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厘米的距離 百分之百的美麗

2017-03-24 09:56湯錦秀
小學教學研究 2017年3期
關鍵詞:立夏距離習作

湯錦秀

【摘要】再短小的距離,因為有了間隙,就會有思考、發展的空間,教學中也同樣適用。在1.4厘米的距離上做文章,張揚學生們的童心、童言、童趣,肯定會看到百分之百的美麗。

【關鍵詞】距離產生美 四“精”

常常會有這么一種感覺:瀏覽網頁上某某風景區,那人間仙境往往吸引我恨不能當下就去云游一番,可等到真正踏入時,也不過一般而已。也許這就是“距離產生美”吧,即使再短小的距離,因為有了間隙,就會有思考、發展的空間,教學中也同樣適用。為什么這么說呢?源于我在本學期做的一項實驗:班級學生24人,新的24本習作本厚度為3.8厘米,現在臨近學期結束,24本習作厚度變為5.2厘米,與學期初相差了1.4厘米。也許這微不足道的1.4厘米的距離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但卻讓我看到了學生們在這1.4厘米的距離上,展現出的百分之百的美麗。

怎樣讓1.4厘米的距離產生百分百的美麗呢?其實我在開學初就暗自思索這個問題,并結合學校工作安排,為學生們量身定制了習作學期大單元活動:①漫話暑假生活②“我的夢 中國夢”③感恩④尋訪家鄉美味⑤體育游戲節⑥踏秋⑦讀一本好書⑧交一個知心朋友等系列。

框架構思好了,該怎樣去實施,讓這百分之百的美麗散發出來呢?我在習作教學中摸索著,力求做到“精”。

一、設計“著眼點”力求精心

“情不動,故辭不發?!睂W生們面對作文往往抓耳撓腮,筆重千斤,追根溯源是他們對筆下事物還處于陌生狀態,沒有情感體驗也就沒有寫作的欲望,自然難以下筆。寫作前,教師應該精心設計導入,喚起學生們對所寫事物的認知,進而產生寫作的沖動。

為了寫好感恩系列文章,我先讓每個學生聊聊自己與父母相處的細節。課上,學生們聊著聊著,動情之處引得大家潸然淚下,廖晶、黃梓依曾幾度哽咽,很多學生感同身受。漸漸地,有的學生眼睛紅紅的,有的學生低頭沉思著,整個教室里彌漫著濃濃的感恩的情意。我又趁熱打鐵,讓學生們回家對父母說一聲“爸爸、媽媽,我愛你!”反響很大,當天晚上就有家長打電話給我,訴說著當時的情景。第二天學生們講述時,臺下鴉雀無聲,學生們屏息凝聽,當一個個學生動情敘述完后,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自發地響起,我特別感動,沒有想到這一創新設計會帶來如此效應。下筆時,學生們托腮沉思,滿面春風,習作氣氛一下子調動了起來。這樣的導入“動之以情”,撥動了學生們情感的心弦,激起了學生們情感的漣漪,使之迸發出真實的情懷。此次感恩系列文章很成功,學生們的美麗萌芽了,邱同學的習作《媽媽,我愛您》、田同學的《幸福的滋味》發表在了省級刊物《關心下一代周報》上。

二、體驗“生活化”力求精彩

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边@詩外的功夫就是真實的、生活化的體驗、感受。因此,我們教師應讓學生們走出課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進而感受精彩的生活,體驗精彩的生活,認識精彩的生活。學生們積累的素材多了,厚積才能薄發。如指導寫秋的文章,我帶領學生們去江海風情園踏秋,我們帶上包包,徒步前行,很多嬌氣的學生克服腿酸、腿疼等困難來到目的地。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學生們一路歡聲笑語,忘卻了任何煩惱,徜徉在秋的氣息里。他們攀爬細如繩索的吊橋;放飛手中千姿百態的風箏;傾聽緩緩流淌的潺潺水聲;站在樓宇俯瞰浩渺壯觀的長江;動手包一包皮薄餡多的餛飩……邊玩邊學。迷人的秋景,處處散發著濃濃的秋意,在學生們心靈深處放飛,化為語言文字時也就成了真話、實話、心里話了,這樣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來。盡管王××的餃子并未包成功,“唉!我包的四不像簡直慘不忍睹,再瞧瞧其他同學的杰作都已經下鍋了,我只能去蹭吃了?!笨伤悄菢诱鎸嵉匕l生了,又那樣真切地被記錄下來了,以《特殊的實踐活動》為名發表在《××教育》上,體驗生活讓學生們的美麗露出“尖尖角”了。

