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文源格律詩的語意表達

2017-03-24 10:31余亞梅
文學教育下半月 2017年3期
關鍵詞:意境意象

內容摘要:梁文源的詩格律嚴謹、韻律優美、質樸典麗、含蓄蘊藉,其精準的文字表意產生“筆到景出,景出境生,境生移情”的審美效果;豐富的意象打開“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的詩意闡釋空間;獨特的意識形象立體地展現了詩人光風霽月的皎皎君子情懷和理性從容、陽剛勁健的詩歌審美風格。

關鍵詞:梁文源 格律詩 表意 意象 意境

梁文源先生集詩書畫印藝術修養于一體,對傳統文化“寫意”理論深諳其中三昧,其詩歌創作注重寫意,“始于意格,成于句字”,講究“意在筆先”,強調文本的整體呈現以及主體在文本中的體現。唐代劉禹錫在《視刀環歌》中慨嘆“常恨言語淺,不如人意深”,可見,正是遣詞造句將詩人分出高下。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心中有詩意的不一定寫詩,而寫詩的卻不一定是真詩人。因為,詩意的表達可以在任何藝術作品中呈現,而真詩人心中之“意”終究要“成于句字”。因此,如何表達詩“意”,才是“詩”之所以是“詩”的關鍵所在。讀梁先生的律詩,可以從文字的表意、文字的意象以及詩歌的意格等三個維度欣賞詩人對語意的表達。

文字的表意即語言的表面字義。詩歌是語言的藝術,離開對語言形式的具體分析很難準確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意蘊及審美特征。宋代大詩人王安石提出,寫詩填詞要用“詩家語”。所謂“詩家語”,是詩人用凝練、含蓄、委婉、曲折以及音樂性的語言來表達自己主觀情志的“詩性語言”,也有人稱之為“詩語”。明代詩人謝榛稱“凡作近體,誦之行云流水,聽之金聲玉振,觀之朝霞散綺,講之異繭操絲”,強調了律詩語言審美的四個維度,并稱之為詩家“四關”,“使一關未過,則非佳句矣”。梁文源先生詩歌語言舒朗中見綿密,典雅中見鮮活,淺淡中見蘊藉,音韻和諧富有音樂節奏,讀來猶如踏歌賞畫,生趣盎然,字里行間處處流露出詩人高遠超逸的情懷與飽滿熱情的詩意。

