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整治的可持續性評價研究

2017-03-28 15:06張舒涵高敏華
湖北農業科學 2017年4期
關鍵詞:土地整治評價指標可持續性

張舒涵+高敏華

摘要:以托克遜縣2000-2010年土地整治項目為例,分析土地整治可持續性的影響因素,從經濟、社會、生態3個方面構建土地整治可持續性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各指標權重,對托克遜縣夏鄉、博斯坦鄉、伊拉湖鄉和郭勒布依鄉4個鄉的土地整治項目進行可持續性評價。結果表明,4個鄉的土地整治可持續性由全部不可持續上升到整治后的勉強可持續及中等可持續,土地整治效果明顯,評價結果符合項目區的實際情況。

關鍵詞:土地整治;可持續性;評價指標;托克遜縣

中圖分類號:F30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04-0762-05

土地整治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按照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規劃所確定的目標和用途,對土地利用現狀進行調整、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的過程,包括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和土地開發3方面內容[1-3]。中國的土地整理從20世紀90年代正式提出并運作,取得了大量的進展??茖W合理的土地整治可以增加耕地有效面積,提高土地生產力,改善項目區農業的生產條件,在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前提下實現特定地域的可持續發展[4],但是在當前人口日益增長、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生態環境壓力逐漸增大的形勢下,并不是所有的土地整治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土地整治實踐過程中一些不當的做法都有可能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損害土地整治的可持續性,因此有必要對土地整治的可持續評價進行研究。

隨著土地整治工作的深入推進,許多學者圍繞土地整治項目的效益評價[5,6]、土地整治的生態效應評價[7]、土地整治的潛力研究[8,9]、土地整治的績效評價[10,11]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對于土地整治的可持續性研究甚少。頓耀龍等[12]、賈雷等[13]利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和線性加權求和法對土地整治的可持續評價進行了研究;張俊鳳等[14]采用改進后的熵值法對土地整治的可持續性進行了評價,但是對于具體范圍內的土地整治可持續性缺乏系統的研究,尤其是對于地廣人稀的西部干旱地區,卻沒有一個可行、完善的指標體系對其可持續性進行評價。托克遜縣位于吐魯番西部,具有典型的干旱區特點,結合托克遜縣的具體情況,從經濟、社會、生態3個方面構建土地整治可持續評價指標體系,對2000-2010年的托克遜縣土地整治的可持續性進行評價,不僅可以反映托克遜縣10年來的土地整治情況,還可以為干旱區土地整治的可持續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1 土地整治可持續性的影響因素分析

1.1 經濟因素

土地整治的目標是以最小的資源與環境為代價,提高土地的生產力,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福利需要,使得經濟效益最大程度地增長。因此經濟效益作為土地整治的中心內容,是土地整治可持續性最直接的表現。通過土地整理,可形成較完善的田間道路系統和農田灌溉系統,項目區內耕作不便的現狀將得到徹底改變。項目區所有耕地將成為標準農田,耕地質量將得到全面提高。項目實施后農田基礎設施將會十分完備,耕地生產力提高,有利于農民應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提高作物的產量,降低生產成本和風險,從而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條件,促進項目區經濟的持續發展。

1.2 社會因素

土地整治項目實施期間,可能會對農戶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不便,需要當地群眾的積極配合和政府主管部門的組織協調。土地整治項目的社會效益評價旨在調查土地整治期間所產生的社會影響,防止單純追求項目的經濟效率而忽略社會評價。土地整治可以使條田平整,溝渠、道路、防護林系統完善,減少因田塊分散引起的社會矛盾與糾紛,能夠帶給農戶切身感受到的利益,從而使他們更加支持土地整治項目的開展,有效地避免或減少項目建設的社會風險,提高了投資效益。

1.3 生態因素

生態因素主要評價土地整治對區域的水環境、植被、土壤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項目區是以農業建設為基礎,土地整治對區域內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農田的灌溉和道路的通暢度。另外,在土地整治過程中農田防護林的規劃建設降低了大風對地表土壤的侵蝕,解決了當地多年來風害頻繁的問題,改善了農牧業生產環境。

