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辦高職獲得生機的必由之路

2017-03-27 08:44李祖民張忠梅
科教導刊 2017年6期
關鍵詞:民辦高職內生生機

李祖民 張忠梅

摘 要 當前,民辦高職的發展既面臨著危機,也迎來轉機,如何利用轉機,化解危機,以實現生機,是關乎民辦高職生存發展的頭等大事。文章試圖對民辦高職的危機和轉機作一梳理,在方法論上辯證地提出民辦高職求得生機要走外促與內生結合之路。

關鍵詞 民辦高職 生機 外促 內生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2.006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facing the crisis, but also usher in a turning point, how to use the turn, defuse the crisis, in order to achieve vitality, is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priorities. This paper tries to make a comb on the crisis and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way that the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take the external and internal combination.

Keywords private college;vitality; external promotion; internal

民辦高職院校因其準確的價值定位、靈活的運行機制而一度充滿生機,異軍突起,成為推動高等教育發展的一支重要生力軍,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多元化、多樣化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當前,民辦高職的發展面臨著深重危機,但機遇和挑戰并存。破解發展難題,找到適切自身發展的特色之路,是諸多辦學主體關注的頭等大事。

1 民辦高職面臨的危機

1.1 生源危機

民辦高職面臨生源數量不足和質量不高的雙重危機。生源數量不足在民辦高職院校的主要表現是選擇性生源不足,即一方面是生源絕對量不足,很多非品牌高?!俺圆伙枴?,另一方面是即使生源充足,很多考生也不愿就讀民辦高職院校。

1.2 信用危機

相當多的民辦高職院校由于起步晚、辦學歷史短、辦學條件差,加之定位不清、教育觀念和培養模式陳舊、人才培養特色不鮮明、專業設置同質化傾向明顯等原因,缺乏與公辦高職院校競爭的實力;[1]其次,民辦高職不像公辦高職有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大力支持,也無政府的常規撥款和專項經費支持。民辦高職要想獲得和公辦學校相同的社會認可度、政府認可度、學生認可度、用人單位認可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3 人才危機

民辦高職面臨人才引不進、留不住的問題。師資隊伍能力結構不合理,普遍存在理論強、實踐能力弱的特點。民辦高職人才吸附能力差,在人才引進方面處于弱勢地位。公辦高職院校教師職業選擇空間大,既可做教師,又可從事行政工作??蒲姓n題申報、個人專業發展可得到政府、學校雙重支持。民辦高職教師則處境尷尬,職業缺乏穩定性,年輕教師更多將目前的工作視為過渡階段,流動頻繁。

2 民辦高職求得生機要走外促與內生發展辯證之路

民辦高職在發展中面臨諸多危機,也面臨著重大轉機。首先,政府的要求賦予民辦高職新的使命。僅2011、2012兩年時間,教育部單獨或會同財政部共發出12份關于高等職業教育的文件,對民辦高職教育均有相關政策出臺。國家希望推動高校改革,使其擁有更大辦學自主權,讓高校更多地承擔人才培養責任是改革的方向。相較公辦高校而言,民辦高職產權明晰,責任清晰,承擔風險的主體明確。受投資向基礎教育傾斜政策所限,高等教育投入會長時間保持結構性短缺。單位培養成本高促使政府引入“鯰魚效應”。政府希望借助辦學效益好的民辦高校發揮示范作用,與公辦高校形成競爭態勢,推動公辦高校辦學效益提升;[2]其次,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為民辦高職發展贏得新機遇。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擴大就業和再就業、促進教育發展和教育公平、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大力發展第三產業都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為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和難得的機遇;再次,學生及家長多樣化、差異化的需求,也為民辦高職新一輪大發展拓展了更大的生存空間。但是轉機是環境、條件,要把轉機變成生機,從方法論看,民辦高職必須外靠政府,內強質量,通過與企業深度融合,打通內外聯系,走外促與內生發展辯證之路。

2.1 “找靠山”以政策求生機

民辦高職最大的靠山是政府政策,民辦高職受政府政策的影響很大。雖然政府鼓勵支持民間資本參與辦學,但其鼓勵支持政策很多僅停留在政策層面,配套措施嚴重缺位。比如,民辦高職獲得合理回報已得到法律認同,但具體操作措施卻遲遲未能出臺,合理回報的具體落實成為泡影,導致民間力量投資高等教育的積極性受挫。[3]經驗表明,政府對民辦高職不是政策制定得太少,而是細節管得太多。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政府對民辦高職的政策應變過去的“管、壓、卡”為“放、導、幫”。

首先是“放”。要擯除對民辦高職潛意識戒心,大膽放開,尊重辦學主體地位。政府對民辦高職的管理應從微觀管理走向宏觀管理、從直接管理走向間接管理、從過程管理走向目標管理,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其次是“導”。要引導民辦高職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堅持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規范議事規則與決策程序;引導民辦高職加強和發揮黨委的監督保障作用,監督學校依法治校,保障學校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引導民辦高職建立健全教學工作委員會、品牌發展建設委員會、教代會等組織,為學??茖W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再次是“幫”。在對民辦高職進行“公益性”和“營利性”屬性識別的基礎上,政府要切實幫助民辦高職解決在辦學中遇到的實際困難。