首先,用詞準確、精煉、綿密,誦之如行云流水。律詩對字句的準確精煉的要求留下許多佳話,“推敲”一詞便是賈島“苦吟”的典故。杜甫《又示宗武》詩云“覓句新知律,攤書解滿牀”,也是反復琢磨。宋計有功《唐詩紀事·劉昭禹》中記載劉昭禹嘗與人論詩曰:“五言如四十個賢人,著一字如屠沽不得”。梁文源先生的詩歌語言追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畫面感、現場感和代入感,所以其詩歌語言就十分講究準確凝練、生動形象、色彩鮮明、音韻和諧、富有節奏。如《哈密歌舞》“客有佳賓飲北郊,華筵初罷樂聲高。胡琴一曲紅唇動,羯鼓三聲翠睫搖??茨且氯谷缪嘁?,羨伊身段似蜂腰。美人把手貼胸出,邀我隨她舞一遭?!本秃芎玫伢w現了這一特點。詩人極善抓特征,胡琴、羯鼓;一曲、三聲;紅唇、翠睫;燕翼,蜂腰……了了幾個詞組,場面、色彩、動感、形象歷歷如在目前,“看那”、“羨伊”的語氣詞使詩人的情感融入歌舞場景之中,“美人把手貼胸出,邀我與她舞一遭”,“出”、“邀”二字如畫龍點睛,極具動感,風情與形神俱出,使整首詩的形象活了起來。這首詩歌的語言富含節奏、音韻、形象、色彩、時態、語氣等特點,呈現出語言運用的多維共呈,使詩歌形成飽滿的張力,帶來舉重若輕的效果,一幅華筵待客圖,滿篇西域風情詩!全詩沒有一個冗字,欲動一字則必要動全詩,針腳綿密,一如渾金璞玉般的嚴絲合縫、渾然天成,節奏韻律響亮流麗極富音樂性,讀來猶如行云流水般的酣暢淋漓,氣韻一貫到底,毫無阻隔,可以說把精確凝練的文字表意功能發揮到極致,帶給讀者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語言的準確性還表現為用詞的鮮活性,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敏銳的詩意感知。詩歌的語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唐人改之,即是唐語;宋人改之,即是宋語”。詩貴活賤死,與時下寫律詩只懂得發“古人語”,用詞僵化、無活氣,把格律和句字當作花架子的所謂詩人不同的是,梁文源先生詩歌的語言追求“鮮”、“活”,避免用聱牙、生僻、奇崛的字句結構,尤其是其山水田園詩,更是注重從生活中提煉出淺近明白的語言,流暢自然地表現詩人的所見所感。如《雨中穿越大巴山》“渡水穿沙上翠微,綠云松徑雨霏霏。山村處處梨花落,瓦屋家家燕子飛。牽手兒童上學去,攜籃少女采茶歸。停車橋畔問前路,大雨傾盆瀑布垂”一詩中,“牽手兒童”、“攜籃少女”淺白、通俗,田園風光的清新、質樸和生氣撲面而來?!吨卸磉吘撑R眺》“夜度金山穿額水,曉臨胡塞上烽臺。中華地向山邊盡,外國鳥從湖上來。哨卡頹墻生柳樹,戰壕廢鐵長莓苔。莫言邊地無春色,異草奇花爛漫開?!币辉妼懹谥卸磉吘尘o局勢張之后,詩中以“中華地”對“外國鳥”發人所未發,引發人與自然、民族與國家、人道與天道、戰爭與和平的哲學思考?!抖者^山后村》“車出洋州北,秦山夕照斜。喬松十五里,曲水二三家。竹子寒生筍,枇杷暖著花。主人送蘿卜,和葉帶泥巴?!备强侦`曠達,氣象渾然,難以句摘,結句更得袁枚所云“大巧之樸”、“濃后之淡”的境界。此外,如《山行》中“橘子花含新蜜氣,野禽語帶小兒聲”,《太行山中做客》句“佐餐新韭菜,下酒老花生”等清新鮮活質樸的聯句俯拾皆是,極富淺深有致、言淺而意深的審美情趣,可謂“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

其次,用詞富麗、典雅、蘊藉,觀之悅目、思之悅心。雋永雅致是詩歌語言的重要特征,如果一味求淺俗,終流于寡淡,不耐咀嚼。恰如《四溟詩話》中所說“作詩雖貴古淡,而富麗不可無。譬如松篁之于桃李,布帛之于錦繡也”。梁文源先生詩歌清空淡然之意與語言的典雅古樸分不開。如《登天山詠懷》中間兩句“步入煙霞親白石,坐臨瀑水濯清泉。吟詩得句心尤喜,臥枕翻書夢亦閑”,煙霞、瀑水、清泉、白石均為律詩的常見詩語,承載與“俗世”對立的詩歌意象,這種用詞本身就激發聯想,觀之誦之也都十分典麗蘊藉,然而,其佳處不在“盜用”,而在點化,詩中“親”、“閑”兩個詞的運用,使得傳統的詩歌語言更添余味?!渡叫小贰把┖笊仙饺?,天晴宿霧開。山中有清氣,滌盡一身埃?!币辉?,晴雪、霧開之實景暗喻胸中之境,一個“宿”字最得神韻,胸中之意未著一詞,然后面“清氣”一出,則如“宿悶”得解,有豁然開朗、云破月來之妙?!秳e洋州》“一夜東風別離夢,半窗明月故園心”以東風、明月敘別離之情,明月高遠,“半窗”則拉遠及近、化虛為實,情如實質、空靈別致;“連江柳浪催行色,沿路鶯簧送好音”,點化折柳贈別典故,“催”、“送”二個動詞的運用更添不舍之情,情景交融,典雅雋永。作格律詩最忌“自我作古,不求根據,過于生澀,則為杜撰矣”。梁文源先生的律詩用詞典麗工雅而無僵化之“暮氣”,恰在于匠心獨運的巧妙點化。這些雋永雅致的語詞與那些淺白的鮮活口語在詩中相互映襯,饒有佳趣,形成色彩斑斕、參差有致、深淺互映的語詞景觀。