2 資料與評價方法

2.1 研究區概況與數據來源

托克遜縣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部吐魯番地區,地處北緯41°21′14″-43°18′11″,東經87°14′05″-89°11′98″,東與吐魯番市為鄰,南與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的尉犁縣相接,西抵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的和碩、和靜縣界,北與烏魯木齊毗鄰。全縣東西寬約146 km,南北長約204 km,行政轄區土地總面積為16 561 km2。托克遜縣三面環山,降水稀少,蒸發強烈,大氣極端干旱,屬于典型的暖溫帶極干旱氣候。

選取托克遜縣2000-2010年的土地整治項目為研究對象,進行可持續性評價研究。這10年間,托克遜縣共實施5個土地整治項目,其中夏鄉2個,博斯坦鄉、伊拉湖鄉、郭勒布依鄉各1個。因此,對托克遜縣的土地整治可持續性研究也可看作是對這4個鄉的土地整治可持續性進行研究。

研究數據主要來源于《2000-2010年托克遜縣土地開發整理規劃文本》、《吐魯番地區統計年鑒(2000、2010年)》、《托克遜縣志》及其他學者的一些相關的文獻資料。

2.2 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2.2.1 評價指標選取 可持續發展的土地整治指標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綜合系統,包含了經濟、社會、生態、資源等各方面,不同地區的發展水平、資源、環境條件的不同,對土地整治進行持續性評價的指標也不盡相同[15]。指標的選擇作為土地整治可持續性評價的基礎,并非越多越好,為了能夠反映項目區的真實情況,選取時應遵循整體性原則、定量與定性結合原則、綜合效益原則、科學性與實用性相結合原則[16]。

根據土地整治可持續性評價的影響因素,采用德爾菲法[17]對指標進行篩選和確定,并參考專家、當地參與土地整治的國土局工作人員和相關技術人員的意見,將土地整治可持續評價指標分成三類,即經濟可持續性指標(U1)、社會可持續性指標(U2)、生態可持續性指標(U3),參考和借鑒其他相關研究成果[12,18],構建土地整治可持續性評價指標體系(表1)。

2.2.2 指標權重的確定 在土地整治的評價過程中,指標權重的確定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直接關系到整個評價結果[19]。確定指標權重的方法有層次分析法(AHP)、主成分分析法、成對因素比較法等。層次分析法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多目標決策方法,是進行評價運用較多的一種方法。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首先應根據各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建立判斷矩陣,計算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及其對應的特征向量,并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當一致性比例CR<0.1時,認為判斷矩陣有很好的一致性,否則需要調整判斷矩陣直到滿意,最后得到各指標的權重值[20](表1)。

2.2.3 指標標準化處理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各指標的原始數據見表2。在進行土地整治可持續評價時,由于各單項指標度量標準均不相同,為了使各指標具有可比性,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將各指標的分值確定在區間[0,1]內。根據對土地整治可持續性的影響,將指標分為正相關性指標和負相關性指標。其中正相關性指標分值增加,會使其對應的綜合指數分值增加,從而提高土地的可持續性,負相關性指標則反之。其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3 結果與分析

3.1 經濟效益可持續性分析

表3為整治前后各指標的綜合分值,由此可以看出夏鄉、博斯坦鄉、伊拉湖鄉和郭勒布依鄉的經濟可持續性綜合得分分別由整治前的0.088 4、0.052 6、0.073 4、0.052 6上升到整治后的0.353 8、0.432 7、0.410 3、0.449 7,依次增加了0.265 4、0.380 1、0.336 9、0.397 1。其中,農民人均年收入、單位耕地面積產值、農業產值變化最為顯著。

土地整治規整了田塊形狀,將小田塊合并成大田快,形成了標準農田,方便對其進行機械化、規?;墓芾?,從而提高耕種效率;土地整治期間,田間道路系統和農田灌溉系統的完善,保證了農業生產所需要的水量,改變了耕地質量,提高了土地生產力,增加了單位耕地面積產值,使得夏鄉、博斯坦鄉、伊拉湖鄉和郭勒布依鄉每公頃耕地的產值分別由整治前的7 436.00、7 414.00、7 399.00、7 451.00元增加到整治后的12 075.83、27 600.00、27 887.51、 21 829.84元,增長率依次為62%、272%、277%、193%,從而提高了農戶的投入產出比。此外,項目區配套了滴灌設施,提高了基礎設施標準,將促進項目區和托克遜縣農業結構的調整,為當地農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經濟基礎。

