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中譯本的社會歷史語境因素分析

2017-03-28 15:08周婕
科教導刊 2017年5期
關鍵詞:譯本老子

周婕

摘 要 隨著全球化經濟的迅速發展,語言之間的翻譯活動也日益頻繁。翻譯不僅僅是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活動,同時也是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活動?;谖幕慕嵌葘Ψg活動進行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及地位。在本文的研究中,選取《老子》的英譯本作為研究對象,重點對《老子》譯本中的社會歷史語境進行分析以及研究,以期為相關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以及借鑒。

關鍵詞 《老子》 譯本 社會歷史語境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the translation between languag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requent.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the conversion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s, but also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ulture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translation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In this study, select the English version of "Lao Tz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Lao Tzu" versions of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with a view to the related research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and reference.Keywords "Lao Tzu"; translation version;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0 引言

《老子》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迄今已經被譯成了世界上28種語言,各種版本一千多種。自《老子》1868年首次被完整英譯以來,在150年間,其英譯本數量已經超過140種?!独献印酚⒆g的悠久歷史和眾多譯本,為翻譯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案例,特別是可以從眾多譯本中選取典型譯本進行歷時研究,描述不同社會歷史語境下產生的譯本的特點,并將譯者和譯本放置在其所處的社會歷史語境中進行考察,發現其中的關聯。在眾多的《老子》譯本中,譯者的闡釋從歷史形態演變上看,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即基督教教義比附期、經義求真與西方文化批判工具期、追尋本意與被西方文化工業利用期。本研究從系統論出發,視翻譯為社會大系統的子系統。社會大系統在某一特定的歷史時期表現為翻譯活動的社會歷史語境,社會歷史語境作用于身處其中的譯者,構建譯者的“視域”,影響譯本的產生和譯文讀者。漢語典籍是我國漫長歷史進程中積淀下來的文化精髓,具有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是中外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將眾多的漢語典籍推介出去離不開翻譯。本文重點探討社會歷史語境對《老子》翻譯活動的規約和影響,將社會歷史語境和譯者譯本關聯起來,以更宏大的視角認識《老子》英譯的本質。這則是本次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

1 《老子》不同時期譯本的社會歷史語境因素分析

1.1 東方殖民時期

1840年英國政府發動侵華戰爭后,基督教在華傳教士都直接投入了這場侵華戰爭??梢?,基督教新教在華傳播實質上既是宗教擴張,也是西方列強在東方殖民活動的一部分。這一時期的來華傳教士開始大量翻譯中國經典,這是東西方文化相互初識的時期,不可否認有著重要的肇始意義,但同時也包含著大量的偏見。造成這些偏見的根源是其東方殖民的本質?!独献印吩缙谟⒆g活動正是在這樣的社會歷史語境中開始并形成第一次翻譯高潮的,其譯者的傳教士身份和當時的東方殖民語境必然會對翻譯活動產生影響。理雅各的老子《道德經》翻譯發生在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向東方殖民擴張的時期,身為傳教士的理雅各實質上擔負著向東方殖民的任務。為了更好地傳播教義發展信徒,從思想信仰上控制當時的中國民眾,就很有必要了解中華文化。

理雅各不僅是一位翻譯者,還是一位研究者、學者。他往往會通過助手對比查閱多家注解,通過深入考究和理解,最后做出自己的判斷。下面舉例說明。

例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保ǖ谖迨拢?/p>

譯文:"Men come forth and live; they enter (again) and die. Of every ten three are ministers of life (to themselves); and three are ministers of death. There are also three in every ten whose aim is to live, but whose movements tend to the land (or place) of death."(Legge, 1997:46)

他批評了西方最早全譯《道德經》的儒連(Julien),認為他把“十有三”理解為“十三”是不對的,應該是“three in ten”(十個中有三個)。國內學者對“十有三”也有不同的理解。韓非子把“十有三”解釋為“四肢九竅”,后來有不少人贊同這種觀點。高亨認為“十有三”是指人的七情六欲。陳鼓應認為這些解釋都是錯誤的。因為第五十章講的是人“出生入死”的生死循環,這是“道”的自然法則?!笆腥敝v的是符合與不符合“道”的法則的人數。一些有影響的注家多將它解釋成“十分中有三分”。王弼的注釋是“十有三,猶云十分有三分”。理雅各的理解符合這種解釋。

因為理雅各的翻譯態度非常嚴謹,他的譯文大部分也經得起推敲。歸納起來,理雅各通過豐富的注解,提供了一個相對完備的理解背景,有助于讀者順利完成對文本的理解,因為合理的理解有賴于視域的充分融合。當時大部分的西方傳教士們對東方文化還并不十分了解,因此上述豐厚翻譯的方法和實踐為構建傳教士讀者的理解視域起到了積極作用,有利于讀者和原作的視域融合。