律詩的語言在整體上還必須有濃淡變化之美?!端匿樵娫挕吩啤奥稍婋m宜顏色,兩聯貴乎一濃一淡”,又說,若兩聯皆濃,則前后四句淡也可以,否則四聯皆濃或皆淡,非筆力純粹,必有偏枯之病。梁文源先生律詩景多情少,以兩聯為主,起句、結句輔之,中間兩聯多為景色描寫,畫意盎然、工整雅致,呈現前后淡雅而中間富麗的審美特征,濃淡有致,渾然一氣。如《夜宿重慶贈黃克榮大?!芬浴肮嗜苏形蚁掠逯?,字水宵燈一望收”起句,“浪卷金花連北渚,波澄銀樹接東流。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舟”頷聯寫實景,頸聯寫虛境,虛實結合,空靈高遠,結句“頻喚巴娘添酒盞,不教醉倒不言休”與虛境之意相接,意味悠長。此外,“十里好山青入縣,千家深樹碧藏樓。蔡碑北倚秦關峻,唐塔南臨漢水流”,“天晴日暖桐生葉,雨潤風和竹迸胎。扁豆開花攀樹去,絲瓜結子過墻來”,“撲面時時疑柳絮,掛林處處誤梨花。停車環望山皆老,握手相看鬢更華”等等,用詞無不雋永雅致,讀來有如在畫中行走,情隨景生,情景相融。也有以起句為主,如順流之勢,興在一時,如《憶洋州》“莫說洋州是小州,洋州雖小足消憂”,首句起興則立意定調,此后“風光不獨見唐塔,人物豈唯言蔡侯。雨綻梨花千樹雪,風吹桂子一城秋。更兼四面佳山水,瑞獸祥禽到處游”三聯皆為順流之勢,如潑墨寫意,濃而后淡,至筆墨盡處而余韻未消。

此外,用詞瀏亮、清雅、動聽,富有音樂美。唐代詩人劉禹錫在《唐故尚書主客員外郎盧公集紀》中言,優美的詩歌語言“猶夫孤桐朗玉,自有天律”。清代詩論家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詩如言也,口齒不清,拉雜萬語,愈多愈厭??邶X清矣,又需言之有味,聽之可愛,方妙”。律詩以平仄構成句式,以抑揚合成韻調。揚多抑少,則調勻;抑多揚少,則調促;調不同,傳達的詩歌情緒也就不同。梁文源先生的詩歌在用詞方面善于圍繞主題選擇那些響亮、靈活、有生氣和形象鮮明的字詞句,注意規避腐、啞、弱、笨以及魯直、生澀、熬牙等字詞句,音調方面則追求響亮流麗、抑揚頓挫、回環復沓的優美感,并十分注意語詞節奏與意義節奏的配合。如《早發安康溯漢江西行》平起入韻,首句“車出郊原日欲明,春風如笑快相迎”,十四字僅“出”、“如”二字氣促聲抑,讀來短促、停頓,起到調節韻律節奏的效果,余字皆揚,讀來瀏亮明快,頗有喜悅之情;“櫻桃樹里巴山色,荊棘花邊漢水聲。兩岸人家多養鴨,一江柳浪盡聞鶯”,“里”聲抑,讀來氣咽聲短促,輕聲若頓;“水”、“養”、“柳”字上轉,“色”字去而悠遠,氣振愈高,至 “鴨”字仄聲收尾,音又較之“色”略低暗,結句“此中風景殊佳絕,屢屢停車不忍行”半數虛字,實字少而意豐,“此”、“屢屢”使得聲調由揚轉抑,如倦鳥歸林,讀來神情一黯,意蘊悠長。這首詩四聲抑揚,不失疾徐之節,惟雅善音韻者能做到,不通音律者則難以欣賞到其中妙韻天成如行云流水的悠揚委曲之美?!兜独芍琛穭t是另一番趣韻:“卡龍琴響獵筵開,羯鼓咚咚吶喊催。把火招腰聯袂出,執戈撲背跳靴來。燕姿拍拍風篷轉,虎節聲聲雷雨摧。忽作雙雙鸞鳳喚,狂歌一曲又重回?!比娭挥薪Y句用了虛詞,其余多為實詞,實字多則意簡而句健,了了幾筆組織畫面,原始蠻荒的狩獵氣息歷歷在目。語言鏗鏘剛健,音調揚之又揚,極具動感節奏,一個場景壓著一個場景出現有如實境,令人目不暇給,讀時氣為之一窒,狩獵的緊張氣息久久不散,頗有風卷江河之勢?!奥稍娭卦趯ε?,妙在虛實”。然而,實詞易學,而虛詞難學,《四溟詩話》中講到李西涯論詩:“盛唐人善用虛字,開合呼應,悠揚委曲,皆在于此。用之不善,則柔弱緩散,不復可振”。五律《峨嵋山中》起句“名山久待我,今日試登臨”如爆竹,驟然響起,覆蓋全篇,中間“深入飛云谷,多逢行旅人。惡猴無佛性,好鳥有禪音” 兩聯中,“深”、“多”、“無”、“有”等虛詞的運用,讀來如曲澗流泉,淡然清空,結句“金頂在山后,鐘聲隔嶺聞”如撞鐘,清音裊裊,余響不絕。七律《洋州郊居之五》“風煙草樹盡欣欣,久雨初晴天氣新。一屋詩書無俗物,滿園禽鳥似佳賓。街名不記下車問,菜味猶諳入巷尋?;蛴羞h朋來索字,深宵侍坐伴清樽”一詩中,虛詞的運用使得語氣平緩極具回環婉轉之幽,較好地傳達了詩人清空自在、閑適從容的心境。

