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現代漢服的復興之路

2017-03-24 09:57李若晗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7年3期
關鍵詞:復興漢服現代

李若晗

內容摘要:漢服是什么?為什么要“復興”漢服?它之前存在過嗎?漢服就是漢朝的服飾嗎?這是本文作者試著探討的問題,同時漢服運動愈來愈呈現可喜的趨勢,復興漢服,不僅是致敬傳統,更是豐富現代中國人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渠道。

關鍵詞:現代 漢服 復興

傳統與現代是一個大題目。但我今天卻很想從一個被很多人忽視的角度來談談傳統與現究竟該如何融合,以及傳統文化究竟該何去何從的問題。毋庸置疑,傳統文化是勢必要得到繼承與發展的。一個國家沒有自己的民族文化,那還有國家的概念嗎?然而不容樂觀的是,在現代的中國,傳統文化已經與我們漸行漸遠。身處現代的我們該如何挽救傳統的衰落?傳統文化應該做出怎樣的改變來適應時代的發展?本文試從漢服入手,來探討傳統與現代的關系。

漢服是什么?為什么要“復興”漢服?它之前存在過嗎?漢服就是漢朝的服飾嗎?諸君也許會產生許多類似這樣的疑問。而我作為一個認識漢服近一年時間的“同袍”,不知道是否有資格回答這些問題。然而我的確是想為漢服運動貢獻一些力量的,所以請允許我這個不太資深的內行也試著來“淺談漢服”,透過漢服來看如今傳統文化發展的方向。若有錯漏之處,懇請諸君指正。

漢服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播與普及的過程中與其他傳統文化相比,很具劣勢并且令人感到尷尬的一點就是很多人都對它一無所知。一說起漢服,有些人覺得是“漢朝的服飾”,或者認為它是“古裝”“戲服”等等。然而上述的認知都有偏差,漢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不僅僅涵括朝代意義上的“漢”。漢服的形制多種多樣,最被人們所熟知的是周制,也是一般人印象中的“漢服”。除此之外還有唐制,宋制,明制等。

漢服不是戲服。電視中的古裝影視劇里演員所穿著的都是現代人加工改良或主觀臆造的“古代服飾”,并不是傳統的漢服。同時,漢服也不是古裝。這是讓很多人困惑的一點——為什么說漢服不是古裝呢?因為古裝的定義從字面上理解可以理解為“古代的服裝”或者是“古代出土的服裝”,所以這樣說來古裝其實是與現代斷層的。然而漢服作為我們傳統服飾,它應該被繼承發展,而不是作為我們記憶中的古代服飾沉淀在歷史的長河中。因此在漢服運動中,我們不稱呼漢服為古裝。

于是問題又回到原點——既然漢服既不是古裝也不是戲服,那么漢服到底是什么呢?我們回答說,漢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于是各位可能又有疑問,少數民族不是才有民族服裝嗎?我們有傳統服飾嗎?我怎么沒聽說過?我們的傳統服飾不是旗袍馬褂嗎?怎么又突然蹦出了這個漢服?

首先要肯定的是,我們是的的確確有傳統服飾的。漢服之所以不被現代人所熟知,還要追溯到四百年前滿清入關的時候。當時清軍入關之后占領中原,便頒布法令要求漢族人剃發易服。當時很多漢人紛紛奮起抵抗,卻最終以失敗告終?!傲舭l不留頭,留頭不留發”,在清朝統治者殘酷的鎮壓下,便有了揚州十日的慘案,漢服也從此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從此,漢服便沉寂多年。旗袍馬褂代替了中國人的衣裝,我們便不知原來中華民族也曾有過如此燦爛的服飾文明。

但所幸漢服并沒有真的消失。2003年11月22日,民間人士王樂天穿著自制漢服走上街頭。這是多年來漢服第一次出現在廣大民眾的視野中,也是漢服運動開端的標志。從此之后,沸沸揚揚的漢服運動開始了。這些漢服復興者自稱“同袍”,取自詩經《秦風·無衣》中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之意。在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漢服運動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了解漢服。

在了解漢服及漢服運動的始末之后,我們終于可以問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到底為什么要復興漢服?

首先,漢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服飾。穿著漢服有利于增強民族榮譽感。記得曾經有一張五十六個民族穿著自己民族服飾合影的照片,一襲白襯衫牛仔褲的漢族代表在各個民族代表中顯得格外扎眼和尷尬。為什么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服飾,我們漢族卻沒有?我相信有不少漢人都有過這樣的疑問。漢服運動正是給這樣的疑問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回答。