1.2 兩次世界大戰時期

除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給社會生活和人們的思想帶來的巨大變化,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也給人們帶來強烈和深遠的影響。戰爭使人們認識到上帝和理性的不可靠,因為上帝沒有將人們從戰火中拯救出來。許多西方人開始懷疑和否定原來的文化傳統,開始接受非理性和相對主義思想。人們認為有用就是真理,客觀的真理是不存在的。對我有用就是真理,這就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本質。其本質和老子思想就具有了一定的相通性。因為老子也主張“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這正是對人的直覺能力的肯定。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影響下,基督教對西方社會的掌控力已經大不如以前,代之而來的是不斷涌現的各種思潮,都試圖找到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也有一部分有識之士將目光投向東方文明,想從獲得某種借鑒。韋利的《道德經》翻譯就是在此背景下產生,他要借東方文明之光照亮當時黑暗的英國社會。

韋利主要通過對《道德經》文本所處時代的歷史文化語境還原和符合當時社會歷史語境的歷史性連釋來實現自己歷史性翻譯的目標。

例2:原文:“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保ǖ谝徽拢?/p>

譯文:"Truly, only he that rids himself forever of desire can see the Secret Essences; He that has never rid himself of desire can see only the Outcomes:" (Waley, 1934:141)

韋利譯文的語氣最強烈。根據韋利的診釋,只有永遠根除欲望才能看到事物的要妙,否則就只能看到它的外在,因此根除欲望在韋利的譯文中就顯得特別重要。顯然韋利的解釋和翻譯是基于道家思想以及道家與法家思想的對比,因為道家雖然像法家一樣認為世界上存在“常道”,但卻認為不能用通常的感知來理解它,也不能用言語來描述,只有在無欲的情況下,才能看到一個世界,它包含著沒有被語言命名的事物。

1.3 近期英譯

《老子》近期英譯始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直至今日。這一時期社會歷史語境的新變化在國際上表現為二戰后美蘇爭霸以及后來冷戰局面發生改變,世界朝向多極化發展,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聯系緊密,全球化成為當今社會的重要特征,文化霸權和保護文化的多樣性成為文化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中華文化正積極地參與到世界文化的交流和構建中,而《老子》的對外翻譯傳播也迎來了新的階段。

在這個多極化的時代,人類文化間的交流既有文化霸權的魅影也有保護文化多樣性的呼聲,在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異質文化間的相互了解和包容越來越多,人們視域也越來越開闊。雖然加工利用異質文化,販賣西方流行文化,進行文化殖民相當普遍,但是保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尊重異質文化,借鑒和吸收世界先進文化也正在成為一種趨勢,這也是多極化社會歷史語境的一個特點。近期韓祿伯的《老子》英譯就是在這種社會歷史語境下進行的。

例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譯文:Sincere words are not showy; Showy words are not sincere.

此例顯示韓祿伯在體味原作含義、選詞煉字上頗有見地。

2 社會歷史語境對《老子》英譯的制約

西方帝國主義的宗教擴張與殖民活動,首先為西方社會了解中國提供了一個大的語境,促使《老子》英譯本在短時期內大量集中產生,其次也對譯者的翻譯目的、方法和詮釋的特點具有明顯的規約作用。

殖民擴張和宗教擴張的語境使理雅各的翻譯目的定位于讓在華傳教士了解真正的中國,因此他就要盡量放棄自己的文化立場,展現《老子》的原貌。鑒于中西文化交流還處于初期,他釆用:豐厚翻譯和異化翻譯的方法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在資本主義文化工業的裹挾下,韓祿伯應編輯歐文洛克的邀請將帛書《老子》翻譯成英文,以供普通讀者消費。作為新一代漢學家,他一方面想要把考古新發現中《老子》的“最新知識”傳遞給讀者,另一方面受到贊助人的影響,他必須將普通讀者放在首位,必須考慮譯作的可讀性,因此他的譯本釋義精到,語言通俗。

3 結語

本文通過對不同歷史時期《老子》譯本中的社會歷史語境因素進行分析,并且分析了社會歷史語境對《老子》英譯本的制約,當今社會語境中,西方文化霸權和資本主義文化工業的存在,使翻譯極有可能被資本主義文化工業加工利用,中國典籍外譯也要考慮譯文的讀者對象。專家讀者和普通讀者的閱讀目的、閱讀習慣和閱讀方式都有所不同,他們接受異質文化的能力也不同,要為他們提供不同的譯本,滿足他們的不同需求。

參考文獻

[1] 陳鼓應.老子注譯及評介(修訂增補本)[M].北京:中華書局,1984.[2] 陳巧玲.《道德經》翻譯傳播及其效應的多維考察[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4):88-93.[3] 崔瑩輝.《老子》英譯研究[D].山東大學,2012.[4] 方夢之.譯學辭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5] 高亨.老子注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譯本老子
漫畫
漫畫
英譯漢中第三人稱代詞的翻譯研究
專題前言:理解譯本
從女性主義視角比較研究《名利場》兩個漢譯本中女性意識的體現
智者老子
尋找老子【三】
大愚者大智
老子
后來未必居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