三、實踐“過程性”力求精致

實踐活動是促進學生們作文的源頭活水,也是學生們學習活動的搖籃。玩是每一個孩子的天性,玩能促使所有的孩子或多或少地在實踐中體會,在體會中感悟。我們班的學生也因此有了一句口頭禪:“專注地學習,盡情地玩耍?!?/p>

如果實踐過程設計精致新穎,學生們一下子被吸引了,就會全情投入到活動中。所以,我認為實踐活動是激發學生接近生活、發展思維、生成情感、真實行為的過程。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北种@一理念,在指導學生們寫體育比賽(活動)的作文前,我結合學校舉辦的“風馳電掣體育游戲節”的各項比賽,尤其關注拔河比賽的過程,學生們情緒高漲,個個躍躍欲試,拔河的同學大顯身手,盡情拼搏,大家雙腳死死抵著地面,小臉憋得通紅,你來我往,不分勝負,周圍同學揮舞手臂,吶喊助威,這情、這景、這活生生的畫面是生活的寫照,也是寫作的活水源泉,這時實踐活動也就成了一種寫作需要,寫作樂趣,自然、有血有肉的文字得以生動再現。王××寫拔河比賽的文章——《團結就是力量》發表在省級刊物《創新作文》上。比如學校里每個班級會在每年的立夏這一天組織學生舉行斗蛋比賽,但我認為僅僅斗蛋,并不能讓學生真實地了解立夏這個節氣,怎樣才能真正學習、認識傳統節氣“立夏”呢?我指導他們分工查閱了立夏的來歷,有關立夏的詩詞歌賦,各地過立夏的風俗習慣,每個小組各做了一份關于立夏的小報,最為重要的是在立夏來臨前一個月有計劃地開展了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腌制咸鴨蛋。那一天,大家分組帶來了蛋、鹽、酒、盆,就地取材挖了泥土,在用酒浸泡鴨蛋,和泥撒鹽的過程中,盡管大家錯誤百出,但經歷了一次實實在在的腌制咸鴨蛋的過程,并且等到立夏來臨時,大家吃到的是自己親手做出的咸鴨蛋,意義自然非同一般。這一整個主題大單元活動下來,不愁學生們無話可說了,這一過程也促使他們的美麗進一步綻放了。

四、評價“展示性”力求精當

好作文的一條鐵律就是:結構完整,能緊扣題目要求,條理清楚,語言流暢。但不能忽視個體在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在作文評改時,要正視這些差異,動態地為學生分層評價。很多學生的習作往往顧此失彼,但如果仔細品讀,會發現他們的文章又各具特色。我現在教的六年級有一個學生,他的習作水平可能剛剛達到四年級的底線要求,篇章結構不完整,經常詞不達意。對于他這種類型的文章就不能完全用六年級的標準去衡量。一次寫半命題作文:“雖然我( ),但我( )”,他寫的是《雖然我家很窮,但我很幸?!?,雖然讀完整篇文章我仍舊感到很吃力,但文章字里行間透著真摯和感人。我把文章打印出來放在班級板報欄里推薦,并讓他讀給全班聽,這個學生讀著讀著淚流滿面,其他學生也鴉雀無聲,仔細聆聽。我告訴學生們,習作就是寫你們對生活的感悟,對人、事的看法,只要你能做到這一點,你的文章就值得夸獎。學生們覺得,這很簡單,不就是寫真話,表真情嘛。他們的寫作積極性空前高漲,好多學生開始自發接力編寫《四葉草班的平常事》,用日記的形式把班級里每天發生的他們認為值得紀念的事情編成了一個個小故事,然后利用班級QQ群和同學、家長分享。很多家長也留下了鼓勵孩子的話語:“你們是班級的會話大師,若干年后再來看,相信你們會走得更遠?!薄翱鞓芬梅窒?,才能加倍地快樂?!蔽覀兊牧曌髟u價空間從課堂走向家庭,走向社會;評價主體從老師換成了家長,這樣學生的作品有更多的人欣賞,他們的成功感更強烈。至此,學生們的美麗之花開在了廣闊的“原野之上”。

習作的資源,蘊藏在學生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事物里;存在于學生們的任何感官系統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身邊時時有素材,生活處處有文章!我想只要做到習作教學中注意充分挖掘學生們身邊的原始素材,在“理趣”教學中夯實“四精”,在1.4厘米的距離上做文章,張揚學生們的童心、童言、童趣,肯定會看到百分之百的美麗。

猜你喜歡
立夏距離習作
感受節氣之美:立夏和小滿
立夏
距離美
五月里迎夏天
距離
床到馬桶的距離
習作展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