詩的高度凝練性,使得詩應該竭盡可能地以最少的意象蘊涵最可能多的信息,但僅僅通過文字的表面字義來表達則十分受限制,正如姜夔所說“意格欲高,句法欲響,只求工于句字,亦末矣”。因此,注重語言的意象表達功能則是一種常用的創作手法,這在現代詩學中稱為“轉借”。它的一般表現是由字面出現的替代來完成的,并由替代(客體)對原事物(本體)的取代而形成本體和客體共同組成的意象轉借。中國的漢字承載了中國有文字記載以來的四千多年的文化歷史,幾乎每個字都可看作文化的符號象征,而字與字的排列組合,則更是充滿了豐富的文化意象。對此,陸游以參禪作比,在《贈王伯長主簿》說,“學詩大略似參禪,目下功夫二十年?!边@是因為詩與禪一樣具有靈性妙悟、非邏輯性、多指向性等共同特征。

梁文源先生表達自己對詩歌創作的感悟,稱“詩是思維的跳躍和舞蹈,是意識的無意識的流動”。這些看似天馬行空的流動的意象并非雜亂無章的無機擁塞,而是有機的并令人產生聯想和思考的審美以及哲思的文本內容。如詩作《題青木川古鎮》“山環水繞郁蒼蒼,一片龍池對鳳凰。魏氏莊園生茂草,羌家樓閣入斜陽。雞鳴三省關城曉,月照千山道路長。興廢由來成故事,清游歸罷細思量?!笔茁撆c頷聯皆寫實景,鏡頭由近及遠,四組畫面組成一個詩意闡釋的廣大空間。山環水繞、龍池、鳳凰,實景的描述卻充滿了中國道家文化的符號意味,環山為青龍,繞水為白虎、龍鳳呈吉祥是道家追求的上佳風水寶地,與后面一句“魏氏莊園”和“羌家樓閣”這些曾經盛極一時的世家大族聯系起來產生聯想,意蘊則更為深遠;而茂草、斜陽在中國文化中是“衰敗”的符號象征,意蘊又再深一層:古鎮風景山環水繞、龍池對鳳凰風水絕佳,可是依然保不住魏氏莊園和羌家樓閣的千古不衰,詩人立于斜陽、茂草遙想昔日如烈火烹油般的繁華盛景,思興亡更替,心神恍惚,恰時,雞鳴如驚醒舊夢,月照似指明未來,千古幽思化為頓悟,懷古撫今,引人進入盛極而衰、滄海桑田的幽思情懷。最后結句,將詩人將說未說,言而未盡的之意,盡收于“成故事”,“細思量”之中。全詩描述的都是詩人所見的實景,可是于真詩人而言,這個實景是“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是項莊舞劍,是王顧左右而言他,實景只是所托之物,借來表達的是高度抽象的詩人心中之“意”。這首詩豐富的象征內容避免了單薄而直白,其所傳達的深邃的思想深度,是單純以文的語意習慣來組織詩的內容所不能抵達。這樣一種表達還可以在另一組詩《山行·三首》欣賞到,“秋晴風日好,川靜岫云輕”、“蘆葦蕭蕭影,菊花點點金”、“泉林無俗氣,不必說功名”、“斷橋秋水路,落葉夕陽村”、“青山千古畫,紅葉一林詩。石澗飛松鼠,松梢立鷺鷥” ……詩中滿目秋水、林泉、菊花、斷橋、落葉、鷺鷥、殘照等詞語,都是自在、隱退、蒼遠的符號意象,呈現出的是明明白白的詩人心象,是一種淡淡的失意、毫不掩飾的退意,結合對如詩如畫的優美大自然的眷戀和禮贊,以舒緩和諧的節奏韻律訴諸筆底,表達出詩人對自由無礙的向往以及逃避塵俗的愿望,三首《山行》令人體會到風輕云淡、云水清涼、清遠曠達的人生境界。

