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文閱讀:“盲目”與“滯后”共在

2017-03-23 20:44江蘇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學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沖刺) 2017年8期
關鍵詞:畢淑敏盲目群文

江蘇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學 呂 薇

群文閱讀:“盲目”與“滯后”共在

江蘇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學 呂 薇

群文閱讀其實是在《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之前,就悄然出現的一種閱讀教學的突破性嘗試。而在《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正式提出后,因其迎合了對于學生閱讀量、閱讀方式、閱讀評價的增補作用而名氣大增。它不僅幫助學生有限的時間內進行了相對無限的閱讀彌漫,而更在無形之中擴大了閱讀范疇,增強了學生的閱讀功力,提升了學生的閱讀內涵。從而實現文本、學段、課內外之間相互聯系,聚沙成塔、螺旋上升,最終達成總目標。

群文閱讀理想是這樣的:把一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發展出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師生圍繞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師生圍繞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

而現實卻有時是這樣的:閱讀功能不夠明確,文章之間的組合目的,實現目標不夠統一,意義建構一團模糊;閱讀文章相關度不夠緊化,更無體系結構之說,甚至雜亂無章;閱讀指導方式單一,結構固化,訓練目標的達成受文本選擇,引導方式,時間控制等多方因素牽制,僵化了學生閱讀思維;群文閱讀后期研究滯后,整合、比較、甄別、篩選、判斷、評價體系跟進力度不足。

1. 回放教學

正因為有了這樣間隙,現實,有時卻是這個樣子?。澄惶丶壗處煼侗疽I?。?/p>

《學會看病》教學片段:

①師:請同學們閱讀《學會看病》《孩子我為什么打你》這兩篇文章,讀完之后看一看你有什么發現?

生默讀課文。

師:請有發現的同學站起來。

生甲:老師我發現這兩篇文章,都是關于孩子的,都有母愛的影子。

生乙:老師我發現這兩篇文章都是畢淑敏的,都挺讓人感動的……

師:是的,這都是我國作家畢淑敏……(介紹畢淑敏),那有沒有同學發現她的文章為何有如此打動人心的力量呢?

生丙:我發現了兩篇文章中都有感人的動作、心理描寫!

生?。哼€有環境襯托也很出彩呢!

……

師:是呀!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走進《學會看病》,去感受那些細節描寫的魅力。

(文章學完即止,來再閱讀《孩子,我為什么打你》。)

2. 點擊瑕疵

這一片段中,教者有意識地讓學生進行文本組讀,讓學生經歷對比、質疑、求同、查異的過程,充分地促進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與多篇文本之間對話。既提高學生閱讀質素,也讓學生在文本之間挖掘了潛在資源,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愿望。那么,問題出在哪兒呢?

(1)偏離了群文閱讀目的,為群文閱讀而群文閱讀。群文閱讀首先要給足學生時間,讓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學習思考。最好能做到邊讀、邊想、邊畫、邊批注。這個目的性問題范圍可以很大,但必須有一定的指向性、目標性,不能空洞。而我們今天所見的問題:讀完兩篇文章有什么發現?表面上放飛了學生的閱讀領域,思維廣度,但實際上這樣游離而沒有指向性的目標,反而讓學生天馬行空,神游太虛,無疑于是虛晃一招!

(3)閱讀中忽視學生的參與意識與生長點的生成。在這個片段中,群文閱讀無非成了幾個孩子交流平臺,大多孩子觀而不言,無動于衷,這不僅是因為目標問題不夠準確而致,也是因為時間及學生常規學習方式力所不及而致。同時,這樣的群文閱讀與單文閱讀相比,學生更優質的生長點在哪里?無異也是一個讓人唏噓的問題了!

3. 反思矯正

①師:孩子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中國作家畢淑敏的文章。有同學知道畢淑敏嗎?

學生介紹,老師補充。

師:作為這樣一位特殊的作家,她的作品有何特殊的魅力呢?請同學打開文章,細細品讀,想一想這兩篇文章為何打動你?

學生細細品讀。

②師:誰來談一談,為什么這篇文章打動了你?

同時,大多數合作社依托的基地或龍頭企業規模較小、產業鏈條短,抗衡市場和自然災害的能力偏弱,對產業融合的帶動作用十分有限。

生甲:這兩篇文章都是寫孩子和母親之間故事,細節之處顯真情!