單位耕地面積產值的增加,直接影響了4個鄉的農業產值與農民人均年收入,整治前夏鄉、博斯坦鄉、伊拉湖鄉和郭勒布依鄉的農業產值分別為4 468.80、2 875.93、2 126.89、2 995.37萬元,整治后依次為9 420.43、8 443.17、6 471.52、14 436.64萬元,分別是整治前的2.11、2.94、3.04、4.82倍,農民人均年收入平均增長了1.3倍。由此可見,土地整治的經濟效益非常明顯,經濟活力明顯增強。

3.2 社會效益可持續性分析

由表3可見,夏鄉、博斯坦鄉、伊拉湖鄉和郭勒布依鄉的社會效益可持續性綜合指數分別由整治前的0.060 9、0.063 6、0.059 0、0.132 7變為整治后的0.201 8、0.040 6、0.065 2、0.277 6。夏鄉、伊拉湖鄉和郭勒布依鄉的社會效益可持續性提升了,但博斯坦鄉的社會效益可持續性有所降低。由表2可見,博斯坦鄉的人均耕地面積由整治前的2.78 hm2減少到整治后的2.14 hm2,這主要與當地人口持續增長以及耕地面積減少有關。土地整治對社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農戶收入的變化,雖然博斯坦鄉人均耕地面積減少了,但是項目實施后農田基礎設施的完備,耕地生產力的提高,有利于農民應用先進的生產技術,提高作物的產量,降低生產成本和風險,農戶的投入產出比與純收入均有所增加,土地整治所帶來的效益都是農戶樂意接受的。因此并不影響農戶對土地整治的可接受性。

3.3 生態效益可持續性分析

通過土地整治實施時項目區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改善了項目區的供水條件,提高了灌溉保證率,減少了水土流失,明顯提高項目區土地的水土保持能力。由表2可以看出,夏鄉、博斯坦鄉、伊拉湖鄉和郭勒布依鄉的灌溉保證率均有所增加。但是,數據整理統計后發現,夏鄉、博斯坦鄉、伊拉湖鄉和郭勒布依鄉的生態效益可持續性綜合得分由整治前的0.109 0、0.020 3、0.045 6、0.058 7變為整治后的0.043 7、0.027 1、0.063 9、0.046 1。其中,夏鄉和郭勒布依鄉的分值有所降低,這主要跟夏鄉和郭勒布依鄉的林草覆蓋率降低有關??梢娡恋卣卧谔岣呱鷳B效益的同時也存在風險,未利用地的開發、鐵路公路的建設等都可能影響綠色植被的覆蓋情況。因此,土地整治項目的開展還應注意土地整治對環境的影響,以保證土地整治的生態可持續發展。

3.4 土地整治前后可持續性對比分析

土地整治的可持續性受經濟效益可持續性、社會效益可持續性、生態效益可持續性三者的共同影響。整治前夏鄉、博斯坦鄉、伊拉湖鄉和郭勒布依鄉的土地整治可持續性分值分別為0.258 4、0.136 5、0.178 0、0.244 1,整治后分別為0.599 3、0.500 4、0.539 4、0.773 4,依次增加了0.340 9、0.363 9、0.361 4、0.529 3。4個鄉的可持續性由整治前的全部不可持續到整治后的勉強可持續及中等可持續,說明托克遜縣開展的土地整治項目效果明顯。從整體來看,雖然4個鄉的土地整治可持續性均有所提高,但是它們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得分偏低,尤其是生態環境方面,有3個鄉的林草園等綠色植物覆蓋率明顯降低,從而影響整體的可持續性。因此,在土地整治的過程中,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還應多重視土地整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通過涵養水源、退耕還草、擴大人工林草種植面積等方式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多做努力,以達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協調。

