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論語》中實詞翻譯的代表性問題

2017-03-24 05:25董婷婷
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 2016年11期
關鍵詞:實詞論語

董婷婷

摘要:《論語》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其他民族了解中華文化和歷史的杰出代表性著作。然而在著作法譯的過程中,起著支撐行文作用的古文實詞面臨著嚴重的翻譯缺失,以及詞語背后的文化土壤不對等現象。此文將針對實例對比分析研究,探求出更優的解決方案,從而完善和促進翻譯以及文化之間的交流。

關鍵詞:《論語》;實詞;法譯;對等

在文化日益多元化、不同思想加速交流和觸碰的今天,翻譯作為一項跨文化的交流活動,起到了日益重要的文化傳播作用,我國需要外國杰出著作譯入,外國也需要我國優秀作品譯出。古文典籍,作為我國千百年來的文化瑰寶與文化傳承,其價值與意義有著不可估量的地位,其文化與語言方面的研究價值也同樣是不言而喻。外國若想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根源,就必須研究千百年歷史的古文。

本論文圍繞近幾十年古文在法國的翻譯歷程;以儒家經典代表作《論語》為研究范本;選擇呈艾蘭(Anne Cheng)和Pierre Ryckmans兩位屬不同國籍、不同時代的,都非常杰出并且具有代表性的兩位譯者的譯本。以兩組極富研究意義、以及極其具有代表性的實詞進行研究,分別是:貫穿全文始終,在眾多古文作品里都會涉及的一個實詞“曰”;以及,中華文化里特有的,含義極高深的“儒”、“道”,以此對比分析古文實詞法譯的幾個突出而典型的翻譯現象。

一. 實詞“曰”: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p>

Le Ma?tre dit: ?Mine débonnaire et belles paroles? sont rarement signe de vraie vertu. (par Anne Cheng)

Le Ma?tre dit: ?Discours habiles et attitudes affectées dénotent rarement la vertu.? (par Pierre Ryckmans)

通讀全書,不難發現,“曰”幾乎出現在每一句的開首。對比法文譯本,兩位譯者全書的“曰”,譯法均是同一的,均譯為dit(動詞原形dire)。根據資深法文字典LAROUSSE的譯注:dire, 譯為說、講,譯文與白話文的翻譯是完全對照的,但是,已然沒有“曰”字的年代和歷史使用特征,法國人看到“曰”譯成dire, 完完全全從白話文的角度進行理解和接受為“說”,此處文化含義和時代特征的缺損,不容小覷。

二. 實詞“儒”和“道”:

1. 實詞“儒”:

子謂子夏曰:“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

Le Ma?tre dit à Zixia: Cultive- toi sur le modèle de lhomme de bien, non sur celui de lhomme de peu. (par Anne Cheng)

Le Ma?tre dit à Zixia: ?Assume noblement ta condition de clerc; ne sois pas un clerc vulgaire.? (par Pierre Ryckmans)

本組例子中,Anne Cheng將“儒”譯為cultive (動詞原形cultiver), 根據LAROUSSE的譯注:cultiver, 意為培養、使完善;Pierre Ryckmans 將“儒”譯為noblement, 字典注解為:高尚地、莊重地;Pierre將“不儒”譯為vulgaire, 意為粗俗的、粗野的。兩位譯者雖然用詞不同,但是都將“儒”的表面意義較好的譯出了,但是眾所周知的,“儒”是中華文化儒家學說的中心文字,其蘊含的意義以及文化豈能是一個法語單詞就能完全對照的?

2. 實詞“道”:

子曰:“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p>

Le Ma?tre dit: Concentre ta volonté sur la Voie, prends appui sur la Vertu, modèle tes actions sur le ren, et prends ton plaisir dans les arts. (par Anne Cheng)

Le Ma?tre dit: ?Visez la Voie; misez sur la vertu; fondez sur le bien et délassez- vous avec les arts.? (par Pierre Ryckmans)

本組例子中,兩位譯者對于“道”的譯法一致,都譯成Voie, 本義為:道,道路。兩位譯者均首字母大寫處理,目的突出標注,表示專有名詞,此處理方法已經非常得當,只是,“道”作為一個帶有文化背景的詞,不是一個Voie就能涵蓋的,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受道教的“道”的文化影響,孕育著一代又一代人,其文化的深度廣度更無需贅述;另有一重要問題,如此有著深刻文化背景的詞,在法國的文化土壤里,沒有對應的詞語與文化與其相互對等,這一嚴峻問題更加應該引起廣大翻譯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和思考。

綜上,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面對文化丟失、文化不對等的嚴峻狀況:不能再單單倚靠一個詞或者一個句子就奢望著翻譯出詞和詞背后的所有文化,而是要采取相匹配的詞語注釋、文化歷史注釋,甚至于如有必要,搭配大篇幅的文字解說、歷史文化解析,讓法國人在能夠讀懂古文譯本的基礎上,也毫不缺失對古文中精髓的文化內涵的理解。使中華文化在世界發揚光大,讓文化交流血脈源遠流長!

參考文獻

[1]武斌.中華文化海外傳播史.西安: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2]王宏志.翻譯史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

[3]楊平.中西文化交流視域下的《論語》英譯研究.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實詞論語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如何讀懂《論語》?
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初中文言常用實詞確定的研究
——以部編版教材為例
文言文實詞詞義推斷的基本策略
文言實詞50例
文言實詞推斷法
半部《論語》治天下
例說文言實詞解題誤區及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