的創立,真正的州立大學才陸續出現。殖民時期的大學和學院以及獨立后州立大學和學院是后來美國研究型大學發展的重要基礎。

(3)德國洪堡大學模式的影響

美國研究型大學的迅速發展是德國洪堡大學模式對美國高等教育產生重要影響的結果。在19世紀的最后20年里,美國科學家和那些追求高深學問的人們為了研究所需求去德國尋找思想啟發。在1876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成立后,科學研究和研究生教育出現在美國的實驗室中。在這后20年中,一些殖民地時期的大學、學院和獨立之后建立的州立大學、學院也紛紛加入改革的浪潮中,轉變為新型的美國大學。[8]

(4)美國大學協會的成立

1900年,美國大學協會成立,共有12所大學以嚴格的研究生教育和科學研究成績而列入研究型大學的行列。美國大學協會的成立為研究型大學的發展確定了一系列具體的發展標準,如博士生培養的數量、圖書館的藏書量、用于科研的經費等等??梢哉f,美國大學協會不僅是美國研究型大學的認定機構,更是美國研究型大學學術發展的領導。

(5)大量資本對于研究型大學的支持

這些資本有來自聯邦政府的經費支持,也有來自校友、基金會、行業學會、家庭后個人等社會力量的支持。如我們熟悉的洛克菲勒私人基金會、卡內基教學促進基金會等等。這些經費的適時投入,為美國進行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支持。除此之外,私營企業的加入、政府實驗室的托管也給予這些大學不斷進行科學研究的機會,由此也造就了一批研究型大學的成長。

(6)高層次的科學人才對美國研究型大學的影響

1920年以前,美國在很大程度上向歐洲大學學習。在1920年之后,美國的科學家數量迅速增多。一方面是本國研究型大學培養出了大量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是吸引了大量來自國外的優秀人才。尤其是二戰后,許多科技人才移民美國,為美國研究型大學發展增加了巨大力量。

美國研究型大學的發展,有著歷史悠久的大學傳統,也有對于國外科學研究的借鑒,以及眾多美國學者的努力。更為重要的是美國國家對于大學發展的支持。這種科學研究的發展使美國在二戰中顯示出了強勁的科技軍事實力。同時,美國當前在國際上的科學文化地位也是大力發展研究型大學的結果。

(二)中國研究型大學區位布局分析

在我國,研究型大學是中國科研實力最強的大學,可劃分為研究1型和研究2型大學。研究1型大學的定義為“科研得分列全國大學前10名,或者研究生創新環境高于研究型大學平均水平,且每年授予博士學位不少于100人?!焙髞碓摱x修改為“研究生創新環境高于研究型大學平均水平,且每年授予博士學位不少于100人?!备鶕鋾B發表在《科學與科學技術管理》雜志上的《2001中國大學研究生院評價》和《2002中國大學研究生院評價》,研究生創新環境的計算公式為:研究生創新環境=(被評價大學所有博士點和碩士點的科研得分/被評價的所有大學博士點和碩士點的科研得分)/(被評價大學按畢業人數計算的研究生得分/被評價的所有大學按畢業人數計算的研究生得分)。其中,每個博士生折合2.5個碩士生。

根據相關計算方式,2016年度武書連《中國大學評價》中有36所大學列為研究型大學名單中。在這36所研究型大學中,有33所為985工程大學,3所211工程大學,依次為:蘇州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科技大學。其中,36所研究型大學占721所被評價大學的4.99%,博士生導師數量占43.27%,師資數量占13.33%,培養的博士生占全國高??倲档?8.59%,碩士生占29.58%,本科生占7.28%。2016年研究型大學的標準是:將全國所有大學的科研得分降序排列,并從大到小依次相加,至數量達到被評價大學總數的5%為止,各個被加大學即為研究型大學。

表3-3 2016年度36所研究型大學名單(按科研得分降序排序)

(續表)

根據武書連在2016年36所研究型大學的排名,對這36所研究型大學進行整理,得出如下分布情況表。

表3-4 我國研究型大學地區分布情況一覽表

1.中國研究型大學區位分布特點

(1)在自然區域分布來看,我國研究型大學集中在華北和華東地區

按照自然區位劃分,我國可以大致劃分為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華南、西北、西南七個區域。從這七個區域來看,我國研究型大學主要集中在華北和華東地區。其他地區研究型大學所占比例較少。

(2)在行政區域分布來看,我國研究型大學集中在大城市

按照行政區域劃分,我國行政區域劃分為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不在大陸研究型大學統計范圍之內)。根據這個行政區域劃分來看,我國研究型大學分布在直轄市、省會城市或者是經濟較為發達的大城市。

2.區域布局的原因

(1)大學發展的歷史

我國研究型大學整體發展歷史不長,而且很多研究型大學是在原有知名大學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比如在我國2016年研究型大學名單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等大學,在建國以前就很有名氣。這些知名大學大多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這樣的大城市。

(2)政治為導向的改革調整

建國之初,我國政府實行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經濟,大學的發展也處在政府的指導之下。比如1952年、1958年高等院系調整,集中發展工業和城市經濟,一些大學建立在了城市,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伴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提出,為了全民恢復和發展經濟,提出了“科教興國” “985”工程“211”工程等,其資助的重點大學也大多分布在華北、華東、直轄市和大城市。