意境和意格有相通之處,意境強調主體與客體的關系,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據此分為“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而“意格”則強調詩歌創作主體在文本中的表現。梁文源先生一介書生從戎邊塞,三十幾載的軍旅生涯造就了詩人家國天下的高遠情懷,而征途漫漫走遍千山萬水的經歷更是極大地拓展了詩人的眼界和胸襟,訴諸筆底則表現為至濃至淡的清遠曠達,胸中之意化為詩中思想、靈魂、意境、情懷以及境界,展現了詩人在詩中不同于他人的獨特的意識形象,這也正是詩人在詩中整體呈現的“意格”?!额}青木川古鎮》中由遠及近的景物變換,神思因“雞鳴三省”從古到今,詩人借助精確實景表述和豐富語意抒發了關于興廢滄桑的感懷和領悟的同時,也塑造了一個有著幽思情懷富有哲思的詩人形象;《哈密歌舞》寫得滿場聲色,卻只見滿目西域風情與才人風雅,獨不見頹靡庸俗。李漁《閑情偶記》開篇云“聲色者,才人之寄旅”。佳賓會聚,華筵初罷,歌舞助興,詩人興致盎然,充滿欣賞和贊嘆的語氣詞“看那”、“羨伊”,以及結句“美人把手貼胸出,邀我隨她舞一遭”,塑造了一個灑脫、超逸的風流名士般的詩人形象?!兑顾薨屠锢たh》“古驛天山外,迢迢征路長。地空多漢月,野曠足胡霜。孤店星河遠,平川草木荒。枕書人不寐,聽雁叫寒塘?!眲t展現了一個從戎詩人的高遠情懷。古驛、征路、漢月、胡霜、孤店、平川……詩人目之所及,心之所至,塞外實景何嘗不是積淀了千年的意象,淺淺道來,盡得靜寂、空曠、蒼茫、寥落之虛境。詩人筆走藩籬現,頸聯與頷聯便已如“符咒”構建了一個獨立于三界之外的“結界”,讀者吟詠間便入虛境。為何“不寐”?詩人的玄思妙悟卻一語未著,“聽雁叫寒塘”,靜謐得聞天籟,大辨不言,乃為一味妙悟,何須“理語”?用詞大巧若拙,素樸而典雅,天空地闊,境中自在,情懷高遠,足以移情,心胸也跟著豁然,讀來有盧仝七碗茶之功效。