2.2 “練內功”靠質量求生機

(1)修養生息求生機。規模擴張熱導致一些民辦高職在“貸款——上規?!獢U招——還貸”的惡性循環怪圈中掙扎,[4]負債率越來越高,教學投入嚴重不足,教育教學質量無法保證,潛伏的危機越來越大。民辦高職自身應克服急功近利思想,休養生息,穩定辦學規模,調整投資結構,加大教學投入,改善辦學條件。狠抓內涵建設,按教育規律辦教育。切實突出教學中心地位,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生機。培育特色專業、優質專業、重點專業,讓產業結構決定專業結構,產業規模決定專業規模,產業類型決定專業設置,使特色專業應體現產業特點,重點專業體現區域重點產業,優勢專業體現區域主導產業,[5]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專業建設上。建立現代學徒制,積極開展一體化辦學實踐。通過整合實訓資源,共建產品設計中心、研發中心和工藝技術服務平臺、在企業建立教師實踐基地等方式,推動教師到企業實踐,企業技術人員到學校教學,促進職業學校緊跟產業發展步伐,促進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強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搶占信息化發展高地,積極開發包括網絡課程、虛擬仿真實訓平臺、工作過程模擬軟件、通用主題素材庫、名師名課音像以及專業群落網站等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數字化信息資源。建成教學資源、電子閱覽室、數字圖書館等綜合資源平臺。[6]

(2)以定位求生機。民辦高職要從層屬性(高等性)、類屬性(職業性)、質屬性(民辦性)的視角,從高等教育現代化的視閾小心謹慎地審視、確立發展定位。民辦高職院校必須體現“高等性”,承擔起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技術轉型升級、裝備轉型升級的歷史任務。與“高等性”相對應的是“高級性”,這要求人才培養規格從培養一般操作技能型人才向培養大批復合型、創新性、發展型高級技能人才轉型升級;教學設計的邏輯起點從崗位、職業需求出發向從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技術消化吸收、反求創新能力的需求出發轉型升級;實踐教學內容從強調技能訓練向強調技術開發轉型升級;校企合作從初級階段的訂單培養向中高級的深度融合,共建技術中心,引領行業和社會發展轉型升級;[7]教學評價從簡單的引進第三方參與評價向建立系統的指標體系,尤其是發揮技術研發、技術服務成果在評價中的作用轉型升級。

職業教育的邏輯起點是職業,是從職業出發而非從學科出發的教育。與“職業”相對應的是“企業”?,F代企業迫切需要技術應用和技術創新。民辦高職要主動肩負起技術創新的使命,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定位:不僅要成為高級技能的人才源,更要成為技術應用源和技術創新源。民辦高職不能局限于成為培養生產大軍的基地,而要成為培養技術創新隊伍的搖籃,成為提高我國工業化水準,改變中國在國際產業分工鏈條中處于不利位置的一支重要生力軍。[8]

2.3 “尋娘家”靠合作求生機

民辦高職在合作模式上可大膽放開手腳,走與公辦高校合作辦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辦專業、與國際上知名高職合作育人才之路。

(1)與公辦高校合作辦民辦高職??蓢L試采取股份制形式與公辦高校合作舉辦民辦高校,實現優勢互補。保持公辦學校參與舉辦民辦學校的屬性,以消除學生家長和社會對完全意義上民辦高校的偏見和歧視,利于保持學校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形象。

(2)與行業企業合作辦院系、辦專業。在高等教育已經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學生擇校上大學,用人單位擇校用學生”的背景下,民辦高職必須走開放式合作辦學的道路,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積極探索學校與行業、企業共建的辦學模式。建立促進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積極與企業搭建資源共享平臺,聯合建設生產型、共享型、創業型實訓基地,探索建立“校中廠”、“廠中?!?、“校園—企業園”等模式。圍繞國家和區域經濟發展實際,主動對接、策應產業發展,調整優化專業設置,引入企業參與專業結構調整、培養方案制定和課程建設。堅持“學校圍著市場轉、專業圍著產業轉、人才培養圍著需求轉”的人才培養原則,建設一批與當地產業緊密結合的特色優勢產業,帶動專業結構的整體優化和水平提升,形成特色專業集群。

(3)與國際知名高職合作育人才。民辦高職還可選擇中外合作辦學的思路,在國家引進國際優質高等教育資源背景下,積極主動地尋求以中方代表的身份與國際高等教育機構展開全方位的合作,利用既有的硬件優勢,吸引實力較強的合作者,引入先進的管理模式、現代化的辦學理念和優秀的師資團隊提高自己的辦學實力,拓展生存空間。

參考文獻

[1] [4]趙凱雷.民辦高職院??沙掷m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江蘇高教,2015(3):149-151.

[2] 胡天佑.新形勢下民辦高職院校發展的困境及求解[J].高教探索,2014(3):138-142.

[3] 程天寶.民辦高職教育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思考——以四川省高職院校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2010(3):84-85.

[5] 潘懋元,鄔大光,別敦榮.國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第三條道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2(4):1-8.

[6] 教育部關于加快推進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意見.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055/201205/xxgk_136506.html

[7][8] 俞仲文.時代要求高職教育轉型升級[N].中國青年報,2013-01-14.

猜你喜歡
民辦高職內生生機
基于“內生”理念的小組合作模式下初中數學幾何探究課教學模式研究
生機暗涌
立人:語文教育的內生指向
植入式廣告的新創意
對民辦高職質量工程內涵建設的建議
民辦高職院校校內考務管理工作實踐與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乒乓球選項課教學改革探究
民辦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
植物印花回歸為春色增添一份生機
炫酷春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