(3)經濟為研究型大學提供了保障

受我國區位影響,東南沿海和一些大城市享有發展的優惠傾斜政策,所以,這些地區發展較快,對于高素質、創新性人才需求大。而且,這些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在各方面的發展條件都較好,又吸引著大量人才的到來,形成良性循環。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會促進發展較好的直轄市、沿海地區的高校進入研究型大學的行列。

綜上所述,我國研究型大學形成如此的區位布局是可以從發展歷史和現實的政治、經濟情況來進行分析的。除此之外,企業在選擇與高校合作的時候,也會更多地考慮學校的發展歷史和現實聲譽,那些發展歷史悠久的、現實辦學成果較好的大學會獲得更多發展的資金,更有利于其向研究型大學發展,也將加重我國研究型大學布局不均的情況。

四、中美研究型大學區位布局比較

(一)區位分布差異

通過對中美兩個國家部分研究型大學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看出中美研究型大學在區位布局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第一,在自然區域分布上,美國的研究型大學在沿海、沿湖地區分布較為密集,也就是前文所說的東北部和西部,平原地區相對較少。而我國的研究型大學則集中在華北、華東地區,中西部地區分布較少。

第二,在行政區域分布上,美國的研究型大學分布范圍很廣泛,大到城市、小到鄉鎮均有知名的研究型大學分布。而我國的研究型大學基本分布在經濟發展較好的省會、一線城市。

(二)形成差異原因

由于美國東北部和西部有優越的自然環境優勢,而且殖民者最初在東北部最先開始殖民,因此在東北部、西部分布較為集中??傮w上來說,美國研究型大學發展歷史悠久,而且實行聯邦制,各州自治權利大,獨立發展。因此,在意識到大學對于區域發展的重要性后,每個州都開辦自己的大學,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為研究型大學的數量也就隨之增多。

而我國大學多設立在經濟基礎較好的城市,這些城市發展的較好,對于高素質的人才需求量大。同時,受我國當時東部沿海地區傾斜政策的影響,所以這些后來發展為研究型大學的高校多集中在華北、華東地區。西部地區由于自然環境相對較差,所以大學分布很少。

五、我國研究型大學發展的建議

綜上來說,美國研究型大學數量要遠遠多于中國研究型大學。在分布上,美國研究型大學的分布又較為分散,可謂“遍地開花”。而我國研究型大學分布較為集中。針對中美研究型大學分布的差異,為了使我國研究型大學在今后分布更為廣泛,需要在研究型大學的布局上進行一些調整,促進中西部地方高水平大學向研究型大學轉變,同時增加知名研究型大學在我國中西部偏遠地區的影響。

(一)加大對地方高水平大學的扶持力度

2007年7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加快研究型大學建設增強高等學校自主創新能力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提出, “加快建設一批高水平大學,特別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是我國加速科技創新、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需要”。通過表3-3和表3-4我們可以看到我國并不缺少研究型大學,但是針對我國研究型大學的分布特點,應該努力扶持中西部地方高水平大學向研究型大學發展轉變。

(二)加強地方高校同知名研究型大學的合作交流

以科學研究見長的研究型大學是保持我國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資源,必須加快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加快研究型大學建設,增強高等學校自主創新能力。要積極加強地方高校和知名研究型大學的合作,既能提高研究型大學資源的利用率,也會增強地方高校的發展的實力,從而促進地方高水平大學向研究型大學轉變。

(三)現有研究型大學在異地設立分?;蜓芯可?/h3>

在我國,研究型大學設立分校已經不是創意之舉了,如清華大學在珠海設有分校和研究生院,北京大學在深圳設有研究生院,北京師范大學在珠海設立有分校等。但是,我們也不難發現這些分校均是設立在經濟發展較好的城市,對于中西部那些地理位置較為偏遠的城市來說,這些無疑會拉大大學的發展差距。因此,現有大學在異地設立分?;蜓芯可阂涌紤]到中西部、中小城市以及農村地區。這樣才能會改變我國研究型大學地區分布不均的特征,從而實現我國高校分布均衡合理。[9]

發展研究型大學,是一項復雜而長遠的事業。除了以上提到的措施,還要從大學運行的體制機制、師資隊伍的建設、學科的發展建設、決策和管理機制等多方面考慮。不論國內還是國外,研究型大學都強調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地位。因此,努力建設研究型大學、發展研究生教育是我國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的重要手段。

注釋:

[1][5]沈紅.美國研究型大學形成與發展[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1999:1-2.

[2]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下)[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4403.

[3]王戰軍.什么是研究型大學[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03 ,(1):9-11.

[4]何晉秋.研究型大學發展趨勢探討[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6,27,(3):26-31.

[6]馬萬華.從伯克利到北大清華[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4,(8):168.

[7]瞿斌.中國研究型大學形成與發展戰略研究結題[J].中國研究生 ,2004 ,(1):29.

[8]伯頓克拉克.研究生教育的科學研究基礎[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1:261-262.

[9]閆建璋,余三.和諧文化視野下我國研究型大學區位分布探析[J].大學(研究版) ,2015,(4):37-42.

猜你喜歡
研究型大學發展
“留白”是個大學問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大學》
國有企業研究型審計思考與探索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大學求學的遺憾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時軍:定錨現代化研究型醫院
定錨研究型人文醫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