詩人的情懷,因為詩歌的創作而在其文本中得以體現出來,從而轉化為“詩歌的情懷”。詩歌必要有情懷,有情懷方有詩歌;好的詩歌是靈魂的獨自吹奏,孤吹不以為恥,足以為傲。因此,對詩的品鑒如果只停留在字句的美妙、技巧的純熟與否,此為“著相”。傳統詩和現代詩一樣,停留在字句之美,用王國維的話說終究是被語詞“隔”在詩之外了。文詞不是載道的工具,而一旦成了“目的”本身,以文詞為目的的詩,怎么能叫做“詩”呢?詩歌寫作有如造物,一句不工,則一篇不純;一字不諧,則足以令詩意全無,但誠如《四溟詩話》所說,“造物之妙,悟者得之。譬諸產一嬰兒,形體雖具,不可無啼聲也?!?又說“詩無神氣,猶繪日月而無光彩?!庇忠w王枕易曰:“全篇工致而不流動,則神氣索然?!边@里所說的氣,是詩之意格,也是詩人的情懷。沒有情懷的詩,就好比一個形體完備的嬰兒,獨獨缺了一聲啼哭,了無生氣。梁文源先生的詩歌往往以景造境,境中有意、意中有格,字里行間傳達詩人閑適從容、脫俗超逸、關懷洞見的品格甚至輕松愉悅的生活情趣。對于詩歌創作,詩人深喑“善人在坐,君子自來”,往往先求佳句,再精鏈成章。此法暗合《四溟詩話》中范德機所說“絕句則先得后兩句,律詩則先得中四句。當以神氣為主,全篇渾成,無饾饤之跡,唐人間有此法?!比纭稘h江待渡》“沙邊獨坐待船歸,船去江空遠樹微。隔岸春云如翰墨,沿堤垂柳報芳菲。纖纖新月迎人出,兩兩珍禽掠水飛。萬里旅程風與雨,征車幸有雁相隨?!币约啊堆笾蓍e居之二》“郊外新居一境清,山明溪秀翠為屏。愛看白鷺多臨水,怕惹紅塵少入城。吟罷不知詩句拙,睡來唯覺夢魂輕。有時橋上觀云勢,來往無人問姓名?!眱墒自姸际窃娙诵幸鞑娠L入境時,妙得中間佳聯,精鏈而成。寫景如繪畫,繪畫如寫意,意在拉開一個獨立于三界之外的性靈空間,景是靜景,但以動詞來反襯,更顯靜謐,而靜中有動,一動一靜之間盡是詩人的情懷和意境,讀來仿佛能觸摸到詩人流動的情感、思想和靈魂,感受到那種至濃至淡的自在無拘,這是詩歌的語言表達傳遞詩人情懷所產生的藝術效果;而如果詩歌寫景狀物只是一味的靜態描摹,目中沒有物理空間,又遑論意象或思想的空間。詩歌無情懷,語言再如何精妙,譬如皮之不存,毛之焉附。

清代桐城派文學家劉大櫆說:“神氣者,文之最精處也;音節者,文之稍粗處也;字句者,文之最粗處也?!?,對文的表意功能進行了排序。然而,“意新語工”,“語意兩工”是律詩不可分割的兩方面要求,一首詩至少要兼有兩到三個維度,而只有三圍兼濟才能富有詩歌語言藝術的張力,進而產生“感染”或“凈化”的審美效果。梁文源先生的格律詩遍寫邊塞征旅、山水田園、紀游題贈……為我們敞開以天山白雪、戈壁荒原、沙漠綠洲、農舍瓜田締造出的思維、生命和精神空間,為困于現代城市生活的人們重啟了鐵馬冰河、梅雪竹影、松風明月的詩意空間,而這些都是通過其詩歌極富張力的語意表達來呈現的,透過其精準的語言表達、豐富的文化意象和幽深玄遠的意境,仿佛能感受到詩人閑適從容的意態、陽剛勁健的精神、理性洞見的玄思,那是一派傳統文化空間里的光風霽月的皎皎君子氣象。

參考文獻:

1.宋.姜夔:《白石道人詩說》?!稓v代詩話》中華書局出版2014年10月版,第682頁。

2.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卷六》中華書局出版2011年7月版第197頁

3.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

4.清.袁枚《隨園詩話》。

5.《早出洋州城登牛頭山遠眺》。梁文源《征途如畫》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版,第76頁。

6.《故園(二首)》。梁文源《征途如畫》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年9月版,第77頁。

(余亞梅,復旦大學文學碩士、政治學博士,上海復旦大學公務員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上海復旦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研究人員。)

猜你喜歡
意境意象
論姜夔詞的意象處理方式
撫遠意象等
《莊子》中的舞蹈意象
來自林間的風
高中語文古詩詞意象學習策略研究
春色滿園
英語讀思言的隱喻意象與教學互見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環境——雕塑意境的延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