但這不意味著漢服僅僅只有這樣一個狹隘的概念。漢服除了作為漢族人民的傳統服飾,更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輝煌的一部分。在漢服運動中,我尤其喜歡這樣一句話:“始于衣冠,達于博遠?!痹谌缃襁@個傳統文化百廢俱興的年代,漢服運動的發展無疑給傳統文化的復興打開了一個很好的缺口。今天,文化傳承已經是迫在眉睫的緊要關頭。在中國如今的社會中,傳統文化對于許多國人來說不過是一個空泛而遙遠的字眼。一百多年前東西方文化產生激烈的碰撞之后,中國在近代化進程中慢慢喪失了許多傳統文化,已是不爭的事實。實際上,從新文化運動開始,我們就已經開始失去對歷史的“溫情與敬意”。因為各種必要的原因,我們開始以批判的目光探究中華千年的文明。這固然歷史的必然,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也使現代中國人對于傳統文化認同困難。但是那段時間,我們與傳統雖不是緊密相連,至少也是不可分割的。然而自文革之后,中國人與傳統有了無法恢復的裂縫,我們已經與傳統文化漸行漸遠。如果不正視中華文化的重建問題,那么這將成為我們永久的遺憾。

而漢服作為一種直觀而美觀的傳統文化,對于大多數浮躁的國人來講相比對于儒家經典、詩詞歌賦這種傳統文學更容易了解和接受。因為對于這樣的傳統文化,漢服對于人的整體素養和文化水平沒有那么高的要求,只要你有一顆愛美的心,就很容易被漢服吸引和打動。文化傳承歸根結底是在一個文化認同的問題,如果身為一個中國人,不認同自己的文化,盲目崇拜西方,又怎么會有傳承的意愿呢?了解漢服的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獲得文化認同感的過程。如果這樣,那傳統文化的復興也不是難事了。因此我們說,始于衣冠,達于博遠。

但漢服運動也并非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一帆風順。在漢服運動興起伊始,就有許多反對的聲音。首先是某些極端的民族主義者,公然污蔑漢服復興是漢族人大漢族主義的產物。但是復興漢服并非是對其他民族文化的打壓。中國其他五十五個民族都有傳統服飾,為什么漢族就不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裝?更何況,漢服并不是只有漢族人才可以穿,也不是只屬于漢族人民。歷史的事實表明,中華文明的主流文化一直是漢民族書寫的,難道傳承儒家思想,發展傳統文化也是民族主義嗎?這樣的觀點實屬無稽之談。你是否認同漢服,實際上代表了你是否認同華夏文明。這一點不由血脈區分,而是只要你有著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那你就屬于華夏。漢服雖然是民族服裝,但如果只用這個概念規定它,未免太狹隘了。漢服更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漢服運動的主流思想是復興傳統文化,而絕不是要搞什么大漢族主義。

除卻這種人為刻意造成的阻力之外,漢服復興最艱難的地方還在于廣大群眾的不了解,不接受。我本人也曾多次穿著漢服上街,但效果都不好。很多人把漢服誤認為和服或韓服,或者非常不理解這種行為,認為這些漢服復興者“腦子有問題”。然而,漢服不是穿越,也不是唱戲的,更不是和服和韓服。這樣的現實情況,表明漢服復興有著很長的路要走,這也啟示我們要尋找宣傳漢服更好的出路。迄今為止,所有的漢服運動都是民間組織,如果能獲得政府支持,那么這對漢服復興的推動,將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然而這一天究竟何時能到來?誰也不知道,但我們一直期望著,努力著。除此之外,我們也應該反思,為什么國人知道和服和韓服,卻不知自己民族的漢服?不得不承認,日韓兩國,尤其是日本,在對傳統文化的保護中都比我們做的好得多。日本人在盛大的節日和隆重的活動中都會穿著和服,而我們中華民族什么時候才能重新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最后一點,被許多人批判的就是漢服的“不實用、不方便”。但其實這樣的看法是很片面的。漢服中也分禮服和常服,寬袍大袖固然不適合現在快節奏的生活,但我們卻小看了古人的智慧。漢服不修身,寬大舒適,也可根據自己的身材調整,有許多時裝沒有的好處。且不說漢服也有方便日常生活的窄袖,復興漢服也不意味著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穿著漢服。漢服更應該被當成一種禮服,在重大場合如節日、婚禮、祭祀、成人禮這樣的時候穿著。而且漢服也非一成不變,在漢服運動的發展中,產生了一種漢元素服裝。這種服裝是經過改良后的漢服,如把裙長改短,適合日常生活,這也表明了漢服的傳承并非死氣沉沉,而是具有無限活力與潛能。

總而言之,漢服運動愈來愈呈現可喜的趨勢。復興漢服,不僅是致敬傳統,更是豐富現代中國人精神生活的一個重要渠道。我們有這么輝煌燦爛的文化,不應該看著其他國家的傳統文化自慚形穢,徒有羨魚情。始于衣冠,達于博遠,漢服未來的路究竟會怎么走,我們無法揣測,但只有冀希與國人重新喚起對傳統文化的溫情,用全新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傳統文化,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

(作者單位:北京十一學校2017屆高三文科班)

猜你喜歡
復興漢服現代
Viral Revival
留學生創辦漢服社讓外國人愛上漢服
上臺說漢服
從《百鳥朝鳳》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鐘擺回擺,自行車在中國“復興”
現代教育技術在體育院校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現代煙草工業發展趨勢及降焦減害技術應用研究
談森林管理管理體制的創新
解放軍,在“現代”與“后現代”之間
時光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