生乙:這兩篇文章題目都讓人心疼。

生丙:作者對于文章動作——描寫細致入微,讓人仿佛看到一個個故事。

生?。鹤髡邔τ谧约旱男睦碜兓鑼懸埠芗毮?,讓人心疼!

……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短短的時間之內,就有了這么多的閱讀收獲。那你們認為在剛剛提到的那幾個方面中,最打動你的是什么呢?

生甲:是文本中那深入人心的動作描寫!

生乙:還有作者的心理刻畫!

師:那這節課,我們就走進《看病》,體會人物動作與心理的魅力描寫!

(抓住動作、心理兩部分,學習文本。)

③師:剛才,我們用抓動作及心理變化的方式認識了那個獨立的畢淑敏,那個矛盾的畢淑敏,那個可愛的兒子,那個堅強的兒子。體會了他們之間那份堅毅而動人的親情。那我們用剛才學到的方法,再去讀一讀《孩子,我為什么打你》,看一看不同文章,同樣的表達方式是不是同樣打動人呢?

(學生用剛才學習到的方法,進入文本,認識另一個畢淑敏,另一個兒子,體會另一種深沉而無私的愛。)

師:今天,我們學會了一種認識人物的閱讀方式——抓動作。又用學會的閱讀方式,先進了另一篇文章,認識了另一種親情。其實,畢淑敏像這樣的文章還有很多,如《一厘米》《不會變形的金剛》等,課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來讀一讀。

④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親情流露,也感人至深?;貞浺幌?,你和家人之間打動你的那個瞬間。用抓動作的方式,把它細細地寫下來,那將是另一個讓人回味的畫卷。

(生寫,師評價。)

4. 啟示重建

(1)目標明確是前提。一方面,其中一文確有其法可以習得,而另一文亦通此文,可以讓學生對其法進行鞏固和延伸。在類同點上做文章,在通用法上下功夫。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用習得的這種方法,在另一文中展示自我、驗證自我,同時更完善自我,提升了自我。而在尋訪類同點通用法上,切不可面面俱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之。一瓢之點選好、選實、抓牢,為延伸打下基礎。而延伸的價值,恰恰是群文閱讀的意義所在。以一帶類,舉一反三。否則,群文閱讀便失去了生存的目的與價值。而在片段①教學中,要求我們要群文閱讀,我們必須群文閱讀。

(2)拓展、延伸、創新是根基。在單文閱讀中,我們需要充分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讓學生發現問題,習得方法,積蓄情感。將這篇文章的類同點、切入點,打透、穿實。這為另一文本的引入埋下了種子,打下了智力背景。正所謂互有才能接通,互有才能互通,互有才能暢通,而互有也才能生無。而片段③我們正是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交流分享→建構意義→習得方法→自我檢測中,實現了群文閱讀的價值與意義。

(3)教學相長,互惠共生是目標。群文閱讀的宗旨與目的應使學生在不同文本之間相互啟發、相互幫助、相互生成、相互成長。用一篇文章打通一組文章的類同點,用一組文章發現每篇的個性點。而這些類同點和個性點,學生在欣賞、甄別、發現中有更多的體悟與經歷。這樣的洗禮,讓不同的文本背景,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用相同的構建點的打開發式來形成視界之間的有效融合。并在融合過程中思考能力、比較能力、批判能力,形象思維、探究思維、創新思維得到發展。在這樣的發展中得到歷練和升華。片段④正是為這一目標而努力!

(4)見招拆招,有的放矢是方向。在群文閱讀課堂上,所有的內容都不是一層不變的。它需要老師根據課堂需要以及學生的反饋,在教學中不斷地改變提問,調整環節,變化策略,更換教學方案,完成了教學目標。如此一來,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進而逐步構建了“群文閱讀”課堂教學模式。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高林生編著.小學語文教學新思維新策略.海南出版社,2003

猜你喜歡
畢淑敏盲目群文
《畢淑敏心靈獨白》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盲目剃“滿月頭”可能對寶寶造成什么傷害
善良是顆種子
海外游學別因焦慮而盲目跟風
群文活動
盲目自大的小螞蟻
畢淑敏:愿你的“生命借記卡”物超所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