4 小結與討論

本研究從項目區的實際情況出發,分析了土地整治可持續性的3個影響因素,從經濟、社會、生態3個方面構建了土地整治可持續性評價指標體系,通過對托克遜縣4個鄉的數據分析,對托克遜縣的土地整治項目進行可持續性評價。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托克遜縣4個鄉的可持續性均有所增強,由整治前的不可持續上升到整治后的的勉強可持續及中等可持續,土地整治效果明顯。然而土地整治在取得一定經濟效益的同時,其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略顯不足,尤其是生態方面??梢娡恋卣我泊嬖谥欢ǖ纳鷳B風險,對環境可能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為了減輕可能造成的不良環境影響,項目實施中應制定相關對策和措施,提高生態環境在土地整治中的重要性,將土地整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此外,在對托克遜縣進行土地整治評價時,選取了13個指標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基本符合托克遜縣實際發展情況,不但可以對未來土地整治項目管理決策提供建議,也可為以后土地整治可持續性評價提供一定的理論與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 鹿心社.論中國土地整理的總體方略[J].農業工程學報,2002,18(1):1-5.

[2] 王 軍,嚴慎純,白中科,等.土地整理的景觀格局與生態效應研究綜述[J].中國土地科學,2012,26(9):87-94.

[3] 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開發整理標準[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0.

[4] 楊 紅,陳百明,高 永,等.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北京市大興區土地整理潛力評價[J].農業工程學報,2006,22(8):77-82.

[5] 楊 俊,王占岐,金 貴,等.基于層次分析法(AHP)與模糊綜合評價的土地整治項目實施后效益評價[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3,22(8):1036-1042.

[6] 劉姝驛,楊慶媛,何春燕,等.基于層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土地整治效益評價——重慶市3個區縣26個村農村土地整治的實證[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26):54-60.

[7] 谷曉坤.湖北省不同類型土地整治生態效應評價[J].應用生態學報,2012,23(8):2263-2269.

[8] 萬 平,王 軍.重慶市土地整治潛力分析評價[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9):302-303.

[9] 魯莎莎,劉彥隨.106國道沿線帶區農村空心化土地整治潛力研究[J].自然資源學報,2013,28(4):537-549.

[10] 郭 剛,薛思學,楊鳳海,等.寧夏回族自治區土地整治項目績效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29):235-240.

[11] 王 喜,陳常優,謝申申.基于行為結果的土地整治項目績效評價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4,30(6):89-93.

[12] 頓耀龍,王 軍,郭義強,等.基于AHP-FCE模型的大安市土地整理可持續性評價[J].中國土地科學,2014,28(8):57-64.

[13] 賈 雷,邱道持.三峽庫區土地整治的可持續性評價研究——以開縣大德鄉為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7(3):78-84.

[14] 張俊鳳,花 盛,劉友兆,等.基于改進灰靶模型的土地整治可持續性評價研究——以江蘇省為例[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4,23(2):153-160.

[15] 郝曉輝.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初探[J].國土開發與整治,1996, 6(3):33-39.

[16] 董利民,張 明,伍黎芝.可持續土地整理評價體系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06,45(1):12-16.

[17] 徐玲玲.土地整治效益評價方法研究——以洛川縣為例[D].西安:長安大學,2012.

[18] 劉 琳,余 莉,李 正,等.基于改進模糊層次模型的土地整理效益評價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3):204-208.

[19] 齊 梅,楊慶媛,杜 靜.農村土地整理綜合效益評價——以山東省章丘市為例[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 6(3):1-5.

[20] 鄧 雪,李家銘,曾浩健,等.層次分析法權重計算方法分析及其應用研究[J].數學的實踐與認識,2012,42(7):93-100.

猜你喜歡
土地整治評價指標可持續性
Pearl Izumi發布新的“社會使命”聲明以及可持續性相關的宏偉目標
關注商業的可持續性
淺析山東省臨沂市耕地保護與利用
新形勢下丘陵山區土地整治對土地利用的影響分析
光山縣實施土地整治項目助推精準脫貧方法研究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價系統的分析與研究
關于減貧的可持續性問題的探討
“燒錢”可持續性存疑美團被曝全年虧損72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